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窗》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小小说,笔者在教学中以“窗”为核心设计教学,以剖析人物为中心环节,通过评价人物和情境再现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结合生活实际,谈古论今,引导学生树立崇德向善的美德,形成正确的價值观。
关键词:《窗》 人物内心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窗》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小小说,本节课以“窗”为核心设计教学,以剖析人物为中心环节,通过评价人物和情境再现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与丑;通过品读和拓展小说结尾,体会小说的精妙构思,领会作者的深刻用意,领悟作品的丰富哲理。结合生活实际,谈古论今,引导学生树立崇德向善的美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1.梳理情节,体会精巧的构思。2.解读人物,感受人性的美丑。3.探究结局,理解小说的哲理。4.结合生活,建立向善的美德。
教学重点:1.通过对比的手法,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2.认识人性的美与丑,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3.拓展故事的结尾,理解小说的精妙构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窗户是房屋的眼睛,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推开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笔下的《窗》,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二.预习检测
1.生字书写:俯瞰(kàn) 咳嗽(sòu)一泓(hóng)胳膊肘(zhǒu)挪动(nuó)斑斓(lán)争奇斗妍(yán)漱洗(shù)嫉妒(jídù)栩栩如生(xǔ)
2.成语积累:(1)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论很有兴趣。(2)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3)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4)纹丝不动:形容动作没有丝毫改变。
三.介绍体裁---小小说
篇幅短小 故事简单 勾勒人物风貌 揭示哲理
四.以“窗”为核心展开教学,分以下六步进行:
(一)推开情节之窗(初读,理情节)
1.听配乐朗读,感知内容。(围绕小说的三个要素,完成填空)明确:(1).故事发生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2)文中的主要人物是靠窗的病人和不靠窗的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3)一开始,两人关系友好,他们经常谈天,靠窗的病人还经常为同伴描述窗外的风景。后来,不靠窗的病人因为嫉妒,所以他在同伴生命垂危的时候见死不救。当他如愿以偿占有那张床,抬头看见窗外的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2.围绕两个病人之间的关系,分析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
开端:关系融洽
发展:从“享受”到“困扰”
高潮:见死不救
结局:见到一堵光秃秃的墙
(此处的设计既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感受人性之窗(细读,析人物)
通过评价人物和再现情境这两个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地剖析人物,从而感受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
1.小说中的两个人物——靠窗的和不靠窗的病人,你最想评价的是哪一位,说出理由。
采用:我选的人物是 ,他是一个 (填一词语或短语)的人。因为 的句式回答。
学生回答,形成以下认识:
靠窗的病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看到的其实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可他的眼前却呈现那么美的景色……
他是一个乐观的人。他们两个病都很重,每天都很痛苦、很寂寞。但是他能够描绘出如此美妙的场景……
他是一个善良、关心他人的人。虽然他自己的病也很重,但是他坚持每天为不靠窗的病原体人讲其实并不存在的美景,帮助他减轻痛苦……
不靠窗的病人:他是一个自私的人。靠窗的病人像他一样病重,但是靠窗的病人却想办法鼓励他,带给他欢乐。而他却只考虑自己,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管别人的死活……
他是一个冷酷的人,竟然不顾昔日好友对自己种种善意,在病友垂死挣扎只是,见死不救,人性泯灭。
他是一个在欲望的驱使下逐渐堕落的人。他想占那个订位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他也为这种想法感到惭愧,也克制过自己。但后来他认为那张床就应该是他的,所以就见死不救。
小结:两个病人,怀有两颗不同的灵魂,一个纯洁美好,道德高尚;一个灵魂龌龊,行为卑劣无耻,无情无义。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有力地展现不同的人性。
(此部分放手大胆让学生去说去评价,言之有理都应肯定)。
形成板书:
2.再现小说中的四个情境,通过品读词句,深入剖析人物。
多媒体出示:情境一:窗外美景
齐读中体会红色字体的词语有何特点。你从中感受到什么?(生活的美好、丰富)靠窗病人仅仅是用眼在看、在观察吗?(不是,更用心)
多媒体出示:情境二:心理独白
指名读。读后思考疑问词三个 “为什么”和“凭什么”语气有变化吗?(越来越强烈)从语气变化中,你读出了什么?(私心越来越膨胀)再读感受。
多媒体出示:情境三:丑陋行径
指名读。读后回答红色字体是什么描写?(细节)这些细节刻画突出了什么?(见死不救 冷酷残忍)
多媒体出示:临终之时
齐读中注意三个省略号的停顿。三个省略号又是留白,暗示了什么?(靠窗病人挣扎之久 痛苦之深)同时对表现不靠窗病人呢?(冷漠自私 令人发指
侧面烘托)。
此部分四个情境的教学设计,通过多形式的朗读和多层次的追问,师生交互合作,从而实现了对人物由浅入深地剖析和人性的把握。
(三)体会构思之窗(研读,品结尾)
1.当远窗病人看到光秃秃的一堵墙之后,他……(发挥想象,采用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续写小说结尾) 当堂续写,大致两种情形:①良心受到谴责,内心自责,忏悔,活得痛苦。②责怪病友,不能理解善意,无药可救,灵魂与肉体一起病入膏肓。
2.加上续写的精彩结尾不是更好吗?为何到这里戛然而止呢?
明确:这一结尾出人意料、发人深思、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也使我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3.齐读结尾,强调重读“光秃秃”一词,追问能否删去,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与上文靠窗病人看到的窗外美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带给人视觉的冲击和强烈的震撼。
4.这样的结尾我们称之为“欧·亨利式的结尾”。
多媒体出示:欧·亨利式的结尾——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或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虽言尽而意无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此部分通过先续写结尾,再研读并追问比较,水到渠成地引出欧·亨利式的结尾,并体会其构思精妙之处)。
(四)感悟哲理之窗(思读,悟哲理)
同样的窗口,为什么两位病友看到的世界迥然不同?作者的用意何在?
明确:心有多美,眼中的世界就有多美;卑劣丑陋的靈魂,永远找不到至真至美的境界。
小结:窗既是病房之窗,也是二人的心灵之窗,透过这扇窗,我们看到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发挥着极其深刻的惩恶扬善的道德力量,这是作者泰格特以窗为题的用意,也是这篇小小说的哲理体现。
(此部分让学生畅所欲言,不必拘泥于标准答案,言之有理,都应肯定)。
形成板书:心灵之窗 惩恶扬善
(五)呵护心灵之窗(诵读,树美德)
“人之初,性本善”,不靠窗病人有过善的一面吗?(有过)后来他的善意为何泯灭呢?(自私嫉妒吞噬原有的本真和善意)
总结:每个人都曾心存善念,只是由于名利、欲望的驱使,一点点吞噬了我们内心的那份本真与善意,小说《窗》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人性之窗,也打开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之窗,告诉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少一分自私狭隘,多一分关爱理解,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我们共同呵护好自己的心灵之窗。
多媒体出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古人尤其重视道德品格的修养,齐声诵读古人留下的至理名言。
形成板书:崇德向善 修炼自我 完善自我
(六)重塑灵魂之窗(拓展,展想象)
假如,病房中又来了一位新的病人,那么原先不靠窗的病人会怎样做呢?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续写一段情节(100字左右)。要注意做到: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来重塑他的心灵之窗。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
关键词:《窗》 人物内心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窗》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小小说,本节课以“窗”为核心设计教学,以剖析人物为中心环节,通过评价人物和情境再现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与丑;通过品读和拓展小说结尾,体会小说的精妙构思,领会作者的深刻用意,领悟作品的丰富哲理。结合生活实际,谈古论今,引导学生树立崇德向善的美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1.梳理情节,体会精巧的构思。2.解读人物,感受人性的美丑。3.探究结局,理解小说的哲理。4.结合生活,建立向善的美德。
教学重点:1.通过对比的手法,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2.认识人性的美与丑,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3.拓展故事的结尾,理解小说的精妙构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窗户是房屋的眼睛,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推开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笔下的《窗》,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二.预习检测
1.生字书写:俯瞰(kàn) 咳嗽(sòu)一泓(hóng)胳膊肘(zhǒu)挪动(nuó)斑斓(lán)争奇斗妍(yán)漱洗(shù)嫉妒(jídù)栩栩如生(xǔ)
2.成语积累:(1)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论很有兴趣。(2)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3)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4)纹丝不动:形容动作没有丝毫改变。
三.介绍体裁---小小说
篇幅短小 故事简单 勾勒人物风貌 揭示哲理
四.以“窗”为核心展开教学,分以下六步进行:
(一)推开情节之窗(初读,理情节)
1.听配乐朗读,感知内容。(围绕小说的三个要素,完成填空)明确:(1).故事发生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2)文中的主要人物是靠窗的病人和不靠窗的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3)一开始,两人关系友好,他们经常谈天,靠窗的病人还经常为同伴描述窗外的风景。后来,不靠窗的病人因为嫉妒,所以他在同伴生命垂危的时候见死不救。当他如愿以偿占有那张床,抬头看见窗外的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2.围绕两个病人之间的关系,分析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
开端:关系融洽
发展:从“享受”到“困扰”
高潮:见死不救
结局:见到一堵光秃秃的墙
(此处的设计既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感受人性之窗(细读,析人物)
通过评价人物和再现情境这两个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地剖析人物,从而感受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
1.小说中的两个人物——靠窗的和不靠窗的病人,你最想评价的是哪一位,说出理由。
采用:我选的人物是 ,他是一个 (填一词语或短语)的人。因为 的句式回答。
学生回答,形成以下认识:
靠窗的病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看到的其实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可他的眼前却呈现那么美的景色……
他是一个乐观的人。他们两个病都很重,每天都很痛苦、很寂寞。但是他能够描绘出如此美妙的场景……
他是一个善良、关心他人的人。虽然他自己的病也很重,但是他坚持每天为不靠窗的病原体人讲其实并不存在的美景,帮助他减轻痛苦……
不靠窗的病人:他是一个自私的人。靠窗的病人像他一样病重,但是靠窗的病人却想办法鼓励他,带给他欢乐。而他却只考虑自己,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管别人的死活……
他是一个冷酷的人,竟然不顾昔日好友对自己种种善意,在病友垂死挣扎只是,见死不救,人性泯灭。
他是一个在欲望的驱使下逐渐堕落的人。他想占那个订位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他也为这种想法感到惭愧,也克制过自己。但后来他认为那张床就应该是他的,所以就见死不救。
小结:两个病人,怀有两颗不同的灵魂,一个纯洁美好,道德高尚;一个灵魂龌龊,行为卑劣无耻,无情无义。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有力地展现不同的人性。
(此部分放手大胆让学生去说去评价,言之有理都应肯定)。
形成板书:
2.再现小说中的四个情境,通过品读词句,深入剖析人物。
多媒体出示:情境一:窗外美景
齐读中体会红色字体的词语有何特点。你从中感受到什么?(生活的美好、丰富)靠窗病人仅仅是用眼在看、在观察吗?(不是,更用心)
多媒体出示:情境二:心理独白
指名读。读后思考疑问词三个 “为什么”和“凭什么”语气有变化吗?(越来越强烈)从语气变化中,你读出了什么?(私心越来越膨胀)再读感受。
多媒体出示:情境三:丑陋行径
指名读。读后回答红色字体是什么描写?(细节)这些细节刻画突出了什么?(见死不救 冷酷残忍)
多媒体出示:临终之时
齐读中注意三个省略号的停顿。三个省略号又是留白,暗示了什么?(靠窗病人挣扎之久 痛苦之深)同时对表现不靠窗病人呢?(冷漠自私 令人发指
侧面烘托)。
此部分四个情境的教学设计,通过多形式的朗读和多层次的追问,师生交互合作,从而实现了对人物由浅入深地剖析和人性的把握。
(三)体会构思之窗(研读,品结尾)
1.当远窗病人看到光秃秃的一堵墙之后,他……(发挥想象,采用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续写小说结尾) 当堂续写,大致两种情形:①良心受到谴责,内心自责,忏悔,活得痛苦。②责怪病友,不能理解善意,无药可救,灵魂与肉体一起病入膏肓。
2.加上续写的精彩结尾不是更好吗?为何到这里戛然而止呢?
明确:这一结尾出人意料、发人深思、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也使我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3.齐读结尾,强调重读“光秃秃”一词,追问能否删去,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与上文靠窗病人看到的窗外美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带给人视觉的冲击和强烈的震撼。
4.这样的结尾我们称之为“欧·亨利式的结尾”。
多媒体出示:欧·亨利式的结尾——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或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虽言尽而意无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此部分通过先续写结尾,再研读并追问比较,水到渠成地引出欧·亨利式的结尾,并体会其构思精妙之处)。
(四)感悟哲理之窗(思读,悟哲理)
同样的窗口,为什么两位病友看到的世界迥然不同?作者的用意何在?
明确:心有多美,眼中的世界就有多美;卑劣丑陋的靈魂,永远找不到至真至美的境界。
小结:窗既是病房之窗,也是二人的心灵之窗,透过这扇窗,我们看到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发挥着极其深刻的惩恶扬善的道德力量,这是作者泰格特以窗为题的用意,也是这篇小小说的哲理体现。
(此部分让学生畅所欲言,不必拘泥于标准答案,言之有理,都应肯定)。
形成板书:心灵之窗 惩恶扬善
(五)呵护心灵之窗(诵读,树美德)
“人之初,性本善”,不靠窗病人有过善的一面吗?(有过)后来他的善意为何泯灭呢?(自私嫉妒吞噬原有的本真和善意)
总结:每个人都曾心存善念,只是由于名利、欲望的驱使,一点点吞噬了我们内心的那份本真与善意,小说《窗》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人性之窗,也打开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之窗,告诉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少一分自私狭隘,多一分关爱理解,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我们共同呵护好自己的心灵之窗。
多媒体出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古人尤其重视道德品格的修养,齐声诵读古人留下的至理名言。
形成板书:崇德向善 修炼自我 完善自我
(六)重塑灵魂之窗(拓展,展想象)
假如,病房中又来了一位新的病人,那么原先不靠窗的病人会怎样做呢?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续写一段情节(100字左右)。要注意做到: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来重塑他的心灵之窗。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