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天文社团作为地理等学科知识的实践平台以及天文知识的科普基地,在中学组织天文社团显得十分必要。目前中国大多数中学里尚未成立天文社团,文章根据自身在高校天文社团中的实践经验探索中学天文社团组织思路,从活动基地建设、规章制度制定、社团指导教师培养、天文社团组建、天文活动开展等方面对中学天文社团建设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中学天文社团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学;天文社团;必要性;策略
随着科技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天文领域和航天航空领域发展势头良好,涌现了一大批天文爱好者,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二十一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天文社团在高校中成立,逐步形成完整的体系。以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协会天文社为例,天文社由福建省天文学会和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指导进行日常活动,设有8~10名学生干事,负责联系指导教师和福州各高校天文社,计划和举办天文活动,包括日常天象观测、特殊天象观测、天文沙龙、路边天文、创意星空摄影绘画模型比赛等,邀请本校和外校的师生来参加。高校天文社团聚集了众多天文爱好者,包括高校的学生和教职工,开展一系列的天文活动,培养了一批能自主操作天文望远镜、进行星空摄影的天文社员,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也在校园内广泛地科普了天文基础知识。
天文社团是培养天文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天文科普的重要基地。然而,目前天文社团在中学的数量却偏少,大多只存在于经济较发达城市的重点中学中,普通中学大多尚未成立天文社团。在举办天文活动的过程中,许多来参加活动的同学提及在中学时期学校没有天文社团,接触到的天文学知识较少,通过参与大学天文社活动才初步地接触到天文,了解了基础的天文知识,对探索宇宙充满好奇与热情。因此,逐步建立起较为普遍且完善的中学天文社团十分必要。
一、 中學天文社团建设的必要性
(一) 科普天文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作为六大自然基础学科的天文学在中国的中小学中并没有单独设课,因此在中学校园里普及天文知识显得十分必要,中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天文常识,作为其生活实践与科学探究的储备知识。天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科学精神,浩瀚的宇宙特别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天文社团在中学校园里便是一个很好的天文科普阵地,在社团教师的指导下,天文爱好者们向全校师生科普天文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同时还能为天文爱好者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二) 天文社团的存在对中学地理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在中学阶段,有关宇宙的知识主要靠地理学科来传授。仅通过课堂教学来传授宇宙知识是不够的,需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天文观测实践来了解宇宙,此时天文社团的存在便十分必要。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部分,高中地理新课标中的地理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选修Ⅰ自然地理基础的“地球运动”部分,选修Ⅱ天文学基础等中学地理课程内容均涉及到了天文学知识,在时间和空间均相对有限的传统中学地理课堂上,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天文观测内容难以开展学习和实践,天文社团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短板。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一节为例,该节内容涉及了天体系统、太阳系行星、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等知识点,仅仅通过在课堂上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传授给学生这些知识是不够的,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观测和实践才能形成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科学的空间认识。学生通过日常参与天文社团的天象观测活动,借助肉眼、天文望远镜、天象仪等媒介对天体及天体系统形成较为直观、科学的空间形象和概念,便能更好地学习和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通过参与天文社团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巩固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还能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天象观测和望远镜操作技能,培养地理实践力,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宇宙观,使其对地球和宇宙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与形成。
二、 中学天文社团建设策略
中学天文社团的建立需要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支持与配合,本文借鉴高校天文社团实践经验,提出以下五点建议,为中学天文社团建设提供策略参考。
(一) 建设活动基地
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活动基地,可选定校内或校外较为空旷且光污染较小的区域作为活动基地,且学校在财政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应建设天文台和天象馆,分别在天文台和天象馆中安装天文望远镜和天象仪,以供社团活动使用,也供地理等学科教学实践使用。购进的天文望远镜和天象仪价格和性能依学校的财政情况及社团需求情况而定。天文台的选址十分重要,应选择在周围无遮挡且光污染较小的区域,最好在校内进行天文台的选址与建设,若学校环境情况不允许,才选择到校外进行选址或者在校外寻找并设立天文社团天文台活动基地。若中学中已设有天文台和天象馆等天文活动基地,应对其进行有效地利用,目前一些为数不多的校内拥有天文台的中学存在天文台放置未使用的状态。
(二) 制定天文社团的规章制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能够促进中学天文社团的有效运行和良性运作,发挥其对学生的教育、服务功能。因此,天文社团的规章制度应对社团的组织和活动等各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天文社团的章程应包含总则、组织机构构成与职责、社员招募办法、社员权利与义务、活动组织细则等内容,从而为社团的管理、指导、成员构成和活动组织提供具体、有效的制度保障。
(三) 引进或培育天文社团指导教师
中学天文社团和高校的天文社团不同,需要有教师时常进行指导,良好的师资是中学天文社团开展活动的重要保障。当前的中学教师队伍中缺乏较为专业的天文指导教师,而成立中学天文社团需要有专业的天文教师来培训社团成员并指导社团活动的开展。因此,高校中的师范专业,特别是地理师范专业应注重地理师范生天文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同时中学也应遴选一批教师到天文学会或高校天文系参与天文知识和仪器操作的培训,或者邀请天文专家到校培训天文社团指导教师。社团指导教师的天文仪器操作能力及知识储备十分关键,只有教师懂得熟练操作天文望远镜以观测天体,储备完善的天文学知识,才能指导社团成员开展相关天文活动。若学校目前无法具备指导天文社团的师资,可引进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天文专业人才,专门指导学校天文社团活动的开展和社员的培训。 (四) 组建天文社团
中学天文社团的组建一般应由社团指导教师组织开展,在每学年初开展社团纳新活动,通过笔试、面试等方式遴选对天文持有较为浓厚兴趣的、组织能力突出的、有一定天文知识储备量和天文仪器操作能力的社员。社员的年级组成可从初一直到高三,鼓励各年段对天文感兴趣的同学加入天文社或者参加天文社活动。社团成员的数量可以学校学生数量、社团指导教师数量和能力、学校天文软硬件设施完备程度及纳新报名人数等作为参考依据来制定。指导教师需制定社员培训计划,借助各种天文软硬件定期对社员进行培训,传授天文基础知识和观测技能。同时对社团内部进行分组,将社团内部成员分成天象观测组、活動策划组、活动宣传组、摄影组等小组。天象观测组负责日常和特殊天象观测并撰写观测记录;活动策划组负责策划和组织天文社团的各类活动;活动宣传组负责宣传社团活动、联系他校天文社团共同举办天文活动或者邀请其来校参与天文活动;摄影组负责拍摄星空及活动照片。每个小组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社团日常运作。
(五) 开展一系列社团活动
中学天文社团可开展的活动包括:开展日常天象观测;定期开放天文台和天象馆,组织师生前去参观和观测天体;组织学校师生共同观测特殊天象,如日月食等;开展路边天文活动,科普天文基础知识;定期举办天文沙龙和讲座,讨论中学生好奇、感兴趣的天文话题,科普天文知识;定期举办创意星空比赛,邀请师生共同参与,鼓励师生进行天文绘画、摄影、模型等形式创作并拿出作品参赛,激发师生们对天文的兴趣和热情;指导具有天文特长的学生参加天文奥赛等。
中学天文社团的存在能够为地理等学科的教学提供应用与实践的平台,同时也能向中学生广泛科普天文知识,为国家培养天文专业人才奠定基础。黑格尔曾说过:“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随着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稳步发展,以及培养中学生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观念的提倡,相信中学天文社团的建设将会逐步被探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周泳奇.高校天文社团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初探[C].广州:2006年粤港澳天文研究与天文教育研讨会,2006:67-70.
[2]叶源忠.中学天文社团建设探索[J].地理教育,2016(1):49-50.
作者简介:
叶津津,廖善刚,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中学;天文社团;必要性;策略
随着科技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天文领域和航天航空领域发展势头良好,涌现了一大批天文爱好者,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二十一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天文社团在高校中成立,逐步形成完整的体系。以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协会天文社为例,天文社由福建省天文学会和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指导进行日常活动,设有8~10名学生干事,负责联系指导教师和福州各高校天文社,计划和举办天文活动,包括日常天象观测、特殊天象观测、天文沙龙、路边天文、创意星空摄影绘画模型比赛等,邀请本校和外校的师生来参加。高校天文社团聚集了众多天文爱好者,包括高校的学生和教职工,开展一系列的天文活动,培养了一批能自主操作天文望远镜、进行星空摄影的天文社员,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也在校园内广泛地科普了天文基础知识。
天文社团是培养天文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天文科普的重要基地。然而,目前天文社团在中学的数量却偏少,大多只存在于经济较发达城市的重点中学中,普通中学大多尚未成立天文社团。在举办天文活动的过程中,许多来参加活动的同学提及在中学时期学校没有天文社团,接触到的天文学知识较少,通过参与大学天文社活动才初步地接触到天文,了解了基础的天文知识,对探索宇宙充满好奇与热情。因此,逐步建立起较为普遍且完善的中学天文社团十分必要。
一、 中學天文社团建设的必要性
(一) 科普天文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作为六大自然基础学科的天文学在中国的中小学中并没有单独设课,因此在中学校园里普及天文知识显得十分必要,中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天文常识,作为其生活实践与科学探究的储备知识。天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科学精神,浩瀚的宇宙特别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天文社团在中学校园里便是一个很好的天文科普阵地,在社团教师的指导下,天文爱好者们向全校师生科普天文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同时还能为天文爱好者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二) 天文社团的存在对中学地理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在中学阶段,有关宇宙的知识主要靠地理学科来传授。仅通过课堂教学来传授宇宙知识是不够的,需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天文观测实践来了解宇宙,此时天文社团的存在便十分必要。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部分,高中地理新课标中的地理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选修Ⅰ自然地理基础的“地球运动”部分,选修Ⅱ天文学基础等中学地理课程内容均涉及到了天文学知识,在时间和空间均相对有限的传统中学地理课堂上,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天文观测内容难以开展学习和实践,天文社团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短板。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一节为例,该节内容涉及了天体系统、太阳系行星、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等知识点,仅仅通过在课堂上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传授给学生这些知识是不够的,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观测和实践才能形成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科学的空间认识。学生通过日常参与天文社团的天象观测活动,借助肉眼、天文望远镜、天象仪等媒介对天体及天体系统形成较为直观、科学的空间形象和概念,便能更好地学习和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通过参与天文社团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巩固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还能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天象观测和望远镜操作技能,培养地理实践力,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宇宙观,使其对地球和宇宙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与形成。
二、 中学天文社团建设策略
中学天文社团的建立需要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支持与配合,本文借鉴高校天文社团实践经验,提出以下五点建议,为中学天文社团建设提供策略参考。
(一) 建设活动基地
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活动基地,可选定校内或校外较为空旷且光污染较小的区域作为活动基地,且学校在财政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应建设天文台和天象馆,分别在天文台和天象馆中安装天文望远镜和天象仪,以供社团活动使用,也供地理等学科教学实践使用。购进的天文望远镜和天象仪价格和性能依学校的财政情况及社团需求情况而定。天文台的选址十分重要,应选择在周围无遮挡且光污染较小的区域,最好在校内进行天文台的选址与建设,若学校环境情况不允许,才选择到校外进行选址或者在校外寻找并设立天文社团天文台活动基地。若中学中已设有天文台和天象馆等天文活动基地,应对其进行有效地利用,目前一些为数不多的校内拥有天文台的中学存在天文台放置未使用的状态。
(二) 制定天文社团的规章制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能够促进中学天文社团的有效运行和良性运作,发挥其对学生的教育、服务功能。因此,天文社团的规章制度应对社团的组织和活动等各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天文社团的章程应包含总则、组织机构构成与职责、社员招募办法、社员权利与义务、活动组织细则等内容,从而为社团的管理、指导、成员构成和活动组织提供具体、有效的制度保障。
(三) 引进或培育天文社团指导教师
中学天文社团和高校的天文社团不同,需要有教师时常进行指导,良好的师资是中学天文社团开展活动的重要保障。当前的中学教师队伍中缺乏较为专业的天文指导教师,而成立中学天文社团需要有专业的天文教师来培训社团成员并指导社团活动的开展。因此,高校中的师范专业,特别是地理师范专业应注重地理师范生天文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同时中学也应遴选一批教师到天文学会或高校天文系参与天文知识和仪器操作的培训,或者邀请天文专家到校培训天文社团指导教师。社团指导教师的天文仪器操作能力及知识储备十分关键,只有教师懂得熟练操作天文望远镜以观测天体,储备完善的天文学知识,才能指导社团成员开展相关天文活动。若学校目前无法具备指导天文社团的师资,可引进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天文专业人才,专门指导学校天文社团活动的开展和社员的培训。 (四) 组建天文社团
中学天文社团的组建一般应由社团指导教师组织开展,在每学年初开展社团纳新活动,通过笔试、面试等方式遴选对天文持有较为浓厚兴趣的、组织能力突出的、有一定天文知识储备量和天文仪器操作能力的社员。社员的年级组成可从初一直到高三,鼓励各年段对天文感兴趣的同学加入天文社或者参加天文社活动。社团成员的数量可以学校学生数量、社团指导教师数量和能力、学校天文软硬件设施完备程度及纳新报名人数等作为参考依据来制定。指导教师需制定社员培训计划,借助各种天文软硬件定期对社员进行培训,传授天文基础知识和观测技能。同时对社团内部进行分组,将社团内部成员分成天象观测组、活動策划组、活动宣传组、摄影组等小组。天象观测组负责日常和特殊天象观测并撰写观测记录;活动策划组负责策划和组织天文社团的各类活动;活动宣传组负责宣传社团活动、联系他校天文社团共同举办天文活动或者邀请其来校参与天文活动;摄影组负责拍摄星空及活动照片。每个小组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社团日常运作。
(五) 开展一系列社团活动
中学天文社团可开展的活动包括:开展日常天象观测;定期开放天文台和天象馆,组织师生前去参观和观测天体;组织学校师生共同观测特殊天象,如日月食等;开展路边天文活动,科普天文基础知识;定期举办天文沙龙和讲座,讨论中学生好奇、感兴趣的天文话题,科普天文知识;定期举办创意星空比赛,邀请师生共同参与,鼓励师生进行天文绘画、摄影、模型等形式创作并拿出作品参赛,激发师生们对天文的兴趣和热情;指导具有天文特长的学生参加天文奥赛等。
中学天文社团的存在能够为地理等学科的教学提供应用与实践的平台,同时也能向中学生广泛科普天文知识,为国家培养天文专业人才奠定基础。黑格尔曾说过:“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随着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稳步发展,以及培养中学生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观念的提倡,相信中学天文社团的建设将会逐步被探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周泳奇.高校天文社团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初探[C].广州:2006年粤港澳天文研究与天文教育研讨会,2006:67-70.
[2]叶源忠.中学天文社团建设探索[J].地理教育,2016(1):49-50.
作者简介:
叶津津,廖善刚,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