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在农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趣味的问题、游戏、实验或谜语等,来把学生带入新知识的殿堂。
【关键词】 趣味性 化学课堂 运用
农村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学识、智慧、素质、口才和教学水平的综合体现。我们应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精心设计与运用精彩的形式导入新课,不但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达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新课导入方式很多,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就都是好的导入方法。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农村化学教学新课中如何运用"趣味"方式导入的问题,来与同行商榷。
一、利用生活中的趣味游戏或谜语
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游戏开始,最终才有了一定规则,游戏也愉悦人心情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在化学教学也可以用它对来引入新课。如在讲到"锂"的有关知识时,因为"锂"是一种柔软的银白色的金属,别看它的模样跟有些金属差不多,性格特点可不同一般哩!首先它特别的轻,是所有金属中最轻的一个。其次它生性活泼,爱与其他物质结交。于是我们可以做"身轻顽皮的锂"这个游戏:将一小块锂投入玻璃器皿中,塞上磨砂塞,里边会通过反应很快耗尽器皿内的空气是它成为真空,结果,纵然你使上九牛二虎之力,也别想把磨砂塞拔出来。显然,对于这样一个顽皮的家伙,要保存它是十分困难的,它不论是在水里,还是在煤油里,都会浮上来燃烧。化学家们最后只好把它强行捺入凡士林油或液体石蜡中,把它的野性禁锢起来,不许它惹事生非。另外,寓谜语于化学新课的导入之中,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带入情境的作用,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又如在学习《硫酸的工业制法》一节时,教师好可让同学们来猜一个谜语:"外貌似金迷惑人,烈火煅烧显原形 ;所得红粉做颜料 ,逸出气体做强酸。"同学们先后地说出谜底。此时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趁势导入新课,在这种愉悦、兴奋的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效果较好。
二、利用生活中的趣味问题
化学教学内容中,有不少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趣味问题,我们可以充分用好这些例子来吸引学生。如;在新授课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借助于中考试卷中曾考过的一个典型的故事作为开场:一位意大利游客带着自己心爱的小狗,举着火把进入一个他发现的山洞中作一次探险。在走了一段路程后,突然发现小狗不行了,在他弯下腰察看小狗时,火把也明显变暗了,于是他立即抱起小狗按原路返回。根据这个故事,再加上适当的问题作为学习这些内容的开场,这不但使学生了解到二氧化碳的存在,还能了解到其对动物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这是以前很小接触到的,这样可以为后面通过实验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其它一些性质作了较好的铺垫。又如在讲到碘的知识时,可以用"碘与指纹破案"的趣味问题来导入:我们在电影中常常看到公安人员利用指纹破案的情节。其实,只要我们在一张白纸上面用手指按一下,然后把纸上手指按过的地方对准装有少量碘的试管口,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等到试管中升华的紫色碘蒸气与纸接触之后,按在纸上的平常看不出来的指纹就会渐渐地显示出来,并可以得到一个十分明显的棕色指纹。如果把这张白纸收藏起来,数月之后再做上面的实验,仍能将隐藏在纸面上的指纹显示出来。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指纹并不完全相同,而手指上总含有油脂、矿物油和汗水等。当用手指入纸上面按的时候,指纹上的油脂、矿物油和汗水就会留在纸面上,只不过是人的眼睛看不出来罢了。而纯净的碘是一种紫黑色的晶体,并有金属光泽。有趣的是,绝大多数物质在加热时,一般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三态变化。而碘却一反常态,在加热是能够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蒸气。象碘这类固体物质直接气化的现象,人们称之为升化华。同时碘还有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由于指纹含有油脂、汗水等有机溶剂,当碘蒸气上升遇到这些有机溶剂时,就会溶解其中,因此指纹也就显示出来了。
三、利用教材中的趣味实验
兴趣是每个人成才的起点,是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每个化学教师都应该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意在每堂课的开课之时,就激发起学生的探求欲。化学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十分强调以实验为基础,而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好奇、好看,要求解惑的心情急迫。因此,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教师可以用一些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使学习在感官上承受大量色、态、动、静等方面的刺激,从而进入新课。如:在讲二氧化碳与碱溶液反应的内容时,虽然教材中没有给出这部分实验,但我们可以适当地补充这种实验,使用可乐瓶或气球,来展示二氧化碳与烧碱溶液反应,通过体积的变化,使学生能直观地理解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达到理解的程度。同样在讲授二氧化碳的性质时,特别是溶于水的性质,我们就可以从市场上买一瓶可乐(最好是无色、透明的)当学生的面打开瓶盖,然后让学生对所见、所闻去进行总结、归纳;再让部分学生通过品尝,找出其特别之处,最后再去结合课本知识再来归纳、总结。通过这样的对比,可有效地拓展理论知识的外延,使之形成整体性,也为将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趣味导入法》(徐静静)。
[2] 《导入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田维清)。
【关键词】 趣味性 化学课堂 运用
农村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学识、智慧、素质、口才和教学水平的综合体现。我们应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精心设计与运用精彩的形式导入新课,不但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达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新课导入方式很多,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就都是好的导入方法。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农村化学教学新课中如何运用"趣味"方式导入的问题,来与同行商榷。
一、利用生活中的趣味游戏或谜语
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游戏开始,最终才有了一定规则,游戏也愉悦人心情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在化学教学也可以用它对来引入新课。如在讲到"锂"的有关知识时,因为"锂"是一种柔软的银白色的金属,别看它的模样跟有些金属差不多,性格特点可不同一般哩!首先它特别的轻,是所有金属中最轻的一个。其次它生性活泼,爱与其他物质结交。于是我们可以做"身轻顽皮的锂"这个游戏:将一小块锂投入玻璃器皿中,塞上磨砂塞,里边会通过反应很快耗尽器皿内的空气是它成为真空,结果,纵然你使上九牛二虎之力,也别想把磨砂塞拔出来。显然,对于这样一个顽皮的家伙,要保存它是十分困难的,它不论是在水里,还是在煤油里,都会浮上来燃烧。化学家们最后只好把它强行捺入凡士林油或液体石蜡中,把它的野性禁锢起来,不许它惹事生非。另外,寓谜语于化学新课的导入之中,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带入情境的作用,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又如在学习《硫酸的工业制法》一节时,教师好可让同学们来猜一个谜语:"外貌似金迷惑人,烈火煅烧显原形 ;所得红粉做颜料 ,逸出气体做强酸。"同学们先后地说出谜底。此时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趁势导入新课,在这种愉悦、兴奋的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效果较好。
二、利用生活中的趣味问题
化学教学内容中,有不少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趣味问题,我们可以充分用好这些例子来吸引学生。如;在新授课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借助于中考试卷中曾考过的一个典型的故事作为开场:一位意大利游客带着自己心爱的小狗,举着火把进入一个他发现的山洞中作一次探险。在走了一段路程后,突然发现小狗不行了,在他弯下腰察看小狗时,火把也明显变暗了,于是他立即抱起小狗按原路返回。根据这个故事,再加上适当的问题作为学习这些内容的开场,这不但使学生了解到二氧化碳的存在,还能了解到其对动物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这是以前很小接触到的,这样可以为后面通过实验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其它一些性质作了较好的铺垫。又如在讲到碘的知识时,可以用"碘与指纹破案"的趣味问题来导入:我们在电影中常常看到公安人员利用指纹破案的情节。其实,只要我们在一张白纸上面用手指按一下,然后把纸上手指按过的地方对准装有少量碘的试管口,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等到试管中升华的紫色碘蒸气与纸接触之后,按在纸上的平常看不出来的指纹就会渐渐地显示出来,并可以得到一个十分明显的棕色指纹。如果把这张白纸收藏起来,数月之后再做上面的实验,仍能将隐藏在纸面上的指纹显示出来。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指纹并不完全相同,而手指上总含有油脂、矿物油和汗水等。当用手指入纸上面按的时候,指纹上的油脂、矿物油和汗水就会留在纸面上,只不过是人的眼睛看不出来罢了。而纯净的碘是一种紫黑色的晶体,并有金属光泽。有趣的是,绝大多数物质在加热时,一般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三态变化。而碘却一反常态,在加热是能够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蒸气。象碘这类固体物质直接气化的现象,人们称之为升化华。同时碘还有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由于指纹含有油脂、汗水等有机溶剂,当碘蒸气上升遇到这些有机溶剂时,就会溶解其中,因此指纹也就显示出来了。
三、利用教材中的趣味实验
兴趣是每个人成才的起点,是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每个化学教师都应该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意在每堂课的开课之时,就激发起学生的探求欲。化学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十分强调以实验为基础,而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好奇、好看,要求解惑的心情急迫。因此,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教师可以用一些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使学习在感官上承受大量色、态、动、静等方面的刺激,从而进入新课。如:在讲二氧化碳与碱溶液反应的内容时,虽然教材中没有给出这部分实验,但我们可以适当地补充这种实验,使用可乐瓶或气球,来展示二氧化碳与烧碱溶液反应,通过体积的变化,使学生能直观地理解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达到理解的程度。同样在讲授二氧化碳的性质时,特别是溶于水的性质,我们就可以从市场上买一瓶可乐(最好是无色、透明的)当学生的面打开瓶盖,然后让学生对所见、所闻去进行总结、归纳;再让部分学生通过品尝,找出其特别之处,最后再去结合课本知识再来归纳、总结。通过这样的对比,可有效地拓展理论知识的外延,使之形成整体性,也为将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趣味导入法》(徐静静)。
[2] 《导入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田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