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每一节课都有可能产生生成性的问题。老师如何发挥教学机智,变生成性的问题为有用的课堂资源,使物理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呢?本文主要从“意外”不可避免,善于利用“意外”,使课堂变得精彩,用机智处理好“意外”等方面阐释如何处理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精彩、有效。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生成性问题 意外
每个老师总希望在上课的时候,能顺顺当当按照自己备课的程序进行,也希望学生能在热热闹闹的学习后,得到深深刻刻的知识。然而新课程教学具有开放性,不确定的因素时常出现。新课改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后,就会出现很多节外生枝的生成性问题。假如老师能发挥教学机智,使生成性问题转为有效的教学资源,那么物理课堂会变得更加精彩。
一、“意外”不可避免
每一节物理课,都可能出现“意外”的现象,即使老师备课再充分,也可能出现预料之外的事,这就要求老师发挥创造性,机智地处理好这些“意外”现象,处理得好,教学效果可能比预想的好,课堂会十分精彩;假如处理得不好,就会使课堂黯然失色。比如,某一位老师在教学温度测量的时候,按照预先的备课先请一个学生上来做个小实验:讲台上放两只烧杯,一只烧杯里放的是温水,另一只放的是冰水,请学生将左右手的中指各放在烧杯的水中,大约一分钟。然后问这位学生:你的两只手指感觉是不是一样?老师本来希望学生说出一只手指感觉温暖,另一只手指感觉比较冷。可那位学生说:没有什么感觉?这使得老师颇为尴尬。老师接着问学生:怎么没有感觉呢?那位学生说:手指都麻掉了啊。这一回答引来了全班学生的大笑,老师显得有些窘迫。我们不妨分析一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首先,要弄清楚学生两指手指没有什么感觉的原因:时间有点长。
其次,要弄清楚产生这一窘态的原因是什么。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只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没有重视学生的感受。假如让学生实验的时间短些,几秒钟就行了,那么就不会发生这一现象了。
再次,没有处理好突如其来的问题。假如老师自我批评一下:是我不好,让你的手指放的时间长了,麻木了。换一个学生再做一下,可能不会出现那么尴尬的场面了。
从上面简单的分析可知,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设计,还要设身处地地想想,学生在这一教学过程可能出现哪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从而使自己有处理的预案。
二、善于利用“意外”,使课堂变得精彩
一堂课好还是不好,不能只看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点,而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老师只有时刻惦记学生的发展,上课才有激情,课堂才会精彩。能不能处理好课堂上的“意外”现象,能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就要看生成性的问题处理得好不好。教学实践表明,生成性的问题常常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是精彩课堂必不可少的“猛料”。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应用,使课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1.为“意外”的出现创设教学情境。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主宰课堂,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听从老师安排。这种严肃的课堂,确实很少出现意外现象,但初中学生的朝气被压抑了,他们的思维被严重束缚了。新课程教学重视学生的发展,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思维只有在轻松的学习环境里才能发展。因此,老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不怕出现各种“意外”,为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就应该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异想天开,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中,甚至设计“意外”的产生。比如,某一个老师在进行平面镜成像教学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在某个玻璃烧杯中“点燃”了一个小蜡烛,然后用嘴吹灭它,可是无法吹灭;又用水浇它,火焰还是没有熄灭。学生惊呆了。此时,老师将整个实验的装置转动过来,学生发现原来看见的蜡烛只是镜子里的像。从而更积极地探索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将“意外”变成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意外在不经意中产生了,想挡住都难。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有教学艺术的老师,应该善于随机应变,变意外为有用的教学资源。比如,在学习光的折射规律的时候,老师将烧杯、水、筷子分发给每一个学生,希望学生先做一下关于筷子在水中“弯折”的实验,可是有一个很调皮的学生把中指插进了水中。此时虽然老师可以批评他,但会打击他的学习积极性。最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老师可以号召全部学生模仿他,看看手指在水中是不是能伸直。这样,不仅增强了小实验的趣味性,还变相鼓励了这个学生,激励他努力学习,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
三、用机智处理好“意外”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遇到生成性的问题,首先不要惊慌,看看能不能顺水推舟地将它转化为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假如老师一时不能作出判断,也要冷静下来,先重复一下学生的问题,然后表扬一下学生,夸奖他能发现与众不同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赢得思考时间。假如老师能让它变为教学资源,就要对它的价值进行挖掘,并及时调整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如果生成性的问题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与本课的教学重点没有关系,那么,老师应该尽力弱化它的作用;如果它是学生的兴趣点,引发了全班学生的关注,而且与本课的主题有直接的关系,就应该随机应变,对它进行合理的运用。
有些生成性的问题,老师可能无法解决,这也是正常的,不要有什么遗憾,老师应该勇敢地面对,直白地告诉学生:这个问题有些难度,我们一起利用课后时间研究好吗?这样,不会影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相反,学生会尊敬老师,尊敬老师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总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生动的,各种意外情况是随时可能产生的,老师要刻苦钻研教法,平时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有更强的能力处理好各种生成性的问题,才能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冯莉主编.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新华出版社.
[3]周仿松.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2010.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生成性问题 意外
每个老师总希望在上课的时候,能顺顺当当按照自己备课的程序进行,也希望学生能在热热闹闹的学习后,得到深深刻刻的知识。然而新课程教学具有开放性,不确定的因素时常出现。新课改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后,就会出现很多节外生枝的生成性问题。假如老师能发挥教学机智,使生成性问题转为有效的教学资源,那么物理课堂会变得更加精彩。
一、“意外”不可避免
每一节物理课,都可能出现“意外”的现象,即使老师备课再充分,也可能出现预料之外的事,这就要求老师发挥创造性,机智地处理好这些“意外”现象,处理得好,教学效果可能比预想的好,课堂会十分精彩;假如处理得不好,就会使课堂黯然失色。比如,某一位老师在教学温度测量的时候,按照预先的备课先请一个学生上来做个小实验:讲台上放两只烧杯,一只烧杯里放的是温水,另一只放的是冰水,请学生将左右手的中指各放在烧杯的水中,大约一分钟。然后问这位学生:你的两只手指感觉是不是一样?老师本来希望学生说出一只手指感觉温暖,另一只手指感觉比较冷。可那位学生说:没有什么感觉?这使得老师颇为尴尬。老师接着问学生:怎么没有感觉呢?那位学生说:手指都麻掉了啊。这一回答引来了全班学生的大笑,老师显得有些窘迫。我们不妨分析一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首先,要弄清楚学生两指手指没有什么感觉的原因:时间有点长。
其次,要弄清楚产生这一窘态的原因是什么。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只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没有重视学生的感受。假如让学生实验的时间短些,几秒钟就行了,那么就不会发生这一现象了。
再次,没有处理好突如其来的问题。假如老师自我批评一下:是我不好,让你的手指放的时间长了,麻木了。换一个学生再做一下,可能不会出现那么尴尬的场面了。
从上面简单的分析可知,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设计,还要设身处地地想想,学生在这一教学过程可能出现哪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从而使自己有处理的预案。
二、善于利用“意外”,使课堂变得精彩
一堂课好还是不好,不能只看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点,而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老师只有时刻惦记学生的发展,上课才有激情,课堂才会精彩。能不能处理好课堂上的“意外”现象,能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就要看生成性的问题处理得好不好。教学实践表明,生成性的问题常常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是精彩课堂必不可少的“猛料”。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应用,使课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1.为“意外”的出现创设教学情境。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主宰课堂,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听从老师安排。这种严肃的课堂,确实很少出现意外现象,但初中学生的朝气被压抑了,他们的思维被严重束缚了。新课程教学重视学生的发展,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思维只有在轻松的学习环境里才能发展。因此,老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不怕出现各种“意外”,为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就应该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异想天开,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中,甚至设计“意外”的产生。比如,某一个老师在进行平面镜成像教学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在某个玻璃烧杯中“点燃”了一个小蜡烛,然后用嘴吹灭它,可是无法吹灭;又用水浇它,火焰还是没有熄灭。学生惊呆了。此时,老师将整个实验的装置转动过来,学生发现原来看见的蜡烛只是镜子里的像。从而更积极地探索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将“意外”变成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意外在不经意中产生了,想挡住都难。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有教学艺术的老师,应该善于随机应变,变意外为有用的教学资源。比如,在学习光的折射规律的时候,老师将烧杯、水、筷子分发给每一个学生,希望学生先做一下关于筷子在水中“弯折”的实验,可是有一个很调皮的学生把中指插进了水中。此时虽然老师可以批评他,但会打击他的学习积极性。最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老师可以号召全部学生模仿他,看看手指在水中是不是能伸直。这样,不仅增强了小实验的趣味性,还变相鼓励了这个学生,激励他努力学习,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
三、用机智处理好“意外”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遇到生成性的问题,首先不要惊慌,看看能不能顺水推舟地将它转化为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假如老师一时不能作出判断,也要冷静下来,先重复一下学生的问题,然后表扬一下学生,夸奖他能发现与众不同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赢得思考时间。假如老师能让它变为教学资源,就要对它的价值进行挖掘,并及时调整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如果生成性的问题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与本课的教学重点没有关系,那么,老师应该尽力弱化它的作用;如果它是学生的兴趣点,引发了全班学生的关注,而且与本课的主题有直接的关系,就应该随机应变,对它进行合理的运用。
有些生成性的问题,老师可能无法解决,这也是正常的,不要有什么遗憾,老师应该勇敢地面对,直白地告诉学生:这个问题有些难度,我们一起利用课后时间研究好吗?这样,不会影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相反,学生会尊敬老师,尊敬老师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总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生动的,各种意外情况是随时可能产生的,老师要刻苦钻研教法,平时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有更强的能力处理好各种生成性的问题,才能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冯莉主编.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新华出版社.
[3]周仿松.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