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读好《木兰诗》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讲:“教师只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用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的意义。同时,语文阅读教学又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帮助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必须体现在教学组织程序中,体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近期,笔者有幸参与一次语文观摩比赛活动,执教《木兰诗》这篇课文,采用五步阅读法教授,感觉效果尚可,在此与大家分享,并请指正。
  一、初读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触发语感,引发兴趣。阅读时要做到朗读清楚、准确。读后畅谈初步感受,勾画存疑,作为进一步阅读的基础和凭借。
  1.学生课前查字典辨析字音,读准字音。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乐府、乐府诗的相关知识,了解花木兰的故事,课前进行交流。
  3.掌握文中“骑、转、强、帖”等多音字和“帖花黄、看火伴”等通假字。
  二、细读
  字斟句酌,玩味揣摩,把握内容,体会情感。体味字里行间的含蓄之意、比喻之意、言外之意,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把握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学习作者是如何表情达意的。注重勾画精彩的语句,仔细体味其中的内涵。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等。
  教师提示:同样是五字句,唧唧/复/唧唧、可汗/大/点兵,为“二一二”节拍;不闻/机杼声、愿为/市鞍马,为“二三”节拍;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为“二二一”节拍。
  还有“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等节拍。所以,划分节奏要联系意义表达,应遵循“句不离词,词不离意”的原则。
  2.要求学生朗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3.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译全诗。
  三、精读
  深入理解,品评鉴赏,感悟情理,训练语感。品评、鉴赏语言运用的精当、语言的气势与韵味,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而体会文章思想,达到真正读懂文章的目的。
  师生共同翻译诗歌,老师就重点的词法、句法引导学生赏析。
  1.古今词义有变化:
  ①军书十二卷;②双兔傍地走;③愿驰千里足;④赏赐百千强
  2.虚数的用法:“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壮士十年归”,中的“十二”与“十”习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
  3.互文见义:如“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等。
  4.句式特点:
  复沓句。如“问女何所思……女亦无所忆”、“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顶真句。如“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对偶句。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排比句。如“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
  比喻句。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四、熟读
  根据学生自己对语言的感悟,把握其轻重缓急。对于精彩的语段,熟读成诵,丰富语言的积累,在积淀中促其对语言的内化。
  1.复述诗歌,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①写木兰停杼叹息;②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③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④写木兰十年沙场征战;⑤写木兰还朝辞官;⑥写木兰还家团聚;⑦比喻作结。
  2.理清思路,强化朗读,熟读成诵。以故事情节为主线,以木兰形象为核心,以具体语句为着眼点,在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节朗读,朗读时要边思边忆,注意内容前后照应和语言连贯畅通,力求当堂成诵。
  五、美读
  读得情真意切。要求能够有感情地读文章,完成自己对文章的再创造。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于同一篇文章来说,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同。当你能够把自己对文章中情感的把握表达出来的时候,就真正地把文章读活读美了。
  1.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用一句话评价木兰或《木兰诗》,任选一个方面,说说它带给你的美感。
  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积极的发言。有的说木兰的故事传奇优美;有的说木兰的美好形象千古不朽;有的说木兰心系祖国,情牵社稷,是个民族英雄。也有的说《木兰诗》的语言凝练晓畅,给人以视觉、听觉以至心理的享受;有的说《木兰诗》详略得当,繁简相宜,叙事技巧高超……
  2.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评价,组织学生尽情领略作品展示的奇异之美。
  ①故事的传奇美:
  一个平凡女子——木兰在非常时期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并能屡建战功,凯旋而归,着实让人惊叹。
  ②不朽的形象美: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性。她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忠君爱国,女儿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其美好形象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③壮美的爱国情:
  木兰深明大义,以国为重,代父从军,十年征战,功劳显赫……爱国情操最壮美。这也是《木兰诗》最易打动人心的地方。
  ④凝练晓畅皆优美: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复沓、问答、排比、重叠、对偶、顶真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加上丰富多彩的语言,朴素自然的口语,新奇幽默的比喻……是诗歌艺术中的精品,使之千古不衰。
  ⑤淡妆浓抹总相宜:
  文章繁简相宜,详略得当。
  写木兰采买鞍马时,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准备的紧张忙碌,展现了木兰的飒爽英姿;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一幅“少女思亲图”呼之欲出;写木兰将回乡时爷娘姊弟等人的行动,三次反复叠唱,生动地描绘了亲人们十年离别一朝团圆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形象地刻画出木兰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作者用笔可谓挥洒自如。
  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简洁,只用六句话就交代完了。而且前两句承上,后两句启下,真正写十年沙场征战的,只用了“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十个字。真乃惜墨如金。
  如此安排,正突出了诗歌对木兰孝敬父母、勇担重任的性格的颂扬,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可见,繁简安排可以起到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九中学)
其他文献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着新课标的实践,语文教学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如何使学科教学达到一个意趣盎然,情思绵长,意韵悠远的境界,使学生人文精神得到陶养,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针对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创新,掘它的潜质,收到了好的效果。  (一)个性化语言的丰厚涵咏  教学语言是组织课堂教学的载体,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它不仅仅是工具手段,还是负载着教育者的情态认
上海《语文学习》杂志2009年第10期刊发了王荣生老师指导中学语文教学的系列讲座中的第二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在这一讲中,王老师开门见山地指出:  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备课的两个关注点。我们把它分为两个方面来讲:第一,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第二,根据学情来选择教学内容。  王老师将“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和“根据学情来选择教学内容”视作评判语文教学有无
不可否认,在教育教学中客观存在着这么一群往往让老师很头疼的学生,这就是“学困生”。不幸的是有些教师用静止、片面、僵化地看待“学困生”,对他们的教育缺乏爱心、恒心,浅尝辄止后就认为他们不可救药,贴上“学困生”标签并放弃教育。而魏书生老师总是用动态、全面、发展的眼光对待自己所接触的“学困生”,采用艺术化“特殊情况育人方法”,取得显著成果,给我们诸多启示,值得我们学习。  一、承认差异,尊重、关爱“学困
精彩课堂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教学活动的精彩为课堂追求,以课堂教学艺术的恰当运用为着力点,使课堂教学的各因素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精彩的课堂教学生态,最终促进师生精彩发展的一种课堂形态。怎样才能演绎精彩课堂?必须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学家加得纳提出的。所谓智能,就是智力在某种社会和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的问题或生产创造有
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水浒传》中三个知识分子吴用、王伦、黄文炳的命运与经历,探讨他们悲剧命运与读书人身份的关系,探究时代与社会对他们命运的影响,政治对它们生存的裹挟与倾轧。从中看出元明乱世的知识分子的性格以及他们的命运和社会地位。  【关键词】《水浒传》 知识分子 吴用 王伦 黄文炳  想在《水浒传》里找出几个读书人大概和想从沙中淘金子一样困难。试图在其中找出几个典型并加以研究,粗看起来
2011年高考早已落下帏幕,我所执教的两个班级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年后再回顾成功的原因,我认为,与科学有效的制定三轮复习计划密切相关。下面就三轮复习的成效,初探其成因。  一、一轮复习“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夯实了学生的基础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考查的内容广、精、深,高考语文更是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有人认为,语文复习与否并不重要,学生最终的差异也不会太大。对此,我不以为然。语文作为一门基础与能力
今年,我校积极开展的暑期校本培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我校“15255”课堂教学模式,对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起了很大的帮助。  教与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没有充分的准备,教学活动就不能顺利地进行。结合这次培训感受在这里我就“备课”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集体备课的作用不可忽视  集体备课
【内容提要】开发《论语》“班本”教材,在文化寻根中,积淀文化基因,濡养中学生精神品格,将《论语》原文进行重构,并采取文本阅读对接“百家讲坛”式教学方式,多元评价,引领学生求真、向善、为美,踏上探寻人生大美之路。  【关键词】《论语》 乡土教材 中学生 精神品格 濡养    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针对我校教学实际,笔者及部分同仁试图开发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论语》乡土教材。实践中,我们在教学目标、教学内
“我国人民警察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  “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警察队伍给予深切关怀、寄予殷切期望。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21年起,将每年1月10日设立为“中国人民警察节”。  这是一份特殊的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