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技术 融合创新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jzj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纲领的发布,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式进入转段升级。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必将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和体系重构。要实现这一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目标,教师成为关键要素之一,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是当下一个重要课题。从教师如何成为观念更新的实践者、学习者、合格者和示范者等角度,阐述教师在新时代的专业发展路径和策略,以助力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2.0;融合;创新;教师发展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奏响了我国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的号角。随着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教育信息化经过1.0时代的快速发展,在环境建设、教学方式和内容改变以及应用驱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教育发生了质的变革,新的雏形初现。广大教师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已经有了广泛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国家推出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要站在历史的新起点,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变量,着力构建“互联网 ”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而实现这一切目标的前提条件之一是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因此,教育信息化2.0行动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广大教师的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教师正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为此,有必要从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教师观念更新、教师学习意识、教师教学和教师的职业使命等方面,探讨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合格教师。
  一、拥抱技术,
  做信息化2.0时代观念更新的践行者
  美国著名的特斯拉电动汽车创始人艾隆·马斯克曾经说过:“身体和大脑是人的硬件,人的软件则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人性特质。”这一观点强调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是决定人行为的根本。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随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更新或改变,为学生未来成长奠基、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同时,从目前中高考改革的趋势和实施行动中也可以看出,教育正在朝着我们理想的方向前进。
  随着信息技术和各种相关科技日益快速的发展,如何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变革中,更好地将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从而实现教师教学更便捷、学生学习更有效、学校治理更轻松,并在此前提下,进一步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教育服务,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服务,以满足新时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是教师要面临的新的挑战。教师的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英国语言学家雷·克里弗德说:“科技肯定代替不了教师,但使用科技的教师一定会取代不用科技的教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三全两高一大”的要求,到2022年“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以及提高师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等,无不要求教师們要适应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的到来,主动应对新技术浪潮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为此,广大教师需要尽快更新以下观念。
  一是教育观。教师的教育理念要在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下,真正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使个性化、自主学习落到实处,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的教育。
  二是知识观。教师的知识半衰期正在缩短,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师的知识要从经验主义走向建构主义,更要有后现代知识观。知识来源多元,教师自身不仅是知识的消费者,更要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三是教学观。要真正从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从教师中心转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中,要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基础上,开展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逐步为每一名学生“量身定做”教育方案,使他们能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
  四是学习观。要根据知识呈现方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要努力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开展学生自主探究、互动、合作的多元的学习方式。
  五是教师观。教师本身的角色要发生变化,要做教练,要在弱化知识传授的转变中,着力创设环境,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六是人才观。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着重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等。
  总之,虽然技术不是万能的,但教育信息化是绕不过去的,在这一轮促使教育产生革命性蜕变的浪潮中,教师要拥抱技术,应用技术,做教育教学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实践者、引领者,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深度融合的实践,才能不辱使命,才能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做好服务。
  二、拥抱变化,
  做信息化2.0时代的学习者
  众所周知,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一个时代,需要我们随时随地快速高效地学习。未来的社会,不会学习的人注定要失败。不能接受新事物的人,注定会被时代淘汰。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在广大教师面前将大量涌现不熟悉甚至完全陌生的各种新技术,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余加强学习。这无疑是时代的发展使然。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教师信息化培训力度的事实就是一个证明。因此,要成为信息化2.0时代的合格教师,必须先做一个学习者。要深入学习《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各项具体目标和要求,要深刻领会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要义,不断加大学习力度。
  一是要学习了解技术作为内容、工具和思维三个层面的含义。技术作为内容丰富了我们的课程资源,因为技术知识本身是需要我们学习的;技术作为工具则创新了我们的教学方式,因为技术的工具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技术作为思维则可以改变教育形态,因为它已经使教育产生了革命性改变,是重构教育生态的关键要素和内生变量。   二是要学习“三个模式”的构建,即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服务模式和教育治理模式的构建;了解“三个转变”即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应用转变、从信息应用能力向信息素养提升转变、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实现“三覆盖两提高一大”,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覆盖全体学校,使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立“互联网 教育”大平台。
  三是要学习领会信息化2.0时代教育将聚焦在四个方面,即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更加聚焦课堂教学,更加注重教、学、考、评的统筹规划,更加注重机制体制创新。
  四是要学习了解物理环境和虚拟环境的融合变化,学校将会成为泛在学习的场所,教室会变成多维的学习空间。
  五要学习如何使教学以学为中心,教学的过程将更加注重数据和资源的流动与应用,更加注重学生体验和参与,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基本经验和基本思维,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六是学习方式也将变得更加多元,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将同时存在,学习将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差异化。
  七是评价将转向以数据为基础的评价,教师的数据意识和素养将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发展,数据评价也将极大地改变目前主要看分数的评价办法。
  八是要学习了解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要建立教育大资源的概念,资源的虚拟强度、交互深度和丰富程度都会大幅增强,也会在共建共享和大平台的理念下,实行众筹众创。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数字化教学能力、网络化工具应用水平和信息化素养将得到极大提高。终身学习将是教师工作生活的常态,只有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才能成为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教育者。
  三、聚焦课堂,
  做信息化2.0时代融合创新的示范者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的变革都是对时代发展的回应。融合创新教育是在信息技术大潮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切入教育领域后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信息化2.0时代的教育、学习和课堂都需要重新定义,学习路径需要重新构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好的学习是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这也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过渡时期,原有的“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教育思维会极大地阻碍学习内容的创新,“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会极大地阻碍教学方式的创新,封闭式的学校教育会明显地阻碍教学时空和环境的创新。传统教学知识更新周期较长、注重传承但缺乏创新、在应试教育中极为有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等,都将难以再使课堂发生明显改变。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广大教师在更新观念、学习技术、努力融合的前提下,要抓好课堂这一变革的主阵地。
  培训可以更新观念,但更有效的教师观念的更新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实现的,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素养也是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中得到提升的。因此,在信息化2.0时代,将会更加聚焦课堂,新的课程标准、新的中高考改革、核心素养、综合能力都将依托课程和课堂得以实现。教师需要在以下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一是要高度重视教学设计,在微课、课前任务单、进阶练习、教学互动平台、智能学习终端和适切资源的支持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进行知识的第一次内化。
  二是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平台上呈现的学习数据和问题进行二次备课,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自己懂的不再讲,在课堂上开展互动、探究性学习,在小组讨论后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教学,根据学生问题推送强化练习,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进而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产生二次内化。
  三是课后要求学生上传各自的作业并相互评价,教师在平台上推送拓展性学习资源,使学生的知识第三次内化。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数据和资源的流动,要有生成性的课程资源,要看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参与度明显增强。
  四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不同(如主题式、案例式、问题式、项目式学习等)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集体化、个别化、合作式、协同式学习等),从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呈现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状态。
  五是要高度重视基于网络空间的教学。教师的个人网络空间将成为一个教学平台,记录教师教学全过程的数据,以便进一步开展基于数据的教学决策,使教学更具科学性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同时这一网络空间也成为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档案。
  六是教师要会应用各种技术改善教学,如智能教学机器人、交互式白板、平板教学、智能推送以及各种可视化思维工具和评测工具。在经过“刻意使用技术”阶段,熟练掌握了各种教学应用后,应达到“使用技术而忘却技术”的更高境界,进而专注于学生的思维过程、知识掌握和应用的过程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深度融合的教学,也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深度学习。在聚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决摈弃用信息技术来强化原有的教学逻辑和教学思维的行为,摈弃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主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模式,努力做课堂教学改革、融合创新的示范者。
  四、不辱使命,
  做信息化2.0时代合格的教育者
  有调查显示:35%的教师认为,进入互联网时代,自己的工作负担加重了;近30%的教师认为,自己虽然使用了信息化技术,但教学思维没有变;还有20%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信息化水平需要提高。这反映了“互联网 教育”时代教师们的观念冲突和融合应用中的困惑,以及自主学习和工作压力的现状。教师面临着新时代对自身使命的挑战,即在以教育内容多元化、综合化、能力导向和教育方法手段网络化、智能化和数据化的背景下,教师的使命从传道受业解惑转向信息与信息之间的整合与辨析,信息的选择判断和利用能力成为比获得信息更重要的能力。教师也面临着教师职业功能的挑战,即70%的教学工作(如授课、批改作业和试卷等)将由机器替代,高情感需求、育人导师、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者等无法由机器替代的功能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教师还要面对生活方式带来的挑战,如终身学习将成为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常态等。那么,怎样才能与时俱进,成为信息化2.0时代的合格教师呢?
  一是在观念上要有与时代相匹配的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知识观和人才观等,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初衷和唯一標准。
  二是要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换代,特别是要强化整合技术的教学知识。
  三是要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课堂管控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等。要在强化学习意识的同时,培养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创新意识、分享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育人水平,做融合创新的实践者和引领者。
  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教师承担着国家民族复兴的重任,这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项使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自身价值的实现,广大教师需要努力学习,不辱使命,成为与新时代同步的合格教师。
  (责任编辑 郭向和)
其他文献
北京市将调整高考考生加分政策,与往年相比,专科招生在对“市三好”“市优干”的加分可能要降低一半。对此,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有关政策尚处在征求意见中,方案没有确定,最快可能在2010年高考中实施。  据了解,调整高考加分政策的原因之一,与2010年北京市将首次进行高考统招有关。由于首次尝试高考统招方式,专科只看语、数、外3科成绩,理综、文综的成绩将不计入总成绩,因此专科满分就是450
我国古代许多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都非常重视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也”,强调环境决定人性、环境对后天发展的影响。学校是育人的主要场所,理应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以下是笔者就学校如何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的一些思考。  一、创设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环境  校园人际关系环境是学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际关系有多重要。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初中阶段如何有效甚至高效地在化学课堂中渗透核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也一直是一线化学教师们不懈探索的课题。以下,笔者将借助“水的组成”一课的教学设计,谈一谈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解析初中化學学科素养  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
对话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一种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教师最大的职责就是要让学生建立阅读的信心与兴趣,让阅读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活动,让阅读的诗意体验充盈学生的瑰丽人生,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石油是人类现代生活的血液,大量的石油存在于海平面之下的地壳中。人类对石油的采集往往会带来副作用,尤其是在人类疏忽大意的时候。例如海上石油泄漏,就是一种对海洋环境产生毁灭性破坏的事故。  一、课程重点  本课程以一个生活中出现的简单物理模型(油漂浮于水上)为蓝本,深入浅出地从微观(分子层面)以及宏观(生态层面)层面来阐述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影响以及人类可以选择的干涉对策,由此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尤其在高中开设美术欣赏必修课以后,美术欣赏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应当与时俱进,研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现代学生性格特征的教学模式。   高中新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要求。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从高中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出发
华师大二附中2010届1班54个学生中,31个获清华大学保送资格,15个获北京大学保送资格,余下的8个学生也分别获得了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的保送资格。继去年4个“竞赛男”联手打造“最牛寝室”后,今年又出现了一个“最牛班级”。  许多人认为,这些“牛班”里的“牛人”应该都是聪明绝顶的天才,读书对他们来讲犹如探囊取物般容易。实际上,成就“最牛班级”的秘诀除了天资聪明外,良好的学习“小环境”和脚踏实地的学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提到: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无论哪种教育,都贯穿着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杜威强调把“学生中心”作为课程与教育的核心,主张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对美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在美国考察期间,从以下几方面领略了美国中小学所践行的教育思想。  一、重视体育  美国的中小学每天都有体育课,课程的形式和内容也非常丰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
疏通今日教育和明日收获之间的关系是教育者的使命和责任。因为今天所培养的学生,身上所具有的各种品质,应该在未来公民身上得以延续和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行今日教育之时,就应为未来的国家发展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在此,以北京市八一学校为例,从学生发展指导入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今日关键能力。  一、学生发展指导的必要性  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新时期学校发展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一、深入研究教学内容   要设计出一份好的“活动单”,必须深度解读教学内容。教师如果不能把握住教材、理解透教材,就无法设计“活动单”。因此在解读教材时,我们主要从三個方面着手:   1.研究文本   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习目标,列出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如字词、句段,以及思维点、生成点、练笔点、方法点、感悟点等。   2.相关阅读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给学生提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