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人对事物的特殊认识倾向,无论是对客观事物的兴趣还是对自身主体的兴趣,总是伴随着快乐、欣喜、满意等肯定的情感体驗。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学习兴趣对于学生从事认识、学习、实践、形成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起着定向、维持和强化的作用。作为一直工作在中等职业教育一线的教师,笔者认为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中着重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化修养。
【关键词】学习兴趣;文化素养;教学方式
一、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兴趣
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苦口婆心地讲,而下面却出现睡觉、吃东西、聊天的情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缺少足够的师生互动的原因。笔者在这一点上深有感触,因为在我带的三个班中都出现过这种情况,后来,在讲授茅盾的《风景谈》中的六幅图画时,一改往日的教风,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关键性的事物,再自行给这六幅画命名并写在事先准备的纸片上。同学们听后立刻改变了往日的懒散,全都行动起来。几分钟后,收上纸片,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讨论,肯定每一位同学的独到之处,指出其中的不足,并且表扬了几位命名有创意的同学。最后定下大家都认为的最佳名称。一节课下来,浑身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第一次在同学们那一双双获得知识后满足的眼神中迈出了教室。在以后的教学中互动式教学屡试不爽,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挖掘教材的思想美、语言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增长学生的技能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职高中语文教材的入选作品基本上符合大纲提出的思想政治要求,有助于学生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现行职高语文教材,有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列传》、《涉江》、《屈原》),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指南录》、《正气歌》),还有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有确信“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林觉民(《与妻书》),更有为现代中华民族解放而奋斗的革命导师、先烈,为建设新中国而殚精竭虑的科学家、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等。学生被他们强烈的爱国激情所感染,或被他们高尚的人格力量所震撼,进而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兴趣。语文教师在授课中要牢牢抓住这些“兴趣点”,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的兴趣之花深深扎根于远大理想的土壤之中。所以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
反思以往的教学,我们采用的是“先教后学”的模式,总是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差,总是埋怨教学效果不佳,总是忽略了兴趣是最大的动力这个原则,总是在一相情愿地往学生的嘴里塞知识。在这样的方法指导下,即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也很端正,听课、作业都较为认真,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简单的灌输知识更为重要。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来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必须将“先教后学”的模式变为“先学后教”模式。不妨改变一下思路: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自学要求先行接触课文自学,尽力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整理疑问,教师帮助解决。每个学生产生的问题各不一样,教师解答的方向也就不同,既传授了知识,又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它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情感体验过程。
四、开展开放性语文实践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我们从学校实际从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先后开展了“走常州名胜、访常州名人”大型社会实践与语文实践活动,以及校外观摩作文、课本剧演出、电子语文报制作等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参与面广,影响较大;同时还发现和培养了一批语文能力突出的尖子。此外,中职学生虽然学科基础水平较差,但他们参与活动热情高、动手操作积极性高。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养成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但只要我们时刻注意以学生为本,从职教语文的特点出发,从培养现代职业人的需要出发,努力发掘有利因素,积极探索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那么,职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必会日益浓厚,语文知识和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学习能力、综合素质自然也水涨船高。如此,职中语文教学必会开出奇葩,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职业人做出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学习兴趣;文化素养;教学方式
一、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兴趣
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苦口婆心地讲,而下面却出现睡觉、吃东西、聊天的情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缺少足够的师生互动的原因。笔者在这一点上深有感触,因为在我带的三个班中都出现过这种情况,后来,在讲授茅盾的《风景谈》中的六幅图画时,一改往日的教风,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关键性的事物,再自行给这六幅画命名并写在事先准备的纸片上。同学们听后立刻改变了往日的懒散,全都行动起来。几分钟后,收上纸片,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讨论,肯定每一位同学的独到之处,指出其中的不足,并且表扬了几位命名有创意的同学。最后定下大家都认为的最佳名称。一节课下来,浑身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第一次在同学们那一双双获得知识后满足的眼神中迈出了教室。在以后的教学中互动式教学屡试不爽,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挖掘教材的思想美、语言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增长学生的技能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职高中语文教材的入选作品基本上符合大纲提出的思想政治要求,有助于学生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现行职高语文教材,有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列传》、《涉江》、《屈原》),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指南录》、《正气歌》),还有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有确信“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林觉民(《与妻书》),更有为现代中华民族解放而奋斗的革命导师、先烈,为建设新中国而殚精竭虑的科学家、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等。学生被他们强烈的爱国激情所感染,或被他们高尚的人格力量所震撼,进而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兴趣。语文教师在授课中要牢牢抓住这些“兴趣点”,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的兴趣之花深深扎根于远大理想的土壤之中。所以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
反思以往的教学,我们采用的是“先教后学”的模式,总是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差,总是埋怨教学效果不佳,总是忽略了兴趣是最大的动力这个原则,总是在一相情愿地往学生的嘴里塞知识。在这样的方法指导下,即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也很端正,听课、作业都较为认真,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简单的灌输知识更为重要。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来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必须将“先教后学”的模式变为“先学后教”模式。不妨改变一下思路: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自学要求先行接触课文自学,尽力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整理疑问,教师帮助解决。每个学生产生的问题各不一样,教师解答的方向也就不同,既传授了知识,又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它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情感体验过程。
四、开展开放性语文实践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我们从学校实际从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先后开展了“走常州名胜、访常州名人”大型社会实践与语文实践活动,以及校外观摩作文、课本剧演出、电子语文报制作等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参与面广,影响较大;同时还发现和培养了一批语文能力突出的尖子。此外,中职学生虽然学科基础水平较差,但他们参与活动热情高、动手操作积极性高。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养成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但只要我们时刻注意以学生为本,从职教语文的特点出发,从培养现代职业人的需要出发,努力发掘有利因素,积极探索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那么,职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必会日益浓厚,语文知识和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学习能力、综合素质自然也水涨船高。如此,职中语文教学必会开出奇葩,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职业人做出独特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