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维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展开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学习,进而提高名篇阅读的效果:读听结合,梳理行文思路;读说结合,加强情感体验;读思结合,注重思维练习;读写结合,借鉴语言技巧。
[关键词]多维结合;名篇阅读;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0022-0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文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我国的文学名篇,提高文学素养。值得思考的是,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名篇时,只追求学生的阅读量,不注重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学生往往只读不说、只读不思、只读不写,这样很难让学生从名篇中获得启迪,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维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提升名篇学习的有效性。
一、读听结合,梳理行文思路
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比较重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却忽视了要促进学生倾听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将阅读和倾听结合在一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文章的内容讲述给学生听,引导学生在倾听故事的同时尝试提取出其中的有用信息,并在整理信息后复述文章的内容。这样的练习能让学生提高倾听能力,促使学生在倾听的同时学会归纳整理信息,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在学习《散步》时,教师就可以将文章的内容诵读出来,并鼓励学生尝试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整理行文思路。不同的学生整理能力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只能说出:“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和一家人一起出去散步的过程。”此时教师可以将文章分成若干部分,让学生尝试诵读,鼓励其他学生尝试在倾听后总结这部分的结构特点。如在诵读文章的第一、第二段后,学生总结:“这一部分写了散步的地点、人物和散步的原因。”在诵读第三到第五段后尝试总结:“这部分写了田野的美景,表达了散步的乐趣。”在诵读第六到第八段后提出:“这部分写了散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将挖掘出的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尝试整合出文章的结构。如有学生提出:“作者先介绍了散步的基本情况,如地点和原因等,而后写了散步的整个过程。其中散步过程中的波澜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内容,作者通过这个事件展现出了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通过读听结合的练习,学生整理出了文章的结构。
在读听结合的过程中,除了可以由教师给学生诉说故事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展现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其他学生在倾听后尝试整理文章的结构。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提升,也能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文章产生更深的情感。
二、读说结合,加强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名篇中的片段,然后尝试说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学生可以说说自己对于名篇的评价,也可以说说通过阅读作品是否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什么影响。这样能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名篇,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
《皇帝的新装》是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种经典童话作品,并运用读说结合的方式,说说自己阅读这些作品时的内心感受,谈谈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在听取学生的表达后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思考。以《皇帝的新装》一文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童话故事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也会遇到像文中的骗子这样的人呢?大家会不会被他们的花言巧语骗到呢?”如有学生提出:“这让我联想到不少人在购物时往往会被推销员几句花言巧语所骗。如明明只是普通的化妆品,却被说成是有延缓衰老等作用,这其实也利用了人们的虚荣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了切身的感受,再来分析《皇帝的新装》一文的主旨,学生便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只读不说会使学生成为名篇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失去阅读作品的兴趣。教师如果能采用读说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则能让学生在心理上高度重视,对名篇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说”的话题,让学生尝试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探究,强化情感体验。
三、读思结合,注重思维练习
不少教师认为在引导学生阅读名篇时,只要促使其把握住其中的主题即可。这种观点并无错误,但是部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在学生还未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的情况下就将其主题内涵、思想价值等内容灌输给学生,使学生流于浅阅读,无法深入思考。同时,简单地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也会让学生套路化地阅读,影响了学生的深入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读思结合,在阅读名篇的过程中思考其中的关键问题。
课文《狼》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的名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聊斋志异》,并在阅读时深刻思考,探究作者想要通过故事讲述怎样的道理,说说自己能否从中得到收获。在《狼》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其中狼的形象提出问题,如:“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作者认为这可笑,那么狼究竟是因为什么才害死了自己呢?这个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呢?”教师还可以围绕《聊斋志异》整体提出问题,如:“《聊斋志异》中的故事都十分短小精悍,但是却给人耐人寻味的感觉。郭沫若曾经评价这部作品‘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大家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呢?尝试选取其中的例子来说明。”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思想。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其进行深入探究,如可以就文章中的留白处、矛盾点等提出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思考。教师不必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可以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情况用一个个小问题循循善诱地进行引导,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四、读写结合,借鉴语言技巧
不少学生在阅读名篇时只读不写,这样不利于学生通过名篇阅读提高自己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思考文章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并尝试在自己创作时运用这些语言技巧,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名作,也是现代散文的精华之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这篇名作的同时展开思考,探究其中的写作手法。如提出问题:“这篇文章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什么呢?”学生认为是文章中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教师继而鼓励学生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说说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是什么,能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用的是擬人的手法,能让人产生一种亲切感。这样的深入探究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语言技巧。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展开写作,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有学生尝试模仿文章拟人的手法进行创作:“草原上的骏马飞奔了起来,如同一队急行军一样飞跃而过,狂风掀起了一阵花雨。”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和课文进行对比,看看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思考要如何改进。如学生将自己写的句子和《春》进行对比后,发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借助动词“钻”更为形象地体现出“小草”小巧的特点,但是“骏马”和“急行军”除了速度这个点相似以外,在情感等其他方面相似点并不多,因此这个拟人句写得还不够成功。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创作的作品与名篇进行对比,说说两者之间的差距。在对比过后,学生可以酌情修改自己的作品,这样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名篇的语言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名篇时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多维结合的方式展开阅读,在提升阅读量的同时也提高自己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真正提高。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关键词]多维结合;名篇阅读;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0022-0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文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我国的文学名篇,提高文学素养。值得思考的是,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名篇时,只追求学生的阅读量,不注重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学生往往只读不说、只读不思、只读不写,这样很难让学生从名篇中获得启迪,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维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提升名篇学习的有效性。
一、读听结合,梳理行文思路
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比较重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却忽视了要促进学生倾听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将阅读和倾听结合在一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文章的内容讲述给学生听,引导学生在倾听故事的同时尝试提取出其中的有用信息,并在整理信息后复述文章的内容。这样的练习能让学生提高倾听能力,促使学生在倾听的同时学会归纳整理信息,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在学习《散步》时,教师就可以将文章的内容诵读出来,并鼓励学生尝试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整理行文思路。不同的学生整理能力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只能说出:“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和一家人一起出去散步的过程。”此时教师可以将文章分成若干部分,让学生尝试诵读,鼓励其他学生尝试在倾听后总结这部分的结构特点。如在诵读文章的第一、第二段后,学生总结:“这一部分写了散步的地点、人物和散步的原因。”在诵读第三到第五段后尝试总结:“这部分写了田野的美景,表达了散步的乐趣。”在诵读第六到第八段后提出:“这部分写了散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将挖掘出的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尝试整合出文章的结构。如有学生提出:“作者先介绍了散步的基本情况,如地点和原因等,而后写了散步的整个过程。其中散步过程中的波澜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内容,作者通过这个事件展现出了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通过读听结合的练习,学生整理出了文章的结构。
在读听结合的过程中,除了可以由教师给学生诉说故事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展现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其他学生在倾听后尝试整理文章的结构。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提升,也能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文章产生更深的情感。
二、读说结合,加强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名篇中的片段,然后尝试说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学生可以说说自己对于名篇的评价,也可以说说通过阅读作品是否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什么影响。这样能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名篇,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
《皇帝的新装》是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种经典童话作品,并运用读说结合的方式,说说自己阅读这些作品时的内心感受,谈谈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在听取学生的表达后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思考。以《皇帝的新装》一文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童话故事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也会遇到像文中的骗子这样的人呢?大家会不会被他们的花言巧语骗到呢?”如有学生提出:“这让我联想到不少人在购物时往往会被推销员几句花言巧语所骗。如明明只是普通的化妆品,却被说成是有延缓衰老等作用,这其实也利用了人们的虚荣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了切身的感受,再来分析《皇帝的新装》一文的主旨,学生便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只读不说会使学生成为名篇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失去阅读作品的兴趣。教师如果能采用读说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则能让学生在心理上高度重视,对名篇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说”的话题,让学生尝试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探究,强化情感体验。
三、读思结合,注重思维练习
不少教师认为在引导学生阅读名篇时,只要促使其把握住其中的主题即可。这种观点并无错误,但是部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在学生还未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的情况下就将其主题内涵、思想价值等内容灌输给学生,使学生流于浅阅读,无法深入思考。同时,简单地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也会让学生套路化地阅读,影响了学生的深入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读思结合,在阅读名篇的过程中思考其中的关键问题。
课文《狼》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的名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聊斋志异》,并在阅读时深刻思考,探究作者想要通过故事讲述怎样的道理,说说自己能否从中得到收获。在《狼》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其中狼的形象提出问题,如:“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作者认为这可笑,那么狼究竟是因为什么才害死了自己呢?这个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呢?”教师还可以围绕《聊斋志异》整体提出问题,如:“《聊斋志异》中的故事都十分短小精悍,但是却给人耐人寻味的感觉。郭沫若曾经评价这部作品‘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大家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呢?尝试选取其中的例子来说明。”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思想。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其进行深入探究,如可以就文章中的留白处、矛盾点等提出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思考。教师不必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可以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情况用一个个小问题循循善诱地进行引导,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四、读写结合,借鉴语言技巧
不少学生在阅读名篇时只读不写,这样不利于学生通过名篇阅读提高自己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思考文章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并尝试在自己创作时运用这些语言技巧,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名作,也是现代散文的精华之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这篇名作的同时展开思考,探究其中的写作手法。如提出问题:“这篇文章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什么呢?”学生认为是文章中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教师继而鼓励学生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说说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是什么,能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用的是擬人的手法,能让人产生一种亲切感。这样的深入探究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语言技巧。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展开写作,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有学生尝试模仿文章拟人的手法进行创作:“草原上的骏马飞奔了起来,如同一队急行军一样飞跃而过,狂风掀起了一阵花雨。”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和课文进行对比,看看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思考要如何改进。如学生将自己写的句子和《春》进行对比后,发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借助动词“钻”更为形象地体现出“小草”小巧的特点,但是“骏马”和“急行军”除了速度这个点相似以外,在情感等其他方面相似点并不多,因此这个拟人句写得还不够成功。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创作的作品与名篇进行对比,说说两者之间的差距。在对比过后,学生可以酌情修改自己的作品,这样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名篇的语言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名篇时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多维结合的方式展开阅读,在提升阅读量的同时也提高自己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真正提高。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