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和写作的问题解决了,语文能力自然就提升了。然而时至今日,对于怎样读怎样写、究竟是“阅读中心”还是“写作中心”等问题,大家仍然莫衷一是,争论不休。
在教学一线,不少教师在进行着有益的实践与探索,读写结合是大家探索最多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期选编的三篇文章,就是教师积极探索的结果。
掌中书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创作的手掌大小的图书。它打通了读与写的通道,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分年级确定创作范围
实践发现,小学阶段一至三年级不适合创作掌中书,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整体策划意识与作文能力不高,难以完成这项比较系统的工作;四至六年级的学生逐步具备了策划、写作能力,适合开展这项活动,但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创作体裁、题材的兴趣有明显差异。
对四至六年级823名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四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神话传说、观察日记等更感兴趣;五年级学生对人物传记、自然探秘、变废为宝等较为青睐;六年级学生对走进科学、旅游攻略、实践报告等明显偏爱。这个结果显示出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四年级学生有意观察的意识逐步形成,想象力和创造力越来越活跃,自我言说的欲望逐渐增强,所以对观察、想象类的话题感兴趣;五年级学生探索未知事物的意识逐步增强,对个人的独特感受越来越珍视,所以对传记、探秘类的话题更青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探究的兴趣越来越强烈,所以对创意、实践类话题更偏爱。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个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这个结果与教育教学规律是相符的。四年级是“篇”的训练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应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让他们大胆书写自己想说的话,而童话故事、观察日记等有利于实现这样的目的;五年级学生合作探究和资料收集的能力逐步增强,对知识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而人物传记、自然探秘等正好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六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责任意识越来越强,而走进科学、实践报告等能满足他们这种成长需要。
创作的前期准备
创作范围确定之后,在学生创作之前,教师还应引导他们做两项工作:一是掌握寻找、筛选主题的基本方法,二是掌握图书创作的基本方法。
1.创作主题的确定
主题的寻找、确定,一般有以下四种方法:
首先,在亲近自然中寻找。教师鼓励学生走进自然,或听风看雨,或送鸟归巢,或林间观花,或湖边赏鱼,还可以鼓励学生养小动物、小植物。在此过程中,有意思的主题常常不期而至。四年级学生创作的《自然探秘——多肉植物生长日记》的主题就是这样产生的。
其次,在校园活动中寻找。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大到“六一”汇演、趣味运动会、冬至故事节,小到同学间的密语、一次考试、一点小摩擦等,都有可能引发学生的创作动机。美术老师给五年级学生上完《树叶剪贴画》后,学生很长时间内沉浸在用树叶制作剪贴画上。笔者发现后,就引导他们创作了掌中书《慧眼看世界——我与树叶剪贴画的故事》。
再次,在亲子时光中寻找。亲子之间的温情相处是写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每天早读前,笔者总是和学生一起闭眼静默三分钟,回忆前一天和亲人一起生活的温馨画面。在静默中,妈妈变着花样的早餐、学骑自行车时爸爸跟车奔跑的身影、出门时爷爷奶奶的叮嘱等变得清晰起来。笔者还推荐学生阅读了朱自清的《背影》、邹韬奋的《我的母亲》、曹文轩的《草房子》等名篇。有了这样的基础,《温馨时刻——平常的生活无尽的爱》在六年级学生笔下就变得真实感人了。
最后,在关注实事中寻找。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史以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便捷。教师引导学生用好信息,尤其是实事信息,能让他们寻找到有意义的创作主题。共享单车曾是一个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笔者引导六年级学生在广泛搜集素材并开展辩论的基础上,创作了掌中书《共享时代——共享的不仅仅是单车》。学生围绕“共享经济的缘起”“共享单车利弊谈”“共享:路在何方”等方面创作了系列文章,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2.创作方法的指导
创作方法的指导不能一蹴而就,而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尤其是要结合阅读课、作文课进行系统的指导,但在引导学生创作掌中书之前,还是需要进行一些必备的指导。
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微课指导。教师围绕具体的主题制作部分微课,如《观察五要素》《思维导图的画法》等,指导学生掌握必需的观察、提炼、总结方法。其二,收集资料方法的指导。创作掌中书前要围绕所选主题收集资料,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资料查找、收集、整理方法,教師要对调查问卷的设计、图像的收集、书籍资料的查阅、网络资源的整理等进行方法指导。其三,图书制作方法的指导。掌中书容量虽小,但既然称之为书,就必须要有书必备的要件,如封面、前言、序、目录、后记以及内文配图、版式设计等。这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分组合作完成创作
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学生就可以分组创作掌中书了。组员以6人为宜,大家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创作任务。笔者以四年级×组学生创作的《销毁拖延症》为例,简要介绍掌中书的创作过程与方法。
第一步:问卷调查,确定内容。小组成员一起设计了一份问卷,对全班同学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你最弱的学科是什么?你为这个学科制定了怎样的学习目标?你为这个目标做了哪些努力?什么原因导致你产生了拖延行为?拖延行为导致了怎样的后果?你需要同学、老师或家长怎样的帮助?组员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把整本书分为四章:第一章,组员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分别总结、归纳出一种高效学习的方法,并结合具体事例向大家详细介绍这种方法;第二章,组员分学科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表;第三章,组员分别创作一篇“我与高效学习的故事”;第四章,组员分别创作三至五条高效学习的名言警句,也可以适当摘抄优秀的名人名言。
第二步:创作初稿。这个阶段,教师的指导很重要。教师的指导要侧重于材料的选择和方法的提炼两个方面,比如帮助学生总结出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寻找到适合于写作的主题、素材等。学生的具体创作过程,教师不宜过多干预,而应大胆放手,让他们自主完成创作任务。
第三步:准备纸张。将A4纸对折裁开,作为掌中书的备用纸张。一本书应不低于20个页码,如果内容丰富,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页码,但不应超过50个页码,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
第四步:设计版式。负责版式设计的学生根据组员创作的内容,统筹设计整本书的版式,比如哪些内容横排,哪些内容竖排,哪里配图,哪里加花纹线,以及标题放在哪个位置、用什么样的字体等。
第五步:誊写。组员根据版式设计的要求,把自己的作品誊写在相应的位置。誊写要求字迹工整,标点正确,无错字、别字。
第六步:制作目录,设计四封。目录和四封分别安排专人负责设计。目录要求版块清晰,页码准确;四封要求主题明确,色彩和谐。
第七步:撰写序言。组员邀请家长撰写序言。为了不影响工作流程,这一步一般应安排在初稿完成后进行。
第八步:装订。用订书机装订内文,用液体胶粘贴四封。装订要求整齐、稳固、平整。
第九步:评价。制作好的掌中书放入班级图书窗,供全班学生阅读。每本书的最后预留6个页码的空白页,学生阅览后可以在此写出对书的评价。为了扩大评价范围,我们通常还让学生将制作好的掌中书带给家长阅读,并请家长对其做出评价。
正常情况下,学生每学年至少创作4本掌中书,即每学期创作一本。到六年级结束,每名学生至少参与创作了12本掌中书。这一本本精美的小册子释放了学生天性,张扬了学生个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创作过程中,学生用手中的笔抒写了心声,记录下了自己成长的足迹。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在教学一线,不少教师在进行着有益的实践与探索,读写结合是大家探索最多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期选编的三篇文章,就是教师积极探索的结果。
掌中书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创作的手掌大小的图书。它打通了读与写的通道,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分年级确定创作范围
实践发现,小学阶段一至三年级不适合创作掌中书,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整体策划意识与作文能力不高,难以完成这项比较系统的工作;四至六年级的学生逐步具备了策划、写作能力,适合开展这项活动,但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创作体裁、题材的兴趣有明显差异。
对四至六年级823名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四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神话传说、观察日记等更感兴趣;五年级学生对人物传记、自然探秘、变废为宝等较为青睐;六年级学生对走进科学、旅游攻略、实践报告等明显偏爱。这个结果显示出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四年级学生有意观察的意识逐步形成,想象力和创造力越来越活跃,自我言说的欲望逐渐增强,所以对观察、想象类的话题感兴趣;五年级学生探索未知事物的意识逐步增强,对个人的独特感受越来越珍视,所以对传记、探秘类的话题更青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探究的兴趣越来越强烈,所以对创意、实践类话题更偏爱。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个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这个结果与教育教学规律是相符的。四年级是“篇”的训练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应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让他们大胆书写自己想说的话,而童话故事、观察日记等有利于实现这样的目的;五年级学生合作探究和资料收集的能力逐步增强,对知识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而人物传记、自然探秘等正好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六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责任意识越来越强,而走进科学、实践报告等能满足他们这种成长需要。
创作的前期准备
创作范围确定之后,在学生创作之前,教师还应引导他们做两项工作:一是掌握寻找、筛选主题的基本方法,二是掌握图书创作的基本方法。
1.创作主题的确定
主题的寻找、确定,一般有以下四种方法:
首先,在亲近自然中寻找。教师鼓励学生走进自然,或听风看雨,或送鸟归巢,或林间观花,或湖边赏鱼,还可以鼓励学生养小动物、小植物。在此过程中,有意思的主题常常不期而至。四年级学生创作的《自然探秘——多肉植物生长日记》的主题就是这样产生的。
其次,在校园活动中寻找。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大到“六一”汇演、趣味运动会、冬至故事节,小到同学间的密语、一次考试、一点小摩擦等,都有可能引发学生的创作动机。美术老师给五年级学生上完《树叶剪贴画》后,学生很长时间内沉浸在用树叶制作剪贴画上。笔者发现后,就引导他们创作了掌中书《慧眼看世界——我与树叶剪贴画的故事》。
再次,在亲子时光中寻找。亲子之间的温情相处是写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每天早读前,笔者总是和学生一起闭眼静默三分钟,回忆前一天和亲人一起生活的温馨画面。在静默中,妈妈变着花样的早餐、学骑自行车时爸爸跟车奔跑的身影、出门时爷爷奶奶的叮嘱等变得清晰起来。笔者还推荐学生阅读了朱自清的《背影》、邹韬奋的《我的母亲》、曹文轩的《草房子》等名篇。有了这样的基础,《温馨时刻——平常的生活无尽的爱》在六年级学生笔下就变得真实感人了。
最后,在关注实事中寻找。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史以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便捷。教师引导学生用好信息,尤其是实事信息,能让他们寻找到有意义的创作主题。共享单车曾是一个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笔者引导六年级学生在广泛搜集素材并开展辩论的基础上,创作了掌中书《共享时代——共享的不仅仅是单车》。学生围绕“共享经济的缘起”“共享单车利弊谈”“共享:路在何方”等方面创作了系列文章,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2.创作方法的指导
创作方法的指导不能一蹴而就,而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尤其是要结合阅读课、作文课进行系统的指导,但在引导学生创作掌中书之前,还是需要进行一些必备的指导。
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微课指导。教师围绕具体的主题制作部分微课,如《观察五要素》《思维导图的画法》等,指导学生掌握必需的观察、提炼、总结方法。其二,收集资料方法的指导。创作掌中书前要围绕所选主题收集资料,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资料查找、收集、整理方法,教師要对调查问卷的设计、图像的收集、书籍资料的查阅、网络资源的整理等进行方法指导。其三,图书制作方法的指导。掌中书容量虽小,但既然称之为书,就必须要有书必备的要件,如封面、前言、序、目录、后记以及内文配图、版式设计等。这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分组合作完成创作
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学生就可以分组创作掌中书了。组员以6人为宜,大家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创作任务。笔者以四年级×组学生创作的《销毁拖延症》为例,简要介绍掌中书的创作过程与方法。
第一步:问卷调查,确定内容。小组成员一起设计了一份问卷,对全班同学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你最弱的学科是什么?你为这个学科制定了怎样的学习目标?你为这个目标做了哪些努力?什么原因导致你产生了拖延行为?拖延行为导致了怎样的后果?你需要同学、老师或家长怎样的帮助?组员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把整本书分为四章:第一章,组员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分别总结、归纳出一种高效学习的方法,并结合具体事例向大家详细介绍这种方法;第二章,组员分学科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表;第三章,组员分别创作一篇“我与高效学习的故事”;第四章,组员分别创作三至五条高效学习的名言警句,也可以适当摘抄优秀的名人名言。
第二步:创作初稿。这个阶段,教师的指导很重要。教师的指导要侧重于材料的选择和方法的提炼两个方面,比如帮助学生总结出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寻找到适合于写作的主题、素材等。学生的具体创作过程,教师不宜过多干预,而应大胆放手,让他们自主完成创作任务。
第三步:准备纸张。将A4纸对折裁开,作为掌中书的备用纸张。一本书应不低于20个页码,如果内容丰富,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页码,但不应超过50个页码,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
第四步:设计版式。负责版式设计的学生根据组员创作的内容,统筹设计整本书的版式,比如哪些内容横排,哪些内容竖排,哪里配图,哪里加花纹线,以及标题放在哪个位置、用什么样的字体等。
第五步:誊写。组员根据版式设计的要求,把自己的作品誊写在相应的位置。誊写要求字迹工整,标点正确,无错字、别字。
第六步:制作目录,设计四封。目录和四封分别安排专人负责设计。目录要求版块清晰,页码准确;四封要求主题明确,色彩和谐。
第七步:撰写序言。组员邀请家长撰写序言。为了不影响工作流程,这一步一般应安排在初稿完成后进行。
第八步:装订。用订书机装订内文,用液体胶粘贴四封。装订要求整齐、稳固、平整。
第九步:评价。制作好的掌中书放入班级图书窗,供全班学生阅读。每本书的最后预留6个页码的空白页,学生阅览后可以在此写出对书的评价。为了扩大评价范围,我们通常还让学生将制作好的掌中书带给家长阅读,并请家长对其做出评价。
正常情况下,学生每学年至少创作4本掌中书,即每学期创作一本。到六年级结束,每名学生至少参与创作了12本掌中书。这一本本精美的小册子释放了学生天性,张扬了学生个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创作过程中,学生用手中的笔抒写了心声,记录下了自己成长的足迹。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