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来明显增加。由于老年AMI具有病情危重,变化快,猝死率高等特点,如能仔细观察,及早发现,抢救及时,护理措施得力,就能使患者转危为安。反之,就会贻误病情,而导致不可逆的损失。
关键词:老年 急性心肌梗塞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99-01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由于老年AMI具有病情危重,变化快,猝死率高等特点。因此,护理人员在密切配合抢救病人躯体疾病的同时,进行针对性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38例老年AMI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AMI患者均为我院ICU 2011年6月~2012年6月的住院患者,参照WHO关于AMI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诊断符合AMI标准,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最小61岁,最大88岁。其中3例由于严重并发症死亡,其余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2 护理措施
2.1 休息。要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避免患者情绪激动,使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发病后10天至2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床上活动减少到最低程度。开始数日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帮助进行,尽量减少患者的体力活动,如洗脸、喂饭、翻身、大小便等。2周后允许在床上活动,防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生。第三至第五周,如病情稳定,可离病室活动及散步。对有并发症者,卧床时间应适当延长。
2.2 饮食、大小便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肪、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心肌梗塞病人卧床休息,床上排便不习惯,本组10例未能按时排便。通过饮食指导,鼓励按平时习惯排便,6例在3日内排便,1例行低压灌肠后第4日排便。向患者强调避免排便过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脏骤停或严重心律失常。
2.3 缓解疼痛。心肌梗塞患者常有剧烈的胸痛,遵医嘱给予吗啡、硝酸甘油等药物镇痛,以防止患者因疼痛而导致休克及心率失常,应用扩冠止痛药要从小剂量开始,增量速度要慢,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血压和疼痛的变化情况。
2.4 溶栓。使用纤溶酶激活剂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达到闭塞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再灌注的目的,缩小心肌梗塞面积。在梗塞发生6小时内常用尿激酶、链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溶栓,应注意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倾向及呕血、便血情况。注意有无药物的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及药物的剂量和速度。观察胸痛的性质、持续时间、意识、语言状态及肢体治疗情况等,判定溶栓效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在溶栓治疗时应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各种心律失常及生命体征变化。备好抢救器械及急救药品,如利多卡因、阿托品等。
2.5 心理护理。由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和疾病本身的影响,心肌梗塞患者常有情绪稳定性差、自我暗示性高、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特点,因而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反应,常有惊恐、忧虑、抑郁、易怒等表现。只有建立良好的生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造成身心之间的良性循环和身心积极效应之间的互相促进。为了达到有效的心理调适,护理人员应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熟知患者的心理活动和病情变化,实施个体化的整体护理。
2.6 出院指导。嘱病人注意休息,减少病人情绪激动,不看刺激电视节目,保持精神愉快;避免劳累感冒及情绪不稳定;吃多餐,避免饱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便秘;禁忌烟酒;适当增加活动量,以不引起劳累为适宜;定期到门诊复查心电图;继续口服药物巩固治疗。
总之,护理人员在密切配合抢救病人躯体疾病的同时,积极采取以上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汤宝鹏,赵乃石,张爱伦,等.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期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变化[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18(11):587-588
关键词:老年 急性心肌梗塞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99-01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由于老年AMI具有病情危重,变化快,猝死率高等特点。因此,护理人员在密切配合抢救病人躯体疾病的同时,进行针对性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38例老年AMI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AMI患者均为我院ICU 2011年6月~2012年6月的住院患者,参照WHO关于AMI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诊断符合AMI标准,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最小61岁,最大88岁。其中3例由于严重并发症死亡,其余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2 护理措施
2.1 休息。要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避免患者情绪激动,使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发病后10天至2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床上活动减少到最低程度。开始数日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帮助进行,尽量减少患者的体力活动,如洗脸、喂饭、翻身、大小便等。2周后允许在床上活动,防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生。第三至第五周,如病情稳定,可离病室活动及散步。对有并发症者,卧床时间应适当延长。
2.2 饮食、大小便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肪、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心肌梗塞病人卧床休息,床上排便不习惯,本组10例未能按时排便。通过饮食指导,鼓励按平时习惯排便,6例在3日内排便,1例行低压灌肠后第4日排便。向患者强调避免排便过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脏骤停或严重心律失常。
2.3 缓解疼痛。心肌梗塞患者常有剧烈的胸痛,遵医嘱给予吗啡、硝酸甘油等药物镇痛,以防止患者因疼痛而导致休克及心率失常,应用扩冠止痛药要从小剂量开始,增量速度要慢,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血压和疼痛的变化情况。
2.4 溶栓。使用纤溶酶激活剂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达到闭塞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再灌注的目的,缩小心肌梗塞面积。在梗塞发生6小时内常用尿激酶、链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溶栓,应注意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倾向及呕血、便血情况。注意有无药物的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及药物的剂量和速度。观察胸痛的性质、持续时间、意识、语言状态及肢体治疗情况等,判定溶栓效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在溶栓治疗时应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各种心律失常及生命体征变化。备好抢救器械及急救药品,如利多卡因、阿托品等。
2.5 心理护理。由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和疾病本身的影响,心肌梗塞患者常有情绪稳定性差、自我暗示性高、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特点,因而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反应,常有惊恐、忧虑、抑郁、易怒等表现。只有建立良好的生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造成身心之间的良性循环和身心积极效应之间的互相促进。为了达到有效的心理调适,护理人员应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熟知患者的心理活动和病情变化,实施个体化的整体护理。
2.6 出院指导。嘱病人注意休息,减少病人情绪激动,不看刺激电视节目,保持精神愉快;避免劳累感冒及情绪不稳定;吃多餐,避免饱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便秘;禁忌烟酒;适当增加活动量,以不引起劳累为适宜;定期到门诊复查心电图;继续口服药物巩固治疗。
总之,护理人员在密切配合抢救病人躯体疾病的同时,积极采取以上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汤宝鹏,赵乃石,张爱伦,等.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期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变化[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18(11):587-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