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作文教学是一个令人感觉“难”的普遍性问题,不仅学生感到难写,而且教师感到难教。因此,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在长期的教学实际中,我对作文教学的探索,归纳起来就是“观察思考、阅读作品、模仿范文、当面指导、练习写作”五个方面。
一、观察思考
写作素材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要学会观察思考才能获得素材。没有观察思考就得不到好的素材,没有好的素材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无话可写,就是因为缺乏观察思考。不去观察思考,凭空捏造或者拿猫当作老虎来画,结果只能闹出笑话。“画蛇添足”就是一个例证。因此,我充分利用活动课和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作为今后的写作的素材,使学生写作时有话可写。指导学生观察时,不仅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呢?关键是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观察。事物的主要特点是指其独特新颖之处。如写人的文章,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活动与众不同之处,笔下的人物、事件才会鲜明生动形象逼真,文章才能特点鲜明。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特意在班里养了一只小乌龟和两条小金鱼,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经过连续引导,学生们逐渐掌握了观察方法,自觉地对周边事物进行观察思考。这样,由于材料有现实性,他们写起文章来就觉得容易,更重要是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提高了思考能力。
二、阅读作品
在组织学生阅读作品这方面,我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多读课文和课外书。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为学生,如果连书都不会读,又怎能谈得上写好文章呢?人的知识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书读得多,知识自然渊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在班里成立了“小图书馆”,馆小可藏书丰富,有各类作文选和中外名著,学生们能就地取书,十分方便,还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从交流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要摘录文中的好词句。例如,《春》这篇写景文章中,佳句十分多,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等。这些佳句生动形象,易于模仿,就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因此,加强学生的读书训练,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二是读自己写的草稿。有人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读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达到修改的目的。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曾先后用过“吹”“到”“过”等字,因为读起来感觉不妥,最后改定为“绿”字,既有色彩,又把春风写得活灵活现,给人一种动感。如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中国石拱桥》等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实地观察一些富有特色的建筑物,了解建筑物结构布局,按空间顺序来写说明,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之间可以交换阅读互相批改。
三、模仿范文
初中生有了一定的善恶、美丑观念,但由于生活经验不足,遇事不知所措。这样就决定了他们喜欢模仿。我们教学生写作犹如家长教小孩说话一样,必须有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学生初学写作,一定感到难写。无论是对哪个层次的学生的作文教学,都可以从模仿范文入手。首先是有意识地模仿某篇范文的开头、中间或结尾,慢慢地过渡到无意地模仿,自己觉得怎样写好就怎样写,可以随意发挥,不再受到某篇范文结构的约束。就算写起来与某篇范文的某一节或某一句略有相同,但此时已经属于自己的东西了。例如,《背影》这文章的开头一段“我与父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是用倒叙方法来写的最好范文。如果学生以后写倒叙的文章时,开头的一段最好就是模仿这一段来写。又如《羚羊木雕》是写插叙文章的模仿范文。因此,我们不必怕模仿。但是,模仿范文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不能人云亦云,一味照搬。
四、当面指导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早是人们所共识的道理。老师的指导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十分重要。纵观初中语文教材,大致可分为写人、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等几种类型。教学时,只要我们抓住每种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加以掌握,就能产生举一反三的作用。如:写一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生活习惯,并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写植物的一般写植物的根、茎、叶、花、果以及它们的形状、颜色、味道、用途,并挖掘它们内在的“品质”;写事的一般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经过和事件结果,并挖掘事件的现实意义。学生掌握这些写作特点,写作时就会根据实际灵活运用。例如以《我爸爸的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人的文章,当面对学生进行结构安排的指导。一是简介爸爸的概况(略写);二是表现爸爸人品好的三件事(重点段),第一是不厌其烦地给陌生人指路(详写),第二是在平时义务打扫街道卫生(详写),第三是在家中帮母亲做家务(略写);三是我爱我的爸爸(略写)。这样,学生的写作就迎刃而解了。
五、练习写作
关于写作,我的观点是多多益善。平时写得多,必然会“熟能生巧”。反之,练得少,临阵磨枪——赶不上了,所以,平时我注意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加强写作训练。例如,在学习叙事诗《卖炭翁》后,我布置了改写作文《卖炭翁的故事》。有些学生描绘出一幅卖炭翁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驱车的画面,写得生动形象,有声有色;有的写到了卖炭翁的老伴望眼欲穿的情景;有的写到了官使夺木炭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十分动人。另一方面力争让学生做到思路清晰, 语言准确简洁,想象合情合理。学生开始学习写一事一议的小议论文时,往往有论点欠正确、论证不周密、说理肤浅,内容简单等。训练写作时就应由一些从记叙文到议论文过渡性题目开始,例如,《由长跑想起》等。让学生从其所经历的活动感发出道理来,要比写一些抽象的题目容易得多。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平时多让学生吃点苦,多动脑子,多写一些,学生的作文水平会提高得更快。
综上所述,这五方面只要老师指导得好,学生们会觉得写作好玩,又易尝到甜的劳动果实,老师教学也觉得轻松,学生和教师都觉得有成就感,双方都会把作文当成是一个快乐的游戏,就能积极、主动地完成。
一、观察思考
写作素材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要学会观察思考才能获得素材。没有观察思考就得不到好的素材,没有好的素材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无话可写,就是因为缺乏观察思考。不去观察思考,凭空捏造或者拿猫当作老虎来画,结果只能闹出笑话。“画蛇添足”就是一个例证。因此,我充分利用活动课和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作为今后的写作的素材,使学生写作时有话可写。指导学生观察时,不仅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呢?关键是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观察。事物的主要特点是指其独特新颖之处。如写人的文章,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活动与众不同之处,笔下的人物、事件才会鲜明生动形象逼真,文章才能特点鲜明。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特意在班里养了一只小乌龟和两条小金鱼,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经过连续引导,学生们逐渐掌握了观察方法,自觉地对周边事物进行观察思考。这样,由于材料有现实性,他们写起文章来就觉得容易,更重要是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提高了思考能力。
二、阅读作品
在组织学生阅读作品这方面,我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多读课文和课外书。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为学生,如果连书都不会读,又怎能谈得上写好文章呢?人的知识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书读得多,知识自然渊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在班里成立了“小图书馆”,馆小可藏书丰富,有各类作文选和中外名著,学生们能就地取书,十分方便,还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从交流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要摘录文中的好词句。例如,《春》这篇写景文章中,佳句十分多,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等。这些佳句生动形象,易于模仿,就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因此,加强学生的读书训练,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二是读自己写的草稿。有人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读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达到修改的目的。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曾先后用过“吹”“到”“过”等字,因为读起来感觉不妥,最后改定为“绿”字,既有色彩,又把春风写得活灵活现,给人一种动感。如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中国石拱桥》等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实地观察一些富有特色的建筑物,了解建筑物结构布局,按空间顺序来写说明,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之间可以交换阅读互相批改。
三、模仿范文
初中生有了一定的善恶、美丑观念,但由于生活经验不足,遇事不知所措。这样就决定了他们喜欢模仿。我们教学生写作犹如家长教小孩说话一样,必须有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学生初学写作,一定感到难写。无论是对哪个层次的学生的作文教学,都可以从模仿范文入手。首先是有意识地模仿某篇范文的开头、中间或结尾,慢慢地过渡到无意地模仿,自己觉得怎样写好就怎样写,可以随意发挥,不再受到某篇范文结构的约束。就算写起来与某篇范文的某一节或某一句略有相同,但此时已经属于自己的东西了。例如,《背影》这文章的开头一段“我与父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是用倒叙方法来写的最好范文。如果学生以后写倒叙的文章时,开头的一段最好就是模仿这一段来写。又如《羚羊木雕》是写插叙文章的模仿范文。因此,我们不必怕模仿。但是,模仿范文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不能人云亦云,一味照搬。
四、当面指导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早是人们所共识的道理。老师的指导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十分重要。纵观初中语文教材,大致可分为写人、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等几种类型。教学时,只要我们抓住每种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加以掌握,就能产生举一反三的作用。如:写一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生活习惯,并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写植物的一般写植物的根、茎、叶、花、果以及它们的形状、颜色、味道、用途,并挖掘它们内在的“品质”;写事的一般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经过和事件结果,并挖掘事件的现实意义。学生掌握这些写作特点,写作时就会根据实际灵活运用。例如以《我爸爸的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人的文章,当面对学生进行结构安排的指导。一是简介爸爸的概况(略写);二是表现爸爸人品好的三件事(重点段),第一是不厌其烦地给陌生人指路(详写),第二是在平时义务打扫街道卫生(详写),第三是在家中帮母亲做家务(略写);三是我爱我的爸爸(略写)。这样,学生的写作就迎刃而解了。
五、练习写作
关于写作,我的观点是多多益善。平时写得多,必然会“熟能生巧”。反之,练得少,临阵磨枪——赶不上了,所以,平时我注意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加强写作训练。例如,在学习叙事诗《卖炭翁》后,我布置了改写作文《卖炭翁的故事》。有些学生描绘出一幅卖炭翁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驱车的画面,写得生动形象,有声有色;有的写到了卖炭翁的老伴望眼欲穿的情景;有的写到了官使夺木炭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十分动人。另一方面力争让学生做到思路清晰, 语言准确简洁,想象合情合理。学生开始学习写一事一议的小议论文时,往往有论点欠正确、论证不周密、说理肤浅,内容简单等。训练写作时就应由一些从记叙文到议论文过渡性题目开始,例如,《由长跑想起》等。让学生从其所经历的活动感发出道理来,要比写一些抽象的题目容易得多。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平时多让学生吃点苦,多动脑子,多写一些,学生的作文水平会提高得更快。
综上所述,这五方面只要老师指导得好,学生们会觉得写作好玩,又易尝到甜的劳动果实,老师教学也觉得轻松,学生和教师都觉得有成就感,双方都会把作文当成是一个快乐的游戏,就能积极、主动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