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对体育专业教育愈加重视。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同时也应有良好的体育综合素养,这才是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核心。特结合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现状,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出几点参考性建议,旨在为提升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助一臂之力。教育改革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也提出了要求,从而使新形势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育与社会发展脚步进行有机契合。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4-01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80
一、生本教育侧重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形势的进一步加深,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引起相关教育界人士的重视。在生本教育模式的大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环节也应以这一模式为教学核心,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从而使新形势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育与社会发展脚步进行有机契合。在小学体育教育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在生本教育核心理念的指引下,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对其身心发展的教育尚处于初级起步阶段,也正因如此更加凸显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教师首先应将关注重点放在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方面,毕竟拥有一个健康完善的身心,才是对小学生进行其他素养培养的先决性条件。
以“基本体操”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属于基础性的体育教学活动,相对来说所需要的体育技能较少,因此也更容易使每一名小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但并不意味着基本体操的技能少,容易掌握,就对其教学效果质疑,相反基本体操的各项体育动作,比如原地立定、向左右转、行进间的分并列队走、徒手广播体操、轻型的器械类体操等基本体育技能,恰恰可以辅助小学生进行最基础性的訓练,相应的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个基础性的锻炼,而这才是进行下一个阶段体育学习的基本前提。
小学体育教师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体育课堂死板、毫无生趣的教学氛围,为学生营造快乐、生动、活泼的体育课堂,促使学生在快乐教学基础上,让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予以有效释放。为了高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应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改变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局面。通过课堂沟通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另外,教师还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心成长特点,设置不同等级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避免低年级体育教学设计难度较大,这样既不利于学生身心成长,还会打击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保证所有课堂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为今后体育课堂高效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二、创新教育利用游戏激发热情
由于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同时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体力进行支撑,但受小学生年龄局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引导时,容易使学生因为其难度较大或者较为枯燥,就逐步丧失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出一套适合小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计划,这样才可以保证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完成对小学生体育课程进行改革的核心方针。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创新体育教育模式,将体育游戏引用到课堂教学环节,这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升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比如,在教学田径这一项目时,可从三个方面入手:跑、跳、投,教师可以将这三个体育项目进行有机组合,开发出一个全新的体育游戏。教师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以6名学生为宜,让组与组之间进行游戏比赛,最终胜利的小组之间再进行终极比赛,决出一个胜利小组。具体游戏形式如下:首先进行50米跑,然后进行原地立定跳远,在跳定的位置保持身体不动的情况下,进行原地投掷篮球。这种游戏方式的比赛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此同时自然而然地对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了提升。
为此,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时,应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创新,根据新课改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为学生量身打造创新性体育教学,以此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领略体育魅力。另外,教师除了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以外,还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利用空余时间学习了解最新体育教学新模式,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注重个性化教学培养。教师还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采用“引探教学方法”,通过该种教学方法带动学生自主参与。由于小学生个子较小,倘若教师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习,就会剥夺学生的天真、活泼、自由的本性,通过师生课堂互动交流,让学生在掌握各项体育技能的同时,塑造学生品格,使其懂得体育精神的真谛,并在各项体育活动中培养坚持不懈、勇于奋斗的品格。
三、课程合理遵守循序渐进原则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合适的体育教学计划,首先应保证遵循小学生的发育规律,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毕竟,小学生的年纪较小,与初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仍旧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每名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也是不同的,尤其对于一部分身体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更要对其进行合理的体育教学引导,以此防止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力被过度透支的问题发生。而且,循序渐进的体育教学引导,也极具科学性与合理性,会使学生的身体对体育运动有一个较为合理的适应与接受,进而使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进行合理化提升。
以“乒乓球”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应对学生传授乒乓球的基础性理论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学生对乒乓球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乒乓球实践教学引导。同样,实践教学也是有步骤的,第一步是对学生进行执拍方式的教学引导,第二步是原地颠球练习,第三步才可以开始进入乒乓球对战模式。利用这种循序渐进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可以有效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良好的培养,使学生一步步掌握乒乓球的运动技能。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体育教学理念由最初的校内教育活动,逐渐转变成通过校内体育教学为学生未来拥有体育锻炼意识奠定基础。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要求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应明确自身责任,并将素质教育责任融入日常教学当中,学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安排教学课程,明确学生在不同年级阶段身体素质发展需求,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循序渐进的培养原则提高学生自身体育素养,禁止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过度透支学生身体,继而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效落到实处。
四、优化模式提升自主参与兴趣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在我国小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实践中,其首要教学指导方针就是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就目前的体育教学现状来看,体育优化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具体课堂教学环节,对于课程的优化力度还有一定上升空间。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生理特点,但这并不会对小学体育教学形成任何阻碍,相反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其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引导,由于好奇心的支撑,会使小学生对一切充满趣味性的体育运动都充满了兴趣。因此,在这一前提之下,教师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优化,从而使全新的教学计划更加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更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可以有效确保小学生体育综合素養的提升。
以“攀爬游戏”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能特点,提供几种不同类别的攀爬器械,以此来保证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对于体能较强的男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对难度较高的攀爬器械进行攀爬,而对于体能相对较弱的女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对难度较低的攀爬器械进行攀爬。同时,在这一基础上,教师也应采取一些教学手段,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激发。比如,可以在攀爬器上面,每间隔两米就放置一个小小的字条,学生获得字条后,可以领取字条上面相应的奖励,当然奖品的种类并不重要,而是以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愉悦。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往往会对学生的身心都起到一个科学合理的锻炼作用。
五、改变评价模式提升学生自信心
以往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生各项体育考核成绩进行评价,倘若学生体育考核成绩符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教师对学生体育评价为优。倘若学生考核成绩不达标,教师对该名学生的体育评价为差,无视学生在体育练习中的努力。当前,大多数体育教师在评价考核中,均认为学生体育运动不达标就是体育课堂没有认真学习,未能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没有对学生日常表现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考核评价中注重培养学生体育素养,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自我进步带来的成功体验,了解自身不足之处,更正体育课堂学习态度。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考核评价中添加师生互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教师教学目标设定以及教学内容形式等开展相关评价,促使教师正视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依照学生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教学改革,为实现高效体育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总体来说,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广大一线小学体育教师应及时更新体育教学观念,用全新理念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引导。教师应结合生本教育模式,以提升学生身体素养为前提,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体育课程教学引导。并结合循序渐进的体育教学模式,对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进行有效激发,进而达到提升小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艳.体育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9(35).
[2]姚文.体育教学的基础之一体育教育心理学[J].内江科技,2019(11).
[3]刘飞.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与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
[责任编辑 谷会巧]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4-01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80
一、生本教育侧重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形势的进一步加深,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引起相关教育界人士的重视。在生本教育模式的大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环节也应以这一模式为教学核心,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从而使新形势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育与社会发展脚步进行有机契合。在小学体育教育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在生本教育核心理念的指引下,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对其身心发展的教育尚处于初级起步阶段,也正因如此更加凸显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教师首先应将关注重点放在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方面,毕竟拥有一个健康完善的身心,才是对小学生进行其他素养培养的先决性条件。
以“基本体操”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属于基础性的体育教学活动,相对来说所需要的体育技能较少,因此也更容易使每一名小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但并不意味着基本体操的技能少,容易掌握,就对其教学效果质疑,相反基本体操的各项体育动作,比如原地立定、向左右转、行进间的分并列队走、徒手广播体操、轻型的器械类体操等基本体育技能,恰恰可以辅助小学生进行最基础性的訓练,相应的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个基础性的锻炼,而这才是进行下一个阶段体育学习的基本前提。
小学体育教师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体育课堂死板、毫无生趣的教学氛围,为学生营造快乐、生动、活泼的体育课堂,促使学生在快乐教学基础上,让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予以有效释放。为了高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应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改变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局面。通过课堂沟通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另外,教师还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心成长特点,设置不同等级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避免低年级体育教学设计难度较大,这样既不利于学生身心成长,还会打击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保证所有课堂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为今后体育课堂高效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二、创新教育利用游戏激发热情
由于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同时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体力进行支撑,但受小学生年龄局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引导时,容易使学生因为其难度较大或者较为枯燥,就逐步丧失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出一套适合小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计划,这样才可以保证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完成对小学生体育课程进行改革的核心方针。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创新体育教育模式,将体育游戏引用到课堂教学环节,这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升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比如,在教学田径这一项目时,可从三个方面入手:跑、跳、投,教师可以将这三个体育项目进行有机组合,开发出一个全新的体育游戏。教师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以6名学生为宜,让组与组之间进行游戏比赛,最终胜利的小组之间再进行终极比赛,决出一个胜利小组。具体游戏形式如下:首先进行50米跑,然后进行原地立定跳远,在跳定的位置保持身体不动的情况下,进行原地投掷篮球。这种游戏方式的比赛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此同时自然而然地对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了提升。
为此,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时,应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创新,根据新课改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为学生量身打造创新性体育教学,以此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领略体育魅力。另外,教师除了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以外,还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利用空余时间学习了解最新体育教学新模式,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注重个性化教学培养。教师还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采用“引探教学方法”,通过该种教学方法带动学生自主参与。由于小学生个子较小,倘若教师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习,就会剥夺学生的天真、活泼、自由的本性,通过师生课堂互动交流,让学生在掌握各项体育技能的同时,塑造学生品格,使其懂得体育精神的真谛,并在各项体育活动中培养坚持不懈、勇于奋斗的品格。
三、课程合理遵守循序渐进原则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合适的体育教学计划,首先应保证遵循小学生的发育规律,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毕竟,小学生的年纪较小,与初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仍旧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每名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也是不同的,尤其对于一部分身体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更要对其进行合理的体育教学引导,以此防止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力被过度透支的问题发生。而且,循序渐进的体育教学引导,也极具科学性与合理性,会使学生的身体对体育运动有一个较为合理的适应与接受,进而使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进行合理化提升。
以“乒乓球”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应对学生传授乒乓球的基础性理论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学生对乒乓球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乒乓球实践教学引导。同样,实践教学也是有步骤的,第一步是对学生进行执拍方式的教学引导,第二步是原地颠球练习,第三步才可以开始进入乒乓球对战模式。利用这种循序渐进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可以有效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良好的培养,使学生一步步掌握乒乓球的运动技能。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体育教学理念由最初的校内教育活动,逐渐转变成通过校内体育教学为学生未来拥有体育锻炼意识奠定基础。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要求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应明确自身责任,并将素质教育责任融入日常教学当中,学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安排教学课程,明确学生在不同年级阶段身体素质发展需求,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循序渐进的培养原则提高学生自身体育素养,禁止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过度透支学生身体,继而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效落到实处。
四、优化模式提升自主参与兴趣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在我国小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实践中,其首要教学指导方针就是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就目前的体育教学现状来看,体育优化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具体课堂教学环节,对于课程的优化力度还有一定上升空间。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生理特点,但这并不会对小学体育教学形成任何阻碍,相反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其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引导,由于好奇心的支撑,会使小学生对一切充满趣味性的体育运动都充满了兴趣。因此,在这一前提之下,教师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优化,从而使全新的教学计划更加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更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可以有效确保小学生体育综合素養的提升。
以“攀爬游戏”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能特点,提供几种不同类别的攀爬器械,以此来保证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对于体能较强的男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对难度较高的攀爬器械进行攀爬,而对于体能相对较弱的女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对难度较低的攀爬器械进行攀爬。同时,在这一基础上,教师也应采取一些教学手段,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激发。比如,可以在攀爬器上面,每间隔两米就放置一个小小的字条,学生获得字条后,可以领取字条上面相应的奖励,当然奖品的种类并不重要,而是以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愉悦。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往往会对学生的身心都起到一个科学合理的锻炼作用。
五、改变评价模式提升学生自信心
以往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生各项体育考核成绩进行评价,倘若学生体育考核成绩符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教师对学生体育评价为优。倘若学生考核成绩不达标,教师对该名学生的体育评价为差,无视学生在体育练习中的努力。当前,大多数体育教师在评价考核中,均认为学生体育运动不达标就是体育课堂没有认真学习,未能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没有对学生日常表现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考核评价中注重培养学生体育素养,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自我进步带来的成功体验,了解自身不足之处,更正体育课堂学习态度。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考核评价中添加师生互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教师教学目标设定以及教学内容形式等开展相关评价,促使教师正视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依照学生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教学改革,为实现高效体育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总体来说,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广大一线小学体育教师应及时更新体育教学观念,用全新理念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引导。教师应结合生本教育模式,以提升学生身体素养为前提,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体育课程教学引导。并结合循序渐进的体育教学模式,对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进行有效激发,进而达到提升小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艳.体育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9(35).
[2]姚文.体育教学的基础之一体育教育心理学[J].内江科技,2019(11).
[3]刘飞.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与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
[责任编辑 谷会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