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念引领学校发展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o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教育的基层单位,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面对教育形势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强化使命意识,审时度势,主动扛起科学创新发展的大旗,把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一、抓好教学常规研究
  2017年9月8日,教育部长陈寶生在《人民日报》撰文:“要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就是要破除旧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抓好常规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推动教学常规的生本化、制度化落实。
  1.以人为本
  2008年,学校加强顶层设计,提出“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让每位学生做最好的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全省率先启动“普通高中学科选层次走班教学模式”改革。经过10年探索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这一成果的基础上,学校按照“整体规划,高点定位,稳步实施,重点推进”的思路,确立了新高考模式下的选课走班教学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教改提质增效,学校把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学校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互动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形成了以“读、研、点、练、悟”为要点的互动高效课堂教学基本套路,确立了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授课模式,使学校课堂教学有了清晰的思路并得以高效实施。
  2.抓好教研
  集体教研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教育创新的孵化器。
  (1)完善教研体制
  学校建立了“统一协调、规范有序、高端引领、点面结合”的学科教研体制。各学科成立校级教研组,组长统领各年级、各层次备课组,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安排学科教研;在各年级安排年级组长,组织本年级的教研活动;在每个学科层次安排层次负责人,组织领导分层次教研。实行先大组教研后分层次教研、中心发言人制和包组领导参与制等教研制度,同时加大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团队考核力度,形成团队协作、共同发展的教研机制。
  (2)制定教研规范
  为全面落实教研细节,学校制定了《学科集体教研制度细化流程》,对教学重难点突破、各种课型的教学路径、教师参与集体教研的分工合作及个人备课的要求等均作详细说明,帮助全体教师在合作研讨中共同进步。
  (3)丰富教研形式
  组织学科大讲堂。充分利用校内的名师资源,成立讲师团,利用寒暑假开设学科大讲堂。讲座内容既有学科体系构建,也有专题解析;既有教学策略研讨,也有教学方法评析。参加研训的教师记笔记、写体会、解疑惑,纷纷表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反思。首先,开展基于学段测试的教学反思。在每次学段测试前30分钟,组织教师集中做本学科试卷,填写学生答题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预测表;批完卷后,教师再次进行试卷分析,对比先前的预判,写出教学反思,从而准确把握教情、学情。其次,开展基于高考反馈的教学反思。高考结束后,分学科召开三个层次高三学生答题座谈会,还原答题过程,虚心听取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教研组分类整理反馈内容,形成分析报告,并向学科全体教师汇报,教师进一步总结、反思、改进,最大限度地避免今后教学中低效、无效环节的产生。
  3.建设高效课堂
  (1)组织同课异构对比观摩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观看同一教学内容、新旧不同教学理念下的授课录像,让教师在观摩、对比、思考、选择中了解为什么要“以学生为主体”,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以学生为主体”,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加强教学环节打磨
  高效的课堂教学最终体现在每个课堂细节的科学处理上。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为此学校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提出“三要求”: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每个教学环节都要设计教学目标;要设计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预案。
  好的课堂提问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生命潜能。为此,学校提出有效课堂提问的“三要点”:能够触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对学生可能的回答设置充分的预案;提出问题要有梯度,做到环环相扣。
  同时,学校还着重强调教法、学法的“三坚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坚持“先学后教”,利用恰当的问题或“导学案”作引领;坚持“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正是因为有了对每个教学环节的科学研究与指导,才使得学校的教学理念先进,授课思路清晰,课堂高效推进。
  (3)开展全员个体授课实践培训
  学校要求全体教师严格按照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对照课堂各环节的具体要求,上好每一堂课。每周各组轮流推出一节示范课,在组内开展集体观摩、评课,教研组长总结归纳,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这种案例分析式的教学研讨,使全组教师从理念到实践、从策略到方法都得到了普遍提高。为进一步加强监督指导,学校制定了新授、复习和讲评三种课型的讲课评课标准。学区组织每位教师讲一节汇报课,学区领导全程参与听课、点评。未过关的教师或教研组,限时整改、重新验收,从而有效缩小了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的水平差距。
  (4)开展课堂评价
  学校每年举行校级年级组长、教师个人、青年教师三个层面的优质课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全校教师“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情,也给青年教师创造了大量的学习机会。
  二、建立内涵发展的教科研工作机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长期探索中,学校确立了“专家引领、科研先行;点上突破、面上辐射;整合强化、凸显特色”的教科研思路。
  1.建章立制,明确职能分工,全面统筹学校科研工作   课程是落实育人目标的有效载体,也是特色办学的核心。学校成立课程研究管理中心具体承担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学科建设规划制定及落实、教育科研管理、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优质课和达标课评选等工作。在最新颁布的《学校发展规划》和《学校章程》中,明确了教科研工作的目标、方法及实施步骤,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工作制度、理论学习制度、课题申报制度、科研奖励制度等,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的完善,充分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做好教师培训
  专家引领是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组织教师外出参加高端学术研讨会、培训会和观摩会;安排近100名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人人提交学习总结,期末,学校举行“外出学习培训成果評选”,使教师学有所思、学有所得,获得更宽广的教育视野、更先进的教育技能和更良好的专业素养。学校还把专家请进学校,邀请市教科院专家诊断课堂,推进高效课堂建设;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在寒暑假期间为全体教师进行“互联网 教育”、新高考政策解读、学科知识素养培养等讲座培训,为教师提供了一场场高端思想盛宴。
  3.开展全员读书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很多教师科研意识薄弱的根本原因在于欠缺专业知识,为此,学校启动了“书香致远教师读书工程”。在教育部全国教师阅读推荐书目的基础上,发动教师推荐学科阅读书目,完善图书装备。同时鼓励教师自选书目,学校负责购买,全力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学校每学年组织学科、学区、学校三个层面的读书报告会,让教师交流读书体会,展示读书成果。
  4.重视课题研究,取得丰富成果
  学校通过专家解读、校本培训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建立“教育教学问题档案库”,以问题研究为抓手,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目的,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区级课题。
  完善的工作机制、扎实有力的举措,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升了教师科研能力,使学校教师逐渐完成由“经验型”向“专家学者型”的转变,由“做课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三、创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当前互联网、物联网的普及,移动通信的介入,云计算、大数据的流行,“互联网 ”的兴起,正在日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生态。学校从2009年就开始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走班教学的管理,开发了“牟平一中学生评价系统”,构建了以教师、班主任、家长等为评价主体,全员、全程、多元、量化的学生评价体系,较早地在学校普及了信息化管理手段。为进一步拓展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学校陆续新增了班级考核、宿舍管理、物资报修、值班安排、课表管理、师生评议、家校互通等管理模块,实现了学校管理由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转变。
  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打造智慧校园,构建信息化基础服务平台,达到信息系统应用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引领学校信息化教育模式和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
  学校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对教育科研的执着追求。不止步于曾经的辉煌,积极转变思路,大胆突破自我,才能谋求新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运用科学管理理念,才能让师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彰显生命的价值。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其他文献
本刊讯 2016年9月22日,“海淀区促进学科能力发展的教学改进”小学子项目研讨会在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科学诊断和教学改进,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进而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会议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主任柏春庆主持。与会专家及领导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王蔷教授、曹一鸣教授、陈则航教授、孙晓慧老师,北京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数学
当今,问题学习在欧美国家很受重视,其发展趋势是学习方法的互相渗透和整合优化。而我国是“问题教学”的策源地,孔子提出“疑是学之始,思之端”,教师有明确目的地进行“因材施教”“因学施教”,指导学生带着明确的求知求解目的学习。  都说师者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然而何谓真正意义上的“惑”?如何才能做到“解惑”?在这方面,成都市成华区红花学校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三疑课堂”导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
在阅读教学中,解读文本是最基本的要素。精心设计文本解读的切入口,是阅读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往往决定着阅读的深浅甚至成败。好的切入口能引导学生在进入文本时提纲挈领、探幽寻美,使他们获得情感的享受和能力的提高;反之,切入口不恰当,学生解读文本可能浮在表层,事倍功半。  那么,怎样设计恰当有效的切入口,以走进文本深处呢?笔者将通过解析《孔乙己》教学中的多种切入方式,提出文本有效切入的四字要诀。  一、
维书的“维”,是指维系、联系、维持。当下,对为师者的培训已比较发达,有关经费、人力、时间、方法、模式、技术等的消费,喜人程度有很大抬升。教师听报告、听讲座、观课、游学、看视频(收听)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个人读书时间却因此被压减。出现呼吁教师要读书者,也是诱因之一。  教师成长与议书沙龙  世界各国开展教师培训,涉及关系方的认识、自觉程度及管理。在许多情况下,当事人很难体验到心想事成的愉悦。不过,我国
周杨是公民教育的践行者,他坦言他对公民教育的思考萌发于2010年儿子出生后,初为人父的他常常思考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世界。国内有识之士一直在强调公民教育,但到底怎样的教育才算是公民教育?怎样的公民教育才能真正落地,为孩子们所接受呢?  不断思考是公民教育的第一步,但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基础教育,我们的基础教育中似乎缺少思辨的影子。在将自己的实践与相关资料比照的过程中,周杨发现,西方幼儿园的小朋友就能分清
教育是在人的自然成长过程中,以适宜于人的更快速、更健康的发展方式对人施加影响的活动。因此,为了避免过度教育损害受教育者的健康,教育活动必须具有自然性;为了提高教育自身效率,教育必须具有自主性;为了提升受教育者的素质,为教育创新提供空间,教育必须具有自由性。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服务,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一、教育必须是自然的  自然是指天然而非人为。教育的自然性是指教育必须符合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教育科研种子教师研究专项的活动形式包括集中研究和自主研究两种,其中集中研究主要是指以片区为单位组织种子教师就某一个问题开展集体学习、讨论。为了使每次集中研究达到预期目标,让每一位种子教师在科研能力、学科专业素养方面有所提升,每一次的集中研究活动都需要片区负责人精心设计,设计内容包括主题的确定、流程的安排、后续的要求等。  一、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  读书本应是每位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修课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加强德育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笔者在此着重讲的是学科德育,我们如何在学科中把德育落实下去。  一、如何理解并实践立德树人的要求?  立德树人是一个涉及未来综合国力和民族发展力的问题。未来,我们不仅需要有数量众多的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端人才,更需要这些人才有无可替代
“我们要培养的不是仅仅会考试的学生,而是能适应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大写的‘人’。”这是范胜武校长从教几十年的执着追求。不论是做老师,还是做校长,他都践行着“全人教育”的理念,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让他们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和谐、持续发展。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他开创了以学校为名的校园文化——“世纪文化”,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它的内涵。  基本素养——学生成长的根基  “身体是革命的本
四川省遂宁市玉龙初级中学校(以下简称“玉龙中学”)成立于2011年,是遂宁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投资打造的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短短六年时间,玉龙中学奋力崛起,从籍籍无名的薄弱学校发展成为意气风发的区内典范。学校先后被教育部关工委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被省教育厅授予“安全应急教育示范学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被市政府授予“义务教育示范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