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创设一个让学生听、视、感、触的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染学生的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也有部分教师由于观念的偏差、认识的肤浅,耗费了大量的心血苦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成了 "花架子"、"走T台",这样的话学生除了热闹,就是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甚至还适得其反,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率。
一、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
1、顾此失彼的"偏情境"
不少教师一上公开课,首先想到的是怎样设计一个情境,最好是设计一个贯穿整堂课的主题式情境,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才能赢得听课教师的好评。
请看下例:教学文本《慈母情深》。课始,老师就"母亲"这一词语引发谈话。学生借着这个话题纷纷谈及自己的家庭。老师又问今天是什么日子,学生大悟,今天刚好是"母亲节",于是,大谈该给母亲做些什么,买些什么礼物等。而后在悠扬的乐声中,老师开始朗诵《游子吟》一诗。一段对诗文情感的对话之后,课文教学此刻正式进入。
2、牵强附会的"假情境"
这是一节公开课,课题是《富饶的西沙群岛》。上课一开始,老师就大声地问:"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旅游去!" 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老师接着说:"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是西沙群岛。怎么去呢?我们呀,要坐飞机去。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坐端正,大飞机要起飞啦!"此时,巨大的飞机轰鸣声响起,声音慢慢地由近而远,逐渐消失。"请孩子们睁开眼,看!我们已经来到了西沙群岛啦!"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几幅西沙群岛的画面……学生中隐隐传来这样的话语:"这算什么旅游呀,我以为真的给我们去呢!""还不是上语文课呀!"许多孩子的脸上流露出因感到上当受骗而不满的神情。
这位教师为了创设一个和课文相符的情境,编造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旅游。但这美丽的谎言一会儿就被揭穿了,学生产生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
3、形似神离的"闹情境"
一教师上《菜园里》这一课,课前老师叫学生从家里带来了各式各样的蔬菜,比课文上讲到的还要多。课堂上,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卖菜。学生轮流充当"摊主"与"顾客"。老师一声令下,刹时教室里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说笑声,甚至怪叫声都出来了,教室里混为一团,场面严重失控……在这节课里虽然老师想为学生提供一个识字的新环境,让生字在创设的生活环境中来促进词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但显然,学生的注意力却不在这里。
4、狂轰乱炸的"滥情境"
情境创设的过多、过滥,已成为一种怪状。有些教师以为情境多多益善,一节课要设计好几个情境,特别是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被许多教师所"青睐"。在前不久的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中,一位教师上《雷雨》第二课时,她精心准备了一个课件:每教学一个句子,都配上一个或几个画面,画面还伴随着风声、雨声、雷声。孩子们的"哇哇"声此起彼伏,特别是那隆隆的雷声突然响起时,把孩子们吓得一惊一乍!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在眼花缭乱的课件情境中,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而最终教师也未能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教师虽然在行为上操纵着多媒体,但精神却被多媒体所操纵;学生视听虽然被多媒体所吸引,但思维却被多媒体所束缚——师生共同成为"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人"。
二、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的对策思考:
教学情境是是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创设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环境。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创设一个让学生听、视、感、触全面感知的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趣味化情景"——点燃求知的阀门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生活化情景"——关注经验的积累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样式就有多丰富,正所谓"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符合实际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3、"实践化情景"——激活情感的体验
语文学习的最佳情境就是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践中去,这不仅是大语文格局构建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质的体现。
4、"探究化情景"——诱发思维的深度
在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核心意义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学生思维处在爬破状态。这是因为,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
总而言之,语文课中的情境创设要屏弃虚假、形式化,努力体现情境的趣味化、生活化、实践化、探究化,要使情境创设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感受体验、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生机盎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
1、顾此失彼的"偏情境"
不少教师一上公开课,首先想到的是怎样设计一个情境,最好是设计一个贯穿整堂课的主题式情境,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才能赢得听课教师的好评。
请看下例:教学文本《慈母情深》。课始,老师就"母亲"这一词语引发谈话。学生借着这个话题纷纷谈及自己的家庭。老师又问今天是什么日子,学生大悟,今天刚好是"母亲节",于是,大谈该给母亲做些什么,买些什么礼物等。而后在悠扬的乐声中,老师开始朗诵《游子吟》一诗。一段对诗文情感的对话之后,课文教学此刻正式进入。
2、牵强附会的"假情境"
这是一节公开课,课题是《富饶的西沙群岛》。上课一开始,老师就大声地问:"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旅游去!" 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老师接着说:"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是西沙群岛。怎么去呢?我们呀,要坐飞机去。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坐端正,大飞机要起飞啦!"此时,巨大的飞机轰鸣声响起,声音慢慢地由近而远,逐渐消失。"请孩子们睁开眼,看!我们已经来到了西沙群岛啦!"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几幅西沙群岛的画面……学生中隐隐传来这样的话语:"这算什么旅游呀,我以为真的给我们去呢!""还不是上语文课呀!"许多孩子的脸上流露出因感到上当受骗而不满的神情。
这位教师为了创设一个和课文相符的情境,编造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旅游。但这美丽的谎言一会儿就被揭穿了,学生产生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
3、形似神离的"闹情境"
一教师上《菜园里》这一课,课前老师叫学生从家里带来了各式各样的蔬菜,比课文上讲到的还要多。课堂上,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卖菜。学生轮流充当"摊主"与"顾客"。老师一声令下,刹时教室里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说笑声,甚至怪叫声都出来了,教室里混为一团,场面严重失控……在这节课里虽然老师想为学生提供一个识字的新环境,让生字在创设的生活环境中来促进词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但显然,学生的注意力却不在这里。
4、狂轰乱炸的"滥情境"
情境创设的过多、过滥,已成为一种怪状。有些教师以为情境多多益善,一节课要设计好几个情境,特别是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被许多教师所"青睐"。在前不久的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中,一位教师上《雷雨》第二课时,她精心准备了一个课件:每教学一个句子,都配上一个或几个画面,画面还伴随着风声、雨声、雷声。孩子们的"哇哇"声此起彼伏,特别是那隆隆的雷声突然响起时,把孩子们吓得一惊一乍!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在眼花缭乱的课件情境中,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而最终教师也未能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教师虽然在行为上操纵着多媒体,但精神却被多媒体所操纵;学生视听虽然被多媒体所吸引,但思维却被多媒体所束缚——师生共同成为"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人"。
二、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的对策思考:
教学情境是是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创设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环境。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创设一个让学生听、视、感、触全面感知的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趣味化情景"——点燃求知的阀门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生活化情景"——关注经验的积累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样式就有多丰富,正所谓"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符合实际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3、"实践化情景"——激活情感的体验
语文学习的最佳情境就是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践中去,这不仅是大语文格局构建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质的体现。
4、"探究化情景"——诱发思维的深度
在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核心意义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学生思维处在爬破状态。这是因为,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
总而言之,语文课中的情境创设要屏弃虚假、形式化,努力体现情境的趣味化、生活化、实践化、探究化,要使情境创设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感受体验、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生机盎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