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舞蹈《东方红》浅谈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LE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东方红》,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用肢体表现出一个中国人通过对本民族历史特殊时期的回忆,来追溯一种不畏列强、坚韧不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本文以舞蹈《东方红》为着眼点,对其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音乐对舞蹈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概略性的分析和描述,以期证明如何运用音乐《保卫黄河》与舞蹈动作的结合,帮助舞蹈组织动作,使故事情节发挥到极致,从而达到正确的诠释舞蹈作品,更好的交代和展现剧情的目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优秀的舞蹈音乐是舞蹈中的积极因素,好的音乐能为舞蹈增辉。音乐和舞蹈,是一对重要的姊妹艺术。
  关键词:舞蹈 音乐 东方红 秧歌
  一、浅谈舞蹈《东方红》的创作背景
  《东方红》以豪迈磅礴的革命气势和雄伟壮阔的历史图景,形象地概括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同时表达出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决心战胜一切困难,同全世界人民并肩携手,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
  作品《东方红》在创作中有另一种考虑,即能否用汉族民间舞蹈素材,反映民族精神。编导认为,随着新中国民间舞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国内创作舞台上,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民间舞蹈作品,但是这些作品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民族地域文化场景下展现的,类似《牧马人》《担鲜藕》这样的作品,它们不约而同地都会带有一个民族或地域强烈的文化专属性特征。那么能否用一个民族或地域舞蹈的动作素材,反映整体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为创作者的另一个主要思考点。当他听到《黄河》这段音乐后,决定做一个中国民族民间舞版的《黄河》舞蹈作品。作为交响乐作品《黄河》,无论从音乐的形式与结构,还是从作品内在表达的文化深度与厚度都极具挑战性,用《黄河》的音乐编不同舞种的作品,成为许多中国编导的试金石,所以用中国汉族民间舞蹈的动态元素,表现《黄河》这个代表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精神典范的音乐作品,成为编导创作的另一个构想。音乐《保卫黄河》与舞蹈《东方红》的结合给予我们深刻的忆苦思甜教育。
  舞蹈《东方红》在创作上,具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汉族民间舞的动作元素进行了符号化的解释和处理。因为无论哪一个民族、地域的舞蹈,它都会带有浓郁的本土特征,而这种本土特征在具有鲜明的风格同时,也会局限这个动作自身的使用空间,因为极强的民族、地域文化专属性,导致它只能在这个文化场景下使用,如用维吾尔族的动作说汉民族的故事比较难。而该作品中编导在不失鼓子秧歌与胶州秧歌动作原貌的同时,将这些动作原有的民族地域特性与文化寓意进行了剥离,在表达编导内心世界的同时,也再展示一个民间舞蹈通用化的可能,增大了这些动作的使用空间。按照这种理论,民间舞蹈语汇不但可以表达民族、地域的文化本质;也可以成为表达一个主流文化、国家民族主体精神的动态语汇。
  《黄河》协奏曲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充分运用钢琴与管弦乐队所能表现的技巧加以发展,使乐曲的色彩更绚烂,对比更强烈。通过舞蹈动作的跨越展示出起伏叠嶂的黄河,直至高涨的奔腾之势!乐曲一次次推向高潮,连续排比势的几个高音,几乎让人窒息,瞬间转调切入《东方红》的主旋律。“黄河之水”渐渐平稳起来!此曲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是母亲河的旋律,是中华儿女凝聚,奋斗的乐章。
  为此选用冼星海的音乐作品《黄河》第四乐章创作一个用中国民间舞的动作为素材,反映中华民族近现代反法西斯民族战争。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用肢体表现出一个中国人通过对本民族历史特殊时期的回忆,来追溯一种不畏列强、坚韧不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
  二、舞蹈《东方红》中舞蹈与音乐的艺术关系
  音乐配合并帮助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性格,烘托气氛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和姿态是世界万物中最美、最能打动人的动作和姿态,与之组织得最美、最动听的声音即音乐艺术相结合,将给人带来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并从而产生社会作用,这是一种“天作之合”。例如: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音乐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配合舞蹈使舞蹈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也是将舞蹈推向高潮点的铺垫,这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人民战争伟大胜利的讴歌。
  三、音乐帮助组织舞蹈动作
  舞蹈创作要对照音乐来进行。由于舞蹈与音乐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两者必须高度地协调一致。舞蹈音乐的采用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现成的音乐,一是为既定舞蹈的主题和情节创作的音乐。“按照音乐编舞”,这是舞蹈的普遍做法。当然,舞蹈并非只是服从音乐。首先,舞蹈要对音乐进行选择,因为不是任何音乐都适合于舞蹈的。其次,如果专为构思中的具体舞蹈作品创作音乐,就要服从舞蹈编导提出的要求,另外,舞蹈编导在编舞过程中还可以要求对音乐进行修改。例如:在舞蹈《东方红》的音乐中,卡农模仿《保卫黄河》主旋律前后形成强烈对比。这种刻意的选择通过不同时空的设计与舞蹈动作的结合,旨在造成一种源源不断、勇往直前、前赴后继、永不停息的动态感觉。创作中编导对胶州秧歌动作审美拧、碾、抻、韧,这几个要点并没有都完全地展现,只是用了一个碾字,在胶州秧歌小嫂扭的步伐素材中体现,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同时也在营造一种千军万马、十面埋伏的舞台意境。
  四、音乐在舞蹈《东方红》中担负着交代和展现剧情的任务
  第一部分,开场运用了《东方红》的前奏连接《黄河》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采用一系列风火轮和甩绸子的动作,通过音乐与肢体的配合,来体现中国人民充满激情。例如:引子是由铜管乐奏出的充满号召性、战斗性的音调。钢琴八度爬音、音阶、和弦的华彩乐段之后,出现了《保卫黄河》的主题,旨在表现一种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献身精神。舞蹈动作上用鼓子秧歌的动律、动势舞动红绸,在刚阳有力的鼓子秧歌动势上给人造成一种缠绵感;在胶州秧歌上舞红绸,也会在阴柔的动律中给人产生一种力量感,这种借用红绸“舞”秧歌的做法,是一种对民间舞资源再利用的新做法,在《东方红》这个作品上可以说是表达得合情合理。   第二部分,随着男女群舞的高潮落幕,接下来一段的女子群舞用胶州秧歌的动律元素出场,体现了中国女性的坚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舞蹈《东方红》中运用音乐《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保卫全中国”四遍的《保卫黄河》主旋律,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恰似黄河的波涛滚滚奔流,势不可挡。在胶州秧歌小嫚扭的步伐素材中体现。这种刻意的选择通过不同时空的设计,从轻音乐《保卫黄河》到交响乐《保卫黄河》,旨在造成一种源源不断、勇往直前、前赴后继、永不停息的动态感觉,同时也在营造一种千军万马、十面埋伏的舞台意境。运用音乐的跳音及卡农模仿,在舞蹈《东方红》创作的结构设计上,有三分之二的篇幅采用递进式的结构,为一个核心主题造势作铺垫(即通过不同的音乐变化形成不同方位的出场、不同时空的调度、不同队形的变化、不同男女交替的舞蹈、不同红绸挥舞的动势,来营造一种壮烈的氛围)。
  第三部分,结束胶州秧歌动律这部分进入了山东鼓子秧歌的动律元素,气势磅礴、浑厚有力、粗犷豪迈是他的主体审美风格,同时动作幅度之大,表现力度更强。舞蹈《东方红》在动作语汇的选材上,主要以山东鼓子秧歌与胶州秧歌素材为主,这种选材安排,是由素材自身的性质决定的。原因是鼓子秧歌气势磅礴、浑厚有力、粗犷豪迈是它的主体审美风格;同时动作幅度之大、表现力度之强是别的舞蹈所无法替代的;稳如泰山、纯朴厚重的舞蹈动态感觉,正是该舞蹈所需求的。同时作为胶州秧歌素材的选用也是如此,由于其动态本身三道弯、扭断腰的阴柔之美,与男性鼓子秧歌素材刚阳的动态审美产生对比的同时,也产生一种互补,这种一对比一互补,无形中为作品的主题凸现提供了一种绝好的搭配。在作品中运用音乐的旋律结合舞蹈动作以卡农形式表现情节,在舞蹈中间一段男女双人舞与母子双人舞人物形象的捕捉,用半音阶来模仿风声,营造一种战火硝烟的氛围。随着乐曲的不断发展,巧妙地隐喻了抗日武装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汇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通过舞蹈展开了一幅幅抗战的壮烈画面。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这种多方位、多层次、多变化、多信息传达及推进,来再现中华民族的那种威武不屈、誓死向前的气魄,面对侵略者和敌人斗智斗勇的精神。
  最后一部分是舞蹈的感人之处,东方红的音调以辉煌的协和声插入,漫天飞舞的红绸让人感到势不可挡,定会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因为前期的铺垫已经聚集了足够的能量,各式各样动的可能也都用过了,这个时候用一种逆其道而行的做法,用静的处理、用地面跪地的动作来体现舞蹈《东方红》最终的高潮成为了一种可能。“东方红、太阳升”的乐曲声的出现将全剧推向高潮点的铺垫。此时当红绸抛向空中,全体演员双膝跪地,迎接那来之不易的胜利时分,从情感线路、动作逻辑、情节表达都在此时到达了一个顶点,而这种以静制动的升华点,恰好是由作品前期递进式的铺垫为基础的。尾声中,乐曲巧妙地把《保卫黄河》和《东方红》的主题音调结合在一起,一大段器乐间奏,不仅渲染了气氛,刻画了形象,又为结束段转向高潮作好了铺垫。舞蹈在这种递进式推高潮的“起”、“承”过后,接下来就是“转”、“合”的过程。该作品在“东方红、太阳升”的乐曲声中,用一段纯净的地面舞蹈展示作品的“转”接过后,通过钢琴的八度和弦演奏,弦乐与木管为主旋律,立即又回到作品开头那种前赴后继、不断向前的运动感觉之中,其目的就是对前篇舞蹈“合”的呼应,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民族精神的强化。紧接着用一个凝固的舞蹈造型作为整个作品的结束。当然,静态的结尾对比前期动势的营造,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即通过类似英雄纪念碑的群舞造型,制造一种从静态的雕塑展示中,回顾动的历史遗迹,从中折射中华民族的不朽与伟大。
  舞蹈《东方红》在创作上,选用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作为舞蹈音乐。将汉族民间舞的动作元素进行了符号化的解释和处理,与音乐融合。本文主要分析音乐与舞蹈的密切关系,以及在舞蹈中是如何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出一个中国人对民族历史特殊时期的回忆,来追溯一种不畏列强、坚韧不屈、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使舞蹈充分地展现出豪迈磅礴的革命气势;真实反映了雄伟壮阔的历史图景;给予观众以视觉、听觉上的强烈冲击。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本人从实际的角度对舞蹈和音乐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以后的舞蹈创作中,更加重视音乐与舞蹈的密切关系,优秀的舞蹈音乐是舞蹈中的积极因素,好的音乐更能为舞蹈增辉。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介导的宫颈上皮组织特殊染色(FRD)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0例门诊患者行宫颈癌FRD筛查和人乳头状瘤病毒癌基因检测(HPV E6/E7);检出阳性患者行
在有关城市迅速发展的辩论中存在许多说法,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和转型中的国家而言.在这些说法中,有两个在很大程度上是公认的.rn首先,由于缺乏空间发展规划,导致城市中社会
摘要:影视广告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它的画面第一性。画面的具象、生动、感性、夸张都是这一要求的最好体现,对特征诉求的刻画起到了点题和渲染的作用。要利用现实表现的人和事物作为语言符号去传达出多层次的意义,从而体现出广告的诉求价值。视听元素是影视广告创作者传达信息和诉求的表现符号,其本质上就是隐喻和象征表现。本文从影视广告的画面上分析了受众感知经验在隐喻式创意表达上的体验。  关键词:影视广告 隐喻式表达
摘要:自1962年中印为藏南地区的战争,中国击败了印度,取得了克什米尔阿克赛钦高原的控制权,而这经历了五十年,却又让这个藏南领土的主权问题争端继续烦扰着21世纪中印两国之间的关系,尽管进行很多次谈判却仍未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这主权问题探讨其中存在的因素,并根据现状分析应对的措施,给予相关人士以参考。  关键词:中印边境 藏南领土 主权问题 因素  一、中印边境藏南地区领土主权问题的现状  现如今就
随着我国经济及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自动化弧焊生产线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降低了焊接过程中失误的频率,为产品质量的提高及成本的
随着南非1994年向民主国家进行过渡,服务于种族主义与种族隔离政策空间社会管理几十年的传统的总体与空间规划开始被视为完全丧失信誉的规划手段.
高通量实验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海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整合这些数据,加深了人们对细菌生理活动规律的认识,系统生物学应运而生.系统生物学的出现使代谢工程从局部通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科学水平不断提升,微信以及微博等一系列网络新媒体逐步涌现在社会大众的面前,这也是给我国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带来了一些机遇,更是带来了一
摘要:扬州是一座园林城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中国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扬州的个园、何园、汪氏小苑等一些园林,其建筑装饰形式多种多样,当置身于亭台楼阁之中,那些各式各样精工细刻的窗棂纹饰和风景景观融为一体,承载和蕴含了中国式园林之美。  关键词:窗棂 文化内涵 艺术特点 现代装饰设计  一、中国传统窗棂的概述以及其文化内涵  在古人眼里,门窗有如天人之际的一道帷幕,是连
【摘 要】粉尘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害之一,本文阐述了万家庄煤矿综掘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为降低粉尘浓度,改善工作环境,所采取针对性、实效性的综合防尘技术以及应用效果。  【关键词】综掘工作面;综合防尘;改善;环境  一、综掘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基本概况。万家庄煤矿运输大巷工作面布置在岩巷中,设计长度1284m,设计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巷道,巷宽4.74m,巷高3.67m,毛断面14.92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