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问些资料、调查访问、实验及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滨州医学院特教学院残疾瑜伽课程学习的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性研究探讨瑜伽对高校残疾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实验证明,瑜伽练习对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明显的良性影响,这一结果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瑜伽 残疾大学生 心理 影响
瑜伽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它起源于印度,流行于世界各国。近年来,这项健身运动被普遍的推广到各大高校,它以其自身特有的魅力,深受广大大学生健身爱好者的青睐和喜爱,尤其是残疾大学生尤为热爱,在高校中出现瑜伽健身的新热潮。
应该说,瑜伽这项运动的开展,对场地设施、运动器材的要求并不高,运动强度适中,对缓解压力、消除疲劳、完善人体植物性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有独特的效果,可以说是一项很好的健身又健心的运动项目。
由于瑜伽这项运动内容编排较为灵活,使得深受高校残疾大学生的喜爱,其对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的良性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瑜伽课程的开设,使残疾大学生能分享到运动参与的喜悦。参加瑜伽练习,能够满足残疾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及其他各方面的素质,是他们学会自强、自立,展现自我、超越自我,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有效方式。
目前国内从运动心理学角度对残疾人参加瑜伽课程状况进行定性与定量心理分析较少,为此,通过对其心理状态影响来看瑜伽对残疾大学生影响。
1.瑜伽的起源与发展
1.1起源
“瑜伽”是梵文词,意思是自我和原始动因的结合或一致,瑜伽就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们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体系。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簡单地说瑜伽是生理上的动态的运动及心灵上的练习,也是应用在每天的生活哲学。
1.2发展
瑜伽源自于古老而神秘的印度,后流传到欧美发达国家,近些年在我国悄然兴起,在全国也出现很多的知名瑜伽健身馆,同时,在一些高校也开设了瑜伽的课程和学习班,这些课程的开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尤其是残疾学生学习的热潮不断,对其自身的完善和心理健康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2.瑜伽的特点
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等因素不同程度上对人们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残疾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由于残疾大学生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其残疾,让其不能同其他正常学生一起参与体育锻炼,这对于残疾学生而言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而瑜伽恰恰适合这些残疾大学生运动和健身的需求。瑜伽不同其他的健身方式,它通过呼吸、意识和姿态的结合,达到身心双修的目的,瑜伽练习讲究在宁静的心境下进行身体的舒缓伸展,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每一个动作所产生的感觉上,清新、自然的环境加上婉转流动的音乐,这使残疾大学生的身心将会沉浸在无比宁静的氛围中,净化心灵、调整情绪。所以通过瑜伽呼吸和伸展的练习,不但能使人们保持健美的形体,还缓解压力,修身养性,使残疾大学生心理得以净化。
瑜伽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作为残疾大学生体育锻炼项目有明显优势。其一,绝大多数体育项目的心理调节能力都是在长时间运动过程中完成的,而瑜伽中专门的呼吸和调息功法。与篮球、田径等常见大学体育课项目相比,健身瑜伽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其二,与常见体育课项目相比,瑜伽动作分类更为细致,在练习动作的选择上更为宽泛,练习更具针对性。如,健美操等运动动作绝大多数需要上下肢配合,否则动作无法完成。瑜伽动作中,我们可以让双腿残疾的学生坐在垫上完成主要用上肢完成的动作和躯干动作,单腿残疾的学生可以加单足下肢动作及单足平衡性、柔韧性动作,上肢残疾的可选择下肢动作和躯干动作,所有学生呼吸功法、调息法等基本都不影响完成。其三,瑜伽更适合肢残大学生作为今后的健身项目。瑜伽练习所需的场地、器材都较为简单,在业余健身活动中较易实施。
残疾大学生瑜伽练习对心理影响。
3.残疾人体育教育对改善残疾人心理的现实意义
残疾人学校体育教育和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参与体现了体育与德育、智育的有机结合也是特殊教育的组成部分。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进行有效的身体锻炼能够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展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提高社会生存能力,实现残疾人的“平等、参与、共享”目标提供广阔的机会和更为有效的途径。
目前,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多为肢残大学生,他们依然是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其中部分肢残学生在普通学校中的体育教育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即使是在专门招收残疾大学生的院校中他们也是作为少数人的群体而存在。由于其自身残疾、活动范围、项目开展等问题使得绝大多数肢残大学生也未能得到更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现有的课程主要以传统保健类气功、力量训练和一些传统项目为主。少数专门招收肢残大学生的高校在课程安排上相对全面一些,但课程较为陈旧、锻炼针对性有限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样,不能有效的调动残疾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影响了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体育锻炼的过程是在身体锻炼的同时,通过这一过程的群体性间接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积极有效的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培养有着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作用。
4研究对象及方法
4.1研究对象
本文以滨州医学院特教学院09、08、07级参加瑜伽训练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4.2研究方法
4.2.1问卷调查法
选择滨州医学院特教学院参加瑜伽练习的72名残疾大学生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一年练习前后的对比
4.2.2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理统计
5.结果分析
实验前后心理健康对比
训练前(100) 训练后(100)
因子 `x SD `x SD P
躯体化 1.59 0.42 1.45 0.39 <0.01
强迫症状 2.05 0.57 1.92 0.57 <0.05
人际关系 1.91 0.53 1.82 0.59 <0.05
抑郁 1.75 0.48 1.64 0.50 <0.01
焦虑 1.63 0.44 1.58 0.49 >0.05
敌对 1.73 0.62 1.69 0.6 >0.05
恐惧 1.47 0.39 1.45 0.44 >0.05
偏执 1.6 0.45 1.66 0.53 >0.05
精神病性 1.6 0.4 1.54 0.49 <0.05
总均分 1.69 0.47 1.63 0.51 <0.05
从该表可以看出,训练后较训练前都有所提高。T检验进一步显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精神病性差异显著(P<0.05); 躯体化、抑郁非常显著;焦虑、敌对、恐惧、偏执不显著。
实验进一步证明,瑜伽锻炼对于大学生尤其是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良性发展的功效显而易见。
残疾大学生通过练习瑜伽,其自身肢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身体机能得以提高,不断提升自信心,有益于其心理健康。残疾大学生因为其自身原因与正常学生很相比有些方面处于弱势,易引起心理波动,而瑜伽的练习有效的解决内心的问题,让其用一颗开阔的心去面对一切,弥补了心理的不足;原本一些残疾大学生不喜欢与其他同学交流,尤其是一些身体健全的同学,其本身就体现自卑的心理,让他们的交流面也变的更窄,而瑜伽对其心灵净化,提高其自信心,大胆的去释放自己,让自己融入到这个学校大家庭中,使原本较为孤立、狭窄的人际关系不断拓展。
瑜伽对残疾大学生心理影响,也充分体现了《瑜伽心经》中所提过的瑜伽对人的心理净化及改善,能有效调节练习者的心理状态,改变其原有的不健康的状态;而这也充分体现了瑜伽对残疾大学生心理改善,使其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而不至因心理问题造成更多的遗憾。
瑜伽的练习对于残疾大学生调节身心平衡、改善整个机体的健康状况和平衡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瑜伽让其释放能量,促使能量流动,使身心重新充满活力,精神振作,对身心也起到镇静作用。总之,瑜伽可以说是对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有着较为客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蕙兰,柏忠言 瑜伽——气功与冥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23。
[2]邓毅明,武晓君 大学生“健身瑜伽”体育新课程的设计和尝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5月。
[3]白微,纪英雷,李岩 论瑜伽的健身作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8 月 。
[4]王福祥 山东省普通高校女生中开设瑜伽选修课的可行性研究【D】 , 河北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 瑜伽 残疾大学生 心理 影响
瑜伽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它起源于印度,流行于世界各国。近年来,这项健身运动被普遍的推广到各大高校,它以其自身特有的魅力,深受广大大学生健身爱好者的青睐和喜爱,尤其是残疾大学生尤为热爱,在高校中出现瑜伽健身的新热潮。
应该说,瑜伽这项运动的开展,对场地设施、运动器材的要求并不高,运动强度适中,对缓解压力、消除疲劳、完善人体植物性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有独特的效果,可以说是一项很好的健身又健心的运动项目。
由于瑜伽这项运动内容编排较为灵活,使得深受高校残疾大学生的喜爱,其对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的良性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瑜伽课程的开设,使残疾大学生能分享到运动参与的喜悦。参加瑜伽练习,能够满足残疾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及其他各方面的素质,是他们学会自强、自立,展现自我、超越自我,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有效方式。
目前国内从运动心理学角度对残疾人参加瑜伽课程状况进行定性与定量心理分析较少,为此,通过对其心理状态影响来看瑜伽对残疾大学生影响。
1.瑜伽的起源与发展
1.1起源
“瑜伽”是梵文词,意思是自我和原始动因的结合或一致,瑜伽就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们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体系。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簡单地说瑜伽是生理上的动态的运动及心灵上的练习,也是应用在每天的生活哲学。
1.2发展
瑜伽源自于古老而神秘的印度,后流传到欧美发达国家,近些年在我国悄然兴起,在全国也出现很多的知名瑜伽健身馆,同时,在一些高校也开设了瑜伽的课程和学习班,这些课程的开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尤其是残疾学生学习的热潮不断,对其自身的完善和心理健康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2.瑜伽的特点
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等因素不同程度上对人们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残疾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由于残疾大学生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其残疾,让其不能同其他正常学生一起参与体育锻炼,这对于残疾学生而言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而瑜伽恰恰适合这些残疾大学生运动和健身的需求。瑜伽不同其他的健身方式,它通过呼吸、意识和姿态的结合,达到身心双修的目的,瑜伽练习讲究在宁静的心境下进行身体的舒缓伸展,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每一个动作所产生的感觉上,清新、自然的环境加上婉转流动的音乐,这使残疾大学生的身心将会沉浸在无比宁静的氛围中,净化心灵、调整情绪。所以通过瑜伽呼吸和伸展的练习,不但能使人们保持健美的形体,还缓解压力,修身养性,使残疾大学生心理得以净化。
瑜伽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作为残疾大学生体育锻炼项目有明显优势。其一,绝大多数体育项目的心理调节能力都是在长时间运动过程中完成的,而瑜伽中专门的呼吸和调息功法。与篮球、田径等常见大学体育课项目相比,健身瑜伽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其二,与常见体育课项目相比,瑜伽动作分类更为细致,在练习动作的选择上更为宽泛,练习更具针对性。如,健美操等运动动作绝大多数需要上下肢配合,否则动作无法完成。瑜伽动作中,我们可以让双腿残疾的学生坐在垫上完成主要用上肢完成的动作和躯干动作,单腿残疾的学生可以加单足下肢动作及单足平衡性、柔韧性动作,上肢残疾的可选择下肢动作和躯干动作,所有学生呼吸功法、调息法等基本都不影响完成。其三,瑜伽更适合肢残大学生作为今后的健身项目。瑜伽练习所需的场地、器材都较为简单,在业余健身活动中较易实施。
残疾大学生瑜伽练习对心理影响。
3.残疾人体育教育对改善残疾人心理的现实意义
残疾人学校体育教育和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参与体现了体育与德育、智育的有机结合也是特殊教育的组成部分。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进行有效的身体锻炼能够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展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提高社会生存能力,实现残疾人的“平等、参与、共享”目标提供广阔的机会和更为有效的途径。
目前,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多为肢残大学生,他们依然是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其中部分肢残学生在普通学校中的体育教育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即使是在专门招收残疾大学生的院校中他们也是作为少数人的群体而存在。由于其自身残疾、活动范围、项目开展等问题使得绝大多数肢残大学生也未能得到更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现有的课程主要以传统保健类气功、力量训练和一些传统项目为主。少数专门招收肢残大学生的高校在课程安排上相对全面一些,但课程较为陈旧、锻炼针对性有限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样,不能有效的调动残疾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影响了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体育锻炼的过程是在身体锻炼的同时,通过这一过程的群体性间接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积极有效的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培养有着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作用。
4研究对象及方法
4.1研究对象
本文以滨州医学院特教学院09、08、07级参加瑜伽训练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4.2研究方法
4.2.1问卷调查法
选择滨州医学院特教学院参加瑜伽练习的72名残疾大学生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一年练习前后的对比
4.2.2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理统计
5.结果分析
实验前后心理健康对比
训练前(100) 训练后(100)
因子 `x SD `x SD P
躯体化 1.59 0.42 1.45 0.39 <0.01
强迫症状 2.05 0.57 1.92 0.57 <0.05
人际关系 1.91 0.53 1.82 0.59 <0.05
抑郁 1.75 0.48 1.64 0.50 <0.01
焦虑 1.63 0.44 1.58 0.49 >0.05
敌对 1.73 0.62 1.69 0.6 >0.05
恐惧 1.47 0.39 1.45 0.44 >0.05
偏执 1.6 0.45 1.66 0.53 >0.05
精神病性 1.6 0.4 1.54 0.49 <0.05
总均分 1.69 0.47 1.63 0.51 <0.05
从该表可以看出,训练后较训练前都有所提高。T检验进一步显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精神病性差异显著(P<0.05); 躯体化、抑郁非常显著;焦虑、敌对、恐惧、偏执不显著。
实验进一步证明,瑜伽锻炼对于大学生尤其是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良性发展的功效显而易见。
残疾大学生通过练习瑜伽,其自身肢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身体机能得以提高,不断提升自信心,有益于其心理健康。残疾大学生因为其自身原因与正常学生很相比有些方面处于弱势,易引起心理波动,而瑜伽的练习有效的解决内心的问题,让其用一颗开阔的心去面对一切,弥补了心理的不足;原本一些残疾大学生不喜欢与其他同学交流,尤其是一些身体健全的同学,其本身就体现自卑的心理,让他们的交流面也变的更窄,而瑜伽对其心灵净化,提高其自信心,大胆的去释放自己,让自己融入到这个学校大家庭中,使原本较为孤立、狭窄的人际关系不断拓展。
瑜伽对残疾大学生心理影响,也充分体现了《瑜伽心经》中所提过的瑜伽对人的心理净化及改善,能有效调节练习者的心理状态,改变其原有的不健康的状态;而这也充分体现了瑜伽对残疾大学生心理改善,使其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而不至因心理问题造成更多的遗憾。
瑜伽的练习对于残疾大学生调节身心平衡、改善整个机体的健康状况和平衡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瑜伽让其释放能量,促使能量流动,使身心重新充满活力,精神振作,对身心也起到镇静作用。总之,瑜伽可以说是对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有着较为客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蕙兰,柏忠言 瑜伽——气功与冥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23。
[2]邓毅明,武晓君 大学生“健身瑜伽”体育新课程的设计和尝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5月。
[3]白微,纪英雷,李岩 论瑜伽的健身作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8 月 。
[4]王福祥 山东省普通高校女生中开设瑜伽选修课的可行性研究【D】 , 河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