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都要做CT检查吗?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ng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生,我最近总觉得头不舒服,请给我开个CT检查吧。”在神经外科门诊,几乎每天都能碰到这类因头部不适要求做CT检查的患者。是不是所有的头部不适都需要做CT检查呢?
  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好帮手”
  CT(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能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以获得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图像,从而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
  CT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临床应用普遍。尤其对以下疾病,诊断效果好,诊断结果较为可靠:颅脑肿瘤,包括原发或转移瘤,尤其是多发肿瘤;颅脑损伤,如各种血肿,尤其是多发血肿和颅窝血肿;脓肿与肉芽肿及寄生虫;脑血管病,如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症状性癫痫;脑积水;先天性畸形等。
  两大问题别忽视
  1.检查盲区 由于自身成像特点,CT的应用也有局限性。对小于1厘米的,特别是密度与脑实质密度相近的病灶,CT难以发现;在缺血性疾病(如脑梗塞)早期,CT扫描常示无特征性密度改变,易漏诊;对后颅窝、脑干或颅底肿瘤,也常因骨伪影或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而漏诊。此外,CT不能显示粘连所致的脑室系统、导水管和正中孔梗阻的原因;在观察脑干病变、某些脑血管疾患的细节等方面亦有不足之处。同时,CT只能反映解剖信息,而几乎无功能和生化信息,故往往需要借助磁共振扫描等检查来进一步获取疾病信息。
  2.放射损害 CT检查带来的放射损害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随着CT机的普及和CT检查范围的扩大,接受CT检查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然而患者对CT检查的放射损害却知之甚少。研究表明,常规颅脑CT检查的辐射剂量为5~15毫戈瑞,为普通胸片辐射剂量的100~300倍。而临床上,多排CT薄层、快速、大容量的成像技术,在开拓了CT检查新领域的同时,也增加了其辐射危害。
  CT到底做不做
  临床上,头部不适多表现为头痛。头痛病因众多,大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临床多以原发性的神经性头痛最常见。神经性头痛又称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或血管神经性头痛,多因劳累、生活不规律、烟酒无度、睡眠不足引起,其疼痛可因情绪紧张、激动、生气、失眠、焦虑或忧郁等因素而加剧。疼痛的强度多为轻度至中度,很少影响日常生活。通过合理安排作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祛除紧张、焦虑、烦闷等不良情绪,调整饮食,必要时辅以止痛药,疼痛多能缓解或消失。而对于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头痛,尤其是急性发作的剧烈头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及其他神经功能障碍,或者持续性头痛经对症治疗不能缓解甚至加重者,需尽快完善检查,以明确病因。此时,CT作为首选检查,往往是必要的。
  实际上,临床上不少头部不适的患者,经过专业医生的仔细问诊和详细的体格检查,都能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存在。患者需要听从医生的专业意见,理性看待CT检查:既不可过分依赖,而遭受不必要的放射暴露伤害和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也不可因噎废食,因过于担心副作用而抵触CT检查,贻误病情。
  专家简介
  赵洪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教授、博士导师,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常务委员,神经外科湖北省医师协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和武汉市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擅长诊治各种颅内、椎管内肿瘤和血管畸形、动脉瘤等显微神经外科疾病。
  专家门诊:周五上午
其他文献
神志病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哇啦哇啦_50166@徐建主任医师说:我最近经常失眠,不知道是不是和生活习惯有关?听说泡脚有助睡眠,怎么泡法比较好?  徐建主任医师V  对付失眠最有效的方法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①定时就寝,理想时段为晚上22点至24点;②设法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③睡前3小时不要进餐,晚上饮酒不要过量;④睡前不要喝咖啡或茶水,可饮些牛奶;⑤睡前泡个热水澡,洗澡后按压脚底
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往往需要终身性治疗和督导,加之糖尿病还伴有一些慢性并发症,一般症状隐匿、进展缓慢,需定期、规律随访监测其发生、发展。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随访计划,保持健康稳定的生活状态呢?  糖尿病患者的“年检”计划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 于浩泳  1. 体重、腰围、血压,每周一次  体重、腰围、血压这些基本指标,因操作简单、直
近十年来,脂肪注射迅速成为现代女性改善形体及容貌的热门方法之一,越来越多的整形美容外科医生选择这种手术方式,广大求美者也对该技术趋之若鹜。无论国际还是国内,脂肪移植技术已成为当今整形美容界的新宠儿。  自体脂肪移植是自体组织移植的一种,是将自己体内的脂肪组织从腹部、大腿等部位移植到面部和乳房等区域。自体脂肪移植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结构脂肪移植,另一种是颗粒脂肪移植。颗粒脂肪移植也称脂肪注射,是将体
糖尿病为何易与甲亢结缘?  糖尿病与甲亢是临床最常见的两种内分泌疾病,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事实上,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例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两病既可同时发生,也可先后发生。有些患者在患甲亢同时出现糖尿病,是因为自身免疫紊乱同时殃及甲状腺和胰腺,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糖尿病往往是1型糖尿病;而临床更多见的是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即在2型糖尿病的基础上又得了甲亢。  糖尿病和甲亢两者相互影响:一方面,甲亢患
赵丹丹 洪江(主任医师)  “百白破”、卡介苗、乙肝疫苗是宝宝们从出生时就开始注射的疫苗。这些疫苗可以刺激机体抗体,帮助孩子们抵抗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结核、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威胁,有些疫苗甚至可使人终身获益。可以说,通过注射疫苗防治疾病,是“治未病”的完美阐释。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已被大众公认为是中老年群体标志性疾病的心血管病,或许也能通过在儿童或青少年期注射疫苗来预防。这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
正常女性绝经的年龄范围在45岁~55岁。然而现代都市女性往往很难接受早于50岁就绝经。过早绝经不仅影响女性的生理,更易对她们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现代女性的寿命越来越长,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女性更难接受提前衰老,更希望绝经及相关症状能推迟到来。尤其是近期出台了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后,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女性进入更年期却依然活跃在职场一线。试问,谁能接受年纪尚轻却白发丛生,整日疲倦,身体和精神状态越来越跟不上
历史渊源  丁氏内科传人童少伯(1906~1987年),其父童伯笙为原籍眼科名医。童少伯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师从丁济万,曾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教授、上海华隆中医院医务主任,20世纪50年代初期改读西医。上海第十一人民医院、曙光医院肾炎专题研究小组组长,为该院肾脏病学科创始人,长期致力于肾脏病研究。  * 童少伯主编的《慢性肾炎的中医理论和疗法》  * 童少伯手稿《有见必录》、《随笔录》  后继有
生活实例  32岁的林女士是电脑软件工程师,工作时需要长时间不停地在键盘上打字、移动鼠标,业余还喜欢弹钢琴。半年前,她开始感觉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有刺痛和麻木感,工作时加重,休息后好转。后来,症状逐渐加重,夜间常被痛醒,须甩动、挤捏手部才能缓解。林女士去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经口服药物和局部封闭治疗3次,效果均不佳。近1个月来,她还出现了大鱼际肌萎缩的现象。最近,她到医院
最近几项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为12.5%~35.4%,脂肪肝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肝脏疾病。来自香港的研究发现,非肥胖者脂肪肝的发病率达19.3%,而肥胖者脂肪肝的发病率更高,达60.5%。  症状很轻,危害不小  很多人认为,脂肪肝是良性病变。实际上,脂肪肝的危害可真不少。今年欧洲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会使肝纤维化风险增加5倍以上;欧
上海江东医院#泌尿外科  刘春喜#副主任医师  刘春喜#先天性尿道下裂  对于男孩子来说,站着尿尿是非常简单、普通的事情,可是对于20岁的贵州小伙小杨(化名)来说却很困难,因为患有尿道下裂,小杨尿尿只能像女孩子一样蹲着,否则就容易尿裤子。为了能够成为纯爷们,小杨走过了19年的艰辛路程。  3个月大时,杨爸爸检查小杨身体时,发现他的“小鸡鸡”有异常,后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阴茎体型尿道下裂,伴阴茎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