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课堂作业的设计思路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ji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的一些调研表明:高中地理教师忽视地理课堂作业的重要作用、课堂作业设计,致使地理课堂有效性逐渐下降,不断出现“学生听懂了,但是不会做题”的尴尬现象。实际上,地理课堂作业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一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从地理核心素养的视角研究了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的问题,以呼应新课程改革,发展学生地理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四部分内容,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地理核心素养成了指导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所以,地理核心素养对于地理课堂作业设计也有重要影响,对于教师应该“如何设计地理作业”“设计什么内容的作业”等问题,核心素养都给出了答案。
  一、设计文字类阅读作业,渗透区域认知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显著特征,所以区域认知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地理学科素养,而区域认知素养要求学生做到:分析区位条件、概括地域差异规律;动态、联系地分析、评价区域。所以,结合区域认知素养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文字类阅读作业,即,结合教学内容给出区域性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区域认知素养,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时,为了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提高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作业环节,我设计了阅读作业,具体如下:首先,给出阅读材料,即淮北塔山石榴生产的优势地理条件分析,共三部分内容:一是石榴的生长习性,二是淮北塔山的土壤条件以及种植石榴的历史,三是淮北位置图以及塔山石榴基地在淮北的位置图;其次,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之后,结合教材内容和材料,引导学生讨论,“说”出从材料中读取的信息;最后,让学生站在“淮北”这一区域立场上,分析塔山石榴生产的地理条件,并组织语言,形成答案。在做文字类阅读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对区域农业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掌握了影响农业发展的区域自然条件,最终形成了区域认知。
  二、设计情境类探究作业,发展综合思维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超强的学科,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在解决地理问题时,学生需要拥有综合思维,从整体立意,全面、客观地认知和理解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因此,学生需要发展综合思维素养。那么,如何发展综合思维素养呢?在课堂作业环节,教师可以设计情境类探究作业,即让学生在地理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综合思维,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时,在课堂作业环节,我设计了情境类探究作业,让学生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综合思维。具体如下,首先,给出作业内容,即,怒江干流落差达4840m,水能资源丰富,全流域水能资源理论上蕴藏量达4474万kW,技术可开发量3200万kW,其中干流约3000万kW,占94%,干流水能资源至今尚未开发。综合考量,怒江应不应该被开发?之后,和学生共同完成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先让学生思考影响流域开发的因素有哪些,之后结合怒江自然和人文环境,综合考量流域开发影响因素,给出答案,最后,整理答案,形成文字性的描述,完成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锻炼了全面分析地理事件的能力,发展了综合思维素养。
  三、设计实验类操作作业,塑造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强调学生通过动手的方式设身处地地感受真实世界,感知地理的魅力。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所以,在课堂作业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实验类操作作业,让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当中,引导学生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从而将知识转化成技能,最终形成地理实践力。
  例如,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中要学习“海陆风”概念,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難。针对此,在课堂作业环节,我设计了实验类操作作业,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准备材料,包括一把尺子、两支温度计、两只玻璃杯、一盏台灯;其次,组织实验:1.把水倒进一只玻璃杯,水高4厘米;2.把泥土倒进另一只玻璃杯,泥土高6厘米;3.将温度计分别插入两只玻璃杯;4.将两只杯子放在桌面上30分钟,分别记录温度计上显示的数字;5.在两只杯子中间放台灯,打开开关,使灯光均匀照射在两只杯子上;6.一个小时后,记录温度计上的数字;7.关掉台灯。一个小时后,再记录温度计上的数字。最后,总结实验结果。在实验类操作作业中,学生理解了“陆地与海洋的比热不同,升温和降温的速度也不同,从而导致气温和降水不同”这一知识点,掌握了陆风与海风形成的原理,由此提高了地理实践力。
  四、设计生活类讨论作业,培养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的核心价值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根据人地协调观的内容,教师可设计生活类讨论作业,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和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建立正确的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教学“全球气候变化”时,为了培养人地协调观,在课堂作业环节,我设计了生活类讨论作业。具体如下: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讨论小组,之后,给出问题:是什么导致了全球变暖?全球变暖造成了哪些危害?然后,让小组成员搜集生活资料,讨论问题。在讨论中,学生发现全球变暖对人类生活有严重的危害,如海平面上升、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等等,而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正是人类不加节制地破坏自然环境。经过一番讨论,学生自然形成了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综上所述,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的重要指导。依据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地理作业,让学生深度学习、运用地理知识,从而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最终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养。
  (责编 张 欣)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二乙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和肝素锂抗凝剂对检测抗-HIV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结果的影响.方法:用丽珠抗-HIV和生物梅里埃抗-HIV 通信作者.2种不同厂家试剂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了解厂矿托幼机构的卫生状况,更好地为托幼机构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济宁市部分厂矿企业开办的托幼机构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对市内16家厂矿企业托幼机构的物体表面(包括玩具、
幼儿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理想的学前教育应该是让他们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生活、在生活中成长。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就是教会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我园以生活课程为切入点,结合“6s”管理流程,细化每一个操作环节,给孩子们构建“可见、可学、可仿、可行”的生活化环境,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自然习得、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一、坚持真实的生活课程理念,把自由还给孩子  杜威的
期刊
信息技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主要的沟通媒介与学习平台,彻底改变了人们日常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方式,促使人类社会进入高效发展的智能时代。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之后,新技术、新知识正在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更新与完善,逐步形成了大数据发展趋势,促使人们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作出更加精准、科学的决策与预测。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便走入了我国小学之中,成为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的主要途径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保妇康栓对妊娠期合并患有真菌性外阴阴道炎临床效果。方法:抽取76例处于妊娠期且合并患有真菌性外阴阴道炎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米可定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保妇康栓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阴道炎症状再次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应用保妇康栓对妊娠期合并患有真菌性外
如何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意义重大,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两种研究方法对黄冈师范学院师范专
目的:通过对采集后不同时段保存的新鲜血小板和不同时段制备的冰冻血小板的质量指标的动态分析,寻求血小板更适宜的冰冻保存时机,为偏型库存血小板的适时冰冻保存提供可靠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