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liuxie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地理是高级中学的一门必修课,以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在素质教育中承担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門学科。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努力探索高中地理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地理 教学模式
  地理以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在素质教育阶段担负着重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出发,从提高民族素质高度出发,认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搞好新课改工作。
  那么,新课改背景下,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创设情境”式教学模式
  地理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既包括老师的“教”,又包括学生的“学”,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教师要营造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辩论,在良好心境下完成学习过程。
  (一)运用试验和演示
  通过演示一些小实验创设新颖生动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思考。如讲到海陆热力差异知识时,可以在夏日中午准备一盆水和一盆土,在相同时间内体验温度的不同,然后讨论海陆热力差异。
  (二)利用直观的多媒体演示
  媒体展示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直观刺激能力,再加上展示手段的多样性与高效性,很容易为学生营造积极的思考氛围,如演示火山爆发、泥石流、地形地貌等,可直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结合时事
  在地理课堂上引入时事性内容,不是地理学科特有的,许多学科的老师也都有这方面的实践。可以就热门的时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并掌握地理知识。
  二、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高中各科目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每个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培养学科思维,地理教学也不例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方式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地图式”阅读法——培养区域思维
  地图是地理科学的重要工具,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有效办法。地理课本上有很多插图,还有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自学地理知识的时候,还应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长期坚持,在学生脑海里就会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地理框架,形成区域性思维方式。如讲《地理必修1》中的“地球的圈层结构”内容时,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地球各圈层的插图,把图上的信息逐一找出,再让学生阅读课本对各圈层的文字介绍与图相对比,这样学生对各圈层的特点、所处位置就认识得比较深刻了。然后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和分析问题——培养社会实践思维。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基于此点的重要性,新课程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有关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展开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学习帮助他们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文素养。
  三、建立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老师—学生”、“学生—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地理课堂上无论是探究还是讨论,都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真实而有效地交流,交流方式应具有多样性。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本身可以看做是一个个潜在的学习资源,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尤其重要。比如,不同学生对同一地理现象的解释可能是不同的,这时教师就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交流,以比较各自观点,直至形成正确认识。这种有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为主的研讨和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能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新的问题,形成更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研讨动力,这种课堂将是充满生命活力的。
  (二)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
  新课程改革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能力,学会评鉴各种教材,对课程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校本课程开发中,地理教师要注意充分挖掘学校现有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服务于地理新课程改革。
  以上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高中地理新课改是一项复杂工程,这就要求每个工作在一线的地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付颖.新课改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问题研究[A].2007:20.
  [2]李鑫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J].林区教学,2007,10:51.
  [3]李爱媛.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思考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7,16:191.
其他文献
细胞移植是近年众多领域的研究热点,肝脏干细胞移植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由动物实验向临床过渡。初步结果显示,来自于骨髓的干细胞,在体内与体外均能分化为功能完备的肝细胞,细胞移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等院校持续扩招,在某种程度上深化了只要能上高中基本就能上大学的思想,所以上中专的学生只占少数。除此之外,现在社会上许多私立中专和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拉了不少生源,中专学校要树立自己的学校形象,全方位发展,扩充生源,就要想办法研究自己的专业教学体系,把自己的特色专业办好、办精、办出名气,就不得不借助计算机,积极引入计算机教学活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教学道路上大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和教学方式。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已不能满足新课标的需要,教师必须跟紧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充实课堂内容,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同时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教學方法 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已经无法适应
摘 要: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小学品社教师应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创建开放式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轻松的自主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 小学《品德与社会》 角色扮演 情境创设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的一门主要课
本文研究目的:观察肌肽对离体大鼠晶状体激素性白内障形成的抑制作用。 研究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的220只透明晶状体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A:DMEM),地塞米松组(B:DMEM+地
摘 要: 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过程,而不是告知的过程。新课程提出的探究,体验,就是建立在主动建构基础上的过程。本文从生命化教学的角度出发,阐述高中物理生命化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 生命化教学 自主性 独特性 发展性 小组合作  “生命课堂”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生命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
摘 要: 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方面的一种重要能力,但是很多小学生都普遍缺乏这种能力。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自主学习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够使他们学会自主探究、积极解决问题,从而学得更加高效。小学品德相较于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来说较为宽松,学生学起来没有那么大压力,这就为在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很大便利。小学品德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品德学习和长远发展的帮助
摘 要: 伴随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热门话题。中学历史教学名师的培养和打造循序渐进,课堂教学实践是中学历史教学名师专业化成长的根基,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学方法才能上出一堂具有名师水平的历史课。本文以近年来关于名师的研究文献和中学历史教学名师的自述文为参考,得出中学历史教学名师在运用教学方法上的五个特征与启示:立足学生,尊重学生;追求教学方法的更优化,具有强烈的专业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