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教学活动和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倡导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今天,师生关系中的不和谐之音仍然存在着。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中应该用心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换位思考,为他们着想,用真心、真情与学生交流,在具体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学其道”。
一师生交流不和谐的表现和原因
1缺乏“以生为本”的理念,师生交流呈现单向性和压制性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视学生为被动的客体和管辖的对象,丝毫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采用注入式灌输法,用各种法则去规范要求学生,把学生一些不经意间的行为一概斥为“越轨”,甚至常用“高压政策”制服学生。其结果,教师讲的话学生听不进去,教师要求的事,学生不认真去做,师生交流不畅甚至中断。
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于教师缺乏“以生为本”的理念。我们强调“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是,现在的学生与我们那个时代有哪些差别、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欢迎怎样的教师,教师想过吗?教师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而忽略了学生的年龄差异、生长环境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由此产生认识和情感上的偏差。因此,教师只有建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的心态去想问题,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世界,使学生产生温暖感、满足感,才能开启交流的闸门。
2消极对待学生,师生交流呈现对立性和不信任性
面对学生的解释或申诉,有的教师由于既成印象或标签原因不愿意听,以至产生对立情绪,互不理解,互不信任。于是,背后辱骂教师者有之,给教师起绰号者有之,与教师对着干的有之。
心理学告诉我们:决定你对人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不是这个人及其言行本身,而是你对这个人的认知评价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就是说,你怎么看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看待你。所以,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传递健康美好的信息,以此影响他们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意识,并以积极的暗示引导学生敢说敢干。
3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师生交流呈现冷漠性和隔阂性
有些教师或由于工作忙或认为学生可以自我管理,很少走入学生中间,主动与学生谈心更少,因此不知道学生渴望什么、需要什么;学生由于感受不到教师的关心而不愿和教师交往,见到教师也不愿打招呼,甚至躲着走。
长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角色,都相信训斥的力量。然而众多的实例告诉我们,无论道德说教还是知识性的解释都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学生怎样适应学校里的各种复杂要求如人际的拓展、价值观的形成等,必须依靠其自身的内在需求、同学的积极影响和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只有在实际行动中尊重和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好感和信任,才能顺畅交流。
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像正比例函数一样,随着亲师性的增强,双方能爆发出强劲持续的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
二促成师生和谐交流的教师策略
1积极回应学生
在校园内我们经常遇到学生对你说“老师好”,有的老师假装没听见,有的尴尬地点点头,他们没有认识到这是交流的机会。当遇到一些平时表现不活跃、表情不自然的学生时,我会主动和他打招呼“同学,你好!”,使他觉得教师在关注他;当有学生说“老师好”时,我会微笑回答“你好”,使学生觉得平等和受尊重;当进入宿舍,我会询问生活上的困难,了解个人的爱好、特长等,使身在异地的学子们感受到教师真切的关怀,愿意敞开话题。
人总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与关爱。教师的一句回应,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和教师之间没有距离,有一种亲切、平等的感觉,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师生的心会贴得更近,情感会更深入,交流与沟通亦更深刻。
2平等对待学生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倡“当仁不让于师”,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教师尊重、理解、关怀学生,学生便在心灵深处回应,师生间的平等人格关系才能建立,才能推动师生沟通的顺畅。
碰到学生问问题,我总是与他一起站着讨论或到她的座位处讲解,处理学生问题时,则与学生在办公室坐着谈话。教师自觉放下身段,师生“平起平坐”,促膝谈心,站在他成长的角度指出在思想、行为等方面的不足或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提出适合学生自身情况的建议,这种做法既考虑了学生的自尊,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又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师生的感情更加交融,交流更深入持久。
3暗示激励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学生不是没有优点,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因此,教师要善于用心去发现,找到沟通话题,并及时表达欣赏之意,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
男生3000米长跑是块硬骨头。身为班干部的顾同学没有尝试过,担心跑不下来,作为班主任的我多次找他耐心交谈:“你体质不错,我相信只要坚持一定能跑下来。对你没有夺奖牌的要求,你不尝试怎么知道自己就不行呢?只当给自己一个锻炼和超越的机会。”在比赛时,顾同学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顺利跑完全程,并得了奖。看着奖状和比赛时的照片,顾同学激动地说:“连父母都不相信我能跑完3000米,还是老师和同学给了我机会,使自己超越了过去。”鼓励的语言、赞赏的口吻,帮助学生树立了成功的心理定势,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师生友谊将更为长久。
4倾听了解学生
虽然教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但是现在的学生会遇到许多新的困惑或问题需要教师帮助指点。如果单凭表面的举止是无法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因此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表达意见,做一位专心的听众,使学生认为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有事愿意来找你商量,这必将促进师生的和谐沟通。
一位学生干部遇到了工作中的困惑:同学对他的想法有时有保留意见,甚至认为他有些独断。我首先请他坐下静静地听他诉说,然后对他的工作给予了肯定,接着与他一起从多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引导找出良好的工作方式和改善问题的对策,使他解除了思想包袱、心情恢复了平静。专心倾听学生诉说,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能减少解决问题的时间,利于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进而建立成功的师生关系。
5爱心引导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教师指出的方向迈进。只有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恋仰慕心理,才能向教师敝开内心世界,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我班有位脑瘫学生,终年坐在轮椅上,但是热爱学习。于是我身先垂范,经常弯下腰与他交谈或推着轮椅上的他去晒太阳,从笔谈到口谈,对他含糊不清的语言能听懂一大半,同学们也从教师的示范中理解了爱的内涵。接着教师将他以前努力学习和获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使大家对他产生了敬畏之情。同时,组织召开了主题班会,号召学习他“身残志坚”的精神,同学们自发结成了学习、生活的帮助小组,推着轮椅到操场、背着上六楼机房,五年的学习生涯,爱心接力从未间断。每年的春节和教师节,我总会收到他的新春祝福和问候。
6微笑感染学生
在人际关系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脸上常带三分笑,学生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到你的亲近。
教育需要微笑。面对经常迟到的学生,我不再严厉呵斥,而是在了解具体情况和摸清该生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微笑着循循善诱:既给他保留了面子,也使他对问题有了清晰的自我认识,产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想法。当今的高职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当惯了“小皇帝”,对教师严厉的硬性说教并不十分愿意接受,友善的气氛、平常的谈话会更有效。
课堂需要微笑。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胆子较小,他们愿意当旁观与聆听者,而不愿意当表演者,他们把掌声给了别人,失去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我事先策划、微笑引导——使学生突破第一次,变无声为有声,使学生对自身有了较客观的评价,同时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集体对他们的关心和友爱,从心理上感到满足,为进一步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沟通之上。教师只有“以生为本”,尊重、理解、热爱学生——用你的关心态度、人格魅力和教学实力吸引学生,才能实现沟通从外化转到内化,从单纯的说教转化为实践活动,使情感上升为信念,成为提高学生自觉认识的动力。
参 考 文 献
[1]海姆·G·吉诺特.教师怎样和学生说话[M].冯阳,周呈奇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
[2]叶玲.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3).
[3]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教师实用心理学[M].上海:开明出版社,2000.
[4]三木.让自己变得人见人爱[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一师生交流不和谐的表现和原因
1缺乏“以生为本”的理念,师生交流呈现单向性和压制性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视学生为被动的客体和管辖的对象,丝毫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采用注入式灌输法,用各种法则去规范要求学生,把学生一些不经意间的行为一概斥为“越轨”,甚至常用“高压政策”制服学生。其结果,教师讲的话学生听不进去,教师要求的事,学生不认真去做,师生交流不畅甚至中断。
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于教师缺乏“以生为本”的理念。我们强调“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是,现在的学生与我们那个时代有哪些差别、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欢迎怎样的教师,教师想过吗?教师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而忽略了学生的年龄差异、生长环境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由此产生认识和情感上的偏差。因此,教师只有建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的心态去想问题,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世界,使学生产生温暖感、满足感,才能开启交流的闸门。
2消极对待学生,师生交流呈现对立性和不信任性
面对学生的解释或申诉,有的教师由于既成印象或标签原因不愿意听,以至产生对立情绪,互不理解,互不信任。于是,背后辱骂教师者有之,给教师起绰号者有之,与教师对着干的有之。
心理学告诉我们:决定你对人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不是这个人及其言行本身,而是你对这个人的认知评价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就是说,你怎么看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看待你。所以,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传递健康美好的信息,以此影响他们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意识,并以积极的暗示引导学生敢说敢干。
3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师生交流呈现冷漠性和隔阂性
有些教师或由于工作忙或认为学生可以自我管理,很少走入学生中间,主动与学生谈心更少,因此不知道学生渴望什么、需要什么;学生由于感受不到教师的关心而不愿和教师交往,见到教师也不愿打招呼,甚至躲着走。
长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角色,都相信训斥的力量。然而众多的实例告诉我们,无论道德说教还是知识性的解释都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学生怎样适应学校里的各种复杂要求如人际的拓展、价值观的形成等,必须依靠其自身的内在需求、同学的积极影响和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只有在实际行动中尊重和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好感和信任,才能顺畅交流。
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像正比例函数一样,随着亲师性的增强,双方能爆发出强劲持续的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
二促成师生和谐交流的教师策略
1积极回应学生
在校园内我们经常遇到学生对你说“老师好”,有的老师假装没听见,有的尴尬地点点头,他们没有认识到这是交流的机会。当遇到一些平时表现不活跃、表情不自然的学生时,我会主动和他打招呼“同学,你好!”,使他觉得教师在关注他;当有学生说“老师好”时,我会微笑回答“你好”,使学生觉得平等和受尊重;当进入宿舍,我会询问生活上的困难,了解个人的爱好、特长等,使身在异地的学子们感受到教师真切的关怀,愿意敞开话题。
人总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与关爱。教师的一句回应,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和教师之间没有距离,有一种亲切、平等的感觉,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师生的心会贴得更近,情感会更深入,交流与沟通亦更深刻。
2平等对待学生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倡“当仁不让于师”,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教师尊重、理解、关怀学生,学生便在心灵深处回应,师生间的平等人格关系才能建立,才能推动师生沟通的顺畅。
碰到学生问问题,我总是与他一起站着讨论或到她的座位处讲解,处理学生问题时,则与学生在办公室坐着谈话。教师自觉放下身段,师生“平起平坐”,促膝谈心,站在他成长的角度指出在思想、行为等方面的不足或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提出适合学生自身情况的建议,这种做法既考虑了学生的自尊,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又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师生的感情更加交融,交流更深入持久。
3暗示激励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学生不是没有优点,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因此,教师要善于用心去发现,找到沟通话题,并及时表达欣赏之意,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
男生3000米长跑是块硬骨头。身为班干部的顾同学没有尝试过,担心跑不下来,作为班主任的我多次找他耐心交谈:“你体质不错,我相信只要坚持一定能跑下来。对你没有夺奖牌的要求,你不尝试怎么知道自己就不行呢?只当给自己一个锻炼和超越的机会。”在比赛时,顾同学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顺利跑完全程,并得了奖。看着奖状和比赛时的照片,顾同学激动地说:“连父母都不相信我能跑完3000米,还是老师和同学给了我机会,使自己超越了过去。”鼓励的语言、赞赏的口吻,帮助学生树立了成功的心理定势,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师生友谊将更为长久。
4倾听了解学生
虽然教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但是现在的学生会遇到许多新的困惑或问题需要教师帮助指点。如果单凭表面的举止是无法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因此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表达意见,做一位专心的听众,使学生认为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有事愿意来找你商量,这必将促进师生的和谐沟通。
一位学生干部遇到了工作中的困惑:同学对他的想法有时有保留意见,甚至认为他有些独断。我首先请他坐下静静地听他诉说,然后对他的工作给予了肯定,接着与他一起从多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引导找出良好的工作方式和改善问题的对策,使他解除了思想包袱、心情恢复了平静。专心倾听学生诉说,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能减少解决问题的时间,利于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进而建立成功的师生关系。
5爱心引导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教师指出的方向迈进。只有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恋仰慕心理,才能向教师敝开内心世界,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我班有位脑瘫学生,终年坐在轮椅上,但是热爱学习。于是我身先垂范,经常弯下腰与他交谈或推着轮椅上的他去晒太阳,从笔谈到口谈,对他含糊不清的语言能听懂一大半,同学们也从教师的示范中理解了爱的内涵。接着教师将他以前努力学习和获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使大家对他产生了敬畏之情。同时,组织召开了主题班会,号召学习他“身残志坚”的精神,同学们自发结成了学习、生活的帮助小组,推着轮椅到操场、背着上六楼机房,五年的学习生涯,爱心接力从未间断。每年的春节和教师节,我总会收到他的新春祝福和问候。
6微笑感染学生
在人际关系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脸上常带三分笑,学生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到你的亲近。
教育需要微笑。面对经常迟到的学生,我不再严厉呵斥,而是在了解具体情况和摸清该生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微笑着循循善诱:既给他保留了面子,也使他对问题有了清晰的自我认识,产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想法。当今的高职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当惯了“小皇帝”,对教师严厉的硬性说教并不十分愿意接受,友善的气氛、平常的谈话会更有效。
课堂需要微笑。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胆子较小,他们愿意当旁观与聆听者,而不愿意当表演者,他们把掌声给了别人,失去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我事先策划、微笑引导——使学生突破第一次,变无声为有声,使学生对自身有了较客观的评价,同时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集体对他们的关心和友爱,从心理上感到满足,为进一步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沟通之上。教师只有“以生为本”,尊重、理解、热爱学生——用你的关心态度、人格魅力和教学实力吸引学生,才能实现沟通从外化转到内化,从单纯的说教转化为实践活动,使情感上升为信念,成为提高学生自觉认识的动力。
参 考 文 献
[1]海姆·G·吉诺特.教师怎样和学生说话[M].冯阳,周呈奇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
[2]叶玲.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3).
[3]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教师实用心理学[M].上海:开明出版社,2000.
[4]三木.让自己变得人见人爱[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