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但由于青少年年龄小,社会阅历浅,明辨是非能力差,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伤害,自身也容易误入歧途,理应受到国家和社会的特殊保护。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法律知识教学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法律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较强的遵纪守法意识,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笔者认为,将法制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课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法律知识融入教学中,强化法制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在教学中,笔者努力探索多种途径,创设各种方法,把教材知识和法律知识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生动具体地教育学生,贴近学生实际,进行课堂讲解,启发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
1 发挥阵地法制宣传作用。班级宣传阵地是强化法制教育、营造浓厚氛围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板报设计中加入一些与法制教育有关的栏目与版面,或是刊载一些学生在法制教育中的学习心得体会等内容,营造良好的法制学习氛围。
2 发挥班会课教育功能。教师在开展班会活动时,可将法制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让学生多熟悉一些法律知识,尤其是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可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的相关法律常识融入其中,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其更多地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3 注重心理暗示功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时捕捉相关信息和学生交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消除思想认识误区,防范于未然。
二、把课堂作为法制宣传的平台,使学生系统了解法律知识
中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有些法律知识的内容含有很强的专业性术语,仅仅靠教师口头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
1 运用导学案,对法律知识进行解读。学生对宪法非常陌生,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神圣的宪法》时,教师可以在学案上设计知识专题,帮助学生理解宪法是一切法律的立法依据,使学生加深对宪法的地位、起源、特性、分类、作用、重要性、法律效力的理解,让学生能够系统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轻松构建知识网络。
2 运用多媒体进行相关信息补充,进行案例分析。在法律知识的讲授中,如果教师不补充相关信息,教学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因而应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学《法律雷池不可越》时,学生虽然明白“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但不能深刻理解这一含义。教师就需要进行教学信息的补充,以深化教学成效。如可以从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等角度选取素材进行教学补充。通过课件,利用多媒体授课,有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法律知识。
三、让活动课成为法制宣传的舞台,培养守法小公民
单纯的说教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只有深入生活实际,才能有所感悟。我们可以借助校园文化建设,活化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让学生投身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1 通过校园广播,吹响法制号角。选取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校园不良行为进行广播宣传教育,围绕青少年盲目讲义气、涉黄、涉暴、沉溺于网络等方面的惨痛教训,深化学生思想认识,在思想上防微杜渐。通过引导分析这些案件给当事人、受害者及双方家庭带来的伤害,让学生明白“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道理,为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敲响警钟,帮助学生树立做遵纪守法好公民的理念。
2 利用班会举案说法,感受法律的尊严。教师可帮助学生搜集一些本地发生的青少年打架斗殴致人伤亡的案例,针对班级内呈现出一些苗头性问题,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现身说法,参与讨论,以引起学生内心情感的震撼。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邀请相关警务人员现场说法,加深对“法不可违”的感悟,从而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尊严,从小树立做守法公民的观念。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拓展教学空间,发挥多种辅助教学手段,活化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才能逐步提升法制教育成效。
一、把法律知识融入教学中,强化法制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在教学中,笔者努力探索多种途径,创设各种方法,把教材知识和法律知识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生动具体地教育学生,贴近学生实际,进行课堂讲解,启发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
1 发挥阵地法制宣传作用。班级宣传阵地是强化法制教育、营造浓厚氛围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板报设计中加入一些与法制教育有关的栏目与版面,或是刊载一些学生在法制教育中的学习心得体会等内容,营造良好的法制学习氛围。
2 发挥班会课教育功能。教师在开展班会活动时,可将法制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让学生多熟悉一些法律知识,尤其是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可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的相关法律常识融入其中,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其更多地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3 注重心理暗示功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时捕捉相关信息和学生交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消除思想认识误区,防范于未然。
二、把课堂作为法制宣传的平台,使学生系统了解法律知识
中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有些法律知识的内容含有很强的专业性术语,仅仅靠教师口头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
1 运用导学案,对法律知识进行解读。学生对宪法非常陌生,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神圣的宪法》时,教师可以在学案上设计知识专题,帮助学生理解宪法是一切法律的立法依据,使学生加深对宪法的地位、起源、特性、分类、作用、重要性、法律效力的理解,让学生能够系统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轻松构建知识网络。
2 运用多媒体进行相关信息补充,进行案例分析。在法律知识的讲授中,如果教师不补充相关信息,教学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因而应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学《法律雷池不可越》时,学生虽然明白“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但不能深刻理解这一含义。教师就需要进行教学信息的补充,以深化教学成效。如可以从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等角度选取素材进行教学补充。通过课件,利用多媒体授课,有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法律知识。
三、让活动课成为法制宣传的舞台,培养守法小公民
单纯的说教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只有深入生活实际,才能有所感悟。我们可以借助校园文化建设,活化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让学生投身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1 通过校园广播,吹响法制号角。选取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校园不良行为进行广播宣传教育,围绕青少年盲目讲义气、涉黄、涉暴、沉溺于网络等方面的惨痛教训,深化学生思想认识,在思想上防微杜渐。通过引导分析这些案件给当事人、受害者及双方家庭带来的伤害,让学生明白“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道理,为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敲响警钟,帮助学生树立做遵纪守法好公民的理念。
2 利用班会举案说法,感受法律的尊严。教师可帮助学生搜集一些本地发生的青少年打架斗殴致人伤亡的案例,针对班级内呈现出一些苗头性问题,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现身说法,参与讨论,以引起学生内心情感的震撼。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邀请相关警务人员现场说法,加深对“法不可违”的感悟,从而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尊严,从小树立做守法公民的观念。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拓展教学空间,发挥多种辅助教学手段,活化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才能逐步提升法制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