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聋校语文教学生活化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yingp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聋生由于听力缺陷,失去了获得语言的自然途径,读写能力低,思维发展缓慢,语言表达能力差。目前的聋校语文教学中,并没有针对聋生的特点施教。
  一、聋校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1. 教学内容陈旧,缺乏鲜活性
  目前,在聋校国家课程改革指引下,推进了课改的步伐,但聋校的语文教材仍在沿用十几年前的课本。一方面课本内容枯燥陈旧与生活脱节,如《师生情》,课文讲述的是70年代的情景,讲同学们还要凑足鸡蛋去看生病的老师,聋生无法通过这个事例理解师生情。另一方面课本内容有的语言表达平淡,感染力不强。用词上比较死板。如《生物角》《怎样写信》等课文。再加上一些教师不能对课本内容进行适当处理,不能把生活中鲜活的事例引入課堂,没有让学生在学习中去联系实际,去切身体会,他们是被动的、勉强的理解事实。
  2. 教学程式呆板
  教师过分迷信讲授,只是按照教学知识点掌握要求进行程式化地讲授,授课内容被人为地支解为生字、生词、语句、课后问题等部分,不强调从语文、文章的整体意境讲授与理解,忽略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 教学效果不理想
  多年来,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广大聋校语文教师不断探索聋校语文教学的新途径,但从大量的事实和有关的调查中反映出这样一个现实:尽管聋生经过九年语文课堂学习,但仍普遍地存在着语言表达能力差,学生语文知识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不能正确地、完整地理解课文内容,不能读懂通俗文章,写出的句子不完整,文章不连贯,语序颠倒等问题。如“我勇敢拿勇气去迎接客人。”“我对志荣说,教育局的人为什么没来?”……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纠其原因是语文教学思想落后,把语文教学单纯地理解为教育聋生掌握文字、词语、语法的技能性培训,偏离了生活的轨道,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很少从聋生生理特点出发,站在聋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因此,聋校语文教学要围绕生活开展,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这是聋校语文教学返朴归真的正确渠道,这样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1. 聋生获取语言能力的渠道狭窄,必须推行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言的产生环境离不开社会生活,由于绝大多数聋生都生活在无声世界中,与正常儿童相比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相对疏离,使其获取语言能力的渠道狭窄。此外,语言能力的获得同时需要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反复实践。吕叔湘先生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实践才能养成”。因此,必须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推行生活化教学,弥补聋生的生活环境缺陷,尽可能通过课堂给学生再现社会生活,激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从而为聋生获取语言能力提供可以反复实践的环境。
  2. 聋生思维方式的断裂性决定,聋校必须推行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的思想性、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实,”又说:“语言是一种实践的……现实的意识。”可见语言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它表达的内容——思想。语文是思维的工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聋生的表达方式——手语,仅仅是语言单词的组合与再现。正常人在思维时,脑海中首先产生的是它的字符名称,而聋人脑海里首先产生的是它的手语名称,既形象化的语言。形象化的东西所表达的内容是有限的,这就决定聋人在思维时其脑海中的语言形态不是连续的,而是断裂的,这种表达方式往往把连续的思维切断,变成一个个具象或单词的机械组合。这一特点,决定聋校语文教学中必须想办法弥补这一不足,只有通过语言教学的生活化,帮助聋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运用语文,用语文的方式表达,才能帮助聋生沟通语文思维与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将聋生的思维断裂连接起来。
  3. 语言内涵的丰富性与鲜活性决定聋校必须推行语文教学生活化
  生活是语言的载体,没有了生活,语言就如同无源之水,语言的意义需要生活经验去感知。对语言的丰富内涵的理解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为背景。此外,现代语言是随着生活的变化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名词、新的意义不断出现,比如一些外来词汇的引进,如:作秀、酷、卡拉ok等等。一些约定俗成的词语:网络、倒爷、公关,这些词语都是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知识。聋生的生活经验相对缺乏,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相关隔阂,这些特点,决定聋校语文教学中必须推行生活化教学,使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能够体现语言内涵的丰富性与时代感,这样的教学才是活泼的,有生命力的。
  三、实现语文生活化的方法
  1. 重视情景教学,在教学中再现生活
  聋生由于生理原因,失去了与社会交流的机会才导致他们丧失了语言能力,他们的发音器官并没有缺陷。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现实生活情境或设置一些特定的对话情景,发挥情境的诱发、引导、暗示、激励等作用,使学生的语言学习获得实质性的、具有经验价值的意义。在授课实际中,每一篇课文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聋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景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讲授《曼谷的小象》一课时,把课文内容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小象帮助我们拉车、洗车的过程。这样,就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发挥聋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采用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沟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创造课堂的生活情境。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讲“飘下来”一词的意义时,采用 “雪花从天空飘下来。”运用多媒体演示雪花飘下来的动态过程,并将类似的情形反复演示,表达“飘下来”的意思,聋生就很容易接受,对“飘下来”的体验与理解就更加深刻、准确。   2. 重视语文实践,在体验中理解、掌握语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语言实践。在语言实践过程中,调动聋生全面运用感官去体验语言、体验语文十分重要。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教学中,教师要激发聋生心灵的强烈的体验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以体验为通道,为聋生架起学习语文的桥梁。一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尤其是有表情的朗读。朗读作为一种读的形式,既有利于聋生养成阅读习惯,又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如在《高大的皂荚树》一课中,写“飘舞的青烟和跳动的火苗,映在我们的笑眼里,引起我们的沉思‘皂荚树啊皂荚树,你曾经自己淋着,给我们挡雨;你曾经自己晒着,给我们遮荫;现在你又燃烧自己,给我们温暖。皂荚树啊,你给我了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启示。’”首先让学生把句子读通读顺,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有表情,有语气、有节奏地反复朗读,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真实情感,加深对课文中皂荚树为我们带来快乐的那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的感悟。二是组织多种体验活动,让聋生在活动中体验语文、掌握语文。语文学习是有间接性,它需要通过人对语言的感知,进入大脑,调动脑海里储存的知识,对新的学习对象做出判断,进行联想、归纳、编码,再建构新的认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聋生的体验能力,从而激发聋生以往的情感經验和生活经验,并对之进行联想、归纳,重新组合,产生与文章相适应的情感,这样聋生学习更有兴趣,对语文的理解更深刻。如在学习《蒋小芸洗手帕》一课中,先组织同学小组讨论,蒋小芸洗手帕的过程是怎样的,再组织他们自己亲自动手来洗手帕,让他们体验课文的内容,产生情感的共鸣,加强了实践体验,加深了对课文及生活的理解。
  3. 重视聋生的日常生活教育,使聋生生活语文化
  日常生活中,聋生常有这样的表达方式:“我吃饭了去。”“我起床拿被子和枕头、蚊帐都是整理得整齐。”“我走一边去找碧祺,一边去饭堂。”等等。形成这些表达方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纠正这些错误却必须从生活语文化着手,生活语文化就是帮助聋生沟通语文思维与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培养聋生用语文的方法去感悟生活,就是培养聋生在思维时用汉语的习惯去思考,在生活中想到课堂上的语文内容,用课堂学到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如在组织学生参观戒毒所的过程中,让学生联想、运用学过的课文《参观刘家峡水电站》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知识,并模仿其表达方式进行表达。将这种方法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可能逐步培养聋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运用语文、研究语文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需要,時间长了,学生运用起语文就能够得心应手了。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讲究科学的工程,要根据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以及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立德  成人比成材更重要,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要让学生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精神,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及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我设计并在班里开展了“五心”活动: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数学课堂不但有效,还要高效,强调学生在高效的课堂里享受学习过程,并生成新的能力。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主阵地能够高效,因此不断地采取多种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数学科组针对我们学生计算能力较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强的问题,尝试适合我们数学课堂的“三环六步教学法”学习模式。经过近一年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虽然算不上高大上,却是非常接地气。  一、“三环六步教学法”简要说明  为
幼儿想象画是指幼儿在已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活动,将头脑中的原始材料重新加工、改造、组合,产生新的形象,新的构思和新颖题材的图画。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一些绘画基础,但思维还没什么定势,最不受外界影响和束缚,往往会出现异想天开的现象,这点正是最宝贵、最难得的。   一、兴趣——创作的灵感   “横向绘画创作”是指同一主题或想象画,幼儿可以自行选择绘画工具和绘画手段加以创作。如中班下学期的主
近年来,我校以红棉文化为核心,提出“红棉树正气,鸿图导人生”的办学理念,培育“立品、尚志、悦学、向上”的校园精神,用红棉品格感染和激励学生,内化正气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与精神追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走出了一条学校特色发展之路。   一、品牌探源:基于新的起点   鸿图苑小学创办于1998年8月,前身是红棉苑小学,因调整搬迁至鸿图苑小区,从此更名为鸿图苑小学。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升,经济步伐的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其中。工程测量课程是高校中目前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基本测量能力的提升具有着积极的意义。而高校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就需要逐步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环境。在本文中,将就工程测量课程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方式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工程测量课程 校内实训基地
一、当前我省学前教育工作的现状   社会需求大,学生来源足。目前,广东总人口已达1.1亿,其中户籍人7900万人,长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3100多万,已超过河南成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近几年,公办园入园难问题仍然突出,全省各地如雨后春笋般一下子冒出了很多民办幼儿园,教师需求缺口较大,省内四大幼师和大专院校毕业生更加供不应求。为此省内公办中职学校积极调整专业结构,顺应社会需求,纷纷开设1至2个学前专业
厌学,是中职教学过程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专业类核心课《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学生甚至产生由“厌”生“憎”的心理,真是学者烦恼教者苦恼!如何预防和克服学生的厌学现象,化消极为积极,变厌学为乐学,是值得我们教育者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以《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 一课教学为例,作一简单分析。  一、正确认识学生厌学问题  教师能否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学生的厌学现象,直接关系到学习数车编程积
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高考文综政治考试说明,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培植,以促进学生科学发展。  一、重视课前学生自主性学习,培养高中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综合素质  重视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活动(5分钟左右),创设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情境,应该是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科兴趣的培养,变“要我学”为“我
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提到:“世界上没有优质教学的公式,而专家的指导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如果想要在实践中成长,我们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达到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个是由同行所组成的共同体,从同事那里我们可以更多的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团队的相互作用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   一、学校教师团队管理要注意规律与模式选择   1. 学校教师团队的管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化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而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追求人生美好境界,追求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