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h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新课标指出,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学会获取、处理信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一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构建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看法。
  1. 创设良好情境
  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方式的选择,应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等方面来进行。导入新课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为一堂课的成功打下基础,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课程导入要生动,贴近学生生活,例如在讲授word中的“图文混排 学制贺卡”这课时,可以用“制作生日贺卡或圣诞贺卡”为任务,导入课题时就可以用“过生日收到生日贺卡”、“过圣诞收到圣诞贺卡”这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活事件来导入。再如在讲授“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这课时,可以用“出示教师自我介绍幻灯片”来导入,因为学生都有好奇心,甚至初中学生也是,学生对自己的教师也很好奇,也很想了解一下,会激发他们学习幻灯片制作的兴趣。诸如这样的例子很多,譬如在讲授word中“表格制作”时也可以用“设计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课程表”来导入,讲授 “使用我的电脑”时可以用“学生的书包资料整理”来引出“整理电脑的工具——我的电脑”课题。以上这些情境的创设实践也证明效果较好。
  2. 带着问题去学习
  问题式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激发兴趣,效果也比较好。比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一节时,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计算机有哪些本领?②计算机的特点有哪些?③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问题式导入的第二种形式是在新授内容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开门见山,重点突出。比如在《文件操作》教学中,一上课就提出本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①用拖放法复制或移动文件。②用拖放法删除文件。用这种方法导入,使学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的放矢。
  3. 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对同一探究任务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与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探究,确定不同层次的探究任务。具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任务目标时,建议将任务设计为不同层次,如模式一:1. 基本任务(面向全体学生);2. 提高任务(面向部分学生);模式二:1. 基本任务(面向全体学生);2. 进阶任务(面向大部分学生);3. 挑战任务(面向少数学生)。这两种模式的选择,教师具体选择可以依据具体的班级情况与课题。例如在讲授word中的“贺卡制作”时,可以将文本框边框及填充背景色的设置定为“提高任务”,在讲授“网上搜索引擎”时可以从易到难地设置搜索目标,将任务设计为基本、进阶、挑战,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自信,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与自觉性。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这种学习不是教师灌输的,而是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获得的,这种学习方式既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又使其自学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又如:同一个课堂中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每节课教师可以设计几项任务,分层次指导,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有学生都可以完成的。其他的任务则是根据上课的实际内容,发给那些最早完成基本任务的学生,有的学生可以完成两个任务、三个任务甚至更多的任务。这样,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满足,教师也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理想境界。
  4. 授课化繁为简
  很多同学对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还感到陌生,不容易接受和理解,老师应当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作形象的比喻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如,在讲计算机硬件时,我采用的是实物加讲解的方式。上课时,我把一台淘汰主机开箱后,对主机箱内的各种硬件设备一一进行解说:如果我们把这台经过“解剖”的电脑当作一个工厂,那么,它的机箱就是厂房,主板成了控制台,CPU就是机床,硬盘就是仓库,内存就是机床旁边堆放原料和成品的一块空地。当我们要加工一批产品时,首先要从仓库(硬盘)里取原料或者直接将原料(数据)送到(通过键盘等输入设备)机床(CPU)旁边(内存)堆放起来,由于堆放原料的地方距机床很近,因此取用(读取)的速度很快。原料加工完毕后不是立即放回仓库,而是仍然放到堆放成品的空地旁(内存)暂时存放起来,到时候可以将成品放回仓库中去。经过此番解释,学生觉得一下子知道了好多原来根本不懂的东西,会消除对未知的电脑知识的恐惧感,觉得学习电脑并不可怕,相反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性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作为教师要明确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注意处理好学习任务和学生兴趣的关系,放手让学生多操作、多实践,让学生会学、乐学。要上好初中计算机课,教师须运用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重视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其他文献
湿法炼锌过程产出的铁矾渣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锌、铅以及伴生金属铁,在水热条件下,危废铁矾渣将发生高效分解与转化,有价金属转入溶液,伴生铁转化为赤铁矿.本文以湿法炼锌企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教育革命。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都开始配备录像、电视、投影、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这就为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物理课堂提供了物质条件。下面我结合个人经验,通过实例分析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应用中的利与弊。  一、主要优势  首先,多媒体课件可以包括大量的文字和图形、动听的声音、精彩的动画和录像的视听信息。通地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象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
期刊
【摘要】 本文从新课程改革出发,探讨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中如何要让学生做到“以学为主”;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注重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拓展思维空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求,恰当评价,适时反思,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接上期)  (六)辐射拓展型    辐射拓展型即报刊社在报刊主业的强有力支撑下,向其他行业拓展,进行多元化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它包括报刊社围绕与主业相关联的其他文化产业,发展新产品来满足市场需要的横向多元化经营;也包括报刊社通过收购、兼并其他行业的企业,在其他行业投资或上市融资等资本运营,把业务扩展到与现有技术、产品、市场没有联系的其他行业的集团多元化经营。    1.辐射拓展型的特点  以报刊
如今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竞争情报对企业营销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终端营销被视为当代营销行为的核心环节,在激烈的营销市场竞争中,终端营销利用竞争情报的
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将现代教育技术带入了崭新阶段。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物理学科的整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构置特定的教学情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通过教学实践,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够起到以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1.可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提高学习效率  视频展示台可按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文字、图象、模型、实验直接摄像投射到电视与屏幕上。图象清晰稳定、可视度大,坐在后排的
期刊
期刊
我国地方广播电视台经过以往迅速发展之后,正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一方面地方广播电视台靠财政拨款在逐年减少,在经济上逐步走向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另一方面我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