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素质是公众对科学的一般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直接或间接地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甚至政治稳定带来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001年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质水平的比例仅为1.4%,而美国在1990年就达到7%;我国城乡的差距也十分明显,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农村,愚昧、迷信之风颇为盛行。农村公民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农村迈向小康,创建和谐社会的瓶颈之一。
农村小学生是农村未来建设的主要力量,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生力军,加快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已迫在眉睫。
一、农村小学生科学素质的现状
1.城乡差距是造成农村小学生科学素质低下的重要原因
有资料显示,我国科学素质达到中等或优秀的,西部地区的小学生仅为38.8% ,农村就更低了。由于农村地处穷乡僻壤,交通信息不够畅通,加之数代人所沉淀下来的安于现状的小农意识,造成了农村小学生对外界所发生的情况不甚了解,对科技的发展状况毫无知晓,这种浅尝辄止的满足感都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提升。正是城乡在经济、意识形态等整体水平存在差距,导致农村学生科学信念偏低,与城市的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地域差异成了提升农村小学生科学素质必须攻克的壁垒。
2.当前教育现状是造成农村小学生科学素质低下的主要原因
儿童原本对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传统的教育中,由于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沉重的记忆负担难以让学生的兴趣得以表现,甚至使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逐渐泯灭。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就必須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并以此作为切入点,精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进而激活科学兴趣,使之真正发挥学习科学的动力。
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离不开发展科技与教育。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在农村小学中,应试教育一统天下,教育的功利性让教师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上,从而淡化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加之师资严重不足,教师自身的科学素质本身就不高,知识面不广,教师难以也不愿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引领。
3.阵地缺乏是造成农村小学生科学素质低下的客观原因
有资料显示,我国仅有1/3的小学生经常参观科技馆。作为农村根本没有什么科技馆,而为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另一有效途径——科普读物,在农村小学生中更是寥寥无几,他们拥有的是作文书或各种练习题。因而缺乏必要的活动阵地也制约了农村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二、提升农村小学生科学素质的途径
(一)政府推动是提升农村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大科普阵地建设投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大力营造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鼓励支持学校、文化站建好科普阵地。通过相关媒体,加强宣传力度,有效地让广大农村小学生处于一个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科学环境之中。
(二)加强学科整合是提升农村小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1.小学生的认识特点,需要对课程进行整合
小学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这些特点,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对科学兴趣,体验科学实验的神奇的重要时期。作为教师应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不断强化科学意识,激励学生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科学素质撑起人生前进的风帆。这更需要在文化学科的基础上对其他知识进行有效融会贯通。
2.单一学科难以为学生科学素质的提升服务
在农村小学中,宣传科技创新、介绍科学知识等课程主要是《科学》(原《自然》)《实践与创新》(仅限于五六年级学生使用)和四至六节地方性课程。这是学校整合各学科资源,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挖掘地方资源的有效途径。学生有了探究的时间,也就有了寻找科学知识求证的过程,更有了去迸发其科学创新的灵感。因此一所学校要想实现质的发展,必须加强学科的整合,大力发掘地方课程,有效地利用本地资源。
3.课程整合是学校发展的必然之选
一所学校的发展道路往往是与校长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的。校长应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处于提升全体公民科学素质这样一个全局性的战略性的高度。学校的发展迫切需要大力加强课程整合:一是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科技创新队伍;二是由学校安排科技辅导员负责统筹《科学》《实践与创新》《地方课程》等课程,让他们有时间、有组织地对小学生实施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三是加大地方课程的开发力度,通过地方课程的开发,既可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又可让教师从中获得科学素养,再让学生进行感知过程,甚至直接参与其中,必可大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提升农村小学科学素质所应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是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没有一支强有力,而又富有责任心的科技队伍是难以在根本上对学生的科学素质进行提升。
二是不改变现行的教育机制,学生的科学素质难以有质的飞跃。一味以分数为主宰,以分数为命根的格局,难以让师生真正从学业成绩的桎梏中得以解脱出来。
三是政府的推动力度不够。各种媒介宣传面不宽,不深入,难以在广大农村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氛围。
四是应从小在学生心中树立崇尚科学之风。推崇科学应成为必然,让学生大力追捧科学家之“星”,让学生想当科学家的比例由偏低向偏高的格局转变。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对未来人才的需要。由于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因而从小对农村小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将对他们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江苏省盱眙县马坝中心小学)
农村小学生是农村未来建设的主要力量,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生力军,加快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已迫在眉睫。
一、农村小学生科学素质的现状
1.城乡差距是造成农村小学生科学素质低下的重要原因
有资料显示,我国科学素质达到中等或优秀的,西部地区的小学生仅为38.8% ,农村就更低了。由于农村地处穷乡僻壤,交通信息不够畅通,加之数代人所沉淀下来的安于现状的小农意识,造成了农村小学生对外界所发生的情况不甚了解,对科技的发展状况毫无知晓,这种浅尝辄止的满足感都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提升。正是城乡在经济、意识形态等整体水平存在差距,导致农村学生科学信念偏低,与城市的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地域差异成了提升农村小学生科学素质必须攻克的壁垒。
2.当前教育现状是造成农村小学生科学素质低下的主要原因
儿童原本对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传统的教育中,由于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沉重的记忆负担难以让学生的兴趣得以表现,甚至使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逐渐泯灭。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就必須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并以此作为切入点,精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进而激活科学兴趣,使之真正发挥学习科学的动力。
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离不开发展科技与教育。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在农村小学中,应试教育一统天下,教育的功利性让教师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上,从而淡化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加之师资严重不足,教师自身的科学素质本身就不高,知识面不广,教师难以也不愿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引领。
3.阵地缺乏是造成农村小学生科学素质低下的客观原因
有资料显示,我国仅有1/3的小学生经常参观科技馆。作为农村根本没有什么科技馆,而为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另一有效途径——科普读物,在农村小学生中更是寥寥无几,他们拥有的是作文书或各种练习题。因而缺乏必要的活动阵地也制约了农村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二、提升农村小学生科学素质的途径
(一)政府推动是提升农村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大科普阵地建设投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大力营造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鼓励支持学校、文化站建好科普阵地。通过相关媒体,加强宣传力度,有效地让广大农村小学生处于一个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科学环境之中。
(二)加强学科整合是提升农村小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1.小学生的认识特点,需要对课程进行整合
小学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这些特点,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对科学兴趣,体验科学实验的神奇的重要时期。作为教师应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不断强化科学意识,激励学生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科学素质撑起人生前进的风帆。这更需要在文化学科的基础上对其他知识进行有效融会贯通。
2.单一学科难以为学生科学素质的提升服务
在农村小学中,宣传科技创新、介绍科学知识等课程主要是《科学》(原《自然》)《实践与创新》(仅限于五六年级学生使用)和四至六节地方性课程。这是学校整合各学科资源,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挖掘地方资源的有效途径。学生有了探究的时间,也就有了寻找科学知识求证的过程,更有了去迸发其科学创新的灵感。因此一所学校要想实现质的发展,必须加强学科的整合,大力发掘地方课程,有效地利用本地资源。
3.课程整合是学校发展的必然之选
一所学校的发展道路往往是与校长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的。校长应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处于提升全体公民科学素质这样一个全局性的战略性的高度。学校的发展迫切需要大力加强课程整合:一是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科技创新队伍;二是由学校安排科技辅导员负责统筹《科学》《实践与创新》《地方课程》等课程,让他们有时间、有组织地对小学生实施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三是加大地方课程的开发力度,通过地方课程的开发,既可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又可让教师从中获得科学素养,再让学生进行感知过程,甚至直接参与其中,必可大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提升农村小学科学素质所应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是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没有一支强有力,而又富有责任心的科技队伍是难以在根本上对学生的科学素质进行提升。
二是不改变现行的教育机制,学生的科学素质难以有质的飞跃。一味以分数为主宰,以分数为命根的格局,难以让师生真正从学业成绩的桎梏中得以解脱出来。
三是政府的推动力度不够。各种媒介宣传面不宽,不深入,难以在广大农村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氛围。
四是应从小在学生心中树立崇尚科学之风。推崇科学应成为必然,让学生大力追捧科学家之“星”,让学生想当科学家的比例由偏低向偏高的格局转变。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对未来人才的需要。由于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因而从小对农村小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将对他们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江苏省盱眙县马坝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