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比较学习法”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通过比较可以辨别两种以上事物的差异和相同之处。作为一种传统优秀的语文学习法,我们有必要对其深度挖掘,分析这种方法对高中语文的教学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 比较学习法
高中课程是一个涉及知识面广、学习难度高、升学压力大的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提高很关键,也很有必要。过去带领学生死记硬背的语文教学方法在高中教学中是一种较为落后的语文教学方式。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我们很有必要采用更加高效、有用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谈谈巧妙运用比较学习法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在学习作品主旨中运用比较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经典的散文。作者将父亲对他的爱,通过平淡真实的文字表达了出来,给人留下了感情至深的印象。同样,孟郊的《游子吟》,也是一篇体现亲情的文章,在讲解《背影》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拿这篇文章和《游子吟》进行比较。虽然作者不同,创作的年代不同,文章的体裁也不同,但是学生们通过比较发现,他们的中心思想是一样的。我们读朱自清的《背影》时,父亲去买橘子笨拙的模样和穿过月台的情景,会让很多人黯然泪下,从中体会到父爱。《游子吟》没有对母亲的形象进行深刻刻画,但是一句“临行密密缝”已经把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两篇文章的写作方法不同,但是感染力是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学生不仅在知识上会得到收获,更可以在的精神层面上得到深层次的教育和提高。
二、作品中艺术风格的比较运用
中学语文课本古诗通常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风格,而词大致可以分成豪放派和委婉派。高中课本中柳永的《雨霖铃》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个是选景凄凉、相恋离别、缠绵抑郁的意境和感情,而另外一篇则是通过历史古迹表现出豪迈的感情,體现出宋词豪放派的特点。通过这种风格的对比,会给学生一种鲜明的感觉,学生也理解了两大风格的特点。同样,李白的《梦留天姥吟留别》可以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进行比较,也可以同屈原的《离骚》进行比较。《雨霖铃》抒发的是情深雨濛的离别之情,《梦留天姥吟留别》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写的是现实生活,《离骚》则寄托了国破家亡的感情。通过这些对比,有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中心思想。
三、人物形象的比较运用
文学作品通常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突出主题,刻画人物形象是很多作品的重点。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就可以突出各自特点。比如在选学课文《苏武传》,这篇故事性完整的文言文故事性很强,内容较为浅显,学生可以自学完成。但是教师可以应用比较法进行适当的辅助。其重点之一就是苏武的性格分析对比,从苏武的性格上揭示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苏武和张胜、苏武和卫律、苏武和李凌三进行对比,从而突出苏武精忠报国、威武不屈、坚忍不拔、贫贱不移的崇高品质。也可以在次要人物之间进行比较,比如李陵和卫律,虽然同为变节之人,但是一个是深感羞愧,另外一个是彻彻底底的卖国求荣。教师还可以把《苏武传》和《报任安书》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探索“构建精神家园”的单元话题。苏武宁愿饮雪吞毡也不变节投靠敌人,司马迁可以忍受极刑,他们身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可以让他们流传千年的精神还散发着光芒?通过学生的分析理解可以看出,不论是苏武还是司马迁,他们都有着很高的个人的理想和信念,这种精神支持着他们克服了不可忍受的磨难。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精忠报国,至死不渝,一身正气。虽然他们个人经历不同,对待挫折的方式不同,但是精神信念是一样的,这些也是他们垂名青史的原因。通过互相比较,更能突出他们身上的精神,学生得以深入地体会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并从中学习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进一步得到鼓舞,从而提高自身的人生境界。
四、语言文字的比较运用
字、词、句子的比较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让能我们理解文章文学造诣。特别是在古代的诗词中,这种现象就很常见,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僧敲月下门”的“敲”字,“云破月来花弄影”的“破”字和“弄”字,以及“应是绿肥红瘦”的“绿肥红瘦”,这些字的精妙可以说经得住千锤百炼的考验,如果试着用其他字代替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失去了原有的味道。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原字更为生动传神,画龙点睛,替换之后就会失去神韵。通过比较,也会让学生体会到在写作文时如何使字词运用得更加精妙。
五、总结
巧妙地运用比较学习法,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通过三个例子说明了对比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当然,比较学习法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巧妙地运用好这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田奇蕊;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比较教学法[J].教学与管理.2003.
[2]张慧.无机化学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运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
【关键词】高中语文 比较学习法
高中课程是一个涉及知识面广、学习难度高、升学压力大的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提高很关键,也很有必要。过去带领学生死记硬背的语文教学方法在高中教学中是一种较为落后的语文教学方式。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我们很有必要采用更加高效、有用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谈谈巧妙运用比较学习法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在学习作品主旨中运用比较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经典的散文。作者将父亲对他的爱,通过平淡真实的文字表达了出来,给人留下了感情至深的印象。同样,孟郊的《游子吟》,也是一篇体现亲情的文章,在讲解《背影》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拿这篇文章和《游子吟》进行比较。虽然作者不同,创作的年代不同,文章的体裁也不同,但是学生们通过比较发现,他们的中心思想是一样的。我们读朱自清的《背影》时,父亲去买橘子笨拙的模样和穿过月台的情景,会让很多人黯然泪下,从中体会到父爱。《游子吟》没有对母亲的形象进行深刻刻画,但是一句“临行密密缝”已经把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两篇文章的写作方法不同,但是感染力是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学生不仅在知识上会得到收获,更可以在的精神层面上得到深层次的教育和提高。
二、作品中艺术风格的比较运用
中学语文课本古诗通常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风格,而词大致可以分成豪放派和委婉派。高中课本中柳永的《雨霖铃》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个是选景凄凉、相恋离别、缠绵抑郁的意境和感情,而另外一篇则是通过历史古迹表现出豪迈的感情,體现出宋词豪放派的特点。通过这种风格的对比,会给学生一种鲜明的感觉,学生也理解了两大风格的特点。同样,李白的《梦留天姥吟留别》可以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进行比较,也可以同屈原的《离骚》进行比较。《雨霖铃》抒发的是情深雨濛的离别之情,《梦留天姥吟留别》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写的是现实生活,《离骚》则寄托了国破家亡的感情。通过这些对比,有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中心思想。
三、人物形象的比较运用
文学作品通常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突出主题,刻画人物形象是很多作品的重点。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就可以突出各自特点。比如在选学课文《苏武传》,这篇故事性完整的文言文故事性很强,内容较为浅显,学生可以自学完成。但是教师可以应用比较法进行适当的辅助。其重点之一就是苏武的性格分析对比,从苏武的性格上揭示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苏武和张胜、苏武和卫律、苏武和李凌三进行对比,从而突出苏武精忠报国、威武不屈、坚忍不拔、贫贱不移的崇高品质。也可以在次要人物之间进行比较,比如李陵和卫律,虽然同为变节之人,但是一个是深感羞愧,另外一个是彻彻底底的卖国求荣。教师还可以把《苏武传》和《报任安书》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探索“构建精神家园”的单元话题。苏武宁愿饮雪吞毡也不变节投靠敌人,司马迁可以忍受极刑,他们身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可以让他们流传千年的精神还散发着光芒?通过学生的分析理解可以看出,不论是苏武还是司马迁,他们都有着很高的个人的理想和信念,这种精神支持着他们克服了不可忍受的磨难。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精忠报国,至死不渝,一身正气。虽然他们个人经历不同,对待挫折的方式不同,但是精神信念是一样的,这些也是他们垂名青史的原因。通过互相比较,更能突出他们身上的精神,学生得以深入地体会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并从中学习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进一步得到鼓舞,从而提高自身的人生境界。
四、语言文字的比较运用
字、词、句子的比较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让能我们理解文章文学造诣。特别是在古代的诗词中,这种现象就很常见,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僧敲月下门”的“敲”字,“云破月来花弄影”的“破”字和“弄”字,以及“应是绿肥红瘦”的“绿肥红瘦”,这些字的精妙可以说经得住千锤百炼的考验,如果试着用其他字代替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失去了原有的味道。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原字更为生动传神,画龙点睛,替换之后就会失去神韵。通过比较,也会让学生体会到在写作文时如何使字词运用得更加精妙。
五、总结
巧妙地运用比较学习法,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通过三个例子说明了对比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当然,比较学习法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巧妙地运用好这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田奇蕊;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比较教学法[J].教学与管理.2003.
[2]张慧.无机化学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运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