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注重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拓展数学教学空间,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关键词: 数学活动空间 综合素质 激越方式 思维定势
适当的课外活动,会使数学成绩欠佳的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也可使原来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数学更有兴趣,更加热爱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提高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让学生主动学习,深钻细研,才能使学生的成长进步与教学质量同步提高。
一、创新方式激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一)巧设疑问激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精心设置疑问,诱发学生思维,引发认知冲突,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求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主动投入学习。我在教学中定期举行数学讲座,开展趣味数学活动。在讲解圆和质数之前,利用活动课时间给学生举行了《圆周率》、《有趣的质数》讲座。学生们听得兴致盎然,跃跃欲试,想去探究其中的奥秘。这样就迅速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探究愿望。
(二)灵活多变激趣。灵活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营造一种愉悦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新意,让每堂课都有乐趣。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就是让学生借助现有的知识去推导新知,因为四边形面积计算与三角形面积计算紧密相连,体积计算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教学时可通过观察与讲解结合,让学生直观与感觉相结合,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拓展思维激趣。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只是枯燥无味的数字,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要解决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样才能丰富学生表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外活动中,学生常常会因一个数学故事、一次数学游戏而激起对数学兴趣。如教 “相遇问题”时,我让两个学生上台演示,让学生借助双方行走的地点、时间、方向等直观感受,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术语。这样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营造宽松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使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得到激励,身心健康得到升华。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可由教师在教育学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提出的问题要有代表性、针对性,能够迅速唤起学生的认知意识,不断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
(二)活跃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要有逆向思维的观念,要有变通的意识以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面对一题多解的情况,学生会习惯于从常规入手。如果在教学中适时地启发,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展开丰富的想象,就会得到新颖独特、富于创新的解答方法。如: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积与侧面积,如何求圆柱体的体积?一般的思维是依据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底面积×高”来进行计算,但是我们也可将圆柱体变形为长方体来计算,用“侧面积÷2×底面半径”来计算,这样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
(三)培树创新精神。课堂中,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培树“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引导者、激励者、组织者、点拨者。我在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提问、创新的精神,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对已学知识的探究中来,真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
三、用活活动载体,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
(一)结合实际教学。数学课外活动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的,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多种感官,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生长方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公式的记忆,我利用活动课时间带学生实地测算校园、操场、花园等的面积。这样不但有效帮助学生记住了公式,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用活道具讲学。教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中探索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动思结合,互为补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时,我将将学生分成五组,每组用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圆锥、圆柱和沙子来探讨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很快得出了结论,用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倒,三次刚好装满,这说明了圆锥体的体积正好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通过运用道具实际操作,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
(三)开展活动悟学。课外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上的许多难点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全解决,而通过课外活动往往得以顺利消化和加深理解,因此许多作业可借助活动来完成。数学课外活动能吸引学生找规律、找窍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等能力。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开展数学竞赛、智力测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灵活性、敏捷性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在学生已对所学的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体,探求数学规律,总结学习方法,让师生之间在数学学习上相互补充、完善、提高,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 数学活动空间 综合素质 激越方式 思维定势
适当的课外活动,会使数学成绩欠佳的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也可使原来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数学更有兴趣,更加热爱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提高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让学生主动学习,深钻细研,才能使学生的成长进步与教学质量同步提高。
一、创新方式激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一)巧设疑问激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精心设置疑问,诱发学生思维,引发认知冲突,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求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主动投入学习。我在教学中定期举行数学讲座,开展趣味数学活动。在讲解圆和质数之前,利用活动课时间给学生举行了《圆周率》、《有趣的质数》讲座。学生们听得兴致盎然,跃跃欲试,想去探究其中的奥秘。这样就迅速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探究愿望。
(二)灵活多变激趣。灵活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营造一种愉悦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新意,让每堂课都有乐趣。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就是让学生借助现有的知识去推导新知,因为四边形面积计算与三角形面积计算紧密相连,体积计算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教学时可通过观察与讲解结合,让学生直观与感觉相结合,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拓展思维激趣。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只是枯燥无味的数字,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要解决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样才能丰富学生表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外活动中,学生常常会因一个数学故事、一次数学游戏而激起对数学兴趣。如教 “相遇问题”时,我让两个学生上台演示,让学生借助双方行走的地点、时间、方向等直观感受,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术语。这样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营造宽松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使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得到激励,身心健康得到升华。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可由教师在教育学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提出的问题要有代表性、针对性,能够迅速唤起学生的认知意识,不断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
(二)活跃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要有逆向思维的观念,要有变通的意识以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面对一题多解的情况,学生会习惯于从常规入手。如果在教学中适时地启发,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展开丰富的想象,就会得到新颖独特、富于创新的解答方法。如: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积与侧面积,如何求圆柱体的体积?一般的思维是依据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底面积×高”来进行计算,但是我们也可将圆柱体变形为长方体来计算,用“侧面积÷2×底面半径”来计算,这样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
(三)培树创新精神。课堂中,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培树“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引导者、激励者、组织者、点拨者。我在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提问、创新的精神,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对已学知识的探究中来,真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
三、用活活动载体,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
(一)结合实际教学。数学课外活动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的,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多种感官,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生长方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公式的记忆,我利用活动课时间带学生实地测算校园、操场、花园等的面积。这样不但有效帮助学生记住了公式,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用活道具讲学。教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中探索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动思结合,互为补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时,我将将学生分成五组,每组用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圆锥、圆柱和沙子来探讨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很快得出了结论,用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倒,三次刚好装满,这说明了圆锥体的体积正好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通过运用道具实际操作,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
(三)开展活动悟学。课外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上的许多难点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全解决,而通过课外活动往往得以顺利消化和加深理解,因此许多作业可借助活动来完成。数学课外活动能吸引学生找规律、找窍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等能力。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开展数学竞赛、智力测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灵活性、敏捷性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在学生已对所学的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体,探求数学规律,总结学习方法,让师生之间在数学学习上相互补充、完善、提高,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