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疑问浅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e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标准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纲中明确提出来,这不仅是大纲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疑问 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163-01
  一、领悟课标要求,把握数学方法
  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1、明确基本要求,渗透“层次”教学。《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教学大纲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比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课程标准》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经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的或“会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在教学中, 不能随意提高层次,不然的话,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动摇他们的学习信心。
  2、从“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关于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内涵与外延,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其实,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含。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是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比如化归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具体表现为从已知到未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课本引入了许多数学方法,比如换元法,消元法、图象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在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数学方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略内含于方法的数学思想;同时,数学思想的指导,又深化了数学方法的运用。这样处置,使“方法”与“思想”珠联璧合,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寓于教学之中,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二、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要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能对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渗透“方法”,了解“思想”。由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载体。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灌输知识的结论,就必然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机。如《有理数》这一章,与原来部编教材相比,它少了“有理数大小的比较”一节。而它的要求则贯穿在整章之中,在数轴教学之后,就引出了“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而两个负数比大小的全过程单独地放在绝对值教学之后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住这个逐级渗透的原则,既使这一章节的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又向学生渗透了形数结合的思想,学生易于接受。
  2、训练“方法”,理解“思想”。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熟悉初中的全部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素材,对这些知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按照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如在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时,引导学生先研究底数、指数为具体数的同底数幂的运算方法和运算结果,从而归纳出一般方法,在得出用a表示底数,用m、n表示指数的一般法则以后,再要求学生应用一般法则来指导具体的运算。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方法,也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
  3、掌握“方法”,运用“思想”。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经过理解、应用、练习复习等才能掌握和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领会。另外,使学生形成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必须建立起学生自我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这更需要一个反复训练、不断感悟的过程。比如运用类比的数学方法,在新概念提出、新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学生就易于理解和掌握,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有关性质时,我们可以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性质类比。通过重复性的演示,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类比法。
  4、提炼“方法”,完善“思想”。教学中要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分散在各个不同部分,而同一问题又可以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的概括、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提炼、揣摩概括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落在实处。
  总之,有思想和方法的课,能给学生留下长久的思想激动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大有裨益。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今信息社会知识激增,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教学需要开放性。对文本开放、对学生生活实际开放,要面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向学生的整个世界,关注语文与生活的沟通、人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始终处于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学习环境中,以适应开放性社会的发展趋势。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资源的利用我们可以在课前预设,但更多的、灵动的资源根本无法预测。所以,在设计时,对可能出现的生成性资源要充分估计,有的放矢的开发。同时,必须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矛盾,使预设与生成动态平衡,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预设 生成 资源 发散 质疑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重点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动态
计算机技术与教学活动的结合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环节.讨论了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从
大数据时代,各个群体间交换和发布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保证数据发布中的隐私安全,隐私策略对数据进行抽象描述,用一个大区间去替换数据属性的某个具体值。例如:将医疗数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翻转课堂这一新兴教育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这一起源于美国的教育模式,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核心,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教育模式,正以其先进以及独特的优势慢慢取代传统课堂教学,受到我国教育界的赞赏以及重视。本文通过其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而来阐述其理念,以及该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分析其优势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翻转课堂 大学英语教学 应用  【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21世纪的重要标志之一,全球的互联网用户也在急剧增多,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变得日益丰富。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具有共享性的信息空间,同时具有全球性、分布
【摘 要】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更加严格,它要求教师不再追求死板的传统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改变课堂教学观念与结构,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每一位教师值得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教学策略;课堂观念;教学理念;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前言:  在我国社会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
技术的更迭换代不仅赋予了媒介发展的新动力,还不断激发媒介发展新的形式和功能。大数据技术的诞生与发展催生了信息大爆炸式的传播模式,让信息的传播越出时间和空间的区隔。新型互联网技术尽管提高了经济效率,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新的困扰,当“前台”的信息困扰着“后台”私人生活时,人们是否能拥有“删除”的权利来保护个人的隐私生活呢?由此,“被遗忘权”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隐私保护权利诞生了。被
近年来,大学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多措并举提高安全教育的时效性,提升大学生的安全素养,是所有高校面临的共同任务。但从目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际情况看,全方位、多层次、可持续的安全教育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因而,立足学校,描述大学生安全教育开展状况,对其进行全方位剖析,提出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的对策和建议,对于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大学生安全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S大学为例,综合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