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家校合作育人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可各种不和谐现象却屡有发生。有的学生家長对学校活动“横挑鼻子竖挑眼”,抱怨每天给孩子检查作业成了“校外助教”,经常投诉学校的管理方法,甚至会将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全部归咎于学校;有的学校过度开发家长资源,进课堂听课,帮老师管理课堂纪律,轮流执勤学生路队,监考各种检测活动……如此合作,完全模糊了各自的角色定位,明显有悖于家校合作的初衷。
毋庸置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作为两种不同的教育形态,有着各自不同的教育职责、功能和价值,需要双方严格地遵循各自的角色定位。
家校合作不应模糊了各自角色,双向沟通中充分尊重各自育人角色的独立性,才会促进“互惠共同体”的生成。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对方可以多一些正向“跨界作为”,而这个过程必然离不开双方的有效沟通。此时,主动方必须为对方留足“独立空间”,杜绝“话语霸权”的出现。对于主动协作的,努力扩展互动渠道,让对方可以最大程度发挥积极的育人价值;对于存在合作困难的,必须创造条件去清除各种障碍,不可无视差异、硬性要求、随意安排;对于没有参与意愿的,应多些换位思考,及时把自身需求、疑难告知对方,唤醒对方参与合作的兴趣和倾向,而不是动辄“指派”、习惯性“安排”。
家校合作不应模糊了各自角色,互相合作中充分尊重各自的自主性,才能推动“互利共同体”的运转。家长主动借助自身优势,协助学校处理好具体的管理难题,学校自觉运用优质师资资源,对家庭教育开展辅助、指导、规范活动,才会推动“互利共同体”的良好运转。但是,双向合作不可忽略各自的自主意识。一是形成共识不应排斥各自的自主意识。家校开展合作实践的过程中,要创造条件,充分展现对方个性资源的魅力和价值。二是形成合力不应掩盖各自的自主色彩。家校双方通过参与合作实践,赢得理解、认同后,还必须在合作中进一步展示彼此的自主魅力,让他们的自主因素能够在合作育人的经历中拥有一个“漂亮的记忆”。
家校合作不应模糊了各自角色,彼此支持中充分尊重各自的自觉性,才可呵护“平等共同体”的成长。家庭、家长的教育职责在于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配合学校、教师完成对孩子的教育;而学校、教师的教育职责侧重于确保孩子在学校接受良好教育、养成良好品质、健康快乐成长。而家校合作的各种实践的同步自觉性越高,“平等共同体”产生的育人效益才会越明显。一是同步支持不可忽略各自投入的自觉性。有了自觉投入,才可以有效地以德育德、以才育才、以情动情、以性养性、以行导行。二是同向协作不可无视各自示范的自觉性。教师和家长是学生们接触最多的模仿对象,他们的施教过程其实就是示范过程。家校都应该自觉发挥好各自身教的作用,而不应将示范同质化,模糊家校示范的特殊界限,白白失去一群“好榜样”和“活教材”。
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中,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教师、家长,必须严格遵守彼此的角色约定,充分考虑对方的责任界限,及时呈现彼此配合的有效成果,只有这样,家校合作育人才能走出“被动参与”“低效运作”的怪圈,驶入彼此满意的和谐轨道。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毋庸置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作为两种不同的教育形态,有着各自不同的教育职责、功能和价值,需要双方严格地遵循各自的角色定位。
家校合作不应模糊了各自角色,双向沟通中充分尊重各自育人角色的独立性,才会促进“互惠共同体”的生成。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对方可以多一些正向“跨界作为”,而这个过程必然离不开双方的有效沟通。此时,主动方必须为对方留足“独立空间”,杜绝“话语霸权”的出现。对于主动协作的,努力扩展互动渠道,让对方可以最大程度发挥积极的育人价值;对于存在合作困难的,必须创造条件去清除各种障碍,不可无视差异、硬性要求、随意安排;对于没有参与意愿的,应多些换位思考,及时把自身需求、疑难告知对方,唤醒对方参与合作的兴趣和倾向,而不是动辄“指派”、习惯性“安排”。
家校合作不应模糊了各自角色,互相合作中充分尊重各自的自主性,才能推动“互利共同体”的运转。家长主动借助自身优势,协助学校处理好具体的管理难题,学校自觉运用优质师资资源,对家庭教育开展辅助、指导、规范活动,才会推动“互利共同体”的良好运转。但是,双向合作不可忽略各自的自主意识。一是形成共识不应排斥各自的自主意识。家校开展合作实践的过程中,要创造条件,充分展现对方个性资源的魅力和价值。二是形成合力不应掩盖各自的自主色彩。家校双方通过参与合作实践,赢得理解、认同后,还必须在合作中进一步展示彼此的自主魅力,让他们的自主因素能够在合作育人的经历中拥有一个“漂亮的记忆”。
家校合作不应模糊了各自角色,彼此支持中充分尊重各自的自觉性,才可呵护“平等共同体”的成长。家庭、家长的教育职责在于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配合学校、教师完成对孩子的教育;而学校、教师的教育职责侧重于确保孩子在学校接受良好教育、养成良好品质、健康快乐成长。而家校合作的各种实践的同步自觉性越高,“平等共同体”产生的育人效益才会越明显。一是同步支持不可忽略各自投入的自觉性。有了自觉投入,才可以有效地以德育德、以才育才、以情动情、以性养性、以行导行。二是同向协作不可无视各自示范的自觉性。教师和家长是学生们接触最多的模仿对象,他们的施教过程其实就是示范过程。家校都应该自觉发挥好各自身教的作用,而不应将示范同质化,模糊家校示范的特殊界限,白白失去一群“好榜样”和“活教材”。
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中,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教师、家长,必须严格遵守彼此的角色约定,充分考虑对方的责任界限,及时呈现彼此配合的有效成果,只有这样,家校合作育人才能走出“被动参与”“低效运作”的怪圈,驶入彼此满意的和谐轨道。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