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无所不在,科技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否将科技教育平民化、全民化、常规化,让青少年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实践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我们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目标,是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核心要义。科技教育的目的不再是简单的搞创新实验、制作科技作品、参加比赛,而是要切实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广州市首批科技骨干教师,近日我在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的安排下赴香港进行为期三天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实施策略及操作的考察。我们参观了大埔旧墟公立学校、中华基督教会谭李丽芬纪念中学、香港顺德联谊翁佑中学、东华三院甲寅年总理中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与香港科技教育的一线教师进行教学交流,逐步感受到穗港两地在科技教育的观念、关注点及具体做法上的共通和差异之处。
一、穗港两地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共同点
香港的科技教育和广州的科技教育相似的地方在于都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从身边寻找科学的问题。例如香港中小学举办科学专题探究比赛,专题有研究解决双层巴士座位监控问题的“上层满座”,研究解决防止婴幼儿从高层坠落的“感应自动关窗系统”,研究超市购物塑料袋承重力的“超市购物袋大搜查”等。广州的教育行政部门每年也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开展的科技探究课题有研究窗户安全问题的“防盗、防雨、防儿童爬窗意外的智能窗户控制装置”,研究水资源的“破解水谜团——对电解离子水在生活中应用的研究”,研究通草画的“走进百年通草画世界——对文化遗产通草画的保存与修复研究”等。由于都是学生在生活当中发现的问题,具有积极的影响和典范作用。
科技教育与当前社会倡导的理念紧密结合也是穗港科技教育的一大共通之处。如香港学生的“香港屏风楼造成的气流研究”就极具特色,其所倡导的少建屏风楼、维护沿海城市生态气候,与当今建筑设计学提倡的节能环保理念是一致的。广州市越秀区某校学生探究设计的“便携式高效救援钢手铲”,是一种方便套在手上、专门用来挖泥石的工具,符合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精神。把时事大胆融入学生的科技实践探究已成为穗港科技教育的趋势,在科学源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上,穗港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设立专业的科技普及教育场馆、在学科教学上渗透科技教育这些方面,穗港两地所采取的策略也是相似的。如校外综合科技普及场馆,香港有位于尖沙咀的香港科学馆、位于新界的米埔湿地公园等,广州也建有广东科学中心、南沙的湿地公园等。专业科技普及场馆,如香港太空馆、香港海洋公园、广州动物园、广州海洋馆、华南植物园等,都是已经向公众开放的科普教育基地,以公共科普教育基地的形式向人们推广知识,进行科技教育。
二、穗港两地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比较
1.科技教育观念上的差异
香港科技教育更关注于问题生成和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在课程中加入多媒体资讯科技元素,进行探究式学习。在专题研习中,学生深入探究课题的核心,促使探究和解决问题。学习活动有访问、调查、实地考察、个案研究、资料搜集和分析。学校会举行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如“科技学习日”“抱抱地球”“观星营”等,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及解难活动,引发对科学与科技的兴趣,并发展其知识和技能。这一教育理念让受教育对象对于生活中的科学探究充满了激情,利用人类共有的好奇心来达成科技教育的目标。
广州的科技教育比较注重对科普知识的概念的制定,无论是在学校的学科教学课堂,还是在社区的科普宣传阵地上,科普知识的概念界定是不容有差的。受教育对象对于科普的问题停留在比较具体清晰的知识概念之中,通过不断地接受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性学习,完善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
2.科技教育长效机制上的差异
香港教育与国际接轨,在课程、教学方式等方面,都采用了国际主流的方式。与内地的学分制不同,香港的学分机制相当灵活,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学到更为广博的知识,并且加强自学能力,这种教育方式称为通识教育。“求学不是求分数”早已经作为公益广告被广泛宣传,深入民心。学生开展科学专题探究活动,要有探究主题生成的背景、探究主题的过程及其相关的实验数据、探究主题所设计的科学原理等。对于探究成果演示要求仅使用原始记录、原始制作的展示板就可以了,完全不同于大陆科技类比赛动不动就大手笔花钱喷画制作的作风,香港方面的成果展演更原生态,更贴近儿童的年龄特点,更具备可操作性。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引发了诸多反思。广东省以大教育观力争打造南方教育高地。作为省会城市的广州,多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到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上都有了较大的完善创新,科技教育的管理制度同样渗透着素质教育的人才发展培养目标。目前,广州的科技教育仍在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成熟的条件,学校对科技教师的评价机制比较集中在课堂教学评价、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获得的成绩、小组课题探究活动指导的成果等方面。学生在科技自主创新上较多地依赖教师、家长的帮助,较难能独立自主完成研究项目。
3.社会科技教育资源上的差异
随着资讯科技新纪元的来临,以课本及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亦趋转变,学生将成为主动及有创意的学习者,懂得利用资讯科技探索网上世界,自发地开启广阔的知识领域。为培养学生具备正确处理资讯的能力,香港特区政府调拨了逾30亿港元加强学校资讯科技教学,教育署成立了资讯科技教育资源中心及地域支援组,协助教师与学校利用资讯科技提高教学质量,采用更为立体直观的多媒体手段来推广科技教育。香港的科技教育造就了比较突出的社会教育效应。
广州科技教育面临着“活动资金困难, 难以开展”和“缺乏科技教师”两大难题。要解决难题, 除了学校要加大投入以外, 还迫切需要把有效的社会资源吸引到学校的科技教育中来,构建科技教育与社会资源使用的互动模式。但是,广州的社会科技教育通常会采用一些平面的宣传策略。在社区的平面宣传栏上我们能看到一些科普常识宣传,每逢重大的科普推广节日(如世界环境日),社区会在政府相关团体的领导下开展主题活动,要求社区所属的学校和其他单位配合——这是广州科技教育宣传的主要策略。由于缺乏对宣传对象及其群体的供求调查论证,其产生的社会效应是比较缓慢的,没能对症下药、有效解决困境。
三、思考
香港的科技教育以其特有的地域教育特点使之增添了亲和力,产生了更为明显的社会教育效能。随着越来越多的穗港科技教育互动交流,广州的科技教育仍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逐步发展和完善:以科学实践发展观为引领,转变科技教育思想,更新科技教育观念;完善长效机制,把科学推向生活化,还原“科学生态”;充分使用社会资源,作为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活教材,借助社会资源,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推动科技教育的社会效应。我们要把目光更长远地定位于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不止探求和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这个终点,不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更多的学生凝聚创新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共筑中国梦。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栏责任编辑 魏文琦
一、穗港两地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共同点
香港的科技教育和广州的科技教育相似的地方在于都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从身边寻找科学的问题。例如香港中小学举办科学专题探究比赛,专题有研究解决双层巴士座位监控问题的“上层满座”,研究解决防止婴幼儿从高层坠落的“感应自动关窗系统”,研究超市购物塑料袋承重力的“超市购物袋大搜查”等。广州的教育行政部门每年也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开展的科技探究课题有研究窗户安全问题的“防盗、防雨、防儿童爬窗意外的智能窗户控制装置”,研究水资源的“破解水谜团——对电解离子水在生活中应用的研究”,研究通草画的“走进百年通草画世界——对文化遗产通草画的保存与修复研究”等。由于都是学生在生活当中发现的问题,具有积极的影响和典范作用。
科技教育与当前社会倡导的理念紧密结合也是穗港科技教育的一大共通之处。如香港学生的“香港屏风楼造成的气流研究”就极具特色,其所倡导的少建屏风楼、维护沿海城市生态气候,与当今建筑设计学提倡的节能环保理念是一致的。广州市越秀区某校学生探究设计的“便携式高效救援钢手铲”,是一种方便套在手上、专门用来挖泥石的工具,符合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精神。把时事大胆融入学生的科技实践探究已成为穗港科技教育的趋势,在科学源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上,穗港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设立专业的科技普及教育场馆、在学科教学上渗透科技教育这些方面,穗港两地所采取的策略也是相似的。如校外综合科技普及场馆,香港有位于尖沙咀的香港科学馆、位于新界的米埔湿地公园等,广州也建有广东科学中心、南沙的湿地公园等。专业科技普及场馆,如香港太空馆、香港海洋公园、广州动物园、广州海洋馆、华南植物园等,都是已经向公众开放的科普教育基地,以公共科普教育基地的形式向人们推广知识,进行科技教育。
二、穗港两地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比较
1.科技教育观念上的差异
香港科技教育更关注于问题生成和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在课程中加入多媒体资讯科技元素,进行探究式学习。在专题研习中,学生深入探究课题的核心,促使探究和解决问题。学习活动有访问、调查、实地考察、个案研究、资料搜集和分析。学校会举行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如“科技学习日”“抱抱地球”“观星营”等,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及解难活动,引发对科学与科技的兴趣,并发展其知识和技能。这一教育理念让受教育对象对于生活中的科学探究充满了激情,利用人类共有的好奇心来达成科技教育的目标。
广州的科技教育比较注重对科普知识的概念的制定,无论是在学校的学科教学课堂,还是在社区的科普宣传阵地上,科普知识的概念界定是不容有差的。受教育对象对于科普的问题停留在比较具体清晰的知识概念之中,通过不断地接受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性学习,完善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
2.科技教育长效机制上的差异
香港教育与国际接轨,在课程、教学方式等方面,都采用了国际主流的方式。与内地的学分制不同,香港的学分机制相当灵活,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学到更为广博的知识,并且加强自学能力,这种教育方式称为通识教育。“求学不是求分数”早已经作为公益广告被广泛宣传,深入民心。学生开展科学专题探究活动,要有探究主题生成的背景、探究主题的过程及其相关的实验数据、探究主题所设计的科学原理等。对于探究成果演示要求仅使用原始记录、原始制作的展示板就可以了,完全不同于大陆科技类比赛动不动就大手笔花钱喷画制作的作风,香港方面的成果展演更原生态,更贴近儿童的年龄特点,更具备可操作性。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引发了诸多反思。广东省以大教育观力争打造南方教育高地。作为省会城市的广州,多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到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上都有了较大的完善创新,科技教育的管理制度同样渗透着素质教育的人才发展培养目标。目前,广州的科技教育仍在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成熟的条件,学校对科技教师的评价机制比较集中在课堂教学评价、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获得的成绩、小组课题探究活动指导的成果等方面。学生在科技自主创新上较多地依赖教师、家长的帮助,较难能独立自主完成研究项目。
3.社会科技教育资源上的差异
随着资讯科技新纪元的来临,以课本及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亦趋转变,学生将成为主动及有创意的学习者,懂得利用资讯科技探索网上世界,自发地开启广阔的知识领域。为培养学生具备正确处理资讯的能力,香港特区政府调拨了逾30亿港元加强学校资讯科技教学,教育署成立了资讯科技教育资源中心及地域支援组,协助教师与学校利用资讯科技提高教学质量,采用更为立体直观的多媒体手段来推广科技教育。香港的科技教育造就了比较突出的社会教育效应。
广州科技教育面临着“活动资金困难, 难以开展”和“缺乏科技教师”两大难题。要解决难题, 除了学校要加大投入以外, 还迫切需要把有效的社会资源吸引到学校的科技教育中来,构建科技教育与社会资源使用的互动模式。但是,广州的社会科技教育通常会采用一些平面的宣传策略。在社区的平面宣传栏上我们能看到一些科普常识宣传,每逢重大的科普推广节日(如世界环境日),社区会在政府相关团体的领导下开展主题活动,要求社区所属的学校和其他单位配合——这是广州科技教育宣传的主要策略。由于缺乏对宣传对象及其群体的供求调查论证,其产生的社会效应是比较缓慢的,没能对症下药、有效解决困境。
三、思考
香港的科技教育以其特有的地域教育特点使之增添了亲和力,产生了更为明显的社会教育效能。随着越来越多的穗港科技教育互动交流,广州的科技教育仍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逐步发展和完善:以科学实践发展观为引领,转变科技教育思想,更新科技教育观念;完善长效机制,把科学推向生活化,还原“科学生态”;充分使用社会资源,作为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活教材,借助社会资源,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推动科技教育的社会效应。我们要把目光更长远地定位于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不止探求和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这个终点,不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更多的学生凝聚创新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共筑中国梦。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栏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