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会分享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boliweny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分享;给予;成长
  
  曾经读过一篇短文,题目叫《一小口》:
  
  一 小 口
  一道美味的食物,有人只尝了一小口,就给另一个人吃,这是谁和谁?有人吃到只剩下一小口,才给另一个人吃,这又是谁和谁?
  答案很简单,前者是母亲与孩子,后者是孩子与母亲,只能如此。母亲尝一小口只为了知道那食物是否烫嘴,是否走味,甚至是否有毒,然后才放心地让孩子吃;孩子想到与母亲分享的时候总是剩下一小口了,因为这时他已经吃不下了。也只有母亲才会愉快地接受这一小口,并因此夸她的孩子孝顺。
  读着这篇短文,我在想,天下的母亲与孩子、孩子与母亲大都如此吧。我在想,母亲尝那一小口才给孩子吃,是母亲对孩子无私的、伟大的、无言的爱;但孩子总是剩下一小口的时候才会想到与母亲分享,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吗?我们真的会很欣慰、很愉快地接受吗?
  如果要我回答,我会说:我不会!我可能依然会为孩子尝那一小口,但我不会再接受孩子剩下的那一小口,更不会夸这样的孩子孝顺。因为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幕:
  那是孩子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一天下班途中我买了一些香蕉,到家随手放到了茶几上。孩子看到了,高兴地喊着跑了过去:“哇啊,吃香蕉啦!”看着可爱的儿子我笑了笑:“吃吧,就是给你买的。”我挂好衣服刚坐下,儿子拿着一根香蕉递到了我面前:“妈妈,你吃!”那一刻,我很感动,也很欣慰:儿子知道先让妈妈吃了!但几秒种后,我的笑容就僵住了,因为我清晰地听到儿子得意地笑着说道:“哈哈,妈妈吃了个坏的!”原来香蕉皮上有些褐色的锈斑,儿子正是为此才把这个香蕉递给了我。我很惊讶,他小小年纪,哪来的如此心机?我是他的妈妈,他都可以如此对我,要是对待别人呢?岂不更不像话?
  仔细想想,孩子如此自私,不懂得分享,谁之过?难道孩子天生如此?很显然,孩子是无辜的。是我的错,是我这个妈妈的过错和责任!想想过去,每次买回什么好吃的好喝的,我们做父母的从来没想过自己享受,甚至连尝都不会尝一口,毫无保留地全部给了孩子。但也正是我们的这“无私”的思想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使他们逐渐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使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好东西都应归我自己所有!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从那以后,我对孩子的态度变了,我开始和孩子“争”好东西。争好东西吃,争好东西玩。甚至是一小袋香香果或虾条,孩子一打开袋,我就会把手伸过去。孩子开始很不高兴,很不情愿,但时间久了,他就习惯了。再后来,只要有什么好吃的,不用我开口,他就会主动地送到我手里,甚至送到我的嘴里。这时候,我绝对不会像以前一样高兴地说“真乖,妈妈不吃,你吃吧”,而是欣然接受,然后说声:“谢谢!”值得欣慰的是我的苦心没有白费,孩子学会了与人分享。
  记忆比较深刻的有几件事。有一次,晚上我和孩子去看演出,带了包小吃。小孩子嘴谗,开场后没多久,就忍不住打开了。但他还是习惯性地抓了一把先递到了我手里:“妈妈,给你!”身边的一个老奶奶看到了很惊讶地夸奖道:“这孩子可真懂事!”我很欣慰,儿子也自豪地笑了。因为他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体验到了被人赞赏的快乐!
  有一次,一位朋友从俄罗斯探亲回来带给儿子一块巧克力。儿子拿到的时候很兴奋,翻来覆去地看着外包装,然后充满好奇地边拆边说:“这俄罗斯的和咱中国的巧克力有什么不同呢?”此时我没有任何言语,我在静静地等待。一会儿,儿子拿了一块过来:“妈妈,爸爸这会儿不在,咱俩先吃吧。”看来儿子有点迫不及待了,“没分均匀,这块大的给你吧!我给爸爸留了块中的。”我欣然地接过儿子递过来的巧克力,放到了嘴里,并真诚地说了声:“谢谢!真好吃!”儿子把最小的那一块放进自己嘴里,一边品味一边说:“这外国的巧克力和咱的巧克力也没有什么不同啊,一个味道!”我笑着接了句:“不过,你应该十分感谢叔叔,他跑那么远,都没忘记带块巧克力给你!再说,要不是叔叔,你怎么知道俄罗斯的巧克力与咱的巧克力有什么不同呢?”“嗯,妈妈,我懂!”东西多的时候,要孩子与人分享应该不难,但这惟一的一块外国巧克力,儿子能够毫不吝啬地与父母分享,这对他而言已经很难得了。
  在我的引导下,孩子学会了与亲戚、朋友、同学等更多的人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体验到了快乐,体验到了浓浓的亲情和深厚的友情。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我们做父母的不要一味地给予,不要等他只剩下“一小口”才想到与人分享时,我们还盲目地认为这是孩子的孝顺之举。我们应该在孩子最初说“妈妈,你吃”的时候学会欣然地接受,而不是拒绝。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会给予,从小就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作者单位:河南安阳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心理教研室,安阳,455000)
  编辑/于 洪 终校/吴九君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关键环节。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一、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爱提问题  针对
前一学年接任了七(3)班的班主任,全班只有38位学生,从我校普遍班额超大的现状来看,应该是值得庆幸的。然而,开始着手工作时,班级许多工作都无法顺利地开展。由于班级里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学生普遍优越感强,责任心欠缺,心胸狭窄,连班干部也如此。因此,班级没有凝聚力,纪律涣散,卫生工作差,同学之间缺少起码的关心、爱护。地上有纸屑,没人捡;同学有困难了,或幸灾乐祸,或冷眼旁观,等等有着很多不和谐的因素。
摘要:目前各个学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那么职业学校德育课到底如何改革,本文从此入手,从教学内容开放化、教学方法灵活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德育队伍多元化四个方面阐述了德育课程改革应遵循“淡化知识性,强化德育性”的理念。  关键词:德育;课程改革;知识性;德育性    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大家的共识。可是经过多年的课改,还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把德
文学要抒发健康的感情与表现美好的人性。文学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是形象,形象中寓有丰富的感情,是“情”胜而非“理”胜,是寓情于理,以情感人。有理无情的作品,很难说是真正的艺术。那么,文学艺术要抒发感情,就离不开对人性的表现。  人性就是人的本性或本质。人性的基础是社会性,或者说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才能形成人性。人类就是通过社会实践从而使人性不断得到健全、丰富和完美,所以说,人性是由社会结构关系所
摘要:文学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它的空间艺术主要体现在作者对环境的描写与运用上。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环境描写中景如何为情服务的问题。首先,景到好处情更浓,人物形象更立体,这样更能准确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其次,环境让意境更具诗意;此外,景语是为情语服务的,写文章一定要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关键词:环境描写;立体感;意境;情景交融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主要是作
摘 要:学习情感是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保障,是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和能力锻炼的重要内生动力。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体会,对新课程标准下如何通过有效教学手段,实现学生数学积极学习情感的有效培养,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情感;培养     情感是学生学习知识、参与教学活动的内生动力和不竭源泉。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学习活动的深入推进以及教学活动
摘要:音乐是一门综合艺术,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把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使音乐表现多元化,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悟,拓展学生的视野,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高中音乐欣赏课与其他学科综合的做法。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学科;综合    音乐是一门综合艺术,极具艺术感染力。高中音乐欣赏的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含
有经验的班主任会时常找学生谈话,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以此了解学生的心思,促进师生感情。然而對待班主任的苦口婆心,并不是每位学生都会领情,有时谈话会以学生的无礼顶撞,老师的怒发冲冠而结束。遇到如此“态度不端正”的倔强学生,班主任常常会产生挫败感。我在担任初中班主任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位让我头痛不已的学生。  那是一名来自单亲家庭叫小鹏的男生,性格倔强,经常跟同学发生争执。一次刚下课,班长冲进办公室告诉
将天线缝进衣服中    为了使通讯设备变得更加方便可靠,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了新方法,可以使用塑料薄膜和金属线将无线电天线直接缝入衣料中,新天线系统能接收到无线电信号的范围是传统天线的4倍。科学家们表示,下一代通讯系统可能要靠缝纫机来完成。  对很多步兵来说,活动性和进行通讯常常不可兼得,弄得他们手足无措。他们使用的天线可能很大,也不太方便添加到他们已有的沉重负载上。“我们的主要目标是
李素丽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先進人物,高考时,她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但遗憾的是因12分之差没能被录取。落榜后的李素丽成了一名公交车售票员,可她并没有轻视这项工作,而是竭尽全力地当好这个车厢里的播音员和主持人。  在售票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李素丽通过多年的实践和一点一滴的积累,练就了根据乘客的不同需求,提供最优质服务的过硬本领。老幼病残和孕妇,最怕摔怕磕怕碰,她就主动搀上扶下;外地乘客既怕上错车,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