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缤纷日记乐园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5playg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日记起步、轻松有趣、有效、习惯】
  摘要: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对小学生益处很多,因此,在三年级阶段帮助孩子们爱上写日记,学会写日记,意义深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感受多彩生活乐于写作”、“融合语文课堂学习表达”、“丰富课外阅读促进写作”、“引领坚持日记养成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日记对于帮助小学生增强写作能力、提高思维水平、促进心理健康等都具有十分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然而,许多小学生对教师提出的写日记非常烦恼甚至厌恶,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这三种情况:(1)天天要写日记,感觉没有什么内容好写的,每天为日记的写作素材而发愁;(2)日日重复单调的内容,感觉自己的写作水平等并未得到提升,没有什么意义;(3)每天有各科作业,写日记要花不少时间,对这件事情提不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针对以上小学生日记中的常见问题,如何帮助三年级小学生轻松快乐地起步日记,通过日记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小学生爱上写日记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一、感受多彩生活乐于写作


  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运用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小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日记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真善美,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孩子们为自己的日记积累丰富的素材。
  1.抓住特别事件
  开学第一天,笔者就引导学生如何写日记。笔者问孩子们:“你觉得今天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可以作为日记的内容呢?”有的同学说:“可以写今天早上学校的开学典礼活动。”笔者说:“是的,开学典礼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都可以真实地写下来”;有的同学说:“这学期我们换了新的语文、英语老师,可以写新老师”笔者启发学生们:“是呀,新老师的样子,他们的上课特点,你对他们有什么期待等等,都可以作为今天日记的内容”……同学们七嘴八舌之后,每个学生都感觉今天的日记内容丰富多彩,而且笔者还说日记内容100字不嫌少,500字不嫌多,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似乎对写好今天的日记充满了信心。
  2.观察身边事物
  特别的事件,可能并不会天天都有,但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大千世界有无穷的新奇等着孩子们去探索。“这几天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事情,我们的日记可以写些什么内容呢?”总有些孩子脑袋转得特别快:“可以写我们学习生活的教室”“可以写我家里的小书房”“可以写我妈妈栽培的盆景”“可以写校园的景色”“可以写上学路上看到的风景”……“是呀,对呀,你们看,可以写的东西很多很多。”笔者高兴地启发孩子们,“但是,要写好它们,需要我们同学用自己明亮的眼睛仔细地观察这些事物的特点,用心写出你眼中的事物。唯有用心,哪怕是教室里的一个书架,都可以变得独特。”
  3.创造真实素材
  教学中,笔者还启示孩子们:如果实在感觉今天的日记内容比较困难,我们还可以“创造”出真实的素材来写。比如,我们可以在晚饭后,帮妈妈洗碗,然后把洗碗的过程写下来;再比如,我们可以拿出自己的两个玩具,想象编写一个童话故事……经这么一启发,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四溅,日记内容精彩纷呈:有给奶奶捶背的乐事,有给爸爸洗车的趣事,有写做白日梦的荒唐事……自己创造日记的内容,还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呢!

二、融合语文课堂学习表达


  叶圣陶说:“课文不外乎是个例子。”三年级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结合三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贯彻“化整为零”的习作理念,关注课文中精彩片段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表达特色,因“课”制宜地进行片段仿写练习,将迁移练笔与日记内容有机融合。
  1.学习写作技巧
  在学习《石榴》这课时,笔者通过“看一看、尝一尝”的步骤,引导学生观察石榴的外形(由外及里)和品味石榴的滋味,体味石榴的特点,并发现作者在描写中运用的比喻(玛瑙般)、拟人(依偎)、叠词(酸溜溜、甜津津)等写作技巧。然后,要求孩子们也以同样的方法,去仔细观察一种水果,尽可能运用同样的写作技巧,用心描写这种水果,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由于有课文这个例子,加上教师的引导,每一个孩子今天的日记《一种水果》都写得文质兼美,真是令人垂涎三尺啊!
  2.模仿构段方式
  在学习了《庐山的云雾》这课后,我觉得本课的第二、第三自然段均采用了“總—分”结构,先概述再具体,很有典型性,应该让学生模仿练习。其中,我特别指导了第三自然段的仿写:在这里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以“一缕轻烟”、“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一座冰山”以及“一个省略号”刻画出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我要求孩子们今天的日记内容就是模仿课文片断,仿写一处景物。通过这样的“趁热打铁”练习,孩子们基本掌握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大部分孩子还学会了运用省略号;许多孩子继续写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练习对话写作
  学习了《花边飘香》一文后,我觉得文中作者与小女孩的对话比较有特点,值得学生模仿练习。首先,我带领孩子们发现文中的对话都是“我一句,你一句”;然后,引导大家发现文中的对话有的有提示语,有的没有提示语;接着,大家还发现有的提示语在说话内容之前,有的提示语在说话内容之后。发现了这些特点后,我宣布今天的日记内容就是找同学或家长谈一个话题,练习写对话,尽可能把我们的发现运用到片断练习中。同学们都觉得一点也不难,还要找别人谈一个话题,真有意思,写出来的对话日记真是精彩纷呈。

三、丰富课外阅读促进写作


  众所周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学生要善写,必须要多读。遵循这样的理念,在平时的日记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并将丰富课外阅读作为提升日记教学效果的一大抓手。   1.蜜蜂勤采蜜
  鲁迅曾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所谓“厚积薄发”,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踏进习作阶段,有很多东西需要积累。因此,在平时的日记练习中,笔者鼓励孩子们要做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每天坚持课外阅读;我倡导孩子们每周日记的一两次用来做“读书摘抄”。笔者问孩子们:“我们可以把阅读中的哪些内容摘錄下来,以备我们的写作之用呢?”同学们有的说可以摘记成语,有的说可以摘记一些优美的语句或段落,有的说还可以摘记一些具有深刻含义的话……
  2.采蜜还需酿
  “采蜜”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摘抄了成语,那还得把这几个成语在词典中的意思写下来,这样有利于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如果摘抄了优美语句或段落,那还得将这些语句和段落写得好的原因批注一下,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比喻、拟人、排比等写作方法技巧;如果摘抄了具有深刻含义的话,还得写写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这样有利于更透彻地理解语段的含义,收获更多的启发。
  3.我思故我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为孩子们的知识拓宽、思维发展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更有利于孩子们写作水平的提升。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平时的日记教学中,笔者还鼓励学生大胆地写一写读书后对书中的一个人物、一件事情、一处风景等等的感受、评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此帮助学生实现“学”与“思”的相互促进,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与心理健康发展等,可谓一举多得。

四、引领坚持日记养成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了激发孩子们写日记的兴趣,引领孩子们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学习习惯,笔者根据三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了一些方法。
  1.采用多维鼓励
  人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在日记教学中,笔者坚持“多鼓励,不批评”的原则,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写日记的兴趣。主要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来鼓励学生。教师评价,中注重发现闪光点,用激励性的语言、盖“卡通点赞章”来鼓励学生写好日记;学生评价中采用“推磨式”“星级评价”(最高“五星级”)来进行同伴鼓励;家长评价中建议父母用欣赏的态度、鼓励性(家长会中做培训)的评价来给予孩子勤写日记、写好日记的动力源泉。这些评价方式交替使用,孩子们常常感觉新鲜有趣,能得到多方的夸奖,真是好不得意。
  2.搭建交流平台
  笔者在班里还经常性地开展下列活动:“日记分享会”——在小组中,每个学生将自己上周的日记得意之作读给同学们听或者交换日记本自由地边读边体会;“本月日记之星展览”——将每个小组评出的“日记之星”的日记本在班级窗台边的一排矮柜上进行一周的展出,让孩子们去阅读学习、取长补短;“×学期班级日记集”——将孩子们本学期的优秀日记(每人至少一篇)做成电子书,分享在班级家长群中……这些活动,有助于引领学生坚持写日记,也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写日记的兴趣,更为孩子们搭建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3.畅谈日记收获
  “我们的未来取决于我们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因此,笔者觉得有必要让孩子们明白写日记的意义。在恰当的时机,笔者会让孩子们来谈谈自己写日记的感想与收获。孩子们畅所欲言:“写日记让我学会经常注意观察事物”;“写日记,让我明白是非,乐观向上”;“勤写日记,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是日记培养了我持之以恒的精神”……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此时无声胜有声,养成坚持日记的好习惯已悄悄在孩子们心中萌芽。
  一本本日记本,是孩子们成长的足迹;是孩子们写作水平提升的阶梯;是孩子们人文素养不断完善的航灯……将“日记”进行到底,帮助孩子们为自己的人生描绘出绚烂的别样童年!
其他文献
如果电池有心,想必今时今日也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自从《华尔街日报》发文称“科技世界正在因电池技术进展缓慢而百般烦恼”之后,未来科技就被描摹成了强悍而无奈的巨型机器人——制作精良、无所不能,却因缺乏一枚高效、稳定的新能源电池而无法施展万般抱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新能源材料专家云斯宁因此在实验室度过了更多周末时光,与“革命性突破”等浮夸的字眼相比,他相信脚踏实地才能更迫近真理,才能让梦想照进现实
摘要:课堂是变化着的艺术,也是不可被复制的艺术,相同的教学内容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这些个性鲜明的主体时不时会给课堂制造些“小意外”,然而正是这些“小意外”在课堂上碰撞出了美丽的火花!  关键词:课堂意外 教学方法 因课施教一、案例背景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将一个一个的问题抛给学生,然后将他们的回答尽可能地引到教师想要的答案上来,以完成一节课的教学
【摘要】随课微写作基于文本,立足课堂,着眼写作。教师精心研读文本、研磨教法、研选微写作内容,在关注文本内涵的同时关注写作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贯通度上实现融合,促进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方法习得与实践、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发展。  【关键词】随课微写作 阅读教学 习作能力  “教材是个例子”,是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材料。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指出:读懂一篇文章,阅读
【摘要】基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和教师拔节的需要,笔者在学校组织开展了“儿童哲学绘本课程”的实践,通过构建年段教材体系、多样化学习模式以及立体的德育浸润渠道,开展课程及教学研究,从而带来了师生由内而外的转化。  【关键词】“绿种子” 儿童哲学绘本 课程  “绿种子”儿童哲学绘本课程作为张家港市乘航小学的校本课程,成为学校课程改革及德育提升的新的生长点。在此课程的实践中,师生的精神风貌,综合素养,价值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激活学生思维,精心设计问题——问得少,让思维走向开阔处;问得狠,让思维走向纵深处;问得准,让思维走向多元境;问得巧,让思维走向融通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掌握语文学科中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提问 思维 核心素养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无论现代社会如何发展,多媒体技术如何更新,学习方式如何颠覆,善于提问永远是一名优秀教师课堂行
【摘要】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合理运用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活经验的丰富性也必然导致有些生活经验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甚至经验本身便是错误的,应当允许学生在不断的矛盾冲突中逐步加深认识。  【关键词】儿童 生活经验 差错 数学学习  儿童的数学学习有两个基础:知识和经验。长期以来,我们在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已经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活动经验展开數学想象,帮助学生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在观察比较中初步建立“平均分”的表象,在比较思辨中突出“平均分”的意义,在细节中精致“倍”的内涵,在分分圈圈中完善“平均分”的建构,在数学想象中内化“平均分”的内涵。  【关键词】观察 思辨 想象 操作 讨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摘要】把生活中制作美食的工艺运用到美术课堂中,“炒、爆、熘、炸、烹、煮、炖”等不同方法的运用,给予学生全新的美术课堂。在传承原有的手工制作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各种形式与技能,在动手动脑之间,多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多一些不拘于泥的创新,让手工制作课更加有滋有味。  【关键词】美食与美术 观察 兴趣 想象 创新  我是一名煮妇,我热爱厨房,热爱烹饪;我也是一名美术老师,我喜欢多种花样多种形式给学生
《宇宙小子》数学绘本讲述了一个叫吉姆的小男孩,想尽办法收集10000张能量棒包装纸参加太空夏令营的故事。故事中有两个悬念:一是他去哪里找这么多的包装纸?二是怎么能把包装纸数清?课堂上以这两个大问题贯穿,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操作、发现,在动态生成中呈现从头到尾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理解“十进制”和“位值制”,最终达成价值观的引领——梦想、坚持、感恩是一个人优秀的品质。  我们围绕“梦想”这一
一位最博学的希腊人曾说过,疑惑(wonder)是科学和哲学的创造者。疑惑并不等于好奇,但好奇达到理智的程度,就同疑惑是一回事了。外部的单调呆板和内部的因循守旧是惊异的最坏的敌人。惊奇、意外、新奇等都对“惊异”起刺激作用。每个人都知道,活动的事物比静止的事物更容易被眼睛看到,身体的可动部分比身体的固定部分有更大的感觉辨别能力,可动性愈大,感觉的辨别力愈强。可是,在纪律和良好秩序的名义下,人们经常使学