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极开发课堂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体会情感、形成素养。
插入古曲,激发情感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是课程分析。《伯牙鼓琴》讲述的是关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该文言简意赅,传递了中国古代的交友价值观。流传了几千年的古曲《高山流水》旋律优美,蕴含着伯牙与子期的动人故事。在教学中,笔者巧妙地把乐曲《高山流水》移植到课堂,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急切地想要了解“知音”的情感点。同时,笔者紧扣课文最后一句“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插入悼曲,使学生产生失去知音的共鸣,进而达成激发情感,感受“知音”深义的目标。
巧用补白,发散思维点。文言文言简意赅,常留给人无限的遐思。文中仅用两句话描写伯牙与子期的惺惺相惜,“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试想,伯牙与子期相遇相知,应当不会只有弹奏两曲的简单画面,他们肯定还会在一起促膝长谈,说音乐,话人生……笔者巧妙地在教材基础上进行补白,从各类风景名画中挑选了流水淙淙、白雪皑皑、杨柳依依、果实累累、清风徐徐等美丽图画,引导学生在欣赏书画作品时,表演伯牙鼓琴、子期赞叹的场景。如伯牙志在果实,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累累兮若果实。在与课文相同句式的训练中,学生进一步感受伯牙与子期的“知音”之遇。
深挖背景,引申知识点。“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笔者对教材中的故事进行了相应的填充:“伯牙、子期在一个中秋之夜的雨后,因琴声偶遇,因音乐相知,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伯牙、子期洒泪而别,他们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见。春去秋来,当伯牙满怀期待的赶来与子期相见时,万万没有想到,他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学生读到这段补充材料时,会自然地联想到“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场景。笔者引导学生从伯牙的地位以及“破琴绝弦”的行动这两方面感受伯牙的内心之痛。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再看“破琴绝弦”的行为,伯牙“盘腿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面对此情此景,仰天长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教师通过引申知识点,从古今各种材料中选取教学资源,让学生深切感受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有效地深化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
引经据典,渗透育人点。这篇文言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学完这篇文章,要懂得朋友间应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珍视友谊、珍爱友情。在渗透这个育人点的时候,笔者拓宽教学资源,寻找古今流传的描写友谊、知音的诗句,如“子期难觅瑶琴绝,奈何枝落百花江”“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刎颈之交”“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引导学生在吟诵这些诗句的同时,感受遇见知音的欢喜和失去知音的悲痛。
(作者单位:荆门市掇刀区望兵石学校)
助理编辑 刘佳
插入古曲,激发情感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是课程分析。《伯牙鼓琴》讲述的是关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该文言简意赅,传递了中国古代的交友价值观。流传了几千年的古曲《高山流水》旋律优美,蕴含着伯牙与子期的动人故事。在教学中,笔者巧妙地把乐曲《高山流水》移植到课堂,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急切地想要了解“知音”的情感点。同时,笔者紧扣课文最后一句“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插入悼曲,使学生产生失去知音的共鸣,进而达成激发情感,感受“知音”深义的目标。
巧用补白,发散思维点。文言文言简意赅,常留给人无限的遐思。文中仅用两句话描写伯牙与子期的惺惺相惜,“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试想,伯牙与子期相遇相知,应当不会只有弹奏两曲的简单画面,他们肯定还会在一起促膝长谈,说音乐,话人生……笔者巧妙地在教材基础上进行补白,从各类风景名画中挑选了流水淙淙、白雪皑皑、杨柳依依、果实累累、清风徐徐等美丽图画,引导学生在欣赏书画作品时,表演伯牙鼓琴、子期赞叹的场景。如伯牙志在果实,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累累兮若果实。在与课文相同句式的训练中,学生进一步感受伯牙与子期的“知音”之遇。
深挖背景,引申知识点。“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笔者对教材中的故事进行了相应的填充:“伯牙、子期在一个中秋之夜的雨后,因琴声偶遇,因音乐相知,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伯牙、子期洒泪而别,他们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见。春去秋来,当伯牙满怀期待的赶来与子期相见时,万万没有想到,他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学生读到这段补充材料时,会自然地联想到“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场景。笔者引导学生从伯牙的地位以及“破琴绝弦”的行动这两方面感受伯牙的内心之痛。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再看“破琴绝弦”的行为,伯牙“盘腿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面对此情此景,仰天长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教师通过引申知识点,从古今各种材料中选取教学资源,让学生深切感受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有效地深化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
引经据典,渗透育人点。这篇文言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学完这篇文章,要懂得朋友间应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珍视友谊、珍爱友情。在渗透这个育人点的时候,笔者拓宽教学资源,寻找古今流传的描写友谊、知音的诗句,如“子期难觅瑶琴绝,奈何枝落百花江”“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刎颈之交”“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引导学生在吟诵这些诗句的同时,感受遇见知音的欢喜和失去知音的悲痛。
(作者单位:荆门市掇刀区望兵石学校)
助理编辑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