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安走来

来源 :中国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相信,同志们在整风过程中间,在今后长期的学习和工作中间,一定能够改造自己和自己作品的面貌,一定能够创造出许多为人民大众所热烈欢迎的优秀的作品,一定能够把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运动和全中国的文艺运动推进到一个光辉的新阶段。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由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承办的“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此次展览梳理和再现了《讲话》发表以来70年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反映了自延安时期以来的几代美术家在《讲话》精神指引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讴歌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建设新中国、走向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振兴中华文化的创作实践与美术成果。
  5月19日,中国美术馆前广场的黄土高坡向展厅延伸,陕北的窑洞和陕安革命遗址建筑形象装点着展厅内外;随着《延安颂》的歌声宏亮响起,由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承办“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于5月21日正式掀开帷幕。文化部部长蔡武、副部长王文章,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左中一,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等出席展览开幕式,老、中、青几代文学家、美术家济济一堂,共同参加美术界的这一盛大活动。
  文化部副部长蔡武在开幕式致辞中说到:“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这一文艺工作的根本问题,极大地转变了中国美术创作的思想观念和艺术方向,开启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篇章。70年来,几代中国美术家在《讲话》精神指引下,坚持‘二为’的文艺方向和‘双百’的文艺方针,扎根生活土壤,遵循艺术规律,创作出了一大批讴歌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建设新中国、走向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振兴中华文化的精品力作,不仅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和艺术文化修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国家积累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本次展览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在《讲话》精神指引下的70年来我国美术创作的成果,体现了《讲话》精神对我国美术事业发展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对当代美术创作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展览设计通过对延安的实景拍摄和后期制作,将整个中国美术馆广场、建筑立面以及展厅还原成了当年延安的面貌。走进展厅,迎面扑来的历史气息似乎将能观众带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现场;人们也俨然成了当时座谈会中光荣的一员,耳边萦绕的是毛泽东同志那亲切激昂的演讲,心中激荡的是割舍不下的延安情怀。徜徉展厅各个空间,从延安走来的中国美术历程历历在目,几代美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作品散发出激越的热情,许多名家名作展现出艺术经典的光辉,让人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美术在积极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正确道路上兴旺发展。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认为,“在《讲话》精神引导和激励下的中国美术创作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和崭新的思想内涵,尤其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的今天,再次回顾和研究70年中国美术之路,能让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讲话》精神的永恒价值和中国新美术的文化价值,增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觉和自信。”
  本次展览以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为主,荟萃了500余幅精品佳作和200余件文物文献,旨在反映“从延安以来”的中国美术创作成果,凸显《讲话》对中国美术发展的影响和对当代美术创作的意义与价值。整个展览由“延安时代”开篇,紧接的四个篇章则展现了《讲话》发表70年来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源于生活”以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中重大社会事件的主题创作,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亿万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伟大业绩;“人民形象”则以“人民”为艺术主体的作品,热情讴歌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创造精神、进取意识和崇高情怀;“喜闻乐见”汇集了《讲话》发表以来的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动漫等大众美术的代表作品,展示了美术家创造出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百花齐放”着重反映了中国美术家坚持继承与创新、吸收与融合而进行的新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创造。整个展览以历史呈现和专题叙事相结合的新颖结构,不仅在整体氛围上为观众构建了追溯历史、身临其境的参观场景,内容上也凸显了学术性与文献性并重的特色,成为对70年来中国美术历程的一次巡礼。
  二、延安时代的美术
  我们要在这些活动中创造新中国的艺术,我们要接受各时代的中国的和外国的艺术遗产,使新的中华民族的艺术更迅速地成长。
  —1938年4月,延安“鲁艺”《成立宣言》
  1938年,在由毛泽东等人起草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中这样写道:“艺术—戏剧、音乐、美术、文学是宣传鼓动与组织群众最有力的武器;艺术工作者—这是对于目前抗战不可缺少的力量。”这种美术为大众服务、为革命服务的观点在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观念化、系统化和制度化。
  延安时代的美术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篇章,其艺术理念和艺术语言一直影响着此后70年间中国美术的发展。本部分作为整个展览的序幕,在相关机构特别是许多老一辈美术家和亲属以及延安文化的研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首次汇集了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献和照片,诸如鲁艺招生简章,在窑洞内画石膏像,在窑洞里举办的世界名画展,茅盾、王式廓等教师授课的照片等;并通过展示设计,重构延安时期的艺术氛围,营造延安美术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情境,特别是艺术前辈在延安的生活和创作经历,让观众直观地感受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的历史意义,认识中国美术“从延安走来”的光辉历程。
  巨幅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合影照片矗立在中国美术馆圆厅,延安时代的美术家形象如群星灿烂,200余件反映延安文艺座谈会和延安美术历史的文献、实物和影像,再现了《讲话》发表的历史情境和延安时代美术发展的整体面貌;其中许多老照片、当年的木刻原版、木刻刀和日记、手稿、创作稿是从老一辈美术家和亲属家中征集来的,中国美术馆也是第一次用圆厅展出历史文献。   “延安时代”是展览的序篇,以延安时期的相关历史文献、影像、艺术实物等为主要内容,生动再现了《讲话》发表的历史情境和延安时代美术发展的整体面貌,特别是老一辈艺术家在延安时期的生活经历和在《讲话》精神鼓舞下的创作历程,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延安美术孕育出的崭新艺术内容和艺术风格。
  三、艺术源于生活
  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延安时期,由于木刻版画便于大批量印刷,表达形式简洁,适合对文化程度不高的边区老百姓宣传抗战精神,解放区的美术创作基本以木刻版画为主。正如鲁迅1930年所说:“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而其他画种却不具备这些便利。邹跃进认为,解放区木刻更深层、更本质、更久远的作用在于“艺术家们是通过反映解放区的社会现实,将毛泽东思想转换成一种老百姓能接受的艺术形象”。延安时期的美术实践,逐渐促成了审美取向的转换,深刻影响了此后其他画种的创作。
  然而,不论作品采用的形式如何,在《讲话》精神鼓舞下的中国美术家群体作为一个新的艺术主体,自觉担负起了中国美术大众化、民族化和现代化的文化使命。70年来,几代中国美术家按照《讲话》指引的方向,自觉坚持着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文艺立场,扎根生活土壤,遵循艺术规律,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建设新中国、走向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艺术精品。本部分选展的作品,通过不同的造型艺术语言,记录了历史时代的巨大变迁和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亿万人民创造的伟大业绩,讴歌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杰出的创造精神、进取意识和崇高情怀,展现出中国美术与时俱进、始终和具有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联的时代风采。
  “源于生活”以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中重大社会事件的主题创作,反映了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亿万人民创造的伟大业绩,描绘了70年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展示了在《讲话》精神指引下艺术与现实的密切关系。
  四、表现人民形象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
  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的原料,经过革命作家的创造性的劳动而形成观念形态上的为人民大众的文学艺术……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的发表,极大地转变了20世纪中国美术创作的思想观念,激励着广大美术家投身火热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之中,贴近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塑造和讴歌人民群众新的精神面貌。如果说,关注社会、表现现实、突出“人的主题”是20世纪中国美术区别于传统美术的特征,那么“人民形象”就是在《讲话》精神指引下,中国美术展现出的崭新面貌。“人民”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第一次被赋予了当家作主的身份,也前所未有地在中国美术画卷中成为主角,这体现了中国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文化新质,更彰显了社会主义美术的文化特色。
  《讲话》发表之后,延安的美术家积极响应《讲话》的号召,投身于人民群众之中,与工农兵相结合,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美术活动,也积极吸收和借鉴民族民间美术中的营养,学习群众的美术。木刻版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作为最为普及和通俗的画种,在表现形式与表现语言上都形成了鲜活的文艺生态,中国的美术创作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真正走向大众,更易于为大众所接受,在社会改造和革命宣传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美术创作坚持贴近现实生活,涌现出大量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时代新风尚的艺术作品,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的变迁,大众美术创作在艺术观念、语言手法、材料媒介和图式风格上都有着新的变化,动漫艺术等新的形式长足发展,获得广泛的传播。
  “人民形象”以“人民”为关键词,串联起《讲话》发表以来美术创作中的“人民”形象,热情地讴歌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创造精神、进取意识和崇高情怀,塑造了人民群众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该部分的作品清晰地显示出“人民”作为推动历史进步和中国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民”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前所未有地成为了艺术的主角。“喜闻乐见”通过《讲话》发表以来的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动漫等大众美术的代表作品,展示了美术家积极响应《讲话》精神,贴近群众、表现生活、吸收民族民间美术精华、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的创作面貌。
  五、百花齐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使社会主义文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是《讲话》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发展。数十年来,几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讲话》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新中国的美术创作呈现出坚持继承与创新、吸收与融合的全新探索与创造。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广大美术工作者继承和发扬《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实践、不断探索,使美术创作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百花齐放”着重反映了中国美术家坚持继承与创新、吸收与融合而进行的新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创造,反映了新中国以来的美术创新,特别是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美术创作中艺术观念、语言手法、材料媒介、样式风格上出现的显著变化,体现出“双百”方针在新中国美术创作中绽放出的绚丽光彩。
  文化淬炼时代精神,文化凝聚奋斗力量。当前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是对《讲话》精神的坚持与体现,也将激励广大美术工作者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造出更好更多的优秀美术作品,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其他文献
2011 年,一位摄影师在俄罗斯库页岛的开阔地上空拍到了一只巨大无比的“眼睛”,它一眨不眨地凝望着天空,甚至连眼球中呈放射状分布的“血丝”都清晰可见。  由于这只“ 眼睛” 过于逼真, 甚至有人将它称为“地球之眼”,但它的真身份其实是一座泥火山(mudvolcano)。顾名思义,就是会喷泥浆的火山。不同于我们熟知的喷岩浆的火山,泥火山的喷发物不具高温又十分“温和”,由黏土、角砾岩、地层水等组成,还
5月17—19日,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承办的“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示范推广区骨干科技教师培训班在广西桂林市举办。来自吉林、辽宁、山东、山西等9个“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示范推广区的31名骨干科技教师参加了培训。为了能够提升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科学教育活动的教育理念和具体实施能力,培训方式采取了科学教育项目案例分析、设计和分享科学教育活动资源、互动式讲座与演示等。  广
傅加是一个具有理想抱负和人文情怀的青年雕塑家。她本科求学于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工作。研究生期间,她就曾获得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金奖(钱绍武学术奖)、“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优秀奖、清华大学袁运甫艺术奖学金。在长期接受严谨、系统的学院艺术教育及创作训练的同时,傅加始终心怀对优秀传统文化、生命真谛、人文精神及乡土情结的敬重,在创作中
[编者按]  白明很担心他的学生在清华大学的大环境中变得思维理工科化,他一直在强调作为艺术家最重要的独特感受,有别于他人的,真正属于自我的艺术特质,并坚信艺术是求异的,不是求同的。  我们常常会告诉自己,你是你自己,你不应屈从于人群。但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思维和技术的藩篱架在那里,难以逾越,原地停滞,兜兜转转。于是,慢慢地学会妥协,学会享受失败作为安慰自己的良药……  白明的陶艺课教授陶艺这门技艺
鲍古风的画作《和风·清音》此次一举夺得了2014年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的最高奖,是一点也不令人意外的,因为,任何人只要站在这幅质朴之至而又情意浓浓的作品前,就不会不有所感和有所思的。  佳作的问世常常不是偶然的现象。经管作者在以往的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已经风生水起,成绩不菲,获得过各种各样的奖项;但是,这一次无疑是其有史以来荣膺过的最有分量的奖项。我相信,与几乎所有走上艺术道路的年轻人一样,鲍古
郑永春,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理事长,“科普中国”形象大使。  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已经圆满收官, “探、登、驻”三大阶段已在路上。探月阶段完成之后,必然要进行登月和月面驻留的工作,对月壤的研究就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开发月球。  研究月壤为何重要?  我们看月球的土壤结构:表面有1层1-2厘米厚的月尘,然后是3-10米厚的月壤;月
[内容摘要] “文革”美术,是政治运动催生出的一种特定条件下的艺术种类,是在极“左”思想指导下由艺术家遵照命题创作出来的一种政治艺术。  本文之所以选择广东“文革”时期的“组织创作”这一课题,是因为:首先,组织创作是“文革”美术极具特点的创作方式,是“文革”美术创作的核心。其原因是广州独有的广交会——当时国家对外经济贸易的唯一窗口,农讲所——革命遗址,广东美术在全国当时十分突出,其意义不在于是否为
随着科普场馆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与推广,如何利用科普场馆的展品展项更好地开展校外科学实践活动或课程,是场馆科普教育工作人员及学校科学教师不断探索与实践的问题。本文将介绍以广东科学中心展品展项“变速器”为基础,结合《義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技术与工程”领域5-6年级教学内容,引入5E教学模式,开展以“齿轮传动之美”为主题的场馆专项探究课。本课程是校内科学课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实践,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科
“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school of Distinction Award)由英特尔公司在美国设立,奖励在科学和数学教育方面有出色成绩的美国中小学校。为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自2010年第25届创新大赛开始,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合作开展“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评选活动,每年选拔和奖励10所在科学教育中有出色成绩的中小学校,并在全国创新大赛终
自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艺术家钟涵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炽热的人文情怀在油画创作、美术研究以及美术教育领域耕耘不辍,从艺60年,留下了诸多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从教50年,影响了众多孜孜以求的专业学子。他的艺术创作鲜明地反映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社会变革大背景下的文化理想,在融合外来艺术、建构中国油画时代文化精神上具有重要价值,为中国油画艺术的现代转型做出了卓越贡献。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