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普类名著阅读指导应该把握学情,结合作品的特征,其具体策略如下:一是立足学情,制订阅读规划,以确保阅读的连续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二是结合科普作品特征,加强阅读方法指导,为学生自主、深入阅读提供方法指引;三是加强阅读过程监督,组织阅读成果分享,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升阅读层次。
关键词:学情;科普作品;阅读规划;方法指导;阅读监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并实践名著阅读指导,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象。在教学实践中,名著阅读指导策略应依据作品体裁而定。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科普类名著阅读指导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忽略了学情,忽略了作品的特征。下面,试以《昆虫记》为例,谈谈笔者的实践与思考。
一、立足学情,制订阅读规划,确保阅读的连续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一)理解学情的定义
钟祖荣等提出,学情即学生的学习情况。陈隆升博士把学情界定为“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情况”。耿岁民等认为学情就是影响教与学的设计与实施的发生、发展及效果,并且与学习者相关的一切变量和因素的状况。这几位学者对学情的界定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学情”即“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学习状态、学习动机和兴趣等等。学情是与学习者相关的一切变量和因素,它对教学的发生、发展及效果都产生影响。基于学情的名著阅读指导强调教师在读前指导、读中指导和读后指导都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情分析应贯穿于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估的全过程。
(二)把握本班学情
目前,我班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不高,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课标要求,阅读范围多停留在科幻类、故事类作品,对科普类名著阅读缺乏内驱力,大多出于考试及教师、家长的外在压力,出现应付式阅读,缺少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缺乏思考,多數停留在浅层阅读。阅读速度较慢,有阅读拖延的不良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普遍懒于动笔、缺少阅读批注。
(三)立足学情,制订阅读计划
笔者立足学情,在阅读规划方面做出明细要求,以确保阅读的连续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昆虫记》原著共十卷,本书从这十卷选取了部分精彩的章节共29章。利用两至三周的时间通读全书,每天阅读一至两章;利用一周时间,教师向学生推荐或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部分章节(三到五章)进行精读;利用一周的时间整理读书笔记。《昆虫记》的阅读规划时间约为四至五周。
二、结合科普作品特征,加强阅读方法指导
(一)明确科普作品阅读的意义
阅读科普书籍的意义首先在于普及科学知识,让读者准确地了解和认识更为广阔的世界。除此以外,还“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拓展视野,锻炼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课标明确指出,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科普科幻作品,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二)把握《昆虫记》的文本内容及特征
《昆虫记》是统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必读名著之一,是一部兼具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巨著。作者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完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读者不仅能从科普作品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从而提高语文素养。阿德勒在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中阐述“分析性阅读”时,第一条规则就是:依照书的种类和主题做分类。“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三)立足文本特征,实施具体的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是战术层面上的“如何阅读”,目的不同,方法就要变换。但方法也受制于对象,在诸多的制约中,文本体式最为重要。阅读科普作品不仅只关注作品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阅读。因此,教师应在阅读方法和技巧上加强引导。阅读《昆虫记》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方法指导。
1. 查阅资料
资料查阅是阅读科普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将科普文读懂、读好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在查阅资料时往往会出现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的情况,这时教师需要给出查阅提示。学生查阅的资料可汇总成资料链接,如《昆虫记》资料链接之作者简介、创作背景。
2. 快速通读,圈点勾画
利用快速浏览的方式通读全书,第一遍阅读时对作品的好词佳句,或修辞方法,或疑问处等进行圈点勾画。依据学情,对圈点勾画可做出具体要求,如每章至少圈画出5个好词,3个精彩语段。
3. 批注精读
在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以后,对教师推荐或学生自主选择篇目进行精读。精读时需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对重点关注的内容进行批注。比如作者是如何描写昆虫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的,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通过批注精读,在字里行间中体会作品的内涵。
4. 做读书笔记
对于《昆虫记》的阅读,学生无论在科学知识还是文学方面,都会有许多收获,也会从思考中获得很多想法,而读书笔记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基于阅读兴趣不浓的学情,要求学生仅需做好精读章节的读书笔记,其余的章节可选做。每一章节的读书笔记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摘抄好词、摘抄好句、摘抄精彩段落、阅读感悟。
5. 制作昆虫卡
《昆虫记》中,介绍了二十多种昆虫,作者对昆虫进行了细微的观察和描写。让学生制作昆虫卡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生命与自然。同时,也能体会作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八年级学生对制作读书卡片有一定的技巧,可鼓励学生自主发挥。制作昆虫卡忌求多求全,让学生自主选择至少两种昆虫进行制作即可。昆虫卡的内容包括昆虫的外貌、习性、婚配等信息,擅长绘画的学生给卡片配上插图更显生动。下面是一学生制作的昆虫卡之萤火虫。 萤火虫:草丛里的星星,温和的捕食者。
外形: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大于雌性。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能发黄绿色光。
习性:夜间活动,卵、幼虫和蛹也往往能发光,成虫的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幼虫捕食蜗牛和小昆虫,喜栖潮湿温暖、草木繁盛的地方,成虫仅仅进食一些露水或花粉等,大多于夏季在河边、池边、农田出现,活动范围一般不会离开水源。
种类:全世界萤火虫有2000多种。
三、加强阅读过程监督,组织阅读成果分享
(一)加强阅读过程监督
名著阅读指导关键在于监督,科普类作品更是如此。为了避免学生粗读或者不读,针对阅读水平偏低的学情,做好阅读监督是落实阅读任务的第一步。关于阅读监督可采用以下几个策略:
1. 标注段序监督制。给所读内容标上段序是了解学生是否阅读最直观的方法之一。
2. 组长记录监督制。即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长每天对组员进行阅读监督、记录。
3. 家长签名监督制。教师邀请家长配合监督孩子的名著阅读情况,要求学生所读到的内容需要家长签名。
4. 任务驱动监督制。在不同的阅读阶段,布置适当的任务可以有效促进阅读,如通读阶段,布置圈点勾画任务;在精读阶段布置读书笔记、昆虫卡任务;读后阶段布置读后感、手抄报等。
5. 激励积分制。为了让学生能够保持阅读动力,相应的激励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昆虫记》的阅读中,可采取累計积分制。对获得积分前三名的学生奖励书籍;对积分较高的学生颁发小奖品和荣誉,如“优秀制卡人”、“最善思的读者”等等。
(二)组织阅读成果分享
在名著阅读指导中,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并给学生提供分享和展示的平台,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升阅读层次。学生边读边交流,可以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关于阅读成果展示可采取以下策略:
1. 课前分享。阅读期间,可以利用课前5~8分钟进行阅读分享,可以是对作品的具体内容、语言特色、精神品质、阅读感悟、质疑之处等方面进行分享,学生对采取抽签的方式进行分享更有兴趣。
2. 图片展示。如张贴手抄报,悬挂昆虫卡。
3. 小组辩论。结合学情,也可以开展辩论式成果展示。
4. 展示推荐语录。
另外,科普作品的阅读指导仍要注重推荐同类书籍,以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
综上所述,进行科普类名著阅读教学时应该把握学情,并结合作品的特征,如此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马俊.“关注科普阅读,提升科学素养”——浅谈科普阅读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家教世界,2013(06).
[2]M.J.阿德勒等著;蔡咏春,周成刚译.如何阅读一本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3]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初中语文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3ZQJK016)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学情;科普作品;阅读规划;方法指导;阅读监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并实践名著阅读指导,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象。在教学实践中,名著阅读指导策略应依据作品体裁而定。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科普类名著阅读指导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忽略了学情,忽略了作品的特征。下面,试以《昆虫记》为例,谈谈笔者的实践与思考。
一、立足学情,制订阅读规划,确保阅读的连续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一)理解学情的定义
钟祖荣等提出,学情即学生的学习情况。陈隆升博士把学情界定为“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情况”。耿岁民等认为学情就是影响教与学的设计与实施的发生、发展及效果,并且与学习者相关的一切变量和因素的状况。这几位学者对学情的界定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学情”即“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学习状态、学习动机和兴趣等等。学情是与学习者相关的一切变量和因素,它对教学的发生、发展及效果都产生影响。基于学情的名著阅读指导强调教师在读前指导、读中指导和读后指导都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情分析应贯穿于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估的全过程。
(二)把握本班学情
目前,我班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不高,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课标要求,阅读范围多停留在科幻类、故事类作品,对科普类名著阅读缺乏内驱力,大多出于考试及教师、家长的外在压力,出现应付式阅读,缺少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缺乏思考,多數停留在浅层阅读。阅读速度较慢,有阅读拖延的不良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普遍懒于动笔、缺少阅读批注。
(三)立足学情,制订阅读计划
笔者立足学情,在阅读规划方面做出明细要求,以确保阅读的连续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昆虫记》原著共十卷,本书从这十卷选取了部分精彩的章节共29章。利用两至三周的时间通读全书,每天阅读一至两章;利用一周时间,教师向学生推荐或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部分章节(三到五章)进行精读;利用一周的时间整理读书笔记。《昆虫记》的阅读规划时间约为四至五周。
二、结合科普作品特征,加强阅读方法指导
(一)明确科普作品阅读的意义
阅读科普书籍的意义首先在于普及科学知识,让读者准确地了解和认识更为广阔的世界。除此以外,还“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拓展视野,锻炼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课标明确指出,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科普科幻作品,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二)把握《昆虫记》的文本内容及特征
《昆虫记》是统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必读名著之一,是一部兼具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巨著。作者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完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读者不仅能从科普作品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从而提高语文素养。阿德勒在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中阐述“分析性阅读”时,第一条规则就是:依照书的种类和主题做分类。“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三)立足文本特征,实施具体的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是战术层面上的“如何阅读”,目的不同,方法就要变换。但方法也受制于对象,在诸多的制约中,文本体式最为重要。阅读科普作品不仅只关注作品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阅读。因此,教师应在阅读方法和技巧上加强引导。阅读《昆虫记》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方法指导。
1. 查阅资料
资料查阅是阅读科普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将科普文读懂、读好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在查阅资料时往往会出现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的情况,这时教师需要给出查阅提示。学生查阅的资料可汇总成资料链接,如《昆虫记》资料链接之作者简介、创作背景。
2. 快速通读,圈点勾画
利用快速浏览的方式通读全书,第一遍阅读时对作品的好词佳句,或修辞方法,或疑问处等进行圈点勾画。依据学情,对圈点勾画可做出具体要求,如每章至少圈画出5个好词,3个精彩语段。
3. 批注精读
在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以后,对教师推荐或学生自主选择篇目进行精读。精读时需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对重点关注的内容进行批注。比如作者是如何描写昆虫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的,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通过批注精读,在字里行间中体会作品的内涵。
4. 做读书笔记
对于《昆虫记》的阅读,学生无论在科学知识还是文学方面,都会有许多收获,也会从思考中获得很多想法,而读书笔记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基于阅读兴趣不浓的学情,要求学生仅需做好精读章节的读书笔记,其余的章节可选做。每一章节的读书笔记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摘抄好词、摘抄好句、摘抄精彩段落、阅读感悟。
5. 制作昆虫卡
《昆虫记》中,介绍了二十多种昆虫,作者对昆虫进行了细微的观察和描写。让学生制作昆虫卡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生命与自然。同时,也能体会作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八年级学生对制作读书卡片有一定的技巧,可鼓励学生自主发挥。制作昆虫卡忌求多求全,让学生自主选择至少两种昆虫进行制作即可。昆虫卡的内容包括昆虫的外貌、习性、婚配等信息,擅长绘画的学生给卡片配上插图更显生动。下面是一学生制作的昆虫卡之萤火虫。 萤火虫:草丛里的星星,温和的捕食者。
外形: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大于雌性。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能发黄绿色光。
习性:夜间活动,卵、幼虫和蛹也往往能发光,成虫的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幼虫捕食蜗牛和小昆虫,喜栖潮湿温暖、草木繁盛的地方,成虫仅仅进食一些露水或花粉等,大多于夏季在河边、池边、农田出现,活动范围一般不会离开水源。
种类:全世界萤火虫有2000多种。
三、加强阅读过程监督,组织阅读成果分享
(一)加强阅读过程监督
名著阅读指导关键在于监督,科普类作品更是如此。为了避免学生粗读或者不读,针对阅读水平偏低的学情,做好阅读监督是落实阅读任务的第一步。关于阅读监督可采用以下几个策略:
1. 标注段序监督制。给所读内容标上段序是了解学生是否阅读最直观的方法之一。
2. 组长记录监督制。即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长每天对组员进行阅读监督、记录。
3. 家长签名监督制。教师邀请家长配合监督孩子的名著阅读情况,要求学生所读到的内容需要家长签名。
4. 任务驱动监督制。在不同的阅读阶段,布置适当的任务可以有效促进阅读,如通读阶段,布置圈点勾画任务;在精读阶段布置读书笔记、昆虫卡任务;读后阶段布置读后感、手抄报等。
5. 激励积分制。为了让学生能够保持阅读动力,相应的激励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昆虫记》的阅读中,可采取累計积分制。对获得积分前三名的学生奖励书籍;对积分较高的学生颁发小奖品和荣誉,如“优秀制卡人”、“最善思的读者”等等。
(二)组织阅读成果分享
在名著阅读指导中,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并给学生提供分享和展示的平台,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升阅读层次。学生边读边交流,可以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关于阅读成果展示可采取以下策略:
1. 课前分享。阅读期间,可以利用课前5~8分钟进行阅读分享,可以是对作品的具体内容、语言特色、精神品质、阅读感悟、质疑之处等方面进行分享,学生对采取抽签的方式进行分享更有兴趣。
2. 图片展示。如张贴手抄报,悬挂昆虫卡。
3. 小组辩论。结合学情,也可以开展辩论式成果展示。
4. 展示推荐语录。
另外,科普作品的阅读指导仍要注重推荐同类书籍,以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
综上所述,进行科普类名著阅读教学时应该把握学情,并结合作品的特征,如此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马俊.“关注科普阅读,提升科学素养”——浅谈科普阅读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家教世界,2013(06).
[2]M.J.阿德勒等著;蔡咏春,周成刚译.如何阅读一本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3]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初中语文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3ZQJK01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