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用说”是艾布拉姆斯在1953年创作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主要运用于文学阐释领域。高中生一定程度上已经有了自己对于生活和人生的认识和思考,因此教师更应以发现语文实用价值为导向,引导学生将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相联系,并以文本为依托,以文本中的丰富情感、思想理论等教化学生,使他们对生活和感情形成正确认识。
一、引入真实事件,为实用性奠基
文学作品是对生活事件的凝练和超越,是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快速成长成熟,完善他们对类似事件的看法和处理。因此,为了让文本的实用价值得到更好地实现,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事件的方式进行教授,让文本内容更加真实,更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例如,当我带领学生欣赏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一是因为学生没有失明的经历,二是因为这篇文章是译文,再加上文化差异,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更不用说领悟它的实用价值了。因此,我在授课前先播放了萧煌奇的《你是我的眼》。伴随着简单易懂的歌词、动人心弦的旋律和深情款款的歌声,萧煌奇内心的失明者的世界展现在大家眼前,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他乐观、坚强、积极的生活态度,令人钦佩和动容。这样,我以和海伦·凯勒有着众多相似且更为大家熟悉的萧煌奇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就很顺利地引出了海伦顽强而奋进的一生,从而凝练出文章的核心价值,即文章的实用性。
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相较于陌生的文字表达,学生更易从熟知的真实事件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会,从而思考领悟出真实人物对所经历事件的态度,并对自己有所启发。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更加容易解读文本,更使他们从文本中获得的东西提升一倍甚至更多。因此,引入与文本类似的真实事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更好地挖掘出文章实用价值,为其实用性打下基础。
二、以生活为基凝练主旨,增强实用性
创作就像一双慧手,拨开尘世的迷雾,让读者不再雾里看花,而是洞悉一切。这一点对于高中生来说或许比赏析文字美更为重要。高中生的三观还处于未成熟阶段,他们接触社会甚少,因而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和理解还有些偏激,对人情世故还很懵懂,对是非善恶还没有清晰的判断,这些都可能成为他们误入歧途的原因。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借由文本之手来与学生剖析生活的善恶美丑,并以文字的形式将其放大呈现,能给学生以警醒。
以《祝福》教学为例。虽然《祝福》的创作年代离我们比较遥远,没有较大的参考意义,但是小说中的几类典型人物形象却是依然存在的。因此,我在教授这一文本时,花了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并且阐述自己对每个人物的评价与看法。我犹记一学生在读完后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记忆深刻,他在每日一记中写道:“我怜悯祥林嫂。同情她可怜的一生,虽然她善良朴实,勤劳坚强,但是最后却依然没有逃脱孤独死去的悲惨命运。但是,我却不为她感到委屈或者意外,因为她的反抗挣扎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本心,仅仅只是为了更好地贴合早该被淘汰的封建制度和世俗礼教,她活得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个性,可以说是在落后的封建制度下苟延残喘,这样的人是注定要被别人主宰命运的,因而她没有选择生死的权利,只能乖乖服从。 而在当今社会中,像祥林嫂这般可怜的人依然存在,他们终其一生也不知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获得什么。我想,有了祥林搜这样一面镜子,我一定不会重蹈她的覆辙,我会活出我的精彩。”
学生的短短一记让我眼前一亮。试问,如果每位学生都能像他一样将文本的实用价值凝练自省,那些概括文章主旨、分析作者情感的题型对于学生而言还是难题吗?由此可见,教师更应重视“实用说”的教学理念,从生活出发,解读文本,重视文本实用价值。
三、以文本指导实践,体现文本实用价值
读是一种简单的实践,它可以说是对学生字词学习和掌握程度的一种测量,但是写就不一样了,它的实践性远高于读,它带有巨大的创造性,其最终产生的价值也不可估量。在语文课堂中,这两者都举足轻重,不可分割。因此,教师要重视文本中的理论知识,并以此为基带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上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更大的突破。
仍以《祝福》为例,这篇小说结构清晰完整,并且囊括了小说三要素、小说情节四部曲、人物形象、叙述方式等小说的基本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在课文讲解过后,我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创作一篇小说,目的就是将文本的“实用价值”真正应用到实践中来,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
在“实用说”的新型教学理念下,原本偏向应试的高中语文教材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实用性,使其更“接地气”。学生也不会发出类似于“學它干嘛,我以后又不搞文学创作”这样的抱怨,因为它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并且更好地体会其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在文字的魅力下获取更多的能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226200)
一、引入真实事件,为实用性奠基
文学作品是对生活事件的凝练和超越,是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快速成长成熟,完善他们对类似事件的看法和处理。因此,为了让文本的实用价值得到更好地实现,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事件的方式进行教授,让文本内容更加真实,更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例如,当我带领学生欣赏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一是因为学生没有失明的经历,二是因为这篇文章是译文,再加上文化差异,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更不用说领悟它的实用价值了。因此,我在授课前先播放了萧煌奇的《你是我的眼》。伴随着简单易懂的歌词、动人心弦的旋律和深情款款的歌声,萧煌奇内心的失明者的世界展现在大家眼前,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他乐观、坚强、积极的生活态度,令人钦佩和动容。这样,我以和海伦·凯勒有着众多相似且更为大家熟悉的萧煌奇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就很顺利地引出了海伦顽强而奋进的一生,从而凝练出文章的核心价值,即文章的实用性。
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相较于陌生的文字表达,学生更易从熟知的真实事件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会,从而思考领悟出真实人物对所经历事件的态度,并对自己有所启发。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更加容易解读文本,更使他们从文本中获得的东西提升一倍甚至更多。因此,引入与文本类似的真实事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更好地挖掘出文章实用价值,为其实用性打下基础。
二、以生活为基凝练主旨,增强实用性
创作就像一双慧手,拨开尘世的迷雾,让读者不再雾里看花,而是洞悉一切。这一点对于高中生来说或许比赏析文字美更为重要。高中生的三观还处于未成熟阶段,他们接触社会甚少,因而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和理解还有些偏激,对人情世故还很懵懂,对是非善恶还没有清晰的判断,这些都可能成为他们误入歧途的原因。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借由文本之手来与学生剖析生活的善恶美丑,并以文字的形式将其放大呈现,能给学生以警醒。
以《祝福》教学为例。虽然《祝福》的创作年代离我们比较遥远,没有较大的参考意义,但是小说中的几类典型人物形象却是依然存在的。因此,我在教授这一文本时,花了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并且阐述自己对每个人物的评价与看法。我犹记一学生在读完后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记忆深刻,他在每日一记中写道:“我怜悯祥林嫂。同情她可怜的一生,虽然她善良朴实,勤劳坚强,但是最后却依然没有逃脱孤独死去的悲惨命运。但是,我却不为她感到委屈或者意外,因为她的反抗挣扎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本心,仅仅只是为了更好地贴合早该被淘汰的封建制度和世俗礼教,她活得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个性,可以说是在落后的封建制度下苟延残喘,这样的人是注定要被别人主宰命运的,因而她没有选择生死的权利,只能乖乖服从。 而在当今社会中,像祥林嫂这般可怜的人依然存在,他们终其一生也不知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获得什么。我想,有了祥林搜这样一面镜子,我一定不会重蹈她的覆辙,我会活出我的精彩。”
学生的短短一记让我眼前一亮。试问,如果每位学生都能像他一样将文本的实用价值凝练自省,那些概括文章主旨、分析作者情感的题型对于学生而言还是难题吗?由此可见,教师更应重视“实用说”的教学理念,从生活出发,解读文本,重视文本实用价值。
三、以文本指导实践,体现文本实用价值
读是一种简单的实践,它可以说是对学生字词学习和掌握程度的一种测量,但是写就不一样了,它的实践性远高于读,它带有巨大的创造性,其最终产生的价值也不可估量。在语文课堂中,这两者都举足轻重,不可分割。因此,教师要重视文本中的理论知识,并以此为基带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上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更大的突破。
仍以《祝福》为例,这篇小说结构清晰完整,并且囊括了小说三要素、小说情节四部曲、人物形象、叙述方式等小说的基本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在课文讲解过后,我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创作一篇小说,目的就是将文本的“实用价值”真正应用到实践中来,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
在“实用说”的新型教学理念下,原本偏向应试的高中语文教材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实用性,使其更“接地气”。学生也不会发出类似于“學它干嘛,我以后又不搞文学创作”这样的抱怨,因为它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并且更好地体会其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在文字的魅力下获取更多的能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2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