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声乐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为理念,重视培养个体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表达。教师在声乐教育中,可以根据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重视每个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因材施教,以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天赋,完整而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整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活动。
关键字:以人为本;教师;声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17.1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提出的一个新要求,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声乐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声乐演唱者的情感态度,心理发展,性格特征,审美标准作为声乐教学的一个中的参考标准。我们要尽可能的关注利用这些资源,从各个方面引导不断挖掘发现学生们的歌唱潜能,从而真正找到每个人的嗓音发展状况,为他们准备符合各自情感发展的歌唱风格。
一、“以人为本”是声乐教育的基础
在进行声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到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因为进行声乐教育活动,就是是为了使“人”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在人与人组成的社会中,只有社会进步了才是声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要不断灌输发展“人本”教育理念,运用各种不同的教育手段,为了人类共同发展这一终极目的而不断努力着。声乐教育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人们之所以进行声乐教育,是为了更好的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唤醒人与人之间的共鸣,感动他人。
声乐教育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都更加需要用艺术形态来表现和反映,艺术也是人类生活状态的一个缩影。人与人之间普遍联系的同时,又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共性。而具体到声乐研究中,我们更加看重的就是每个人不同的个性,根据男女性别差异,气质差异,能力的差异,在教育工作中,把握每个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也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其更好的发扬优点。“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止是在声乐教育上,适合于各种不同的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也被很多学生和老师所接受,引起共识,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校老师,都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教师是声乐教育研究的关键
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规律,从人性的角度,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方向,制定出来的一系列教育理论方法,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的教学研究。要使得声乐教育的理念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我们要致力于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声乐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价值,声乐教育中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提高教师自身的社会价值的同时并促进他人社会价值的实现。
由于声乐教育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就必须不断的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学习一些新的理论知识,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广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政治理论知识水平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营造和谐的学风,多进行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不足与优势,扬长避短,重视每一个心灵的成长。
教师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对待教学工作,要充分发扬民主的作风,并且要与社会发展同步,具备高尚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示范者的作用,还要在思想和认识上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求实民主的学风和正直的教风,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学术道德修养,对于声乐教育来说,要求专业教师既要关注专业知识技能,还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并且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又要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在声乐教育研究中,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
声乐教育又是一种特殊的注重学生嗓音的艺术,根据每个学生嗓音的不同特点,就要学习正确的歌唱方法,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时候,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具体做法为,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生理条件,在尊重学生生理差异的同时,也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自身的潜质。其次要多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要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传递道理。在进行声乐教育的同时,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同时,要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学习知识,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注重师生关系和谐,重视以人为本
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互动和提高才能促进教育过程实施,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师生关系的和谐,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与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息息相关。教师与学生彼此应该相互信任,双方都要做到解放思想。教师要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更是完美人格的人。
我们在传统的教学中,只会单一的歌颂教师的奉献牺牲精神。但是仔细分析,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这种教师的社会价值也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心理相容的。在教学过程中,把老师与学生结合起来,师生关系成为一种一起探索学习,共同参与教学的朋友关系,在一种双方都感到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增强学习的兴趣。以前的教学是被动式教学,学生也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知识按部就班的机械学习。如今的声乐教育要更加的人性化,药品发扬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合作,相容,互相学习的关系,这样就更有利于每个学生个性的发挥,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的空间,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结语:社会的一切发展,离开人就无从谈起,声乐教育是塑造“人”的工作,它的主题是“人”,所以在声乐教育中,一定要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人类的内在潜力,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离不开“人”的参与,“教”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德才兼备的人进行的实践活动。确立声乐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根据学生对不同音乐的兴趣和领取能力,调动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积极性,才能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1]卢晓星.论和谐社会下的群众文化建设[J].群文天地,2012,(6):28.
[2]徐金辉.和谐社会视角下群众文化建设的路径[J].科技创新导报,2008,(27):189.DOI:10.3969/j.issn.1674-098X.2008.27.157.
[3]安楠.浅谈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建设[J].魅力中国,2013,(16):343-343.
关键字:以人为本;教师;声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17.1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提出的一个新要求,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声乐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声乐演唱者的情感态度,心理发展,性格特征,审美标准作为声乐教学的一个中的参考标准。我们要尽可能的关注利用这些资源,从各个方面引导不断挖掘发现学生们的歌唱潜能,从而真正找到每个人的嗓音发展状况,为他们准备符合各自情感发展的歌唱风格。
一、“以人为本”是声乐教育的基础
在进行声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到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因为进行声乐教育活动,就是是为了使“人”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在人与人组成的社会中,只有社会进步了才是声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要不断灌输发展“人本”教育理念,运用各种不同的教育手段,为了人类共同发展这一终极目的而不断努力着。声乐教育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人们之所以进行声乐教育,是为了更好的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唤醒人与人之间的共鸣,感动他人。
声乐教育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都更加需要用艺术形态来表现和反映,艺术也是人类生活状态的一个缩影。人与人之间普遍联系的同时,又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共性。而具体到声乐研究中,我们更加看重的就是每个人不同的个性,根据男女性别差异,气质差异,能力的差异,在教育工作中,把握每个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也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其更好的发扬优点。“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止是在声乐教育上,适合于各种不同的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也被很多学生和老师所接受,引起共识,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校老师,都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教师是声乐教育研究的关键
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规律,从人性的角度,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方向,制定出来的一系列教育理论方法,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的教学研究。要使得声乐教育的理念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我们要致力于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声乐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价值,声乐教育中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提高教师自身的社会价值的同时并促进他人社会价值的实现。
由于声乐教育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就必须不断的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学习一些新的理论知识,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广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政治理论知识水平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营造和谐的学风,多进行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不足与优势,扬长避短,重视每一个心灵的成长。
教师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对待教学工作,要充分发扬民主的作风,并且要与社会发展同步,具备高尚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示范者的作用,还要在思想和认识上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求实民主的学风和正直的教风,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学术道德修养,对于声乐教育来说,要求专业教师既要关注专业知识技能,还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并且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又要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在声乐教育研究中,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
声乐教育又是一种特殊的注重学生嗓音的艺术,根据每个学生嗓音的不同特点,就要学习正确的歌唱方法,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时候,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具体做法为,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生理条件,在尊重学生生理差异的同时,也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自身的潜质。其次要多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要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传递道理。在进行声乐教育的同时,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同时,要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学习知识,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注重师生关系和谐,重视以人为本
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互动和提高才能促进教育过程实施,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师生关系的和谐,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与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息息相关。教师与学生彼此应该相互信任,双方都要做到解放思想。教师要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更是完美人格的人。
我们在传统的教学中,只会单一的歌颂教师的奉献牺牲精神。但是仔细分析,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这种教师的社会价值也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心理相容的。在教学过程中,把老师与学生结合起来,师生关系成为一种一起探索学习,共同参与教学的朋友关系,在一种双方都感到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增强学习的兴趣。以前的教学是被动式教学,学生也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知识按部就班的机械学习。如今的声乐教育要更加的人性化,药品发扬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合作,相容,互相学习的关系,这样就更有利于每个学生个性的发挥,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的空间,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结语:社会的一切发展,离开人就无从谈起,声乐教育是塑造“人”的工作,它的主题是“人”,所以在声乐教育中,一定要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人类的内在潜力,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离不开“人”的参与,“教”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德才兼备的人进行的实践活动。确立声乐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根据学生对不同音乐的兴趣和领取能力,调动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积极性,才能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1]卢晓星.论和谐社会下的群众文化建设[J].群文天地,2012,(6):28.
[2]徐金辉.和谐社会视角下群众文化建设的路径[J].科技创新导报,2008,(27):189.DOI:10.3969/j.issn.1674-098X.2008.27.157.
[3]安楠.浅谈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建设[J].魅力中国,2013,(16):34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