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思维是指人在创造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过程,通过它可以产生新颖、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创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正是我们教师教学的目的与成果,因此,我认为,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创设疑境,以“疑”为起点,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思考、善质疑,是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都是从“疑”开始,宋代思想家张载说得好:“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巴甫洛夫也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在教学中,我常鼓励学生在复习某个知识点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一句学生难以理解,我鼓励学生带着两个“幸福”的意思是否一样的问题去阅读全文,从而明白了两个“幸福”的不同含义。这时学生主动质疑“小女孩为什么得不到幸福?”“为什么死亡对小女孩来说是幸福的?”这两个问题问得好,有较新的创新意识,我表扬了这位同学,并鼓励其他同学像这位同学一样多发问,然后,我趁热打铁,带领学生分析了文章的内涵并回答了这一问题,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又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学生对开凿八达岭隧道采用的“竖井开凿法”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从山顶往下打两口竖井,再由竖井处分别向两头开凿”与“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有些出入,有的认为“既然打竖井能缩短工期,为什么不打多几口竖井呢?”围绕问题,同学们争论不一,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通过这样质疑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疑难面前积极思考,努力探求问题的答案。
二、打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中最常用和必须用的思维,所谓发散思维就是把思维发散开去,不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要由表象而深入到事物的深层内涵中,即我们平时常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做到发散思维,看问题才能深刻、有新意,而不流于肤浅、陈旧。
如《狐假虎威》一文,学生学完文章后,绝大部分学生对狐狸的狡猾、奸诈有了共同的认识。这时我问学生:“就这一课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你对狐狸和老虎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这一问题一抛出,学生立即展开讨论,随后说出了自己不同的认识:“狐狸多聪明呀,与老虎相比,它是个弱者,但在危难之际,它用智慧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当今社会,许多弱者因在比自己强大的敌人面前不会斗智而受欺负,狐狸不是这些弱者们学习的榜样吗?”我听后笑着说:“你的见解很独特,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发了,又有学生说:“外表再强大,如果不动脑筋也会败在别人的手中。”还有学生说:“狐狸没有真本事,并且撒谎,这是不对的。”后来,有的帮老虎说话,有的帮狐狸说话,有的说它们都有不对之处。通过训练,学生能做到独立思考,产生新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激发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评论性,使其最终内化为创新人格。
三、鼓励求异思维,引发学生的创新个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从多方推测,假设和构想中“探试”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科学史表明,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伽利略由于对“上帝用六天创造世界”这一修道院老师的讲课求异,于是就有了天文望远镜的诞生;李四光由于对“中国贫油论”求异,于是就有了大庆油田的成功,可见,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批判力,鼓励逆向思维,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好奇心,调动并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不唯师,不唯书。
如在教学《黄河象》一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对这头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假想,你与科学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这一练习的出现,激起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同学们纷纷写出了自己的观点。有位学生这样写道:这头黄河象和其它黄河象一样饥渴难熬,见到一条小河,它们争先恐后地跑到河边。这头黄河象只不过踏入淤泥沉积的地方,很不幸地陷进淤泥里......此外,对有些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求异的方法,反其意而思之,从而获得新颖独到的发现。
责任编辑龙建刚
一、创设疑境,以“疑”为起点,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思考、善质疑,是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都是从“疑”开始,宋代思想家张载说得好:“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巴甫洛夫也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在教学中,我常鼓励学生在复习某个知识点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一句学生难以理解,我鼓励学生带着两个“幸福”的意思是否一样的问题去阅读全文,从而明白了两个“幸福”的不同含义。这时学生主动质疑“小女孩为什么得不到幸福?”“为什么死亡对小女孩来说是幸福的?”这两个问题问得好,有较新的创新意识,我表扬了这位同学,并鼓励其他同学像这位同学一样多发问,然后,我趁热打铁,带领学生分析了文章的内涵并回答了这一问题,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又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学生对开凿八达岭隧道采用的“竖井开凿法”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从山顶往下打两口竖井,再由竖井处分别向两头开凿”与“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有些出入,有的认为“既然打竖井能缩短工期,为什么不打多几口竖井呢?”围绕问题,同学们争论不一,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通过这样质疑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疑难面前积极思考,努力探求问题的答案。
二、打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中最常用和必须用的思维,所谓发散思维就是把思维发散开去,不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要由表象而深入到事物的深层内涵中,即我们平时常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做到发散思维,看问题才能深刻、有新意,而不流于肤浅、陈旧。
如《狐假虎威》一文,学生学完文章后,绝大部分学生对狐狸的狡猾、奸诈有了共同的认识。这时我问学生:“就这一课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你对狐狸和老虎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这一问题一抛出,学生立即展开讨论,随后说出了自己不同的认识:“狐狸多聪明呀,与老虎相比,它是个弱者,但在危难之际,它用智慧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当今社会,许多弱者因在比自己强大的敌人面前不会斗智而受欺负,狐狸不是这些弱者们学习的榜样吗?”我听后笑着说:“你的见解很独特,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发了,又有学生说:“外表再强大,如果不动脑筋也会败在别人的手中。”还有学生说:“狐狸没有真本事,并且撒谎,这是不对的。”后来,有的帮老虎说话,有的帮狐狸说话,有的说它们都有不对之处。通过训练,学生能做到独立思考,产生新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激发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评论性,使其最终内化为创新人格。
三、鼓励求异思维,引发学生的创新个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从多方推测,假设和构想中“探试”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科学史表明,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伽利略由于对“上帝用六天创造世界”这一修道院老师的讲课求异,于是就有了天文望远镜的诞生;李四光由于对“中国贫油论”求异,于是就有了大庆油田的成功,可见,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批判力,鼓励逆向思维,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好奇心,调动并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不唯师,不唯书。
如在教学《黄河象》一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对这头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假想,你与科学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这一练习的出现,激起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同学们纷纷写出了自己的观点。有位学生这样写道:这头黄河象和其它黄河象一样饥渴难熬,见到一条小河,它们争先恐后地跑到河边。这头黄河象只不过踏入淤泥沉积的地方,很不幸地陷进淤泥里......此外,对有些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求异的方法,反其意而思之,从而获得新颖独到的发现。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