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吕转芳 女,汉族,1963年5月出生,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中川乡老鸦教学点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教龄34年。她一直坚持在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学,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老鸦教学点只有9个学生,她不但是老师,还是“妈妈”,用心照顾着每一个孩子。她有一个不幸的家庭,作为家庭的唯一支柱,她毅然挑起重担。她以朴实无华的大爱感染着众多的乡村群众和孩子们,谱写着一位乡村教师的高尚师德。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甘肃省
其他文献
维书的“维”,是指维系、联系、维持。当下,对为师者的培训已比较发达,有关经费、人力、时间、方法、模式、技术等的消费,喜人程度有很大抬升。教师听报告、听讲座、观课、游学、看视频(收听)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个人读书时间却因此被压减。出现呼吁教师要读书者,也是诱因之一。 教师成长与议书沙龙 世界各国开展教师培训,涉及关系方的认识、自觉程度及管理。在许多情况下,当事人很难体验到心想事成的愉悦。不过,我国
周杨是公民教育的践行者,他坦言他对公民教育的思考萌发于2010年儿子出生后,初为人父的他常常思考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世界。国内有识之士一直在强调公民教育,但到底怎样的教育才算是公民教育?怎样的公民教育才能真正落地,为孩子们所接受呢? 不断思考是公民教育的第一步,但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基础教育,我们的基础教育中似乎缺少思辨的影子。在将自己的实践与相关资料比照的过程中,周杨发现,西方幼儿园的小朋友就能分清
教育是在人的自然成长过程中,以适宜于人的更快速、更健康的发展方式对人施加影响的活动。因此,为了避免过度教育损害受教育者的健康,教育活动必须具有自然性;为了提高教育自身效率,教育必须具有自主性;为了提升受教育者的素质,为教育创新提供空间,教育必须具有自由性。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服务,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一、教育必须是自然的 自然是指天然而非人为。教育的自然性是指教育必须符合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教育科研种子教师研究专项的活动形式包括集中研究和自主研究两种,其中集中研究主要是指以片区为单位组织种子教师就某一个问题开展集体学习、讨论。为了使每次集中研究达到预期目标,让每一位种子教师在科研能力、学科专业素养方面有所提升,每一次的集中研究活动都需要片区负责人精心设计,设计内容包括主题的确定、流程的安排、后续的要求等。 一、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 读书本应是每位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修课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加强德育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笔者在此着重讲的是学科德育,我们如何在学科中把德育落实下去。 一、如何理解并实践立德树人的要求? 立德树人是一个涉及未来综合国力和民族发展力的问题。未来,我们不仅需要有数量众多的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端人才,更需要这些人才有无可替代
“我们要培养的不是仅仅会考试的学生,而是能适应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大写的‘人’。”这是范胜武校长从教几十年的执着追求。不论是做老师,还是做校长,他都践行着“全人教育”的理念,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让他们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和谐、持续发展。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他开创了以学校为名的校园文化——“世纪文化”,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它的内涵。 基本素养——学生成长的根基 “身体是革命的本
四川省遂宁市玉龙初级中学校(以下简称“玉龙中学”)成立于2011年,是遂宁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投资打造的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短短六年时间,玉龙中学奋力崛起,从籍籍无名的薄弱学校发展成为意气风发的区内典范。学校先后被教育部关工委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被省教育厅授予“安全应急教育示范学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被市政府授予“义务教育示范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是教育的基层单位,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面对教育形势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强化使命意识,审时度势,主动扛起科学创新发展的大旗,把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一、抓好教学常规研究 2017年9月8日,教育部长陈寶生在《人民日报》撰文:“要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就是
一脸桀骜,一身名牌,终日埋首于手机、iPad,这是我们身邊中学生的身影;眼神茫然,书写潦草,事事需师长耳提面命,这是我们身边小学生的常态。皲裂干涸的土地当以雨水滋润,同样,孩子的心如果有了褶皱与裂痕,同样可以爱与智慧来重塑。重塑后的心灵,就会有知丑改错的羞耻心,就会有为同伴着想的担当感,就会有为集体考虑的责任心,就会有走出阴霾,迈向阳光的自信!让我们来看,本期的几位老师是如何以他们独到的策略成功地
钟秉林 留英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1994年回国后任东南大学副校长,1996年调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2001年至201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2012年起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现兼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暨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