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传统的数学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淡薄了知识的来源与应用,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从而对数学不感兴趣,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材中挖掘生活信息,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就谈谈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实践和生活经验学数学的一些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学有所趣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因而在教学时要贴近学生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要让数学贴近孩子的生活,就要提供各种与儿童生活相关的事例、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要求,考虑到不同年龄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水平,设计出与孩子生活紧密相关,又在孩子知识能力范围之内的教学场景,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可以是孩子喜欢的图片、用具,也可以是孩子感兴趣的故事、游戏;可以利用书中现有的内容,也可以对教材进行整理改编。 例如在小朋友刚刚入学,教学“数的认识”时,我这样问他们:“小朋友,你们去过野生动物园吗?是谁带你去的呀?你在动物园见到了哪些动物?你最喜欢哪种动物?”说到动物园,小朋友们来劲了,他们七嘴八舌争着说在动物园里的所见所闻。这个说天鹅的高贵,那个说孔雀的漂亮,这个说熊猫的珍贵,那个说动物表演的可爱,这个说狮子的威武,那个说鳄鱼的凶猛,个个都非常兴奋,不亦乐乎。这时,我抓住时机问道:“你能说出你所看见的各种动物的个数吗?”进而从中提炼出:1只熊猫、2只天鹅、3只狮子、4只孔雀……然后告诉他们:数字就是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你能用1、2、3、4……说出一句话吗?”于是,小朋友们又争先恐后的说开了:“1个小朋友、2个苹果、3只小白兔、4条小金鱼……”课堂气氛和学生思维都非常活跃。不知不觉中学生对数字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教学效果很好。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同时使学生理解更加深刻,记忆也更加牢固。
二、借助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学有所获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生活。但在课堂教学中,很多“生活原型”无法找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经验的联系,可以进行“生活再现”。只有让学生尽可能地借助自己的生活实践和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体验到学数学的收获。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方面,根据数学知识,教师有意识地唤起学生记忆中的某种生活经验,使学生找到熟悉的感觉,从而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产生迁移,进而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一年级小朋友学习加减法应用题时,为了要让小朋友们理解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起在家里吃水果的情景,让他们编题:“爸爸买了10个苹果,6个梨,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家里有6个水果,吃了7个,还剩几个?”。另一方面,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把数学知识孕伏其中,使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如一年级教学“人民币”时,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小卖部”,“小卖部”里学生熟悉的饮料、食品、文具、玩具等都标上价格,给每个学生发给一定数量、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轮流当上“售货员”和“顾客”,“顾客”们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通过交易过程中“人民币”的给付、找赎过程,再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人民币的面值设置、人民币的单位、进率、兑换方法等有了一个清晰、深刻的认识。
类似的情境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创设很多。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不但可以缩小教师、学生、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透彻,而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三、应用生活现实,让学生体验学有所用
“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体验到学数学的作用。
要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还要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低年级的孩子可以教会他们写数学日记,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比如一个孩子这样写到:“今天,我们全家5个人到公园旅游,坐了大约30分钟的车到达。公园每张门票10元钱,一共用了50元钱。”在孩子认识了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后,找找生活中什么物品的表面呈三角形,什么物品的表面呈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正方形。认识了时间、长度单位以后,记录自己走100米需要多长的时间,估算一下从家到学校有多长的距离等等。这些小到生活中常见的、每天都能遇到的事,大到国家的人口普查,国民生产总值,对外贸易等等实际都是数学知识的运用。
总之,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学有所趣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因而在教学时要贴近学生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要让数学贴近孩子的生活,就要提供各种与儿童生活相关的事例、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要求,考虑到不同年龄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水平,设计出与孩子生活紧密相关,又在孩子知识能力范围之内的教学场景,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可以是孩子喜欢的图片、用具,也可以是孩子感兴趣的故事、游戏;可以利用书中现有的内容,也可以对教材进行整理改编。 例如在小朋友刚刚入学,教学“数的认识”时,我这样问他们:“小朋友,你们去过野生动物园吗?是谁带你去的呀?你在动物园见到了哪些动物?你最喜欢哪种动物?”说到动物园,小朋友们来劲了,他们七嘴八舌争着说在动物园里的所见所闻。这个说天鹅的高贵,那个说孔雀的漂亮,这个说熊猫的珍贵,那个说动物表演的可爱,这个说狮子的威武,那个说鳄鱼的凶猛,个个都非常兴奋,不亦乐乎。这时,我抓住时机问道:“你能说出你所看见的各种动物的个数吗?”进而从中提炼出:1只熊猫、2只天鹅、3只狮子、4只孔雀……然后告诉他们:数字就是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你能用1、2、3、4……说出一句话吗?”于是,小朋友们又争先恐后的说开了:“1个小朋友、2个苹果、3只小白兔、4条小金鱼……”课堂气氛和学生思维都非常活跃。不知不觉中学生对数字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教学效果很好。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同时使学生理解更加深刻,记忆也更加牢固。
二、借助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学有所获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生活。但在课堂教学中,很多“生活原型”无法找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经验的联系,可以进行“生活再现”。只有让学生尽可能地借助自己的生活实践和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体验到学数学的收获。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方面,根据数学知识,教师有意识地唤起学生记忆中的某种生活经验,使学生找到熟悉的感觉,从而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产生迁移,进而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一年级小朋友学习加减法应用题时,为了要让小朋友们理解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起在家里吃水果的情景,让他们编题:“爸爸买了10个苹果,6个梨,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家里有6个水果,吃了7个,还剩几个?”。另一方面,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把数学知识孕伏其中,使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如一年级教学“人民币”时,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小卖部”,“小卖部”里学生熟悉的饮料、食品、文具、玩具等都标上价格,给每个学生发给一定数量、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轮流当上“售货员”和“顾客”,“顾客”们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通过交易过程中“人民币”的给付、找赎过程,再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人民币的面值设置、人民币的单位、进率、兑换方法等有了一个清晰、深刻的认识。
类似的情境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创设很多。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不但可以缩小教师、学生、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透彻,而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三、应用生活现实,让学生体验学有所用
“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体验到学数学的作用。
要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还要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低年级的孩子可以教会他们写数学日记,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比如一个孩子这样写到:“今天,我们全家5个人到公园旅游,坐了大约30分钟的车到达。公园每张门票10元钱,一共用了50元钱。”在孩子认识了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后,找找生活中什么物品的表面呈三角形,什么物品的表面呈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正方形。认识了时间、长度单位以后,记录自己走100米需要多长的时间,估算一下从家到学校有多长的距离等等。这些小到生活中常见的、每天都能遇到的事,大到国家的人口普查,国民生产总值,对外贸易等等实际都是数学知识的运用。
总之,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