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常态 以学定教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hot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色鹿》是一个流传近两千年的民间故事,讲述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调达,调达却恩将仇报,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苏教版教材在选编这个故事时,作了一定的删改,语言更为平实、凝练,便于小学生学习。从1997年至今,我曾三次执教本课,每一阶段都因教学理念的不同而产生迥异的教学效果,它就像一个个脚印,见证着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不懈探索。
  第一次教《九色鹿》:精心打磨,以教导学
  这是十年前,我刚工作不久,面向全校老师开的一节课。课前我认真研读了课文和教参,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锤炼每一个提问、每一句过渡,信心十足地走上了讲台。我的教学设计大致分为五部分:
  (一)教师讲述故事的1~5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三)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逐段学习课文,感受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回报”和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形象
  (五)总结课文,揭示道理
  课后不少老师夸奖我教材钻研得深,重点把握得准,教学环节紧凑,语言干净利索。听了同事的夸奖,我心里着实高兴了一阵子。但想到课堂上的一些情景,我也感觉到了不少问题。首先是读了两遍课文后,学生就不怎么愿意读了,只是硬撑着做给听课的老师看。另外,读到最后学生根本说不出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只好由我讲出来。经过反思,我感觉到责任还在于我自己,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我的严密控制下进行的,我总是用自己的理解去牵引着学生阅读,学生也只是配合着我在“演戏”,难怪他们越读越没有兴致。
  第二次教《九色鹿》:读中悟情,以情促学
  2001年,我工作的第四年,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了,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直到那时,我才忽然间明白: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他们都是有情感、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徜徉在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迎着这股春风,我第二次执教了《九色鹿》。大体思路如下:
  (一)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交流读后感受
  1.学生采用喜欢的方式充分自读课文。
  2.组织学生简述故事情节,相机板书:救人 告密 控诉。
  3.交流读后的心情,在三个情节下分别板书:(感动)(气愤)(痛快)。
  (二)精读课文,加深情感体验,感受人物形象
  板块一:体验感动
  1.自读课文2~5小节,标划出让自己感动的地方,想想感动的原因。
  2.放声练读,看看怎样才能读出心中的感动。
  3.组织交流,读读心中的感动,说说心中的感动。
  板块二:体验气愤
  1.自读课文6、7小节,标划出让自己气愤的地方,想想气愤的原因。
  2.组织交流,读读让自己气愤的地方,说说气愤的原因。
  板块三:体验痛快
  1.自读课文8、9小节,标划出让自己痛快的地方,想想痛快的原因。
  2.组织交流,读读心中的痛快,说说心中的痛快。
  (三)讲述故事,揭示道理,拓展延伸
  这一次的教学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大进展,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心灵解读文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倾吐感受,他们掌握着阅读的绝对主动权,教师则旁敲侧击,点染升华,担当起组织、引导的角色。然而,遗憾的是,教学中根本没有我预想的那样动人心魄,在蕴涵着丰富情感的文字面前,学生似乎没有感觉,教学也只是在一个浅层的平台上徘徊,始终深入不到文本的字里行间。带着这份苦闷,我重新走上了探索的道路。
  第三次教《九色鹿》:回归常态,以学定教
  第三次教《九色鹿》是前不久在一次市级观摩研讨活动时的尝试。此时,我愈来愈清楚,只有让学生原原本本地接触文本提供的语言材料,与语言材料在一起碰撞,去触摸语言材料,去品味语言材料,然后才会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本课是通过救人者与被救者以及連带者之间发生的这段故事,向学生展现人世间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目的,同时培养他们初步感受人物形象和优美语言的能力。教学时,就要让学生去接触故事中的事实,从而领悟事实中蕴涵着的价值取向。大体思路如下:
  板块一:自主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课件出示《九色鹿本生图》。
  师:大家眼前的这三幅图画是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作品,它描绘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名字叫《九色鹿》。(板题)从图画上你能看懂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如果看不懂,没关系,我们语文书上就有这个故事,打开书,好好地去读一读吧。
  2.组织学生简述故事内容,说说你对故事中每一个角色的印象。
  板块二:指导精读课文,深化对九色鹿的认识
  1.九色鹿是这个故事的核心角色,同学们对它已经有了一些印象。下面我们还要再次走进故事,去认识这个角色。请大家先完整地读读这个故事,看看故事中的九色鹿面对几种情境?它分别是怎么表现的?
  2.走进情境一(故事开始阶段):面对调达的水中挣扎,九色鹿舍命救人
  (1)读课文第二节,想象画面,体会心情,练习朗读。
  (2)品读“汹涌的波涛”“立即”,感受九色鹿见义勇为的品质。
  (3)交流:此时,你想对九色鹿说些什么?
  3.走进情境二(故事发展阶段):面对调达的虚伪酬谢,九色鹿不求回报
  (1)读课文第3、4节,想象画面,体会心情,练习朗读。   (2)品读九色鹿的平和、友善的话语,感受它不求回报的品质。
  (3)交流:此时,你又想对九色鹿说些什么?
  4.走进情境三(故事高潮阶段):面对调达的见利忘义,九色鹿激情控诉
  (1)读课文第6~8节,想象画面,体会心情,练习朗读。
  (2)品读九色鹿“气愤”的话语,结合上文认识调达“恩将仇报”“背信弃义”的面目,感受九色鹿率直勇敢的品质。
  (3)交流:此时,你还想对九色鹿说什么?
  板块三:写话练习,想象国王的心理,揭示故事蕴涵的道理
  1.读最后一小节,想象写话:如果你是国王,面对九色鹿、调达以及来捕捉九色鹿的军队,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你又会做些什么?
  2.故事读到这儿,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板块四:练讲故事,拓展延伸,补充阅读优秀的民间故事
  1.4人小组分情节练讲故事,比比谁讲得最好。
  2.交流自己读的民间故事,推荐阅读《中外民间故事》。
  在这一次的教学中,学生始终保持着對故事的极高兴致,在一遍遍的读书中,他们总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新的启迪。也就是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完成了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他们面对语言文字,潜心揣摩,鉴赏玩味,掂量比较,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情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也领略到了民间故事的无穷魅力。
  阅读教学从阅读实践的角度来看,老师引导学生阅读一篇课文,实际上就是老师引导学生经历一次阅读实践,并且应该是贴近常态的阅读实践,贴近自然阅读规律的阅读实践。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帮助学生读懂课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就出在这儿,老师实际教学的环节,与学生正常的或者与我们一般人现实的阅读实践不相吻合。现在,阅读教学既然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学生学会阅读,让学生通过老师指导读一篇文章,能够在课外独立阅读一批文章,让学生阅读一种文体,以后接触这一类文体,他们都能独立阅读,形成这种独立阅读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那么教师平常引导学生阅读的思路,就应该符合学生正常阅读的思路。
  阅读一篇文章,本身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即与文本对话。学生要进行阅读实践,那就是他们与大师一次对话的机会,是一次与文本原材料对话的机会。他们透过语言材料,通过文字符号,获得语言信息。语言信息是人的一种生活经历,是描述一个生活片段,在这个生活片段中总是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事实,二是事实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作者通过作品就是介绍这两个方面。那么,教学时就要让学生接触这种信息。但不是简单地通过老师的介绍,很快地把观念教给孩子,而是让他们去接触这个事实,从这个事实里面逐渐体验、感悟这个事实所包含的观念,最后接受这个观念,或者对这个观念产生碰撞以后,有反对,有否定,有接受,进行改组,进行建构,然后再建构,形成这个观念。这就要求教师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学生的朗读、话语、表情,理解学生的观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或创生有所差异的教学内容,从而使他们逐步达成共同的课程目标。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想象力作为人的一种思维能力,是以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想象力比知识更主要。"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想象力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应该对想象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作文时,寻找观察的机会,准确、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想象力,可以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  什么是想象?想象是对自己头脑中已经有的事物或形象,通过语言的加工,成为了新的实物或形象.比如:去动物园看到了小猴子们
“教什么”是一个关乎语文课程价值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当一篇课文有许多文本秘妙的情况下,选择和确定教学核心价值是实施课堂教学高效的原驱力。那么,如何从众多的语言现象中正确寻找和确定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呢?下面以《钱学森》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聚焦言语形式——从“怎样写”的角度去观照  语文教学不但要关注写什么,更要厘清作者怎么写,进而找准相关的语言训练点。《钱学森》一文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
[摘 要]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微写作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益途径。就人教(部审2017)版初中语文教材,结合教学实践,拟从仿写、改写、补写、续写和感悟几个方面,探讨阅读教学中微写作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阅读教学;微写作;实现途径  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板块。语文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的主场地,实验探究是培养化学学科思维的重要渠道。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课例,阐述化学学科思维方法的培养,化学学科思维方式的形成,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 初中化学;学科思维;实验探究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指出“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可见人类思维的重要性。要想改变人的思维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学校各个学科的学习,学科思维是学科学习的
记得距离2014届高考已不太远的一天夜自修后,我突然接到班上一位学习很不错的女生的电话,她说:“范老师,以后上课的时候,您课件当中的历史试题能不请我起来回答吗?因为我看着课件回答问题时心里发慌,状态不好,容易答错。而盯着文本回答就没有这种现象”。我当时很惊讶。回想起当天公开课的情景,为了保证准确率,我是请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回答过问题,包括她,但她却答错了,好像还引来班上几个同学的窃笑。  我满口
[摘 要]  从“教材资源”角度去分析、审视课堂教学及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教材资源的整合、运用,注重从单元知识的宏观把握的角度,努力使学习内容从“无趣”“无用”“无序”“无理”转变为“有趣”“有用”“有序”“有理”。  [关键词]  有序;教材资源;优化提升  一、问题的提出  有学生在课后问我:老师,《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这一单元的内容都是要记的吗,好难记,都记混淆了。他的这一问题引起了我对本单
一、学校概况及师资情况简介  方大实验小学于2011年11月正式成立,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学校现有29个教学班,1246名学生,67位教师。学校教师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面向全市招聘了两位校长和五位学科骨干教师;二是在2011年12月,面向社会招聘了四位应届大学毕业生;除此之外,所有的教师均是原高湾和泗水小学的教师,教师平均年龄39岁。  二、学校教学现状分析  近三年来,学校一直加强对教师新课程、新理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新课程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语文园地六》。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共编排了《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和《麦哨》等四篇课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走进农村,亲近自然,了解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乡下人家》描写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再现了古代的乡村风光,《麦哨》则描绘了乡村儿童的童年生活。本园
摘 要:本文以技工院校焊接加工专业焊条手工电弧焊课程为例,阐述了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建设步骤及建设的主要内容,并介绍了该课程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点,分析了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完善的方法。  关键词:焊条手工电弧焊 精品课程 技工院校  “焊条手工电弧焊”是传统的也是最常用的电焊方式,在建筑、桥梁、船泊、管道及压力容器制造、安装施工中,应用非常广泛。笔者负责主持的焊条手工电弧焊课程2016年4月
[摘 要]  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文章选取《课题1空气》这一课例,通过巧妙的设计,创设问题情境,增设小小实验,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渗透化学科学观念,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探究;问题情境;科学素养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