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春天,我参加了市教研室在古城海州实验中学举行的苏教版初中语文“三案六环节”课堂研讨活动。活动分三步:首先是观摩听课,然后是专家就教案六个环节的实施作的观察调研,最后是市教研员朱老师的总结。
在此,我仅从所听的一堂课来谈谈个人的一点观察与体会。这一课是法布尔的科学小品《松树金龟子》。
一.对比课堂教学流程
听课流程:
(一)导入课题:用多媒体央视少儿主持人“金龟子”像片导入。
(二)感知金龟子:多媒体播放金龟子的系列生活图片。
(三)探究文本:1、提问字词积累。2、理清文章结构:自读课文,小组讨论后展示板演提纲,老师点评。3、欣赏文本语言:从准确性和生动性两方面分别举例说明,交流后点评,归纳欣赏方法。(注:这一环节按照学案问题进行,但学生板演时间太长,导致拖堂)
(四)总结全文:本篇科学小品可谓是诗意与科学的完美结合!课后完成巩固案。
专家主要点评了每个环节的分配时间,学生活动的次数,教师点拨的次数以及课堂有效性分析和建议等。
我来安排:
(一)导入课题:由鲁迅笔下可爱的蚰蛉蟋蟀斑蝥等昆虫说起,多媒体打出名著《昆虫记》,引用公认的评价“科学与诗意的完美结合”设疑:1、本文的诗意体现在哪?2、文中告诉我们哪些松树金龟子的科学知识?3、预习中,你有哪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从名著阅读整体特色入手,激发阅读兴趣,增强质疑能力)
(二)感知文本:1、速读课文。2、板书重点及难记字词。3、讨论内容及概括大意:方法: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结合(一)中的第(2)题,欣赏金龟子的生活图片。(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扫清字词,把握主要内容)
(三)探究欣赏:1、语言的诗意性体现?(抓住比拟的修辞方法,完成开始时的提问)2、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小组交流,老师点评欣赏方法,结合指导朗诵精彩句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欣赏、诵读、体悟、探究语言的能力)
激情过度:每一个存在都是神秘的疑问,每一种生命都是美丽的诗篇!同学们,张开你的慧眼,关注一下我们身边的世界。
(四)拓展延伸:1、你平时观察过何种昆虫?2、亲自饲养一种小昆虫或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养成观察、记录等科学习惯)
二.构建高效课堂旨要
如何上好科学小品文?看一下现行的教材,除九下外,几乎每册都安排有一至两个单元的科学小品文。这说明科学在今天有多重要。但是,我们要清楚:凡是典范的科学小品文,基本都是诗意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上好这类文体要做到:
第一、要从诗意切入,即营造浓浓的语文味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培养兴趣习惯,观察思考记录等。如教学《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可先营造浓浓的语文味式的导入:“我们在《白杨礼赞》一文中,积累了一个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麦浪”,今天再来积累一个妙手偶得的形象词汇“沙海”。同学们,看到《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个标题,你最想知道什么?(生答)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茫茫沙海,共同揭开它的庐山真面!”这样,在美丽激情的语言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用深情并茂的朗读来品味二者(语言内容)的完美结合。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不能没有美丽的诵读。就像蔡芸芝先生教学生读书时那歌唱般的音调留给魏巍难忘的记忆,真正的诵读是用心的体会和陶醉。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不是衡量课堂高效的定点指标。高效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受到了锻炼,审美是否感到了愉悦,修养是否得到了提升……而要实现这些,首先就要营造课堂浓浓的语文味道。
三.营造语文教学味道
语文味道贯穿在教师对教材目标的审美挖掘、对教学环节的衔接牵引和对学生的及时点拨等过程中。要炼就扎实的基本功,最好的途径莫过于读书。“读古今书,做圣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俗语都在警示我们:读书能厚实积累,丰富智慧。书读到一定程度,自然 “天光云影共徘徊”——从更高的角度审视教材驾驭课堂,而不仅仅满足于热热闹闹的形式。
古人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少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由于学生阅历所限,感悟文本往往浅尝辄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帮助学生营造一定的语文情境氛围,探究各种知识奥秘。所以我们必须明确,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才能营造出浓浓的语文韵味,才能建构起高效的语文课堂。如果我们能把科学小品上出浓浓的语文味道,那么其他体裁的文章还用说吗?
孔善莹,教师,现居江苏灌云。
在此,我仅从所听的一堂课来谈谈个人的一点观察与体会。这一课是法布尔的科学小品《松树金龟子》。
一.对比课堂教学流程
听课流程:
(一)导入课题:用多媒体央视少儿主持人“金龟子”像片导入。
(二)感知金龟子:多媒体播放金龟子的系列生活图片。
(三)探究文本:1、提问字词积累。2、理清文章结构:自读课文,小组讨论后展示板演提纲,老师点评。3、欣赏文本语言:从准确性和生动性两方面分别举例说明,交流后点评,归纳欣赏方法。(注:这一环节按照学案问题进行,但学生板演时间太长,导致拖堂)
(四)总结全文:本篇科学小品可谓是诗意与科学的完美结合!课后完成巩固案。
专家主要点评了每个环节的分配时间,学生活动的次数,教师点拨的次数以及课堂有效性分析和建议等。
我来安排:
(一)导入课题:由鲁迅笔下可爱的蚰蛉蟋蟀斑蝥等昆虫说起,多媒体打出名著《昆虫记》,引用公认的评价“科学与诗意的完美结合”设疑:1、本文的诗意体现在哪?2、文中告诉我们哪些松树金龟子的科学知识?3、预习中,你有哪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从名著阅读整体特色入手,激发阅读兴趣,增强质疑能力)
(二)感知文本:1、速读课文。2、板书重点及难记字词。3、讨论内容及概括大意:方法: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结合(一)中的第(2)题,欣赏金龟子的生活图片。(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扫清字词,把握主要内容)
(三)探究欣赏:1、语言的诗意性体现?(抓住比拟的修辞方法,完成开始时的提问)2、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小组交流,老师点评欣赏方法,结合指导朗诵精彩句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欣赏、诵读、体悟、探究语言的能力)
激情过度:每一个存在都是神秘的疑问,每一种生命都是美丽的诗篇!同学们,张开你的慧眼,关注一下我们身边的世界。
(四)拓展延伸:1、你平时观察过何种昆虫?2、亲自饲养一种小昆虫或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养成观察、记录等科学习惯)
二.构建高效课堂旨要
如何上好科学小品文?看一下现行的教材,除九下外,几乎每册都安排有一至两个单元的科学小品文。这说明科学在今天有多重要。但是,我们要清楚:凡是典范的科学小品文,基本都是诗意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上好这类文体要做到:
第一、要从诗意切入,即营造浓浓的语文味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培养兴趣习惯,观察思考记录等。如教学《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可先营造浓浓的语文味式的导入:“我们在《白杨礼赞》一文中,积累了一个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麦浪”,今天再来积累一个妙手偶得的形象词汇“沙海”。同学们,看到《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个标题,你最想知道什么?(生答)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茫茫沙海,共同揭开它的庐山真面!”这样,在美丽激情的语言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用深情并茂的朗读来品味二者(语言内容)的完美结合。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不能没有美丽的诵读。就像蔡芸芝先生教学生读书时那歌唱般的音调留给魏巍难忘的记忆,真正的诵读是用心的体会和陶醉。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不是衡量课堂高效的定点指标。高效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受到了锻炼,审美是否感到了愉悦,修养是否得到了提升……而要实现这些,首先就要营造课堂浓浓的语文味道。
三.营造语文教学味道
语文味道贯穿在教师对教材目标的审美挖掘、对教学环节的衔接牵引和对学生的及时点拨等过程中。要炼就扎实的基本功,最好的途径莫过于读书。“读古今书,做圣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俗语都在警示我们:读书能厚实积累,丰富智慧。书读到一定程度,自然 “天光云影共徘徊”——从更高的角度审视教材驾驭课堂,而不仅仅满足于热热闹闹的形式。
古人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少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由于学生阅历所限,感悟文本往往浅尝辄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帮助学生营造一定的语文情境氛围,探究各种知识奥秘。所以我们必须明确,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才能营造出浓浓的语文韵味,才能建构起高效的语文课堂。如果我们能把科学小品上出浓浓的语文味道,那么其他体裁的文章还用说吗?
孔善莹,教师,现居江苏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