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角色,创建平等、融洽、和谐的情感交流平台,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求知欲,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学主体 自主学习意识
数学是一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学科。数学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而且学生的参与应该是积极而主动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不仅仅是掌握,对数学试题也不仅仅是会做和做得对,而是在这个动态过程中,积极思考,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体,也只有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感受。
一、教师转换角色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成为可能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转变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观念,提倡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体验和展示的机会,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课堂气氛更加宽松与和谐。
1.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一理念来构想、设计、组织与实施。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就要围绕新课标,依托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例如,教学《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一节时,让学生先想象如何用坐标方法表示本班一位同学的座位,然后小组交流,教师点评,达成共识,教师总结。然后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理解并掌握坐标的表示方法。接下来引导学生如何用坐标表示学校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如何用坐标表示学校的位置。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记住什么,而是组织学生自学—探究—讨论—总结,掌握学习和探究的方法。当然在组织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也要适时讲解要点,点拨解疑。但更主要的是引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
2.教师的点拨、指正与鼓励要及时,恰到好处。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有目的、有趣味性的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指学习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启发,甚至需要教师讲解。当学生在探究试题无从下手时,或是思维遇阻时,解题发生错误时,观点有争议时,最重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在深入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辨明是非,明确方向,鼓励学生寻找依据和理由,深入探究论证。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点拨、指正与鼓励,同时要掌握点拨和指导的技巧,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营造平等、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还应该成为活动参与者,真正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倾听、观察学生思考、猜想、演算、推理、实验、讨论、交流、合作……教师要亲自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探究。只有在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下才能让师生平等地进行情感交流,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习伙伴。
二、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起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开展。一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引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思维。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学内容中的趣味性因素,展示数学对生产生活的应用与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数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数学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水平,及时消除个别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其树立自信心。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闪光点,多鼓励。三是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质疑,勤于思考,要尽可能多地研究引导如何探究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理想教育、责任感教育、民族自信心教育、审美教育。
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对新教材进行研究和挖掘,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和特点。一是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环境、不同学生实际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情况,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调整后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便于学生探究和掌握,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适当的修改,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八年级对证实“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关系”这个结论时,教材只是用单一的推证方法,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通过作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等不同的方法平证实这个结论,使学生巩固已学习过的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举多得。三是对教材习题的教学要灵活多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从而增强整体教学效果。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有转变教师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更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清河.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J].湖南教育,2010(12).
[2]方明呗.浅谈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世界,2010(11).
[3]单孔目.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J].数学通报,1993(11).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学主体 自主学习意识
数学是一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学科。数学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而且学生的参与应该是积极而主动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不仅仅是掌握,对数学试题也不仅仅是会做和做得对,而是在这个动态过程中,积极思考,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体,也只有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感受。
一、教师转换角色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成为可能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转变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观念,提倡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体验和展示的机会,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课堂气氛更加宽松与和谐。
1.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一理念来构想、设计、组织与实施。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就要围绕新课标,依托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例如,教学《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一节时,让学生先想象如何用坐标方法表示本班一位同学的座位,然后小组交流,教师点评,达成共识,教师总结。然后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理解并掌握坐标的表示方法。接下来引导学生如何用坐标表示学校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如何用坐标表示学校的位置。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记住什么,而是组织学生自学—探究—讨论—总结,掌握学习和探究的方法。当然在组织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也要适时讲解要点,点拨解疑。但更主要的是引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
2.教师的点拨、指正与鼓励要及时,恰到好处。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有目的、有趣味性的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指学习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启发,甚至需要教师讲解。当学生在探究试题无从下手时,或是思维遇阻时,解题发生错误时,观点有争议时,最重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在深入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辨明是非,明确方向,鼓励学生寻找依据和理由,深入探究论证。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点拨、指正与鼓励,同时要掌握点拨和指导的技巧,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营造平等、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还应该成为活动参与者,真正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倾听、观察学生思考、猜想、演算、推理、实验、讨论、交流、合作……教师要亲自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探究。只有在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下才能让师生平等地进行情感交流,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习伙伴。
二、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起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开展。一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引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思维。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学内容中的趣味性因素,展示数学对生产生活的应用与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数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数学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水平,及时消除个别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其树立自信心。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闪光点,多鼓励。三是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质疑,勤于思考,要尽可能多地研究引导如何探究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理想教育、责任感教育、民族自信心教育、审美教育。
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对新教材进行研究和挖掘,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和特点。一是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环境、不同学生实际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情况,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调整后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便于学生探究和掌握,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适当的修改,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八年级对证实“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关系”这个结论时,教材只是用单一的推证方法,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通过作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等不同的方法平证实这个结论,使学生巩固已学习过的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举多得。三是对教材习题的教学要灵活多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从而增强整体教学效果。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有转变教师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更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清河.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J].湖南教育,2010(12).
[2]方明呗.浅谈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世界,2010(11).
[3]单孔目.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J].数学通报,19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