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科学互动下的骑士精神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hers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校级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19世纪法国科幻小说与自然科学的互动)资助,基金号:gxun-chxzs2016056。
  摘 要:科学与文学二者之间有着不容忽视的关联,凡尔纳的作品将之凸显得淋漓尽致,带有浓烈浪漫色彩的文学作品背后隐含的客观先见性并非无稽之谈,尊重科学,尊重文学,尊重二者间的平衡与互动是理应追寻的目标。单调的数字需要饱含血肉的文字,浪漫唯美的艺术以客观存在的现实为依托更显得生动,富感染力。科学与文学的互动赋予传统骑士精神新的意义,理性追寻理想,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關键词:凡尔纳;科幻小说;骑士精神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2
  一、凡尔纳与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
  19世纪上半叶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文学界开始流行大量运用浪漫手法的科幻题材作品,科幻小说也开始在小说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此前,大仲马的《月球旅行》,美国作家艾伦·坡的科幻小说都广为流传。但就作品幻想的规模以及科学的先见程度,儒勒·凡尔纳大大超越了前人的成就,作为这个文学领域的佼佼者享誉世界。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多产且多部作品都流传甚广,是作品被译成世界各国语言最多的法国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从小热爱海洋,向往海洋探险。11岁的他曾经上船当志愿见习生,远航印度,最终被家人发现并接回了家。为此他被父亲狠揍一顿,躺在床上流泪保证:“以后保证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可这非但没有抑制其创作的天赋和欲望,相反却激励他继续坚持梦想。或许正是由于童年这一经历,使得凡尔纳一生驰骋无限想象之中,创作出众多著名科幻作品。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出色的科幻悬疑小说,也是其海洋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是最具神秘色彩和社会价值的一部。《海底两万里》出版于1869年11月28日,初版销售量即达到五万册,一开始就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此外,同名电影和相同译名的动画片,均受到了大家的热烈追捧。
  小说创作于十九世纪上半叶,此时法国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正值快速发展的阶段。工业革命带来了蒸汽技术和社会对科技发展的新需求。而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又深刻的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仅经历五年历程,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撼动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秩序,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就是在这样的互相影响,互为依托的背景下,凡尔纳用实际行动向科学界和文学界演绎了科学与文学这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之间的绝妙互动。科学即严谨,文学即艺术。但在凡尔纳的笔下,运用浪漫主义写作手法的文学创作灵感来自于以科学为基础的现实数据,加之及其考究的文字撰写,除却略显夸张的想象深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数字背景,也令许多科学家都为之震撼。正是因为其作品结合了大量科学性研究,
  《海底两万里》围绕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展开。阿龙纳斯教受邀参加追捕一只疑似独角鲸的海上大怪物。追捕过程中一行人发现这怪物并不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精妙的潜艇,而潜艇的主人神秘的尼摩船长则是在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了船身坚固的鹦鹉螺号。经历了一系列的海洋冒险之后,阿龙纳斯教授一行人成功返回陆地,尼摩船长亦再次消失于茫茫大海,唯一不同的是阿龙纳斯教授亲眼见证了鹦鹉螺号的海底冒险,海底的秘密亦不再掩藏于海底两万里。
  无论是流畅的文笔还是引人入胜的情节,抑或是令科学家们都瞠目结舌的科学态度,凡尔纳无疑用自己的文学魅力影响了整个文学界,一部部脍炙人口的热销作品也为科幻小说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二、《海底两万里》中文学与科学的互动
  神秘的尼摩船长是个几乎天才的科学家,他睿智、博学,富有探险精神和创造力。他科学地运用各种知识设计并制造了鹦鹉螺号潜艇,即使在当时已算博古通今的阿龙纳斯教授看来,这也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与此同时,尼摩船长亦擅长利用海洋资源,船上所需的各种生活必需品全部依靠海洋取得。他曾自豪地告诉阿龙纳斯教授:“大海满足我的一切需要。我有时把网拖在艇后,到快要撑破的时候才拉上来;有的时候,我会到大海中间去追赶那些生活在我海底森林里的野兽。我的畜群和海神波塞冬的畜群一样无忧无虑地在大海里吃着草。那里是我的一大块产业,我亲自开发经营,造物主的手总是在那里播种。”另外,尼摩船长还发现并开采海底煤矿,用来产生供给鹦鹉螺号热量、光明和动力的珍贵能量——电。
  而在现实中,不仅大量书中的奇幻想象一一成为现实,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亦是启发并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不可置否,凡尔纳的科幻小说背后是能够引领、促进科技发展的先见性和近乎完美的“预测力”。而这一切都是源于他的文学作品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同样,这份执着的追求亦牵引着科学世界的脚步。看似完全不搭界的科幻文学和客观科学在凡尔纳的笔下开始频频互动,即使将二者融为一体,却也毫无违和感,这就是凡尔纳文学作品背后所隐含的异于旁人的魅力罢。
  事实证明,凡尔纳科幻文学作品背后的先见性是客观存在的,文学性与科学性的互动并非无稽之谈。在他饱含浪漫色彩的文字启发之下,原本只存于幻想之中的许多“不可能”都慢慢变为现实,文学之于科学不再只是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科学之于文学也不再是冷冰冰的大堆数据。即使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文学还是占据着一席之地,无需再带着偏见去审视科学和文学的价值,重理轻文并不是应该提倡的主流,寻求二者的平衡与互动才是我们应该的追求。
  不容置喙,凡尔纳的作品已经不单单是文学的代名词,它还代表着科学与文学的相互牵引,既是科幻文学作家的里程碑式人物,亦是将文字带进实验室的那些科学家、发明家的老师。凡尔纳书中内容详实精确,以至于许多科学家对他书中列出的数字,有时都需要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去推算、论证。小说中以现实为依托的奇幻想象力纷纷“预言”成功,为先进科技地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甚至是影响和启发了大批科学家,为他们科技发明提供了思路。“凡尔纳的小说启发了我的思想,使我按一定方向去幻想。”俄国宇航之父齐奥尔斯基这样评价过他。而法国院士利奥泰盛也这样赞美过他的小说——现代科技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之实践的过程。事实也确实如此。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小岛上和他的同伴一起制造了神秘的诺第留斯号潜艇。他们穿过太平洋,跨越大西洋,经历过海底火山喷发,陷入过深不见底的海底漩涡,每一天都是新的经历,潜艇里的人们每一天都像是最后一天一样活着,为了继续前行,为了实现最终的理想,为了那份深藏心底却又不能抛弃的正义。这艘神秘的潜艇带着无数读者游历了海底世界两万里,也为现实中潜艇的发展与突破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也是美国科学家、潜水艇发明者之一的西蒙·莱克曾说“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指导。”的原因。   三、《海底两万里》中的骑士精神
  传统骑士精神指的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同时也积淀着西欧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一些积极因素。例如,对个人的人格的爱护和尊重;为被压迫者和被迫者牺牲全部力量乃至生命的慷慨勇敢精神;把女子作为爱和美在尘世上的代表及作为和谐,和平与安慰的光辉之神而加以理想化的崇拜等等。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精神,诚实,公正即是骑士精神的核心。但在《海底两万里》中,除却原本的内涵,自由也成为了骑士精神所追寻的重要理想,不仅是身体的自由,更是精神与灵魂的自由。骑士精神有着自己的执着与追求,他们的骄傲不容任何人忽视,他们的信念比任何人都更坚定,骑士也不再只是佩戴一把剑为荣誉、为国家去战斗,而是掌握科学,运用科技创造更锋利的武器、更坚固的盾牌。
  尼摩船长是个有正义感、抵抗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的英雄,崇尚民主与自由。反抗失败后,尼摩船长选择归隐大海。他曾对阿龙纳斯教授说过:“海上极度太平。海洋不属于暴君。在海面上暴君们还能行使不公平的权利,他们可以在那里战斗厮杀,把陆地上的种种恐怖都带到海面上来。但是,在海面以下三十英尺的地方,他们的权利就不起作用了,他们的影响就消失了,他们的势力消失得踪影全无”。甚至,他宁愿葬身大海,在安静而不受外人侵害的珊瑚坟墓里长眠。海洋虽然给予了尼摩船长平静和心灵的抚慰,却始终无法驱逐其内心深沉的孤独感,只有在管风琴编织的梦幻中,他才能得到片刻的陶醉和安宁。他的信仰,他的经历致使他内心极度反对奴隶制,向往自由。这也正是尼摩船长这一人物独居特色异于传统骑士精神的新骑士精神。灵魂和精神无法得到真正自由,即使身体自由,不是真正的骑士,不是骑士精神的内涵意义。
  尼摩船长同时又是一个有博爱之心的勇士,有着为人类献身的崇高精神。他请求阿龙纳斯教授为伤势严重的部下治疗,面对水手的死亡尼摩船长甚至情绪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并且为他举行了庄严隆重的珊瑚王国的葬礼;看到印度采珠人被鲨鱼袭击,他“奋不顾身地站了起来,拿着匕首直朝大鲨鱼冲去,和鲨鱼进行肉搏”,还慷慨地送给采珠人一袋珍珠维持生计。虽然脱离了世俗社會的生活,尼摩船长仍然以慈爱之心关注着被压迫国家的人民。他定期地将装有金银财宝的箱子交给固定的联系人,为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提供物质援助。不管迫使他到海底寻求自由的原因是什么,他首先是一个人,他仍然为人类的痛苦而忧伤,对待所有受到奴役的种族和受奴役的人,他都是慈悲为怀的。正如尼摩船长对阿龙纳斯所言:“我是站在被压迫人民的一边的,现在如此,而且,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永远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的一边!”
  尼摩船长是鹦鹉螺号的灵魂,他是反殖民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英雄。虽然与世隔绝,但他运用科学营造了自己的理想王国——海底世界,以逃避人类社会的邪恶,创造属于自己的自由世界。这就是《海底两万里》一书中的骑士精神。真正的骑士,敢于捍卫自己的内心世界,维护自由意志下的秩序,寻求灵魂的自由。即使无法改变更多,依然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最大限度发挥个人价值,这也是我们应该追逐的步伐。
  四、追寻理想与自由
  “尼摩”一词在拉丁语中是子虚乌有的含义,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他的神秘,而在《海底两万里》中凡尔纳最终也没有解释尼摩船长的来历。正是这样一个外表高冷,内心狂热的人物,在凡尔纳笔下活得有血有肉,整部作品都活了起来。追溯前因,究其解决,不难发现,生活常常不如预想的那样波澜不惊,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家族使命与生具来,面对强大的恶势力,失去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体会,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力挽狂澜,改变现状。面对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我们要做的是自强不息,是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追逐社会发展的步伐。止步过去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积极面对才是大家所该学习和提倡的。
  对理想的追求是进步的动力,任何时候的停顿都是后退,不要让理想止步于实现之前,不要辜负世间的美好,追寻真理,追寻人生价值,精彩的未来不是等待,而是创造。
  对自由的向往是追寻的目标,人生而平等,却生而不一定自由。自由意志下的秩序才是未来的主流与发展方向。我们追寻的不只是肉体的自由,更是精神的自由,灵魂的自由。自由灵魂不是终点,而是不断追寻的过程。有了方向,我们将一往无前;没有终点,我们才会永不会停歇。
  追寻理想与自由,不仅是骑士精神所追求的意义,更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价值与活下去的意义。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向往自由,追逐理想。
其他文献
摘 要:虽然对表起始义的复合动词“~はじめる”“~だす”“~かける”的异同研究很多见,但将他们和“~起来”进行对比分析的研究并不多。且涉及“他们之间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异同”这一问题的研究更少。本文从词汇语义论的角度出发,基于词汇概念结构(LCS)的基本型,试作出中日起始表现的LCS,并借此阐述他们之间的异同、分析其异同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起始;复合动词;词汇语义论;LCS  作者简介:李玲(19
摘 要: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有部分体现了沈从文关于“禁锢”的悲剧观,例如《萧萧》。沈从文通过描写萧萧的形象表现“禁锢”,包括身体禁锢和思想禁锢。身体禁锢表现在女性没有掌握自己身体和未来方向的能力,而思想禁锢则包括来自外界的禁锢和来自自身的禁锢。外界的禁锢体现在文化悲剧和人性悲剧方面,即传统的封建环境和生活在这个环境中被传统思想影响的人不断影响着新一代人,并导致一桩桩悲剧;而自身的禁锢则体现在沈从文笔
摘 要:现代主义小说区别于现实主义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非现实因素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村上春树作为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其短篇小说的最为特别的就是虚实交替的写作手法。《海边的卡夫卡》、《1Q84》、《跳舞的小人》等都是这一写作手法的代表作。本文将通过对村上春树代表作的剖析,探究这一写作手法的表达方式及其成因。  关键词:村上春树;虚实交替;文学  作者简介:赵薇(1992.10-),女,汉族,河北
李卓颖,新锐图画书创作者,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荷兰圣优斯特艺术学院动画硕士。主要作品有绘本《公主怎么挖鼻屎》《一粒金子要发光》《3》《快来啮齿类动物园》《青蛙和拖拉机》《赵州桥》《优优和哆哆》。  其中《公主怎么挖鼻屎》是其创作的第一本图画书,该书获得第二届“信谊图画书奖”图画书创作奖入围奖,入选2016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孩子的书香世界”专题展览,并获得2016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童书”。自2
摘 要:霍克思与杨宪益、戴乃迭所著的两部《红楼梦》英译作品,多年来都是文学翻译研究者所比照的对象。通过对第二十八回原文与两篇译文的研读与对比,本文从两部译作对原文的忠实度,译者的翻译方法,和译文是否易于读者理解的角度出发,对两部译作进行了赏评与浅析。  关键词:《红楼梦》原文;译文;忠实  作者简介:李东霞,1993年9月出生,女,汉族,新疆乌苏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2016级英语语言
摘 要:《家》是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作品主要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早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称颂了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以及对新思想的渴望和追求。  关键词:家;精神;斗争;觉醒  作者简介:王啊满(1998-),女,汉,江苏宿迁人,南京医科大学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陶磊(1979-),通讯作者,安徽当涂人,博士,南京医
摘 要:史蒂文斯是石黑一雄塑造的典型角色,代表了在传统英国文化熏陶下成长并老去的英国管家形象。此角色是《长日留痕》成功的关键。本文主要从史蒂文斯的个体自我意识觉醒开始分析,探讨主人公是如何一点点从矛盾,尊严和他者自我中由迷失到重新定位自我转变的。在他看似死水一潭的人生当中实则已慢慢获得了自我的柳暗花明。  关键词:自我;尊严;他者;矛盾;《长日留痕》  作者简介:展国琰(1989.2-),女,汉族
摘 要:迟子建的作品对东北充满异域风情的自然环境、人性善恶,以及民族沧桑历变进行了充满灵性的描写。《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作品,我们从中领略到东北土地上另一种异域风情。在那个郁郁葱葱的原始大森林中,我们读到了美丽的大自然、纯真的人性、充满大爱的死亡,所有这一切共同构筑出迟子建小说中的诗意之美。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自然;人性;死亡  作者简介:孟祥佳(1990.3-),男,汉,河北省邢台市
三毛说:“男人是泥,女人是水,泥多了,水浊;水多了,泥稀;不多不少,捏成两个泥人——好一对神仙眷侣”。世人都羡慕神仙眷侣,都想成为神仙眷侣,而每一对让人艳羡的神仙眷侣,女人不一定都长的倾国倾城,但一定是灵魂有香气的。  和市作家协会的文友们一起去扎龙采风,参观完徐秀娟的出生地,走到扎龙度假村时,心还沉浸在对秀娟小屋无限的遐想中,抬头一看,却发现似乎走到了另一个世界。大片金黄色的芦苇一望无际,仿佛置
摘 要:阿来《尘埃落定》一书,向读者展现了宏大的藏族土司制度消亡过程,一个古老制度在现代文明前轰然倒塌的脆弱、无奈和感慨。这本书写发生在藏地的传奇,既融入了宗教、民族、自然等独特的地域文化因素,又把文化的独特性作为作家自我体验的外在表现形式,抒发了作家个人色彩强烈的记忆,成功构建了独具一格的作品风格。  关键词:阿来;《尘埃落定》;地域文化;独特性  作者简介:林修苹,女,汉族,广西柳州人,广西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