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赏”细“琢”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讲评重于指导,恰当的作文讲评,能培养学生学习写作的浓厚兴趣,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那么如何优化习作讲评流程,更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呢?“忆”“赏” “琢”“寻”——这是笔者几年来习作讲评模式的四字法宝。下面结合拼句游戏,笔者就习作讲评课模式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忆”——擦亮游戏的趣味之光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能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人类学研究发现:游戏是孩子的特点和天性。有学者也坦言:儿童时期就是游戏时期。若将游戏和习作相结合,必能扫除笼罩在孩子心中的阴霾,让他们在切身参与中感受并分享游戏作文带来的快乐。游戏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激趣、启发、辅助的功能,成为儿童习作的催化剂和有力抓手,促使儿童在游戏的情态中提升表达水平。拼句游戏规则是:班级分成四个大组,以自由选择的方式,第一组写班级同学的姓名,第二组写在哪里,第三组写表示怎样的词语,第四组写做什么事。四组词语分别放在纸箱里,任选一个学生从四个纸箱里各抽出一张纸条组成一句话。“李艳在厨房快乐地洗澡。”“郭丰睿在马桶上大口地吃汉堡。”“翁思瑜在大海里辛勤地捉蚂蚁。”……这样的拼句,让人啼笑皆非。习作指导课上,学生的笑声一浪高过一浪。讲评课一开始,我就以快乐的语气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作文游戏课的情景吗?你们能用一个词形容你们当时的心情吗?比如:一想起当时 ,我就 。”忆过往,现情境,用词句回忆游戏情景,擦亮游戏的趣味之光,很好地承接了作前指导。“回忆”这一敲门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怀着愉悦的心情走进作后的讲评。
  二、“赏”,倾听自我的心灵之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于鼓励学生,是教育中最高贵的经验。欣赏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善良。习作讲评更要注重赏的力量,教会学生赏什么,怎么赏,为什么这样赏。
  (一)明目生辉——赏妙题
  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过:“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俗话亦言:“题好文一半,花香蝶自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给文章标题“化妆”,为标题巧施“脂粉”,让题目俏丽清新起来,虏获阅文老师的“芳心”,吸引众多读者的眼球。《欢乐交响曲》《笑声大本营》《不笑?怎能不笑?》《花儿翩翩开》《句句惊心》《疯“抽”狂“拼”》《“疯狂”NO.1》《这节课,爽!》……以上习作题目,或移花接木,或巧用修辞,或反弹琵琶,或翻新剧名,或中西合璧,或直抒胸臆,或创改新词,可谓妙“题”连珠!我再由“妙题”叩问作者:取这个作文题目,当时你是怎么想的?由“妙题”引发其他学生的思考:同学们 ,读了这些题目,你们有什么感受?我再链接一些普通的没有个性的题目:《难忘的一堂课》《班上的笑声》《有趣的游戏》……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从前后不同的题目中对比反思:题目是文章的一双眼睛。拟个好题目,尤为重要,它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令读者一见钟情。
  (二)情趣横生——赏“猪肚”
  管建刚老师说:“不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动作,而是我们没有那么一颗细腻的心去感受,没有一颗写作的心去捕捉……”我们教师在讲评前要细读,胸有成竹方能鉴赏有据。课上,我是这样引导学生鉴赏作文语言的现代感的。
  “他若是真的敢在教室里洗澡,定有N多人把他拍下来,发到微博空间里,那他岂不是一夜走红?”
  “‘蔡倩文’三个字映入眼帘。‘噢,NO!’我顿时愣住了,怎么会抽到我呢?要是让我知道是谁,我要灭了他!”
  “唉,神马都是浮云,有惊无险。杨静上台后,保持着笑里藏刀的姿态,仿佛要把她恨的人K了,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她抽到的是她的好朋友施雨凝。”
  “甘雪妮在操场上无聊地写作业。我立即石化,这就是好学生的幸福吗?我可真倒霉呀,白高兴一场,我以为这次甘雪妮一定糗大了,没想到……”
  接着,我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这几个片段,想想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学生在“读”中发现这几个片段运用了网络流行语,在“赏”中悟出写作文要用上时代语言,和时代来个亲密接触,这样作文才会充满现代气息。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的评价,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赏“猪肚”这样的设计,巧妙地借助了多媒体,让学生主动探究,倾听自我的心灵之声。通过直观的范文呈现,教师匠心独运地引导学生发现并欣赏文字的语言之美,通过“读——赏——悟”,让学生真正借文悟写,从“赏”学“法”,品得真情,习得妙方,强调个性和创新,为快乐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除了欣赏“妙题”和“猪肚”,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到习作的“凤头”会“起舞”,“豹尾”要“掷地有声”。
  三、“琢”,发现习作的言语之症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提高习作水平。”“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在“赏”中习得写作方法后,要通过多次“读”,发现“文症”,哪怕是一个错误的标点也不要放过。如以下习作出现的典型病症:
  “我的心才慢慢放下,杨静又从第二个袋子抽出一张……杨静又从第三个袋子抽出一张……杨静又从第四个袋子里抽出一张,笑逐颜开地说……”
  在引导学生发现以上片段衔接上的不足后再出示下面这个片段:
  “在底下笑嘻嘻的陈圣亨,打开第一张纸条一看……我等待着第二张的到来……读完第三张,呃,我要抓狂了,现在对第四张也不抱什么希望了……”
  两个片段对比鲜明,学生对衔接之法了然于心后进行修改,行文流畅了许多。
  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的正常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我也特别赞赏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琢”中有商有量,才能激起学生写作的信心。
  四、“寻”,灵动习作的成长之思
  写作,是一种寻找,寻找自己的语言风格。在“忆”中激趣,在“赏”中习法,在“琢”中提升,在“寻”中内化,习作讲评过程就是灵动习作成长的过程。题目、开头、正文、结尾四个方面,只有反复实践,习作才能更出彩。不管是师评,还是学生自评,不管是学生互评还是师生共评,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于无形中养成检查修改习作的习惯,从而在作文后反复斟酌推敲,以提高作文质量。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阅读能力、自我纠错能力便得到了同步发展,也能提高写作能力,使文章达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境界。
  每一次习作,只有用心、真心、细心地去精赏细琢,我们才能让学生做到妙语连珠,妙笔生花,坚持“忆、赏、琢、寻”。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言语灵性只有在采用恩戈麦方式的时候最容易被释放出来。我认为,和小学生最匹配的学习方式是儿童嬉乐模式。下面,我就“儿童嬉乐型”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原则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遵循陌生化原则,提升表达的惊奇度  “妈妈,我不想写日记。”  “为什么?难道你不想与别人分享你的快乐?”  “我用照相机把它拍下来,不就行啦,何必那么麻烦?”  孩子们一开始并不惧怕表达,也不缺乏表达的冲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作业仅仅看做是教学过程的延续和补充,作业设计缺少多样性、选择性、层次性、趣味性,习惯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机械重复、形式单调、“题海战”等现象较严重。那么,如何随着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作业,板块推进课堂教学呢?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板块一: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作业需将针对性、实效性、灵活性“三性”合一,做到既有的放矢,又信马由缰;兴趣为上,
[摘 要]“适当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以别具一格的“记者见面会”的形式展开教学,形式新颖,教学氛围活跃,学生思维灵活,十分有效地落实了“适当合作”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适当合作 记者见面会 小组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66  “适当合作”是我市2014年新课堂教学改革“指导
新课标强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理解文本内容,感受内在情感,挖掘蕴含的价值,从而产生独特体验,让课堂情智共生。教学《船长》时,本着“打造个性语文、创生情智课堂”的理念,我以“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为主线贯穿课堂,引导学生个性研读,真切感受人格魅力,展示智慧、深情、动听的语文课堂。  一、初读,触摸语言的生命之美  周一贯老师说阅读的底线是“让每一个孩子读通课
[摘 要]一次失败的作文教学,带来深刻的反思与大胆的尝试。教师可结合苏教版教材及主题单元的文本特点,将习作的训练点进行分解,创设情境,随文练笔;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心灵沟通,激发学生“言爱”的欲望,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  [关键词]因课设练 情动辞发 习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85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文章。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  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想比较轻松地突破难点,实现语言“入境”,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儿童的已有认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长句,学用关联词。2.厘清课文形象之间的主
当以超越的眼光解读课文时,我们常常发现每一篇课文总有一个时空的局限。如果我们被文本框定,就会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潭。教师和文本的双重权威形成的专断,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如果我们把教材当作例子,穿越时空,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就会与作者产生共鸣。语文教学要学会分享,而不能在灌输中形成专断。分享,思维才会产生“核能裂变”;专断,思维会成一潭死水。  [案例举隅]  《读书莫放“拦路虎”》是苏教版五年级的一篇课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从妈妈生病,爸爸悉心呵护这一平实朴素的日常小事入手,描写父母之间平凡普通的生活点滴,揭示作者对真爱的理解和感悟。文字朴素但内涵丰富,意蕴深厚。让学生理解“爱如茉莉”这一主题,是课文教学的关键,也是难点。为此,我展开三重对话,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追问心灵深处的真爱到底为何物。  一、对话茉莉,挖掘真髓  阅读教学是一个三方对话的过程,其中文本是基础,
作文对中年段学生来说,难度很大。许多教师在指导时常感到头疼。中年段的学生处在过渡时期,即由低年段的写几句话、一小段话转到现在的写一篇文章,要求明显提高了,难度明显加大了。刚开始,很多学生往往觉得无从下笔,甚至产生畏惧感。这时,教师就需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分层递进、说写结合的方法,效果很好。  一、确定话题,提供素材  这里的话题,实质上是指导学生作文的内容,一个词、一
字、词、句、段、篇,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而句子教学则前承字、词,后接段、篇,起着桥梁的作用。抓好句子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重大意义。一年级是句子教学的启蒙阶段,进行严格有效的句子训练尤为重要。  然而,一些教师在日常的句子教学中却存在着重认知、轻技能的现象:一是胸无成竹,随波逐流。教师对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句型结构胸无成竹,教到哪里算哪里,往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