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的词语教学,存在缺位现象,有些教师甚至要求学生将字典或参考书对词语的释义一字不漏地抄下来、背下来,不当的词语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对学习词语产生厌恶心理,进而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尝试多样化的词语教学方法,如联系上下文、比较法、演示法、联系生活实际、组词换词法、朗读体会法等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联系生活
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是枯燥的,但也有很多方法能理解词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很多教师通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不能真正理解词语的含义。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甚至张冠李戴。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的体会到: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掌握一些词语学习的基本技巧,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联系课文内容中理解词语含义
(一)联系课文的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
如《顶碗少年》一文中的“座无虚席”一词。前文有“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这样通过阅读前文中的词句,可以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这是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如《千年梦圆在今朝》中句子: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句中的两个词语: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就让学生反复读前文就能理解他们的含义了。
(二)联系课文语句所描述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词语。这种方法是被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强烈欲望。教师可抓住契机,可利用故事发展情节来理解词语。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的“浏览”一词,从字典中找解释,理解起来交难。就让学生读句子,回忆自己平时读书书怎样的,遇到自己喜欢的文章独立几遍,不喜欢的文章又是怎么读的,就体会了浏览的意思。
二、通過比较理解文中词语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此,运用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法文法。
(一)同义词比较:就是让学生在比较近义词的异同时,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小差别,从而明确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体味词语背后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段中词语“五光十色”的教学设计:
1.如果让你把描写海水这段话缩成一个词,你选哪个词?(五光十色)
2.像这样表示颜色的词你还知道哪些?(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3.那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行不行?为什么?(可以换,因为两个词的意思一样。不能换,书上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让学生精准地把握了词语的意思,而且引导学生联系生实际,看珠宝、看布匹的情境中,两个词语的微妙差别得以辨析,恰当好处。
(二)异词比较:就是不同两个词语之间的比较,形成强烈的对比,很好地品味出文本的情感、突出主人公思想境界。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有“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笔者课堂教学如下:
师:自由地读读这句话,看看你从这句话中的数字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从“三年又九个月。”中感受到居里夫人在对科学事业的坚定。
生:我从“成吨”,“0.1克”这个词中知道居里夫人要提炼的矿渣非常的多。
师:知道成吨有多少吗?——操场那样大!知道0.1克镭有多少吗?——它比我们圆珠笔笔尖还小。你把这两个词对比着读一读,看看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居里夫人太厉害了,居然能把一个操场那样多的沥青矿渣提炼成圆珠笔笔尖那样小!
生:居里夫人是凭着她那种锲而不舍,为科学奉献出自己一切的精神去提炼的,
师:所以课文说这点0.1克镭“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在上面的例子中,教者把一个句子中的两个词语“一吨”“0.1克”放在整个语境中让学生理解,体会,就能让学生感悟,领会到居里夫人的献身科学的伟大,对真理锲而不舍的品质!
三、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读到的语言文字与生活实际联系①。”的确,一切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联系生活实际就是从学生已经接受、掌握的所见所闻入手,利用他们生活中有过的经历和体验,唤起孩子记忆中关于词语的记忆表象,使词语与孩子的生活经验接轨,让孩子在具体的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理解词语。如“枣红、乳白”,可以引导孩子回忆平时喝过的牛奶,吃过的红枣的颜色。又如人教版二年级《蓝树叶》中的“吞吞吐吐”。可以让孩子说说自己是否有过这样说话的经历,这就联系了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加深对词语与文本的理解层面。
四、组词换词,理解词语
组词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组词,调动学生的词语积累,让学生组出更多的词语,从而从所组的众多词语中推想出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这种方法多用于对古诗词的理解上。如人教版二年级《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可以组成原野、原来、草原等词。在教学时,老师可以把孩子组成的词一一地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孩子“离离原上草”中的“原”是指黑板上的哪一个词语?孩子一比较就会知道“原”是指草原,而“原上草”即是指“草原上的草”。在组词时,最好是以孩子说为主,老师只要将其写出即可,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同时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在进行词语教学时,还可以运用换词法。换词就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换词不仅能让孩子联系已有的知识,启发新的知识,还可以体会到作者使用这个词语时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联系生活
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是枯燥的,但也有很多方法能理解词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很多教师通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不能真正理解词语的含义。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甚至张冠李戴。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的体会到: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掌握一些词语学习的基本技巧,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联系课文内容中理解词语含义
(一)联系课文的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
如《顶碗少年》一文中的“座无虚席”一词。前文有“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这样通过阅读前文中的词句,可以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这是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如《千年梦圆在今朝》中句子: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句中的两个词语: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就让学生反复读前文就能理解他们的含义了。
(二)联系课文语句所描述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词语。这种方法是被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强烈欲望。教师可抓住契机,可利用故事发展情节来理解词语。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的“浏览”一词,从字典中找解释,理解起来交难。就让学生读句子,回忆自己平时读书书怎样的,遇到自己喜欢的文章独立几遍,不喜欢的文章又是怎么读的,就体会了浏览的意思。
二、通過比较理解文中词语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此,运用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法文法。
(一)同义词比较:就是让学生在比较近义词的异同时,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小差别,从而明确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体味词语背后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段中词语“五光十色”的教学设计:
1.如果让你把描写海水这段话缩成一个词,你选哪个词?(五光十色)
2.像这样表示颜色的词你还知道哪些?(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3.那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行不行?为什么?(可以换,因为两个词的意思一样。不能换,书上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让学生精准地把握了词语的意思,而且引导学生联系生实际,看珠宝、看布匹的情境中,两个词语的微妙差别得以辨析,恰当好处。
(二)异词比较:就是不同两个词语之间的比较,形成强烈的对比,很好地品味出文本的情感、突出主人公思想境界。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有“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笔者课堂教学如下:
师:自由地读读这句话,看看你从这句话中的数字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从“三年又九个月。”中感受到居里夫人在对科学事业的坚定。
生:我从“成吨”,“0.1克”这个词中知道居里夫人要提炼的矿渣非常的多。
师:知道成吨有多少吗?——操场那样大!知道0.1克镭有多少吗?——它比我们圆珠笔笔尖还小。你把这两个词对比着读一读,看看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居里夫人太厉害了,居然能把一个操场那样多的沥青矿渣提炼成圆珠笔笔尖那样小!
生:居里夫人是凭着她那种锲而不舍,为科学奉献出自己一切的精神去提炼的,
师:所以课文说这点0.1克镭“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在上面的例子中,教者把一个句子中的两个词语“一吨”“0.1克”放在整个语境中让学生理解,体会,就能让学生感悟,领会到居里夫人的献身科学的伟大,对真理锲而不舍的品质!
三、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读到的语言文字与生活实际联系①。”的确,一切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联系生活实际就是从学生已经接受、掌握的所见所闻入手,利用他们生活中有过的经历和体验,唤起孩子记忆中关于词语的记忆表象,使词语与孩子的生活经验接轨,让孩子在具体的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理解词语。如“枣红、乳白”,可以引导孩子回忆平时喝过的牛奶,吃过的红枣的颜色。又如人教版二年级《蓝树叶》中的“吞吞吐吐”。可以让孩子说说自己是否有过这样说话的经历,这就联系了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加深对词语与文本的理解层面。
四、组词换词,理解词语
组词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组词,调动学生的词语积累,让学生组出更多的词语,从而从所组的众多词语中推想出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这种方法多用于对古诗词的理解上。如人教版二年级《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可以组成原野、原来、草原等词。在教学时,老师可以把孩子组成的词一一地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孩子“离离原上草”中的“原”是指黑板上的哪一个词语?孩子一比较就会知道“原”是指草原,而“原上草”即是指“草原上的草”。在组词时,最好是以孩子说为主,老师只要将其写出即可,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同时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在进行词语教学时,还可以运用换词法。换词就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换词不仅能让孩子联系已有的知识,启发新的知识,还可以体会到作者使用这个词语时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