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儒家传统解释之中,“正名”有两个维度。首先是以名就实,名准确契合道德行动的实际事态;其次是以实就名,道德行动受到名的规约指引。名在本质上是一种厚伦理概念,兼具描述性与评价性;更重要的是其描述性内容依附于评价性视角,不可分割。藉此,名实现汇聚道德共识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儒家传统解释之中,“正名”有两个维度。首先是以名就实,名准确契合道德行动的实际事态;其次是以实就名,道德行动受到名的规约指引。名在本质上是一种厚伦理概念,兼具描述性与评价性;更重要的是其描述性内容依附于评价性视角,不可分割。藉此,名实现汇聚道德共识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
其他文献
2014年11月7~9日,中国逻辑学会2014学术年会在湘潭大学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逻辑学会和湘潭大学主办,湘潭大学哲学系承办。本次会议盛况空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西南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130余名学者参与了本次大会。会议收到论文及摘要99篇,安排了16个大会主题报告,54个分组讨论报告。
2014年11月15~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河南大学联合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2014)”在河南省开封市召开,共有组织方相关领导、国内文化研究领域知名学者,以及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博士后150余人参会。
价值的客观性论证不同于自然科学的论证。在历史科学中,个别性是价值普遍性的基础,个别性本身也是客观的,这种个别性自身具有先验的、理论的有效性。这是李凯尔特关于价值论证的基本思路。这些探讨对价值与事实、价值研究对象等价值论难题有积极的意义。
根据新近出版的卢卡奇的《关于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辩护:尾巴主义与辨证法》一书中对于恩格斯的解读,卢卡奇作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其政治立场从未离开对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强调。马克思被纳入到德国古典哲学之内来加以讨论,而德国古典哲学的核心问题是物自体的问题。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运用辩证法发现了无产阶级,并用无产阶级替代黑格尔的绝对观念来解决或者消解了物自体的问题。恩格斯、列宁正是因为基于实践与工业的方式来回应物自体的问题,从而与马克思的思想本身有所差异。
程志敏著《古典正义论:柏拉图(王制)讲疏》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8月出版。该书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柏拉图的《王制》(又译《理想国》)这一西方政治哲学的第一经典。作者认为:“正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正义”是“四主德”之一,是最为古希腊人所看重的理念;而广义的“正义”则指万物合序、万事顺遂、万音谐和、万民幸福的状态,堪称天地大法。与现代“正义论”不同。
在马克思那里,“消灭”与“实现”哲学是相互依赖、转化的关系。马克思通过研究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发现了无产阶级对于“消灭、实现哲学”的意义。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不仅仅是物质利益意识,更是关于人的现实的平等的自我意识,无产阶级的解放因此也是人的普遍解放,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也因此与仅仅着眼于物质利益的“粗陋的共产主义”区别开来。这对中国这样的东方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历史主义作为一种强大的时代偏见,坚称“一切人类思想都受历史的制约”。这一断言不仅迫使它试图超越以往的思想家所受到的“历史局限”,也使它陷入了价值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并最终导致了西方的现代性危机。施特劳斯基于对现代性危机的关注,主张精细的历史研究和文本细读,以一种“恰如过去的思想理解自身那样去理解它”的诠释学努力进入与哲人的对话,并向前现代的思想家学习,求取可资解决现代性危机的智识资源。在精读古代书籍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已被遗忘的“显白一隐微写作艺术”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政治哲学。
“天下之言性”章是《孟子》中较难理解的部分,历来注释众多,争议颇大。杨慈湖将“故”解为“事故”,在训诂方面与孙爽较为接近;同时又将其与另外两个重要概念“凿”和“无事”联系起来,使孟子的思维脉络和问题意识得到了更为清晰的呈现。他的诠释很大程度上与其心性合一的思想及“不起意”的工夫论相契合,是对经典的创造性发挥。
2015年6月27~28日,由中国逻辑学会现代逻辑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承办的“2015年全国现代逻辑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包括数理逻辑、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现代逻辑史等内容。来自国内外30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七十多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张燕京教授主持了会议开幕式,现代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刘新文研究员,河北大学校长助理程志华教授和政法学院院长孟庆瑜教授,分别代表会议主办方和承办方致辞。在两天的学术讨论中,与会代
唐正东,男,1967年8月生,江苏省常熟市人。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