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研究了胃肠减压在肠梗阻患者术后的应用及护理进展,从国内外胃肠减压研究现状、影响有效胃肠减压的因素及采取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肠梗阻疾病持续胃肠减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肠梗阻;胃肠减压因素;护理干预
1 引言
肠梗阻属于普外科急腹症的一种,发病率仅次为阑尾炎和胆道疾病,此类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排便不畅等,随着时间延长病情会逐渐加重。胃肠减压是临床治疗肠梗阻常见方法,实施胃肠减压有利于减轻吻合口张力和伤口疼痛。但临床工作中各种因素导致患者实施无效胃肠减压,使得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对腸梗阻患者术后持续性胃肠减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近年来肠梗阻患者术后胃肠减压的应用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观察该项操作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护理人员提供持续性胃肠减压的护理方法指导和借鉴。
2 国内外胃肠减压研究现状
胃肠减压术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广泛,主要用于肠梗阻、胃穿孔及胰腺术后。有学者提出胃肠减压法可以作为判断盲插鼻肠管导管尖端通过幽门的一种新方法;国外学者也做了相关方面的研究,鼻胃减压术用于小肠梗阻的早期治疗,但并不能减少患者外科手术或者肠切除术的需要,有治疗局限性。
3 有效胃肠减压的影响因素
3.1 置管因素
3.1.1 胃管未达到有效位置。肖伟[3]等提出肠梗阻患者在胃管顶端至幽门管位置才能达到减压效果,传统的置入长度是耳垂-鼻尖-剑突间的距离,使得少数患者的胃管位置位于食管内或刚达贲门,而多数患者胃管顶端位置未达贲门,导致胃肠减压时胃内液体不能充分吸引,影响胃管引流量及减压效果。
3.1.2 胃管固定不牢。孙波[4]等在研究中提到,对于胃管的固定,护理人员一般采取传统固定方法,使用医用胶带缠绕在胃管上,并交叉固定在患者的鼻部。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胶布与皮肤接触范围小且可能会被鼻翼处产生的汗渍或油渍浸湿,导致脱管意外。
3.2 减压期间护理不当
3.2.1 胃液引流不畅。据临床观察,患者在减压期间,造成胃液引流不畅的原因有很多:患者翻身活动,胃管受到压力而屈曲、反折;术后胃肠吻合处的凝血块会堵塞胃管;当胃液较少时,胃管前端未能充分接触到胃液平面;还会存在胃液反流及胃管在胃内打结等问题。
3.2.2 未关注引流液。肠梗阻胃液为淡黄色,出现胃液颜色异常未能引起护理人员重视;此外,临床护理工作中常有胃液量记录不明确问题,对临床恢复产生不良影响。
3.3 患者自身影响因素
3.3.1 心理认知水平。何晶晶[5]提到患者自身方面置管失败原因,主要是患者对于插管具有恐惧心理,担心置管导致身体上的不适,在插管过程中不能平静,咽部反射增强,严重时发生喉痉挛,且与护理人员不能有效配合,导致护士插管困难。
3.3.2 患者对留置胃管不耐受。患者对术后长时间留置胃管产生不耐受发应,主要有咽喉部不适、口干渴、排痰困难、睡眠质量较差、恶心呕吐等。促使患者在减压过程中产生逆反情绪而擅自拔管,不利于胃肠减压的有效进行。
4 持续性胃肠减压的护理干预
4.1 置管干预
4.1.1 评估胃管长度。赵丽[6]在研究中提到,患者会因年龄、身高、体型、及肠内容物情况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评估胃管长度,确保插管深度达到最佳引流效果。
4.1.2 改进固定方法。在插管成功后,需要根据临床经验改进固定方法,增加牢固性。临床中胶带固定方法的护理进展:(1)“Y”型胶带鼻梁固定法,此固定方法使得胶布与皮肤接触面积增大;(2)“工”字型胶带固定法,该方法会更加符合鼻腔的生理结构。
4.2 加强管路护理
保持胃管的通畅度需要护士加强管路护理,指导患者掌握离床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及防止胃管受压的方法;经常挤压胃管,避免胃管堵塞;在病情允许下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巡视过程中发现胃管打结情况,立即停止胃肠减压,给予处理;负压吸引器放置得当,呈持续负压状态。护士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管路护理,保证患者减压的持续性。
4.3 注意观察引流液
减压期间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通过对引流物的观察,护士了解减压期间出现的问题并实施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4.4 患者心理干预
4.4.1 操作过程心理护理。对胃肠减压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直接影响到护士置管操作的完成。在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肠梗阻治疗的相关知识,胃肠减压操作的目的、留置时间,提升患者认知水平;置管时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情绪放松。置管毕,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胃肠减压得以进行。
4.4.2 提高置管患者的舒适度。对不适症进行分析,给予对症护理指导。咽喉部不适患者,护士在术后妥善固定好胃管;患者出现口干渴,调节室内温湿度,定时口腔护理;排痰困难方面,向患者讲述正确排痰方法;出现恶心呕吐时,及时查找原因;对于睡眠质量,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夜间环境。合理护理使患者舒适度提高,确保减压持续进行。
5 结论
术后胃肠减压是临床中常见的护理技术,对肠梗阻患者进行有效胃肠减压,可以减轻患者胃肠道内压力,对疾病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针对胃肠减压的影响因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保持胃肠减压持续进行显得十分重要。经研究发现,随着医疗护理事业发展,护士需要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在配合医生治疗患者疾病的同时也要重视患者心理诉求,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提高胃肠减压的治疗效果,减轻留置胃管并发症带来的痛苦,以保证胃肠减压的有效性,笔者认为以上仍然是今后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值得分析和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赵建锋,苑善收,李芳芳.非手术与手术疗法治疗肠梗阻的疗效对比[J].中外医疗,2017(10).
[2] 庞志强,冷秋,张倩.胃肠减压法在判断盲插鼻肠管尖端位置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06).
[3] 肖伟,宋静.胃内导管置入长度对肿瘤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
作者简介:张悦(1998—),女,山东协和学院2016级护理学本科学士。
指导教师:李花(1988—),女,山东协和学院,讲师。
关键词:肠梗阻;胃肠减压因素;护理干预
1 引言
肠梗阻属于普外科急腹症的一种,发病率仅次为阑尾炎和胆道疾病,此类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排便不畅等,随着时间延长病情会逐渐加重。胃肠减压是临床治疗肠梗阻常见方法,实施胃肠减压有利于减轻吻合口张力和伤口疼痛。但临床工作中各种因素导致患者实施无效胃肠减压,使得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对腸梗阻患者术后持续性胃肠减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近年来肠梗阻患者术后胃肠减压的应用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观察该项操作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护理人员提供持续性胃肠减压的护理方法指导和借鉴。
2 国内外胃肠减压研究现状
胃肠减压术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广泛,主要用于肠梗阻、胃穿孔及胰腺术后。有学者提出胃肠减压法可以作为判断盲插鼻肠管导管尖端通过幽门的一种新方法;国外学者也做了相关方面的研究,鼻胃减压术用于小肠梗阻的早期治疗,但并不能减少患者外科手术或者肠切除术的需要,有治疗局限性。
3 有效胃肠减压的影响因素
3.1 置管因素
3.1.1 胃管未达到有效位置。肖伟[3]等提出肠梗阻患者在胃管顶端至幽门管位置才能达到减压效果,传统的置入长度是耳垂-鼻尖-剑突间的距离,使得少数患者的胃管位置位于食管内或刚达贲门,而多数患者胃管顶端位置未达贲门,导致胃肠减压时胃内液体不能充分吸引,影响胃管引流量及减压效果。
3.1.2 胃管固定不牢。孙波[4]等在研究中提到,对于胃管的固定,护理人员一般采取传统固定方法,使用医用胶带缠绕在胃管上,并交叉固定在患者的鼻部。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胶布与皮肤接触范围小且可能会被鼻翼处产生的汗渍或油渍浸湿,导致脱管意外。
3.2 减压期间护理不当
3.2.1 胃液引流不畅。据临床观察,患者在减压期间,造成胃液引流不畅的原因有很多:患者翻身活动,胃管受到压力而屈曲、反折;术后胃肠吻合处的凝血块会堵塞胃管;当胃液较少时,胃管前端未能充分接触到胃液平面;还会存在胃液反流及胃管在胃内打结等问题。
3.2.2 未关注引流液。肠梗阻胃液为淡黄色,出现胃液颜色异常未能引起护理人员重视;此外,临床护理工作中常有胃液量记录不明确问题,对临床恢复产生不良影响。
3.3 患者自身影响因素
3.3.1 心理认知水平。何晶晶[5]提到患者自身方面置管失败原因,主要是患者对于插管具有恐惧心理,担心置管导致身体上的不适,在插管过程中不能平静,咽部反射增强,严重时发生喉痉挛,且与护理人员不能有效配合,导致护士插管困难。
3.3.2 患者对留置胃管不耐受。患者对术后长时间留置胃管产生不耐受发应,主要有咽喉部不适、口干渴、排痰困难、睡眠质量较差、恶心呕吐等。促使患者在减压过程中产生逆反情绪而擅自拔管,不利于胃肠减压的有效进行。
4 持续性胃肠减压的护理干预
4.1 置管干预
4.1.1 评估胃管长度。赵丽[6]在研究中提到,患者会因年龄、身高、体型、及肠内容物情况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评估胃管长度,确保插管深度达到最佳引流效果。
4.1.2 改进固定方法。在插管成功后,需要根据临床经验改进固定方法,增加牢固性。临床中胶带固定方法的护理进展:(1)“Y”型胶带鼻梁固定法,此固定方法使得胶布与皮肤接触面积增大;(2)“工”字型胶带固定法,该方法会更加符合鼻腔的生理结构。
4.2 加强管路护理
保持胃管的通畅度需要护士加强管路护理,指导患者掌握离床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及防止胃管受压的方法;经常挤压胃管,避免胃管堵塞;在病情允许下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巡视过程中发现胃管打结情况,立即停止胃肠减压,给予处理;负压吸引器放置得当,呈持续负压状态。护士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管路护理,保证患者减压的持续性。
4.3 注意观察引流液
减压期间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通过对引流物的观察,护士了解减压期间出现的问题并实施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4.4 患者心理干预
4.4.1 操作过程心理护理。对胃肠减压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直接影响到护士置管操作的完成。在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肠梗阻治疗的相关知识,胃肠减压操作的目的、留置时间,提升患者认知水平;置管时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情绪放松。置管毕,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胃肠减压得以进行。
4.4.2 提高置管患者的舒适度。对不适症进行分析,给予对症护理指导。咽喉部不适患者,护士在术后妥善固定好胃管;患者出现口干渴,调节室内温湿度,定时口腔护理;排痰困难方面,向患者讲述正确排痰方法;出现恶心呕吐时,及时查找原因;对于睡眠质量,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夜间环境。合理护理使患者舒适度提高,确保减压持续进行。
5 结论
术后胃肠减压是临床中常见的护理技术,对肠梗阻患者进行有效胃肠减压,可以减轻患者胃肠道内压力,对疾病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针对胃肠减压的影响因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保持胃肠减压持续进行显得十分重要。经研究发现,随着医疗护理事业发展,护士需要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在配合医生治疗患者疾病的同时也要重视患者心理诉求,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提高胃肠减压的治疗效果,减轻留置胃管并发症带来的痛苦,以保证胃肠减压的有效性,笔者认为以上仍然是今后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值得分析和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赵建锋,苑善收,李芳芳.非手术与手术疗法治疗肠梗阻的疗效对比[J].中外医疗,2017(10).
[2] 庞志强,冷秋,张倩.胃肠减压法在判断盲插鼻肠管尖端位置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06).
[3] 肖伟,宋静.胃内导管置入长度对肿瘤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
作者简介:张悦(1998—),女,山东协和学院2016级护理学本科学士。
指导教师:李花(1988—),女,山东协和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