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安实验学校是宝安区委区政府于2005年为适应宝安新中心区的发展需要而创办的直属宝安区教育局的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在“优质 专长,规范 创新”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协调学校人际关系,开设系列的校本课程,开展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学生快乐地成长,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汲取传统道德精华,
协调学校人际关系
宝安实验学校地处新老城区结合部。“实验学校”实验什么?学生既有来自毗邻大型高档商住区金泓凯旋城的业主子女,也有来自新乐社区原住民的子女,更有大批来深务工农民工子女,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各异;就教师队伍来说,由于是新建校,教师既有来自全区各校的名优骨干、学科带头人,乃至为进城而辞职的各街道所属中小学的中层领导和学科组长,也有大批新毕业生和代课教师。如何确保校园的和谐稳定和每位学生快乐地成长?经过学习研讨,学校认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一大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协调人际关系,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伦理主张及行为规范,对维护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市场经济竞争中的交换法则、金钱观念等不同程度地侵入中小学校园,使学校人际关系出现不良苗头。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应积极发掘和继承传统人伦思想的精华,促进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确保每个孩子在和谐校园里快乐成长。
2006年10月,学校申报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实效性方式的研究”正式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化研究”总课题组批准立项为其子课题。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伦理文化有着大量关于和谐的思想,充分发掘其有利于校园和谐的内容,当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益的启迪与借鉴。构建和谐校园,人与人的和谐是基础,没有人与人的和谐,就没有整个校园的和谐。学校通过发扬“敬师”“慈生”的传统道德思想,协调师生关系;通过梳理“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准则,协调师师、生生关系。还开展了大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每周开设一节传统美德教育课,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大型传统美德教育展演活动,每月每班开展一次传统美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举办传统美德教育主题板报、手抄报、书画比赛,每学期评选“文明礼仪之星”、“团结友爱之星”等。
学校还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着“既有中华经典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学校特质,并在办学思想、教书育人、成人成才等方面具有引导、启迪价值,且兼具文化深刻性和逻辑自足性”的总体特点,为学校十栋楼宇进行了文化命名。小学部三栋教学楼分别取名“养成楼”、“进学楼”、“敏行楼”;中学部三栋教学楼分别取名为“文风楼”、“质雅楼”、“德颂楼”;体育楼、艺术楼、行政楼、教工宿舍分别取名为“君健楼”、“和韶楼”、“弘毅楼”、“庸和府”。在行政楼中央大厅设立了铸有“美德如诗、爱心如歌、博识如海、睿知如泉、力行如剑”字样门型校园中心雕塑。行政楼校门迎面墙分楼层装配了诠释勤奋求实,探索创新校风;爱岗敬业,追求卓越教风;文明好学,合作探索学风的大型装饰浮雕。
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的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干群、师师、师生、生生之间关系的协调,课题于2009年8月通过总课题组审查,正式结题,并于2009年9月获得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实践证明,传统道德有特定的历史性,但其合理因素仍是今日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道德资源。
二、紧扣素质教育主题,
建立学生个性化教育体系
通过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学校成功地解决了新建校人际关系的磨合问题,营造了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然而,如何满足“业主子女”、“原住民子女”、“农民工子女”的不同教育需求,保证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一问题又摆在面前,学校通过学习研讨,逐渐明确了思路。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教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适应其能力与倾向,同社会要求相一致,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的教育,是旨在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个性的发展。因此说,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即实施个性化教育。
学校在充分了解学生和认真分析新校硬件优势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上级主管部门、全校师生和家长及社区的意见,邀请中央教科所专家一同拟定了《宝安实验学校2006—2010年发展规划》和《英语、体育、艺术教育五年规划》等四个征求意见稿,几易其稿,然后决定召开学校发展论坛,邀请近20位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研讨和论证《发展规划》,确立了“优质 专长,规范 创新”的办学理念,决定“建立适合学生个别需要的个性化教育体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以‘多彩的校园生活,多樣的学生发展’为主线,突显英语教学特色,同时强化艺术教育、体育,构建三大特色教育模式”。
英语教学方面,聘请有经验的外籍教师,建立英语教研中心,实行小班化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努力营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体育艺术方面,试行“2 2”特色教育项目实验,让每位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和2项艺术技能。体育方面,建立学校体育运动指导中心,加强体育科研,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规定的体育课程的基础上,以舞蹈、健美操、武术为专项教学内容,使学生较好地掌握2项以上的体育技能,突出体育教学特色。艺术教育方面,建立专家工作室,聘请教育专家和艺术家任学校艺术教育顾问。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艺术鉴赏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教会学生每人掌握2项艺术技能,组建具有市、区乃至省级一流水平的学生艺术团队。
三、开发系列校本课程,
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
我国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对受教育者的社会化方面关注得多一些,在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方面重视不够,课程整齐划一。而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改革教育的关键是改革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开发校本课程,是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大热点。
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学校软实力的一种建设。它打破原有的课程设置单一化、教学目标单一化、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冷清局面,使之成为改变学习环境、塑造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丰满办学内涵、彰显学校特色、提升教育品位的一条鲜活途径。宝安实验学校在确定了建立学生个性化教育体系的办学思路之后,在近四年的探索实践中,陆续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等7大类81门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等3大类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等3大类综合课程。
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学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拟定选修课程基本框架,动员全校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开发选修课程,报学校学术委员会筛选或指导修改。同时,以学校选修课程基本框架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向学生和家长征求意见,然后在兼顾学校、教师和学生及家长意向的基础上,确定每学期的《选修课程目录》,向学生公布,组织学生自主申报。最后,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形成选修课目、辅导教师、开课时间、开课地点及报修学生名单,在校园网上公布,并纳入学校课程管理系统。为弥补学校师资的不足,我们采取外聘教练、与校外培训机构联手等措施,确保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活动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和团队活动。学校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参加一项班级的或团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并以研究报告或作文形式呈现活动过程和成果。
综合课程包括学校传统项目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
截至本学期,我校160多位教师开发或承担了选修课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占全校专任教师的63%;近3300名学生参加了选修课学习,点全校学生总数的85%。七大类81门选修课、三大类活动课、三大类综合课基本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
四、构建多彩校园生活,
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
建校四年来,学校每学年举办一届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英语节活动,让学生在发掘自我潜能,多方展示自己,获得成功体验中拓宽人格健全的发展空间。
2006年以来,连续三年举行庆“六一”文艺演出,几次汇演的同时,学校都分别在会堂和剧院前大厅展出了百余幅精美的学生书画作品,吸引了领导、来宾和家长的驻足欣赏和好评。这些活动展现了宝安实验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成果,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2009年5月,学校在前三届庆“六一”文艺演出的基础上,举办了首届校园艺术节,艺术节以“金色童年,阳光少年”为主题,举办了校园十大歌手比赛、全校性的美术欣赏课、庆“六一”学生美术作品展、庆“六一”文艺汇演等四大活动。艺术节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体现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体育节每年10月举行,至2009年已举办了三届。每届体育节的活动项目在前屆的基础上都有所丰富,现在体育节已设立了学生田径运动会、教师趣味运动会、学生广播操比赛、师生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等各类比赛,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充分体现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活动主题,促进了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008年11月,学校承办了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宝安区选拔赛,也即拉开了我校科技节的序幕。次年举办了第二届科技节,开设了科普知识讲座、科技小论文评比、科技演讲比赛、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展览和评比、科普专题展览、流动科技馆展览等活动。全校学生人人参与,班班活动,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高潮叠起。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提高了综合素质,发展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英语作为学校特色教学之一,从2006年迁入新校园第一个学期举办首届英语节,至今已四届。形式多样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创设展示英语才华和魅力风采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第四届英语节设立了英语和双语教研活动、英语文艺节目汇演、英语阅读比赛、英语作文比赛、英语书法比赛、英语电影欣赏、英语爱心集市、英语歌谣表演、英语猜谜游戏、英语游园活动等13个活动项目,全校近4000名师生及其家长积极参与,充分激发了全校师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四大节庆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特长的良好空间和展现自我的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每位学生个性化发展。
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学校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目前已发表相关论文24篇,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课程建设成果被香港《大公报》和《宝安日报》报道;四年来师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展赛获奖2000余人次。
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实验探索,依托校本课程,创建文明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也形成了办学特色,已被社会和家长认可。近一两年来,多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和欧美的教育考察团来校交流学习,学校的个性化办学思路和和谐快乐的校园文化深受称赞。
责任编辑/谷雨
一、汲取传统道德精华,
协调学校人际关系
宝安实验学校地处新老城区结合部。“实验学校”实验什么?学生既有来自毗邻大型高档商住区金泓凯旋城的业主子女,也有来自新乐社区原住民的子女,更有大批来深务工农民工子女,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各异;就教师队伍来说,由于是新建校,教师既有来自全区各校的名优骨干、学科带头人,乃至为进城而辞职的各街道所属中小学的中层领导和学科组长,也有大批新毕业生和代课教师。如何确保校园的和谐稳定和每位学生快乐地成长?经过学习研讨,学校认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一大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协调人际关系,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伦理主张及行为规范,对维护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市场经济竞争中的交换法则、金钱观念等不同程度地侵入中小学校园,使学校人际关系出现不良苗头。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应积极发掘和继承传统人伦思想的精华,促进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确保每个孩子在和谐校园里快乐成长。
2006年10月,学校申报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实效性方式的研究”正式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化研究”总课题组批准立项为其子课题。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伦理文化有着大量关于和谐的思想,充分发掘其有利于校园和谐的内容,当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益的启迪与借鉴。构建和谐校园,人与人的和谐是基础,没有人与人的和谐,就没有整个校园的和谐。学校通过发扬“敬师”“慈生”的传统道德思想,协调师生关系;通过梳理“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准则,协调师师、生生关系。还开展了大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每周开设一节传统美德教育课,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大型传统美德教育展演活动,每月每班开展一次传统美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举办传统美德教育主题板报、手抄报、书画比赛,每学期评选“文明礼仪之星”、“团结友爱之星”等。
学校还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着“既有中华经典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学校特质,并在办学思想、教书育人、成人成才等方面具有引导、启迪价值,且兼具文化深刻性和逻辑自足性”的总体特点,为学校十栋楼宇进行了文化命名。小学部三栋教学楼分别取名“养成楼”、“进学楼”、“敏行楼”;中学部三栋教学楼分别取名为“文风楼”、“质雅楼”、“德颂楼”;体育楼、艺术楼、行政楼、教工宿舍分别取名为“君健楼”、“和韶楼”、“弘毅楼”、“庸和府”。在行政楼中央大厅设立了铸有“美德如诗、爱心如歌、博识如海、睿知如泉、力行如剑”字样门型校园中心雕塑。行政楼校门迎面墙分楼层装配了诠释勤奋求实,探索创新校风;爱岗敬业,追求卓越教风;文明好学,合作探索学风的大型装饰浮雕。
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的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干群、师师、师生、生生之间关系的协调,课题于2009年8月通过总课题组审查,正式结题,并于2009年9月获得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实践证明,传统道德有特定的历史性,但其合理因素仍是今日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道德资源。
二、紧扣素质教育主题,
建立学生个性化教育体系
通过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学校成功地解决了新建校人际关系的磨合问题,营造了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然而,如何满足“业主子女”、“原住民子女”、“农民工子女”的不同教育需求,保证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一问题又摆在面前,学校通过学习研讨,逐渐明确了思路。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教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适应其能力与倾向,同社会要求相一致,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的教育,是旨在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个性的发展。因此说,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即实施个性化教育。
学校在充分了解学生和认真分析新校硬件优势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上级主管部门、全校师生和家长及社区的意见,邀请中央教科所专家一同拟定了《宝安实验学校2006—2010年发展规划》和《英语、体育、艺术教育五年规划》等四个征求意见稿,几易其稿,然后决定召开学校发展论坛,邀请近20位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研讨和论证《发展规划》,确立了“优质 专长,规范 创新”的办学理念,决定“建立适合学生个别需要的个性化教育体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以‘多彩的校园生活,多樣的学生发展’为主线,突显英语教学特色,同时强化艺术教育、体育,构建三大特色教育模式”。
英语教学方面,聘请有经验的外籍教师,建立英语教研中心,实行小班化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努力营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体育艺术方面,试行“2 2”特色教育项目实验,让每位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和2项艺术技能。体育方面,建立学校体育运动指导中心,加强体育科研,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规定的体育课程的基础上,以舞蹈、健美操、武术为专项教学内容,使学生较好地掌握2项以上的体育技能,突出体育教学特色。艺术教育方面,建立专家工作室,聘请教育专家和艺术家任学校艺术教育顾问。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艺术鉴赏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教会学生每人掌握2项艺术技能,组建具有市、区乃至省级一流水平的学生艺术团队。
三、开发系列校本课程,
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
我国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对受教育者的社会化方面关注得多一些,在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方面重视不够,课程整齐划一。而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改革教育的关键是改革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开发校本课程,是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大热点。
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学校软实力的一种建设。它打破原有的课程设置单一化、教学目标单一化、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冷清局面,使之成为改变学习环境、塑造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丰满办学内涵、彰显学校特色、提升教育品位的一条鲜活途径。宝安实验学校在确定了建立学生个性化教育体系的办学思路之后,在近四年的探索实践中,陆续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等7大类81门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等3大类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等3大类综合课程。
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学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拟定选修课程基本框架,动员全校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开发选修课程,报学校学术委员会筛选或指导修改。同时,以学校选修课程基本框架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向学生和家长征求意见,然后在兼顾学校、教师和学生及家长意向的基础上,确定每学期的《选修课程目录》,向学生公布,组织学生自主申报。最后,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形成选修课目、辅导教师、开课时间、开课地点及报修学生名单,在校园网上公布,并纳入学校课程管理系统。为弥补学校师资的不足,我们采取外聘教练、与校外培训机构联手等措施,确保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活动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和团队活动。学校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参加一项班级的或团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并以研究报告或作文形式呈现活动过程和成果。
综合课程包括学校传统项目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
截至本学期,我校160多位教师开发或承担了选修课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占全校专任教师的63%;近3300名学生参加了选修课学习,点全校学生总数的85%。七大类81门选修课、三大类活动课、三大类综合课基本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
四、构建多彩校园生活,
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
建校四年来,学校每学年举办一届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英语节活动,让学生在发掘自我潜能,多方展示自己,获得成功体验中拓宽人格健全的发展空间。
2006年以来,连续三年举行庆“六一”文艺演出,几次汇演的同时,学校都分别在会堂和剧院前大厅展出了百余幅精美的学生书画作品,吸引了领导、来宾和家长的驻足欣赏和好评。这些活动展现了宝安实验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成果,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2009年5月,学校在前三届庆“六一”文艺演出的基础上,举办了首届校园艺术节,艺术节以“金色童年,阳光少年”为主题,举办了校园十大歌手比赛、全校性的美术欣赏课、庆“六一”学生美术作品展、庆“六一”文艺汇演等四大活动。艺术节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体现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体育节每年10月举行,至2009年已举办了三届。每届体育节的活动项目在前屆的基础上都有所丰富,现在体育节已设立了学生田径运动会、教师趣味运动会、学生广播操比赛、师生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等各类比赛,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充分体现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活动主题,促进了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008年11月,学校承办了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宝安区选拔赛,也即拉开了我校科技节的序幕。次年举办了第二届科技节,开设了科普知识讲座、科技小论文评比、科技演讲比赛、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展览和评比、科普专题展览、流动科技馆展览等活动。全校学生人人参与,班班活动,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高潮叠起。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提高了综合素质,发展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英语作为学校特色教学之一,从2006年迁入新校园第一个学期举办首届英语节,至今已四届。形式多样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创设展示英语才华和魅力风采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第四届英语节设立了英语和双语教研活动、英语文艺节目汇演、英语阅读比赛、英语作文比赛、英语书法比赛、英语电影欣赏、英语爱心集市、英语歌谣表演、英语猜谜游戏、英语游园活动等13个活动项目,全校近4000名师生及其家长积极参与,充分激发了全校师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四大节庆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特长的良好空间和展现自我的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每位学生个性化发展。
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学校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目前已发表相关论文24篇,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课程建设成果被香港《大公报》和《宝安日报》报道;四年来师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展赛获奖2000余人次。
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实验探索,依托校本课程,创建文明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也形成了办学特色,已被社会和家长认可。近一两年来,多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和欧美的教育考察团来校交流学习,学校的个性化办学思路和和谐快乐的校园文化深受称赞。
责任编辑/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