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环境不仅为我们开创了新的教学理念,也要求教师对教学进行探索和改进,改变以往落后的教学方式,寻求新理念下历史教学的最佳途径。
一、科学协调教与学的关系
现代教学论把教与学的关系看作:“学这个主体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这个主导是对主体的学生的主导。”这就明确了教与学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同构成教学活动中辩证统一的两个侧面的关系。只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才能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1.珍视学生主体
现代教学研究认为:“既然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这种认知活动必须是能动的、主动的、独立的活动……学生当然是主体。学生主体作用能否发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有目的地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风格、起点水平,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制定教学目标,并不断调控教学,为学生创造较为理想的认知条件,有目的地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意图。其次,教师要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力;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充满勃勃生机。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对学生的困惑,不要急于释疑,应针对实际给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略,形成自主且自动的创造性学习习惯。再次,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从单向的教师评价转向师评、生评和自评三者相结合,逐步强化学生的互评和自评,突出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所必须珍视的主体性地位。
2.张扬教师主导
如果说学校是师生展示生命力的绿洲,那么在这块绿洲上最为靓丽的风景就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创造才能、主导作用张扬的场所。当学生精神萎靡时,要能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渡兴奋时,要能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缺乏信心时,要能唤起他们的力量;当学生茫然时,要能给以启迪;当学生满怀期待时,要能读出学生眼里的愿望;要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要善于觉察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要能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要能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要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得到欢愉、发现惊喜。.
3.创设互动教学
现代教学是师生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叶澜说过:“互联网给我的震动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它的机制:因互动而生成,因生成而更新,因更新而呈现出生命特征。我们通常想到的是把某些内容上网或下载网上的内容或通过互联网进行交往。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把虚拟的网转换成一个真实的师生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师的教以学生的学为依据、为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因教师的教而变得富有成效,充满生机和活力。教与学是一种相互沟通、认同、接纳的过程,是主体不断消除误解、反思自身、达成自我发展的过程。其结果是和谐相处,但这种和谐相处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苟同,而是寻求共识,产生视界融合,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对差异的尊重、理解,达到和谐共生状态。在这样的互动教学中,学生的潜能在教师的启迪下得以开掘,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二、唤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沈德立在其著作《心理学》中指出:“兴趣是一个人为了探索知识和认知事物的意识倾向,有了这一倾向,学生学习才能表现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学习信息,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历史,是一门颇具人文性的学科。同样是讲历史,易中天、王立群、纪连海为什么这样红?他们的讲座为什么那么吸引人?这是值得每一位历史教师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唤起学习兴趣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教师的人格魅力
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又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说法。作为肩负传道、授业、解惑之大任的教育者,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时时处处要身先士卒,以激情和诗意、卓越与创新、坚韧与刚强、乐观与进取、自信自强的专业型、育人型、事业型教师的人格魅力,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我们唯有用心灵感悟心灵,用品质孕育品质,用内涵提升内涵,学生才能兴趣激昂地走向优异、成熟和深邃。
2.贴近现实生活
历史教学贴近现实生活,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价值的正确认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主动构建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历史素材与鲜活的现实同化为课堂的统一体,使历史课程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3.注意教学行为的艺术性
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能够充分挖掘教学中的艺术因素,不仅讲得明确,而且说得动人(或幽默机智,旁敲侧击;或情真意切,如春风化雨;或深入浅出,如醍醐灌顶;或简明朴实,如清水出芙蓉。);不仅写得正确,而且书得漂亮;不仅仅是教学时、空、人、物的合理搭配,而且注重师生双方的心理协调、情感沟通、气氛和谐,达到课伊始,趣即生:课进行,趣愈浓的审美化的教学境界。
三、积极创设合作学习
斯莱文教授对68项关于合作学习法和控制学习法的比较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68项研究中有49项显示出合作学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显著的。新课程呼唤教师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策略,捕捉课堂中生成性的要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信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潜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一人奉献一个亮点,大家就收获一片灿烂。目标明确精诚团结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力量聚集到一起发挥,使智慧汇拢到一起碰撞,使得学生在实现团队目标的过程中,不但从他人那里学到了知识,分享了经验,而且也顺利地实现了自己的个人目标。教学中要不断完善团队横向交流与协作机制,建立同命运、共荣辱的成就感、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创新,形成学生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既有分工又有联系,比学赶超氛围浓烈的新气象。
总之,在新课程下,历史教师理所应当地要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生命运动的一种方式,让学生有尊严有个性有灵性地存在,让学生有智商更有智慧,有知识更有思想,有文化更有教养,有阶段目标更有远见卓识。这样,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同新课程一起自由地呼吸,舒展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职教中心
一、科学协调教与学的关系
现代教学论把教与学的关系看作:“学这个主体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这个主导是对主体的学生的主导。”这就明确了教与学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同构成教学活动中辩证统一的两个侧面的关系。只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才能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1.珍视学生主体
现代教学研究认为:“既然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这种认知活动必须是能动的、主动的、独立的活动……学生当然是主体。学生主体作用能否发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有目的地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风格、起点水平,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制定教学目标,并不断调控教学,为学生创造较为理想的认知条件,有目的地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意图。其次,教师要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力;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充满勃勃生机。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对学生的困惑,不要急于释疑,应针对实际给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略,形成自主且自动的创造性学习习惯。再次,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从单向的教师评价转向师评、生评和自评三者相结合,逐步强化学生的互评和自评,突出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所必须珍视的主体性地位。
2.张扬教师主导
如果说学校是师生展示生命力的绿洲,那么在这块绿洲上最为靓丽的风景就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创造才能、主导作用张扬的场所。当学生精神萎靡时,要能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渡兴奋时,要能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缺乏信心时,要能唤起他们的力量;当学生茫然时,要能给以启迪;当学生满怀期待时,要能读出学生眼里的愿望;要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要善于觉察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要能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要能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要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得到欢愉、发现惊喜。.
3.创设互动教学
现代教学是师生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叶澜说过:“互联网给我的震动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它的机制:因互动而生成,因生成而更新,因更新而呈现出生命特征。我们通常想到的是把某些内容上网或下载网上的内容或通过互联网进行交往。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把虚拟的网转换成一个真实的师生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师的教以学生的学为依据、为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因教师的教而变得富有成效,充满生机和活力。教与学是一种相互沟通、认同、接纳的过程,是主体不断消除误解、反思自身、达成自我发展的过程。其结果是和谐相处,但这种和谐相处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苟同,而是寻求共识,产生视界融合,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对差异的尊重、理解,达到和谐共生状态。在这样的互动教学中,学生的潜能在教师的启迪下得以开掘,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二、唤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沈德立在其著作《心理学》中指出:“兴趣是一个人为了探索知识和认知事物的意识倾向,有了这一倾向,学生学习才能表现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学习信息,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历史,是一门颇具人文性的学科。同样是讲历史,易中天、王立群、纪连海为什么这样红?他们的讲座为什么那么吸引人?这是值得每一位历史教师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唤起学习兴趣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教师的人格魅力
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又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说法。作为肩负传道、授业、解惑之大任的教育者,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时时处处要身先士卒,以激情和诗意、卓越与创新、坚韧与刚强、乐观与进取、自信自强的专业型、育人型、事业型教师的人格魅力,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我们唯有用心灵感悟心灵,用品质孕育品质,用内涵提升内涵,学生才能兴趣激昂地走向优异、成熟和深邃。
2.贴近现实生活
历史教学贴近现实生活,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价值的正确认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主动构建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历史素材与鲜活的现实同化为课堂的统一体,使历史课程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3.注意教学行为的艺术性
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能够充分挖掘教学中的艺术因素,不仅讲得明确,而且说得动人(或幽默机智,旁敲侧击;或情真意切,如春风化雨;或深入浅出,如醍醐灌顶;或简明朴实,如清水出芙蓉。);不仅写得正确,而且书得漂亮;不仅仅是教学时、空、人、物的合理搭配,而且注重师生双方的心理协调、情感沟通、气氛和谐,达到课伊始,趣即生:课进行,趣愈浓的审美化的教学境界。
三、积极创设合作学习
斯莱文教授对68项关于合作学习法和控制学习法的比较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68项研究中有49项显示出合作学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显著的。新课程呼唤教师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策略,捕捉课堂中生成性的要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信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潜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一人奉献一个亮点,大家就收获一片灿烂。目标明确精诚团结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力量聚集到一起发挥,使智慧汇拢到一起碰撞,使得学生在实现团队目标的过程中,不但从他人那里学到了知识,分享了经验,而且也顺利地实现了自己的个人目标。教学中要不断完善团队横向交流与协作机制,建立同命运、共荣辱的成就感、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创新,形成学生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既有分工又有联系,比学赶超氛围浓烈的新气象。
总之,在新课程下,历史教师理所应当地要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生命运动的一种方式,让学生有尊严有个性有灵性地存在,让学生有智商更有智慧,有知识更有思想,有文化更有教养,有阶段目标更有远见卓识。这样,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同新课程一起自由地呼吸,舒展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