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与沉淀,体现着我们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文言文教学有益于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语文教学改革历经十几年,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讲为主的模式上。长此以往,不仅难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不高。下面,笔者谈几点教学心得:
一、巧妙导入,激发浓厚兴趣
导入和展示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阶段,导入是思维的起点,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影响一堂课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如果导入成功,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所以,教师必须慎重对待导入环节。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也大不相同。很多学生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也是他们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重新课导入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第一源泉”,上新课前,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就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吸引他们学习的注意力。如在教学《扁鹊见蔡桓公》时,笔者先在黑板上写了“病入膏肓”“讳疾忌医”“防微杜渐”这三个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再组织学生讨论:“谁‘病入膏肓’?为什么‘病入膏肓’?怎样防止?”三个成语把整篇课文的情节串联起来,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不仅有良好的气氛,让学生像听历史故事一样领悟全文的主题思想,而且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比赛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比赛活动,学生因渴望取胜,会间接产生学习兴趣,主动获取知识。笔者经常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背诵比赛、查字典比赛、把课文改成故事及演讲比赛、对课文知识的检测比赛等,赛后计团体总分,给予优胜组奖励。通过比赛活动,既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成的动机,促使他们主动细读课文,获取知识,爱上文言文的学习。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针对初中生学习兴趣不持久的问题,笔者认为,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1.认真阅读课后注释
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文学功底的人也需要借助注解才能读懂它,所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注解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只有认真阅读课后浅显而详尽的注解,才能解决生字、难词,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内容,为顺畅朗读文言文铺平道路。
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
学生在预习文言文时,除了看课文的注释之外,遇到疑难问题还应查工具书,尤其是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借助工具书读懂全文,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此外,对于难理解的字、词、句或义项过多的词,教师可以列举出来,让学生进行讨论、鉴别、分析、比较,使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学习方法。
3.反复诵读,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文意,教师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俗话说:“熟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可以把教师泛读、学生仿读、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结合起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水平,仅靠一学期的教学和几篇文言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结合课文,逐步扩展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视新旧知识、课内外知识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勇于质疑、议疑、解疑,帮助他们由浅入深地逐步深化知识,让学生在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变得乐学、善学、要学。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载县第四中学)
一、巧妙导入,激发浓厚兴趣
导入和展示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阶段,导入是思维的起点,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影响一堂课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如果导入成功,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所以,教师必须慎重对待导入环节。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也大不相同。很多学生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也是他们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重新课导入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第一源泉”,上新课前,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就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吸引他们学习的注意力。如在教学《扁鹊见蔡桓公》时,笔者先在黑板上写了“病入膏肓”“讳疾忌医”“防微杜渐”这三个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再组织学生讨论:“谁‘病入膏肓’?为什么‘病入膏肓’?怎样防止?”三个成语把整篇课文的情节串联起来,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不仅有良好的气氛,让学生像听历史故事一样领悟全文的主题思想,而且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比赛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比赛活动,学生因渴望取胜,会间接产生学习兴趣,主动获取知识。笔者经常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背诵比赛、查字典比赛、把课文改成故事及演讲比赛、对课文知识的检测比赛等,赛后计团体总分,给予优胜组奖励。通过比赛活动,既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成的动机,促使他们主动细读课文,获取知识,爱上文言文的学习。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针对初中生学习兴趣不持久的问题,笔者认为,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1.认真阅读课后注释
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文学功底的人也需要借助注解才能读懂它,所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注解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只有认真阅读课后浅显而详尽的注解,才能解决生字、难词,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内容,为顺畅朗读文言文铺平道路。
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
学生在预习文言文时,除了看课文的注释之外,遇到疑难问题还应查工具书,尤其是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借助工具书读懂全文,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此外,对于难理解的字、词、句或义项过多的词,教师可以列举出来,让学生进行讨论、鉴别、分析、比较,使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学习方法。
3.反复诵读,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文意,教师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俗话说:“熟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可以把教师泛读、学生仿读、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结合起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水平,仅靠一学期的教学和几篇文言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结合课文,逐步扩展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视新旧知识、课内外知识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勇于质疑、议疑、解疑,帮助他们由浅入深地逐步深化知识,让学生在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变得乐学、善学、要学。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载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